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貞觀俗人》第1272章 建新朝論功行賞
  第1272章 建新朝論功行賞

  洛陽鼓樓上。

  心懷悲痛的士兵合力撞響了大鍾,鍾聲長鳴,遠遠回蕩。

  這個時候,東都洛陽絕大多數人都還不知道貞觀天子已經駕崩,大中午的聽到這鍾聲還覺得十分奇怪,尤其是一記接著一記,根本沒有停止的意思。

  左金吾衛大將軍吳黑闥、右金吾衛大將軍李孟嘗皆身披明光鎧甲, 但在鐵甲之外卻沒穿平時的錦袍披風,而是罩著最粗的生麻布喪服,斷處外露不緝邊服。

  禮製,諸侯為天子,臣為君,男子及未嫁女為父, 長房長孫為祖父,妻妾為夫,均服斬衰, 所穿喪服叫哀,以盡哀痛。

  不過對於這兩位大將來說,眼下還不是悲痛的時候,他們被太師秦琅召見授予了東都洛陽戒嚴的命令。

  鍾樓上喪鍾已經敲響,很快整個天下都將知道貞觀天子駕崩,這個時候必須得保證洛陽的安穩。

  所以在敲響三萬記喪鍾時,左右金吾衛便開始洛陽戒嚴。

  同一時間,左羽林大將軍劉蘭成,右羽林大將軍公孫武達也都得到秦琅的命令,分統羽林軍護衛宮禁。

  連程咬金都被秘密召回,拜左衛大將軍,與右衛大將軍秦國忠分駐洛陽城東西,統領南征十二衛番上的諸軍, 節諸十二衛的二十府中郎將。

  皇帝是天下之主,江山支柱, 皇帝死, 江山支柱崩塌,故專稱崩。

  按唐製,皇帝或太后死稱崩,太子、皇子及諸侯死稱薨,官員二品以上稱斃,五品以上稱卒,後六品於庶人稱死。

  京師戒嚴。

  河南府、河南、洛陽兩縣及諸衙差役開始向百姓宣告皇帝大行、新皇即位的消息。

  鍾鼓樓的喪鍾敲響後,城裡城外的諸寺廟宮觀,也都要各敲鍾三萬下!

  國喪期間,臣民縞素,停止宴樂婚嫁。

  音樂、嫁娶,官停百日,軍民一月。

  百日內奏本用藍筆,公文用藍印。

  禁屠宰禁酒四十九天·······

  宮中。

  簡單的靈前即位已經結束,新皇李承乾表示自己要在此專心為大行皇帝守靈二十七天,此間一切軍國事務,皆交由太師秦琅太傅長孫無忌兩位輔政大臣主持朝政,統領政事堂。

  宮內中書內省,政事堂上。

  新班子第一次正式堂議,除李績在外統兵,其余九位宰相都出席,政事堂五房堂後官也都列席會議。

  滿堂縞素。

  大家都面色凝重,心情沉痛。

  偉大的天可汗才四十八歲便駕崩,英年早逝。

  新皇繼位還算順利,大家總算能暫時松口氣。

  長孫無忌滿臉憔悴,他沒有秦琅那樣年輕好精力,能夠五日間騎馬奔馳千裡,又還要統籌大小事務,這幾天他每天睡不過一個多時辰,整個人都疲憊萬分,但還是強打著精神。

  “三郎?”

  秦琅坐在那有些出神,想起歷史上李世民似乎活到了貞觀二十三年,沒想到如今居然還提前兩年龍馭賓天了。

  當然,直到此時,承乾已經正式成為了大唐第三位天子,秦琅也還有些恍惚之感,他真的改變了歷史?

  承乾被他扶上了皇位?
  “長孫公。”

  “新皇已經繼位,但接下來事情依然還有很多,我們必須得為大行皇帝守護好大唐,絕不能出了差錯,三郎你年輕,接下來就要多倚仗你了。”

  向來喜歡攬權的長孫無忌,此時也大感身體吃不消,只能希望年輕的秦琅多加些擔子,況且,皇帝臨終遺詔,也確實以秦琅為首,所以他這也算是個表態,表明自己會支持女婿。

  秦琅收回心神。

  接下來要做的事情確實還有很多。

  整理了一下思緒,他才開口道,“眼下當務之急,我認為還是要辦好大行皇帝的喪葬禮和新皇的登基大典,其它的都可以先放一放,這些不能等。”

  皇帝駕崩後,有三禮,是喪禮、葬禮和祭禮,而新皇繼位也有即位儀式和登基大典。

  喪禮是禮製的重要部份。

  而禮製又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左傳有言,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禮,是治理國家、安定社稷、使百姓有秩序、使後代有利的大法。

  所以歷朝歷代,對禮製都是絲毫不敢含糊的。

  眼下國喪,葬前的喪禮,其實也都是有製可依的,都有一套標準的流程,尤其李世民這是大唐第二位崩的天子,前面還有高祖皇帝呢。

  喪禮一般包括宣遺詔、任命山陵五使和其它負責喪葬事務的官員,成服各依尊卑、親疏成異,穿上不同的喪服,包括宣布大赦、禁國喪期間婚嫁宴樂屠沽等等。

  “討論一下山陵五使的人選吧!”

