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貞觀俗人》第1127章 金吾纛旓臨遼東
  第1127章 金吾纛旓臨遼東

  立馬遼東城外,大唐天子李世民遙望這座遼東第一重鎮堅城。

  良久,皇帝即興賦詩一首。

  “玄菟月初明,澄輝照遼碣。

  映雲光漸隱,隔樹花如綴。

  魄滿桂枝圓,輪虧鏡彩缺。

  臨城卻影散,帶暈重圍結。

  駐蹕俯丸都, 佇觀妖氛滅。”

  尉遲恭大聲讚道,“好詩!”

  李世民扭頭瞪了老黑一眼,你知道什麽叫好詩什麽叫壞詩嗎?老黑悻悻閉嘴。

  江夏王李道宗上前請罪,“臣損兵折將,喪師辱國,請聖人降罪!”

  “王弟何出此言, 你以四千衝敵四萬,這份勇氣可是難得, 況且最後還大敗敵軍,斬首三千余級,俘虜眾多,這份功勞還不夠大嗎,朕要重賞才是!”

  李道宗羞愧的道,“若非鄂國公及時趕到救援,臣便將陛下四千精騎葬送了,實是罪無可赦!”

  皇帝把李道宗扶了起來,還替他整理了下衣裳。

  “今日你們這一戰,詳細情況朕也都了解了,都尉馬文舉、參軍事東何皆表現勇悍,特嘉獎升階一級,王弟也當記大功一件。唯有行軍總管張君義,臨戰怯弱, 幾致敗軍,當斬!”

  超拜馬文舉中左衛中郎將,東何為遊擊將軍。

  皇帝話落。

  立時有百騎拖了總管張君義下去。

  任由張君義如何喊叫,李世民也只是臉色冷漠。此次東征,諸軍進展順利,攻勢如火,捷報頻傳,秦琅先下建安,再破安市軍,程咬金也是連下通定、玄菟、蓋牟諸城。

  但東征也並不一帆風順。

  翰林院大學士岑文本在過遼澤的時候,感染風寒,結果一出遼澤就病死了。而左屯衛大將軍、將作大匠、飛騎營統領、金城郡公薑行本更在今日被流矢射殺。

  薑行本是皇帝心腹,更是大唐難得的建築、設計大師,跟閻家兄弟一樣都是國寶級人物,這次東征,薑行本隨駕親征,就是全軍的總工程師,李世民能迅速渡過遼澤,薑行本功不可沒。

  結果剛到遼東城下,薑行本帶著一隊工匠正在觀察河道地形呢,就遇到一夥敗撤過來的遼兵,不幸中流矢而亡。

  這是大唐征遼來戰死的第一位高級大將,十二衛大將軍級別,還是郡公,李世民如何不惱,皆因張君義的不敢死戰。

  片刻。

  張君義首級被端了上來。

  李世民不屑的看了一眼,“傳首諸營,以儆效尤。”

  對於不幸的薑行本,“贈薑行本左衛大將軍、郕國公,諡曰襄,陪葬昭陵。”

  而半路病逝的岑文本雖非戰死,但李世民也給予很厚的追贈。

  “贈岑文本侍中、廣州大都督,諡號為憲,陪葬於昭陵!”

  剛到遼東城下,兩個三品沒了。

  戰事未休,兩位大臣的遺體只能先派人送回中原,但遼東還得繼續征伐。

  眼前的遼東城,更是必攻之城。

  尤其是對於唐軍來說,這座城有特別意義。當年煬帝三征,均止步於遼東城下,今日這城下的唐軍,許多當年也都是曾鏖戰於此城下的,甚至有的不止打了一次。

  遼東城是唐軍必須越過的一道坎。

  必須拿下。

  可李世民親自靠近遼東城偵察了半天后,也不由的緊皺眉頭。

  雖然他們已經破掉了高句麗人的長城防線,但遼東城確實是高大堅固,遼東城與一般的遼東山城不同,這是一座建立在平原上的城池。

  “此城本是漢之襄平城。”

  遼東城名字起自於東晉,高句麗強大,後燕慕容氏衰弱,高句麗攻陷遼東郡,再攻後燕,佔領了遼東地區,改後燕遼東郡治襄平城為遼東城,始得名。

  李世民捋須。

  “二百四十年了,朕記得清清楚楚,高句麗從後燕手中奪取此城,至今已二百四十年之久矣!”

  長孫無忌也很是感歎。

  “春秋戰國之時,秦昭襄王二十三年,燕國大將秦開襲破東胡,東胡卻千裡,燕置襄平縣,並為遼東郡。然後歷經秦漢魏晉,直至後燕,襄平城設立六百八十年矣!”

  燕國大將從東胡手裡奪下此地,設立襄平,中原歷經多個王朝控制六百八十年,然後被高句麗人奪走,直到如今,二百四十年了。

  “此城收復後,當複舊名襄平,置遼州。”

  馬上有官員奮筆疾書記錄下來。

  “你們可有拿下此城辦法?”

