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貞觀俗人》第1252章 武氏當有天下
  第1252章 武氏當有天下
  但是有一條,起碼呼羅珊地區得留著,這塊地方交由波斯皇帝管轄著,也是大唐波斯都護府,做為大唐與大食之間的緩衝之地。

  而對於波斯皇帝等人來說,他們的稱臣內附,其實也未必是想著借大唐之力復國, 可能也僅僅只是想得到一個能夠流亡大唐的機會而已。

  畢竟那些異教徒對他們窮追不舍,窮凶極惡,他們根本無處可逃了,要不了多久就會被消滅,而中原大唐的繁華他們早有耳聞,當然願意去長安洛陽, 哪怕國亡了,起碼還能再苟活於世啊。

  豹子頭見秦琅停下動作,好久沒給他刷毛,不滿的扭頭來咬他。

  秦琅敲了這家夥一記爆栗。

  “還有什麽新鮮事嗎?”

  阿姹夫人翻看了下報紙,“禦史奏李君羨與妖人交通,謀不軌,聖旨,坐誅,籍沒其家。”

  秦琅聽到這個消息不由的一驚。

  “你說的是左武衛大將軍、鎮撫使李君羨?”

  “這報紙上說的是華州刺史李君羨,莫非只是同名?”

  秦琅搖頭,長歎一聲。

  不可能是別人了,華州刺史那也是三品,而且華州屬於重鎮,朝廷哪還有另一個能做到此位的李君羨。

  秦琅沒了繼續給豹子頭刷毛的心思,把刷子丟下,對阿姹夫人道, “你幫我給它刷乾淨吧。”

  他回了書房,立即叫來了數名心腹,開始調查此事。

  僅一天時間,秦琅的手頭已經匯聚了許多最新的情報。

  李君羨死於謠言。

  前段時間,太白晝現, 然後兩京出現一個謠言。

  “武氏當有天下!”

  這個謠言還越傳越厲害,連皇帝也都聽到了,皇帝聽到的版本甚至更詳盡,“李唐三世之後武氏代有天下!”

  李世民也不知道哪裡起的這股妖風。

  但此時的皇帝因為服食丹藥過多,人已經有些不太正常了。

  他也自知時日無多,於是越發的注意這些東西,總想著給承乾掃清一切障礙,將來讓他順利繼位。

  不管這妖風哪裡起的,但皇帝都沒打算放過。

  然後就有人密奏,說李君羨官拜左武衛大將軍,爵封武連郡公,食邑武安縣,小名又叫五娘子,皆有五字,須得提防。又說李君羨執掌鎮撫司多年,行事囂張。

  這本來也屬牽強附會之語,明顯是跟李君羨不和的人對他的攻擊。

  但皇帝看過這封奏章後,卻不平靜。

  倒不是因為李君羨恰好處處帶個武字,而是被人提醒李君羨統領鎮撫司的時間太長了。

  武德九年,初設鎮撫司,本意是清除建成元吉余黨的,秦琅初任鎮撫司丞,後加鎮撫使,但秦琅在鎮撫司時間並不算長,後來由張亮接任此職。張亮也沒做多久,後來又有吳黑闥短暫任過。

  之後就是百騎司統領李君羨接任鎮撫司,一當就是快二十年。

  鎮撫司在李君羨的統領下,功勞還是不少的,對外戰爭時刺探軍情甚至是刺殺敵國將領等,對內監督貴族官員等,反正李世民覺得很好用。

  可現在被一提醒,他才想起來,不知不覺,李君羨執掌鎮撫司這個秘密情報機構都這麽多年了,可監察官民,又有詔獄審訊之權,甚至鎮撫司本身還擁有數量不少的精銳緹騎,同時耳目眼線遍天下。

  李世民又想到李君羨本身又是隴西李氏的姑藏大房出身,他雖說早年是瓦崗出身,但卻不是張亮、郭孝恪那種草根百姓。

  李君羨的父親是隋朝泗州刺史李虔,也算是豪門貴族之後,隋末時他投了當時關東盟主李密,跟秦瓊成了戰友。後來李密敗,他跟秦瓊程咬金等一起又從了王世充。

  只是後來覺得王世充這人不行,於是與秦瓊程咬金等陣前六騎投唐。

  李君羨跟秦瓊程咬金他們的履歷差不多,投唐後一直在秦王府做事,只是功績不如二人,但也是員驍將。

  頡利兵犯長安,李君羨便跟尉遲恭率兵出擊,斬兩千突厥騎兵,勇悍非凡。

  也正因為這資歷這本事,所以李君羨從貞觀初鎮守北門,統領百騎,到後來接管鎮撫司,一乾就是小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