  長孫無忌直接道,“三郎是聖人臨終指定的輔政之首,自然由你充山陵禮儀使。”

  許敬宗等也都支持。

  秦琅也不推辭,反正山陵使並不算是什麽差事,倒類似於監修國史這樣的一種榮譽頭銜,將來檔案裡有這麽一筆,更添資歷。

  於是便道,“那請長孫公充山陵儀仗使,以許公充山陵鹵簿使,褚公充橋道使,崔公充法物使。”

  高祖崩時,朝廷也是讓秦琅為山陵使,又選了數位武德宰相同為山陵使,山陵使達到八位。

  而這次,秦琅提議由五位宰相擔任山陵五使,相當於秦琅是正使,長孫是副使,後面還有三個同副使。

  杜正倫張行成高季輔於志寧四位宰相沒充任,倒也知道自己資歷低,所以也沒有異議。

  這件事情就這麽定下來,然後五使分頭負責。

  “大行皇帝遺詔中專門交待要給諸軍賞賜,我覺得這個事情得馬上落實。”

  洛陽的軍隊不少,既有北衙禁軍,也有南衙府軍,發展到如今,早已非開國之初的簡單情況,而是十分複雜。

  如北衙諸軍,如今就已經發展為北衙十軍,各軍分設大將軍、將軍,如南衙諸衛例,北衙禁軍皆為募選精銳,屬於常備之兵。

  北衙的首要任務就是禁衛京師,侍衛天子。

  他們除了駐防洛陽,也還駐防長安,甚至兩京間的潼關、武關,以及洛陽東面的武牢關,還有京畿要地蒲津、河陰等幾地,也都有禁軍駐防。

  而南衙諸衛府,也早改了番上制度,統兵十二衛改成了每衛在京番上三千人,實際在京常駐三萬六千,分屬於十二衛下的二十個親勳翊府,由中郎將們指揮。主要在京郊駐防,與禁軍內外相應。

  如今僅在洛陽的兩衙將士,就有五萬以上。

  另還有兩衙的那些中高級將領們,可也都是長期呆在京城的。

  李世民特意交待要賞賜諸軍,自然是為了保證軍隊在這個特殊時期能夠安穩。

  禁軍待遇平時還是很不錯的,北衙十軍的禁軍,其實也還分出了上中下幾等,比如說百騎、千騎、飛騎三營,那自然是一等待遇,而被稱為天子門生的羽林郎,待遇更不差,做為最神秘的火器部隊,神機營的待遇也好。

  相比之下,反倒是日常負責京師外城治安城防的金吾衛待遇反而一般。

  一般來說,禁軍上等軍士的待遇是一月三貫左右,這屬於基本的月錢,此外還會有什麽月糧、衣料等,總體待遇不錯。

  南衙屬於府兵,駐京的部隊屬於番上,就是定期從各地軍府抽調府兵來當值,到京後歸屬各衛的中郎將統領,吃住都是由各衛負責,甚至也還會有番上補貼,但待遇相比起北衙可就差的遠了。

  畢竟北衙屬於職業兵,南衙基本上都是地主自耕農,南衙兵一天能有個二十錢就算不錯了,這相當於能在長安洛陽買一鬥米。

  當然,不管南北衙的,逢年過節的也都會有節賞,甚至經常還會賜些豬肉什麽的。

  “軍賞自是應當,但什麽標準?”

  秦琅這種時候也不想多浪費時間爭執這些,所以很直接的道,“如今庫府充盈,這種時候多給將士們些賞賜,也更顯大行皇帝的遺恩和新君的恩德,我覺得可以多給一些。不僅兩京的將士要賞,邊軍也要賞。”

  “這樣會不會范圍太廣,耗費太多?”褚遂良問,他覺得安撫下洛陽的士兵就夠了。

  可秦琅還是那個意思,又不是拿不出錢來。

  至於標準,可以分為幾等,比如說禁軍本來也待遇高,又是職業軍人,還要養家糊口,所以理應賞賜最厚,番上府兵也屬於脫產在營,可列第二等,邊疆鎮戍士兵本就辛苦,列第三等。

  然後其它沒當值的兵,地方團練等這些,象征性的賞賜一些。

  “四邊羈縻府州都督刺史等首領蠻夷,也當賞賜一些,象征性的給點就行。”

  “京師禁軍待遇本來也分成了好幾等,那這次是否也要繼分?”

  秦琅快刀斬亂麻,“可以在幾大等外,禁軍裡再按慣例細分幾小等,不過差距不要大,至於說標準,我先提下意見,禁軍賜秋衣一襲,可折布,另再賞賜其一個月月錢和月糧。”

  這個標準不算低,一個上等禁軍一月月錢三千,中等的兩千五,下等的兩千。另有月糧,上等的三石,中等的兩石五,下等的兩石。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