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貞觀俗人》第1106章 長樂公主
  第1106章 長樂公主
  長安。

  大明宮,長生殿。

  長樂公主手托著粉腮怔怔出神,殿外白雪飄飄,殿內花朵中一顆臘梅正怒放著。一隻雪白的肥貓步伐輕盈的走到公主身邊,跳上公主膝蓋,蜷縮做一團,開始呼嚕嚕的眯眼睡覺。

  手輕撫著白貓, 公主突然忍不住落下淚來。

  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

  春花夏蟬秋月冬雪,卻總等不來心上人。

  “姑姑,快來打雪仗。”

  秦王李象與兩個弟弟笑著闖進來,要拉他去玩雪,晉陽公主披著貂皮大氅跟著進來, 恰看到姐姐傷心落淚。

  “姐姐,你又在想你的三郎呢?”

  長樂趕緊擦拭眼淚, “剛才焚香,不小心熏到了眼睛而已。”

  “你可騙不了我,姐姐,你總說秦三郎好,可他為什麽現在長留廣南不肯回中原?三年孝期已過,他為何還不來迎娶姐姐?”

  公主笑的有些勉強,是啊,為何還不來迎娶她過門。

  秦王忽然將一團粉塞進長樂的手心,跑一邊哈哈大笑,“姑姑,快來玩雪吧。”

  長樂握緊手心,將一團雪握成了一塊冰,任其刺骨冰涼。

  已經長的亭亭玉立的少女公主晉陽李明達,心疼的望著姐姐, “那秦琅也太過份了,就算他功高, 也不能如此對待姐姐,我這就去找父皇, 讓他派百騎去廣南將他綁回來與姐姐成親。”

  麗質笑笑,“男人胸懷天下,與我們女子不同的。”

  “什麽啊,那也沒妨礙他秦三郎納了這麽多妾啊,據說他有名份的妾侍都有十三房,沒名份的歌姬舞妓侍婢等就更無數了,雖然這三年孝期沒聽說他有跟那些賤人生兒生女,可以前也生了七子十一女了······”李明達為姐姐打抱不平。

  公主望著又跑回殿外雪地裡瘋玩的秦王三兄弟再次怔怔出神。

  “姐姐,秦琅到底是什麽意思?”

  長樂也不知道,十年之約早就過去,如今她也已經二八,可三郎卻一直沒來迎娶。

  “這秦琅也不知道哪根筋壞了,秋時,他妹妹秦六娘大婚,嫁入東宮為太子良娣,他這做兄長的都沒回京,他是不是犯什麽事,不敢回京?”

  秦琅能犯什麽事呢,他是大唐的功臣。

  被百姓稱為護國戰神,蕩魔天王,是大唐的太尉,平章政事,是太子之師。

  三郎每隔一旬便會給她寄來一封信,還經常隨信寄來許多禮物,她的誕辰等日子,更從不會錯過,各種禮物也都很是用心,他在哪,就會尋一些當地的有意思的東西送來,有時可能是一塊玉石,也有可能只是一塊普通但卻很好看的石頭,有時甚至會快馬送來當地的鮮花,或是水果等,還有時會送來一些小動物。

  這些都讓長樂十分滿意,可兩人已經三年多沒見過面了。

  聖人即將回洛陽過年,年後要封禪泰山,聖人召秦琅回京複相,要他與諸相一起負責封禪諸事,可秦琅卻找各種理由推脫,就留在廣南不回。

  公主都已經忍不住開始胡思亂想了。

  而昨天姑姑丹陽長公主來宮裡看她,卻是跟她有意無意的提起了當年聖人將她賜婚秦琅一事翻出來說,最後說秦琅拒婚,然後聖人再賜長樂於秦琅,但秦琅仍不願,於是聖人跟秦琅約定,十年為期。

  十年後若秦琅仍不願意尚公主,則婚事可悔。

  姑姑說秦琅根本不想娶皇家公主,所以先拒她丹陽,再拒長樂,如今一直不肯還京,就是不想尚公主。

  至於原因,姑姑說秦琅要娶五姓女,又說坊間傳言秦琅與林邑女王有私,並早有私生子,近年還又生了一個私生女,如今留在廣南不回,就是舍不得那林邑女王范琳,還說秦琅現在還是林邑的攝政王,要留那當林邑王······

  這些話讓長樂不免胡思亂起起來。

  十年之約早過,難道三郎真不願意嗎,可為什麽他從來沒跟自己透露過,卻還又那麽溫柔體貼,送各種禮物,寫那麽多書信呢。

  晉王李治來了。

  明達跟兄長投訴秦琅惹姐姐傷心了。

  李治已經長的很高大了,雖然還有些單薄文弱,可完成加冠禮的他已經是個成人了。

  待過完年,他就將前往自己的封地就藩,聖人雖然很不舍得這個自己放在身邊親自帶了幾年的嫡三子,但制度在那,總不能破壞。

  晉王的世封地,李世民挑了再挑,選了再選,遲遲難以決定,最終思慮再三,給李治封地選在了河北薊州和檀州的北面,居於長城之外,於庫莫奚人之地的饒樂都督府內,在灤河畔設立了承德都督府。