  信任到皇帝甚至都忘記說要給他換換崗挪挪位置了。

  重新審視了一遍李君羨的履歷,以及讓百騎司和殿前司詳細調查了下李君羨這些年的行事後,李世民覺得李君羨不能再留在鎮撫司這個位置上了。

  甚至鎮撫司這個衙門,都不該繼續存續下去。

  鎮撫司如今越來越龐大。

  李世民擔心太子承乾將來繼位後,都未必能夠很好的控制住鎮撫司。

  再加上,李君羨本身也是瓦崗派出身,是軍功新貴集團的重要一員,李世民認為在新皇繼位的時候,李君羨和鎮撫司,都有可能危及到新皇。

  尤其是李君羨跟秦琅的關系可不一般。

  思來想去後,李世民挑了點李君羨任職時的問題,然後將他貶為華州刺史了。同時,下旨正式裁撤了鎮撫司,連帶著百騎司和殿前司也一並裁了。

  只有百騎營、千騎營、飛騎營這三大營,不再有百騎司。

  殿前司也裁撤,並入了殿中省。

  皇帝認為,如今天下太平,曾經為他建立貞觀盛世的這三個機構沒有存在必要了,軍事情報的收集偵察等任務,仍交給兵部職方司。監督官員的任務,還是交給禦史台。

  至於詔獄審判等,有大理寺和刑部、禦史台獄就可以了。

  況且京城也還有金吾衛、羽林軍等。

  李君羨貶華州刺史,但也還算只是先敲打一下而已,畢竟李世民用人的手段十分老道,先找點毛病,敲打你一下,貶官或罷職,然後過段時間,再尋個由頭給你複官或另授個官職。

  若是被貶期間敢有怨言,那說明這樣的人不值得重用,乾脆一貶到底或永不錄用就好了。

  而被貶後能夠無怨言的,說明這是個經的起考驗的好同志,稍敲打下後還是可以繼續重用的。

  李君羨貶為華州刺史,本來也是如此。

  他對於被貶,和鎮撫司的裁撤,倒沒有不滿,甚至很積極的順從旨意,協助鎮撫司的裁撤以及官吏們的安置工作,甚至各級暗樁眼線的檔案交接也非常痛快。

  交接完後,陛辭出京,前往華州任職。

  本來事情也就到此結束,問題是李君羨到了華州後,攤上事了。

  據說華州當地民風崇尚修煉辟谷術,近年隨著皇帝喜歡修道服丹,這股風氣更盛。

  當地有個布衣百姓名叫員道信,自稱能夠不進飲食,還通曉佛法。

  李君羨也不知道怎麽回事,居然對這個明顯是騙子的家夥十分信任,多次與他形影相隨,甚至被人發現獨處私語。

  然後就有人寫舉報信投到禦史台,禦史展開調查後,發現確有此事,於是彈劾李君羨與妖人勾結,圖謀不軌。

  對此事,李君羨上奏自辯,稱他來到華州上任後,發現本地人多崇尚辟谷術,同時地方上有許多秘密結社以及拜佛的行為,甚至有秘密的彌勒教在活動。

  他以前做過鎮撫使,覺得這種行為是十分有問題的,於是便想要借機調查,然後清除這些妖人奸邪,肅清華州民風。

  還說自己已經調查出了不少有用信息,掌握了華州許多不法份子的身份。

  但是朝廷對此事的處置,卻並沒有向著李君羨預料的方向發展,禦史台、大理寺和刑部三法司會審,中書舍人、給事中也參與審理。

  案子很快就判了,定李君羨與妖人勾結,圖謀不軌,坐罪當誅。

  皇帝親自回復此案,同意三司判決。

  然後不待秋後問斬,李君羨在華州的刺史衙門,直接就被華州駐軍將領帶著兵擁天使前來宣旨,然後直接處死。

  李君羨死後,家產盡被抄沒。

  好在皇帝或許也清楚李君羨不可能真要謀反,所以雖然殺了李君羨,抄沒了他的家產,但對他的家人,僅處以流放嶺南。

  搞明白了這些情況後。

  秦琅一聲長歎。

  在外人看來,也許李君羨真的圖謀不軌,跟張亮一樣了,但秦琅很清楚,李君羨死的很冤枉。

  但並不是說李世民真的老糊塗了亂殺人。

  恰相反,李世民也知道李君羨無罪,卻還殺了他,這裡面用意很深,顯示出李世民的老辣和無情。

  一切都是為了給太子承乾繼位鋪路。

  之前李世民裁撤了三個秘密情報機構,李君羨很配合,這本來是好事。可問題最後不是出在李君羨這,而是出在了鎮撫司百騎司三個機構的其它人身上。

  這三個機構這些年還是很風光的,畢竟掌握著極大的特權,就如鎮撫司的魏昶,分管鎮撫司長安的分支衙門,也就小小五品。

  可在長安城中,說話的份量卻極大,甚至連高陽公主的面子都不給,一般宗室權貴都不敢輕易得罪。

  但他們的地位,本就是來自於身處的機構。

  如今官衙裁撤,他們的權力也就沒有了來源。

  所以三司裁撤,底下許多人並不願意,這些人多年來執掌著一支強大的力量,如今心生不滿,於是開始搞事情。

  各種妖風亂吹,甚至出現了許多小亂子。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