  皇帝回到營地後,立馬召開軍議。

  遼東城堅,隋朝時就讓楊廣深深領教過的,如今幾十年過去,高句麗人對於遼東城越發是加固許多。

  整個遼東城內外兩重,雖為平地城,卻一點不比中原的幽州、並州這樣的大城差。

  關鍵是遼東城中兵馬眾多,而且明顯糧草儲備充足。

  剛剛又放了三萬多援兵入城。

  如今城中有超過十萬守軍。

  而李世民手中的天子六軍僅三萬,北面程咬金手裡加上胡族兵也不過六七萬,還要分兵留守剛打下的諸城,因此能帶到遼東城下的,也就三萬左右。

  六萬圍十萬。

  不容樂觀。

  “請聖人下旨,召秦琅、牛進達、程名振、張儉領軍前來會師,先拿下遼東城再說。”長孫無忌提議。

  這邊兵力不足,那邊秦琅手中倒是兵強馬壯。

  打下建安不費一兵一卒,殲滅安市四萬援兵,也隻傷亡不過兩千余,秦琅手中手裡差不多還有十二萬人馬。還沒算上往東去的那支兩萬余人的偏師,這個兵力已經完全比他們這支主力強了。

  安市距離遼東城也不過百余裡。

  兵馬合則強,分則弱。

  李世民對這個提議也持讚成態度。

  安市城和周邊也還有六七萬人馬,秦琅圍攻安市也是有些吃力的,若是兩軍合攻遼東城,則可聚起十七八萬人馬來,對遼東城的十萬守軍,還能佔據數量上的優勢。

  遼東城背山面河,土壤肥沃,適於農耕。高句麗人經營二百余年,把這座遼東城打造成了一座石築的要塞。

  不僅城牆為堅石壘砌,而且還在城牆四周挖了條又寬又深的塹壕。

  對付這樣重兵把守的堅城,一般情況下,沒有三倍兵力不圍上三五個月甚至半年,是很難拿下來的。

  李世民也是有心裡準備的。

  “當年圍洛陽,”

  開國之初,李唐圍攻王世充把守的洛陽,可是非常艱難,李世民第一次東征還無功而返,後來武德四年再圍洛陽,也是圍了大半年,最後是把外圍據點全都拔除,然後又把河北竇建德援軍擊敗,洛陽城中糧盡,又無外援,最終才絕望投降的。

  若是洛陽城中有糧,李世民根本還一時拿不下來。

  “得造大車!”

  隨軍的將作大匠薑行本雖然不幸中流矢而亡,好在軍中也還有不少懂木工和製造的官員。

  “如此堅城,必須得打造大拋車,將數百斤重的巨石拋上城,再造大量小號的投石車,然後配以各種攻城的器械,雲梯、衝車等等。”

  李世民聽的皺眉。

  這種攻城之法,其實就是當年楊廣攻遼東城用過的,當年楊廣三攻遼東城,什麽法子沒用過,而且楊廣當時兵力充足,幾十萬兵馬圍攻呢。

  這種法子,那就是實打實的拿人命填。

  到時整個遼東城就會是一座修羅場,會是人間地獄絞肉場。

  這種強攻硬打的法子,就算真能攻下來,可也必然會帶來大量傷亡的。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這次唐軍出征的時間選在秋天,留給他們的時間並不多,馬上就會天冷,到時這裡的嚴寒會讓他們難以繼續。

  沒有足夠的時間給他們在這裡大造拋車、器械,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圍城。

  “我們最多隻還有一個月的時間。”

  “到時這裡肯定會降大雪。”

  遼東雪國,千裡冰封,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李世民沉吟了一會。

  “先填塹壕,同時打造拋車,朕再召秦琅領軍前來會師。”

  第二天一早。

  金吾大纛高高立起。

  李世民再次領百騎來到高句麗城下,這次親自勸降。

  城中此時坐鎮的乃是高句麗莫離支淵蓋蘇文,身負五把寶刀的權臣,總領遼東防線。

  經營多年的千裡防線,如今被唐人打的跟個篩子似的,建安、蓋牟等城紛紛被破,淵蓋蘇文哪還有膽子敢出城來戰。

  至於投降,淵蓋蘇文守著遼東城,自認為堅固,也是不甘心投降的。

  明知城下就是大唐天子,不少高句麗將領躍躍欲試,想要出城擒拿唐王,可淵蓋蘇文下了死命令,禁止任何人出城,違者立斬。

  不少將領提醒,守城不能躲在城中守,得分兵出城守,但淵蓋蘇文卻拒絕,隻令在城中堅守。

  同時派人出城去尋高惠真等人,讓他們不必去安市城,而是改道來援遼東城。

  李世民在城下親自喊了好一會,城上沒半點動靜,又讓許洛仁、尉遲恭兩員大將帶著百騎侍衛對著城上繼續喊。

  可喊幹了喉嚨,也沒有一個高句麗人應一聲。

  本來還想再青春一把,如同當年開國之時那般,以身為餌,誘斬敵將,誰知道遇上這麽群人。

  敗興的李世民隻好騎著馬繞著高句麗城轉,轉了三圈,都沒有一個敢出來的,最好隻好回到營地。

  看到李道宗正指揮著大批士兵在背土填壕,李世民便也乾脆跳下馬,也搬起一塊石頭一起填壕,這舉動,引得搬運土石的將士們無比振奮。

  而郡王李思摩、秦國忠、李思力這些蕃將駙馬們更是嗷嗷叫,全都親自衝到城牆下,指揮對城上守軍猛攻,以掩護填壕。

  要不是塹壕還沒填平,估計他們都能直接銜刀就攀城而上了。

  皇帝親自在搬土填壕,這事情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整個遼東城下的幾萬唐軍將士都知道了,連病兒營裡養傷的士兵聽說後,都趕緊跳下病床跑到城下來幫忙搬土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