  授封晉王李治為世襲永鎮承德都督,並特意把原歸屬於薊州之內的長城外的漢之俊靡縣故地,也劃入了承德都督府給李治。

  薊州長城以北,直抵灤河,南北百裡,

  西南抵盧龍塞(喜峰口)東西三百裡。

  此地雖然原是庫莫奚人佔據之地,但自貞觀以來,北方邊境安穩,邊市大興,奚人內附,大唐於幽州邊境設立了許多邊市,而後朝廷授奚王饒樂都督,賜國姓李,設州置縣,羈縻統治,唐奚邊境上很安全。

  許多奚人也開始築城定居,甚至唐幽州邊軍的靜塞軍、盧龍軍等也都在長城外設立鎮戍堡壘、驛路烽堡,駐兵屯墾。

  甚至因為邊市大興,也引來了許多唐人跑到奚地招人商屯,就地供給邊市商販和奚人,十余年來,如今皇帝劃給李治的這片地方,幾百裡地已經是生理農桑事,聚民上萬家了。

  雖然承德在長城以北,這裡沒有河北的大平原,但丘陵山區,也有不少河谷小盆地,又緊鄰著幽州,還是十分不錯的,起碼比起遠在南中的西寧、南寧、東寧三個皇子受封的都督府,離京師更近。

  不過皇帝讓李治受封於奚地,硬生生新置一個承德府,也並不全是體諒兒子,這也暗含著朝廷對奚人進一步控制之意。近年奚、契丹歸附大唐發展都很快,從原先諸部混亂的聯盟時代,如今已經漸統一在朝廷冊封的饒樂、松漠二都督府下,兩位受封的奚、契都督,也都借大唐中央權威,很快統一各部,樹立了自己奚、契之王的地位。

  雖然奚、契現在都還很忠順,但朝廷肯定也得有製衡手段,不能僅領靠對方的忠心,之前讓邊軍出長城巡邏,鎮戍,如今進一步封藩皇子宗室過去,建立直屬朝廷的正州、都督府,進一步築城屯兵,甚至移民屯田,也是對他們積極的干涉控制。

  等年後李治正式就藩之國,前往承德都督府,到時也就將不再遙領並州大都督之職了。即將離開京師,離開父親的羽翼,年少的李治還是有些擔憂的。

  不過看到姐姐的樣子,也很是心痛。

  “我也想不明白,為何太尉不肯回京呢?”

  “算了,先不說這個了,九弟,你年後就要去承德就藩之國,可都準備妥當了?”

  “父皇都已經替我安排好了,秋天時就已經派將作監和工部的人前往承德築城,還讓幽薊檀幾州協助,聽說承德城已經築的差不多了,都督府和王府也都已經完工,那地方聽說很不錯,就在長城外,離幽州很近,而且聽說夏天的時候十分涼爽呢,以後姐姐夏天可以來我那避暑。”

  “好,到時姐姐一定去。”

  這些年,長樂一直照顧著弟弟妹妹們,尤其是對同父同母的幾個弟妹更加親近,母親病重時,這個長姐如母,母親病逝後,長樂就更如母親一般了。

  ······
  廣南。

  武安太平港,這座海港如今日益興隆,甚至完全不輸交州港,於嶺南三道諸港之中,現在隻輸廣州港,與交州港卻是並列第二。

  不來太平港,很難想象的到這裡在十幾年前,還僅是個默默無名的小漁村水寨,而如今這裡萬口早超萬戶,更別提這裡還是大唐最大的白糖、香水、蠟燭的交易集散中心。

  同時這裡的造船、釀酒、製鹽、造紙、印書等也十分有名,這裡還有瓷器陶器玻璃、金銀加工製造等不少產業,都極具規模。

  腰纏十萬貫,在太平港不敢稱富。

  每天進出太平港的海船無數,同時有無數的內河船溯流而上,抵交州,往通海,自南中平定後,雲南、黔中、劍南直通大海,交州、太平兩港的貿易量翻了數倍,無數西南特產沿河南下出海,而無數中原貨物也開始更多的沿海路抵太平交州然後水路而上。

  各種各樣中原的絲綢瓷器鐵料茶葉糖酒等商貨,被船沿水路送到一個個內陸碼頭,再經由那些馬幫翻山越嶺,把商貨輸散到各地。

  太平港還有一項商業十分繁榮,那便是金融業。

  這裡有著無數的錢莊票號等聚集,匯聚著大量的金銀錢帛,商人們不僅可以在這裡貸款買貨經營,甚至已經有了期貨買賣,同時工商繁榮,這裡甚至還有了股票交易,商家店鋪海船等都可在這裡招募股東,股票也可以在這裡買賣交易。

  甚至許多船東等如今習慣於出海前先找錢莊等借貸,然後拿貸的款進貨。甚至於許多太平港的商號,如今都流行於把貨借給那些船家,約定利息等,先讓他們拿貨,船回來時再還款加利息。

  百姓或商人也可以在各商號店鋪或船上入股,把自己的資金出借,到期可拿回本金再得利息,也可以中間轉讓出售等,這些如今在太平港都有很成熟的一套體系,十分成熟。

  繁榮的商業,催生了大宗商品的期貨交易,太平港有了大唐第一家正式的太平交易所,有標準化的合約,有保證金制度。

  太平港到處都是商行、會館,以及茶樓。

  到處都是在談論生意,一樁樁大買賣在喝茶飲酒時達成。

  最近,整個太平港都在談論一件事情。

  金銀島。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