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貞觀俗人》第1132章 秦琅六字降白岩
  第1132章 秦琅六字降白岩

  契苾何力騎馬來到禦前,獻上生擒高句麗將軍。

  李世民看到契苾何力腰間血染白紗,心痛萬分,親自為契苾何力重新包扎傷口,“此賊膽敢傷我大唐勇士,朕要將他碎屍萬段,便交給郡王親自執刑。”

  契苾何力感動不已, “聖人,此人高突勃,乃烏骨城主,奉泉蓋蘇文之命前來增援,兩軍交戰,各為其主,臣雖為其所傷, 卻也不怪罪他。還請聖人能夠寬恕此人, 給他一個為大唐將功贖罪效忠的機會!”

  契苾反為那遼將求情,倒讓李世民有些意料不到,本想殺一個遼將以示恩賞,倒不料其有如此公心。

  契苾再三求情。

  秦琅在一邊也是很感歎,這契苾何力還真是猛,那邊李思摩奮勇攻白岩城負傷,這邊契苾何力又戰高句麗援軍,八百破一萬而負傷。

  大唐天可汗的名聲真不是蓋的,這麽多蕃將胡臣為大唐也是鞠躬盡悴啊。

  “陛下,臣覺得郡王慷慨大度,陛下不如成全其一番忠心。高突勃為烏骨城城主,既然願降,留之有用。”

  李世民冷著臉問跪在地上的高突勃,“你可願降?”

  “願降!”

  高突勃非常痛快, 他來之前還不知道遼東城已失,此時既已被擒,又知遼東城早失,也知高句麗這回是大勢已去, 所以便也痛快的表示願降。聽說被他傷的那員蕃將, 居然是大唐郡王、駙馬,也是暗自心驚。

  如今對方肯饒他一命,還為他求情,哪還不懂珍惜。

  “便許你戴罪立功,便授你個遊擊將軍,就歸到契苾將軍麾下效力吧。”

  “郡王忠勇無比,朕今日便特賜郡王國姓,加號鎮軍大將軍,授左領軍衛大將軍,賜黃金百兩,禦馬兩匹,錦袍一件!”

  得賜國姓的何力激動的面色脹紅,對於這個時代的胡人來說,能得賜國姓,尚公主,當大將軍,這已經是人生巔峰了。

  “臣李何力謝陛下。”李何力跪地大拜,頭在地上砰砰的磕,血都出來了。

  秦琅在一邊趕緊扶起他,“郡王注意傷勢。”

  這一幕,讓一邊的一眾蕃將無不眼熱心羨。

  而李世民也再次對一眾忠心的蕃將們表示讚賞,懷化郡王秦國忠、和順郡王李思摩、歸德郡王李何力,又有懷順郡王李思力,懷德郡王李社爾五位胡人郡王早就皆得尚公主。

  而靺鞨部的燕國公李謹行,西突厥的李彌射、李步真,

  吐谷渾首領,河源郡王,右武衛將軍李諾曷缽。

  契丹首領、松漠都督、左衛將軍無極縣男李窟哥,

  奚族首領、饒樂都督、右領軍將軍、樓煩縣公李可度者

  等一眾胡將皆得賜國姓,位列將軍。

  這些彪悍的蕃酋入朝為唐將,一個個表現的都無比忠心勇猛,也堪為大唐的一大特色了。這其實也是魏晉以來的遺風,尤其是在南北朝時代,中原北地胡風很盛,是一個民族激烈廝殺和融合的時代,漢胡並不是那麽明顯的對立。

  對於天可汗李世民來說,他是把那些四邊的蠻夷也納為子弟的,有心要將四邊真正納入大唐,故此對於這些一心歸附的蕃酋都很不錯。

  反正現如今,大唐活著的異姓功臣是封不了郡王的,最高封公,或死了追封王爵,活著能封王的也只有那些改賜國姓的蕃邦胡酋們。

  但他們賜國姓後,其實就已經列入屬籍,成為大唐宗室一員,雖然這個宗室水份很大,大家都明白,但畢竟也算是宗室一支了,故此可以破例封王。

  當初大唐開國初封羅燕、杜伏威等為異姓王,也都是賜國姓,列入宗籍的。這種把異族酋長變成大唐皇族人的做法,秦琅其實挺佩服的。

  站在這個時代的角度上來說,這種做法其實挺高明。

  雖然在後世人眼裡,沒有誰願意去改姓別人的姓,但在這個時代,皇家國姓意見不同一般,能賜國姓成為皇族,那可不是一般的榮耀,尤其是對異族胡人們來說。

  這比尚公主還要高一格了,更別說還能封王。

  對於這些蠻子們來說,這幾乎就是這輩子的最高理想追求,一旦得到,那就是從此走上了人生巔峰。

  現在大唐周邊的蠻夷裡開始積極的向大唐靠攏,不說歸附大唐,稱臣內附了,而且他們已經主動的在漢化。

  紛紛學漢話甚至是為自己取漢姓。

  許多蠻夷本身是沒有姓氏的,有姓氏的一般都是比較強大的部族了,比如說黨項八部,更多的邊荒蠻荒連姓都沒有,只有部落名。

  如今他們則也跟著為自己取漢姓,取漢名。

  最頂級的胡酋們得到大唐皇帝賜國姓,如突厥、吐谷渾、奚、契、靺鞨、黨項一些首領們。

  那些得不到賜國姓的自然不敢隨便姓李,於是他們則拿中原大姓來用,什麽崔盧鄭王什麽韋杜楊裴,什麽蕭謝顧朱,什麽秦房柳薛。

  比如說秦國忠原是突厥鬱射設,是處羅可汗的兒子,後來主動拜秦瓊為義父,改姓秦,他那一大家子於是全都改姓秦了,甚至在秦家的家譜上都正式續上了,還成了齊州歷城秦家的一個新分枝。

  雖然後世許多人都認為大唐過於開放的政策,導致了後來的安史之亂,但在秦琅看來,安史之亂其實跟大唐對胡人開放政策沒太大關系,以安史之亂的局勢,大唐其實肯定會出亂子的。

  不是安祿山這個胡人反,也會是其它的邊將反,而安祿山的河北諸將雖然胡將不少,但其實漢將也更多。

  而後來朝廷平亂的諸鎮軍將裡,胡人一樣很多,如李光弼、仆固懷恩這些挽救大唐,再續李家的將帥,本也是胡人的。

  大唐有安史之亂,本質上來說,還是當時大唐積極對外擴張,過快的擴張速度,朝廷卻無法跟上節奏,無法有效調整這種高速擴張帶來的變化,應變不及,於是各種矛盾激烈碰撞,最終導致的。

  說白了就是劇烈的局勢變化,導致了新舊利益集團的碰撞,不可調和下便爆發了叛亂戰爭。

  高速的對外擴張,使的大唐重心外移,十大節度使邊鎮的設立,本就是為了便於邊疆軍事調度,卻導致了藩鎮權力過大,軍事實力強大,外強中乾,加上承平日久,土地兼並等問題加劇,最終就出現了安史之亂。

  這和北魏時的六鎮起義,雖然說原因不同,但本質上其實是差不多的東西。朝廷既然給了藩鎮過強的軍事實力,那他們自然就會想要匹配的政治地位,當達不到時,終究會爆發的。

  從另一個角度上來說,大唐積極開放的民族政策,其實也是大唐前期能夠不斷擴張,拳打腳踢周邊蠻夷的一個重要原因。

  大唐前一百年對外征戰中,幾乎處處都有那些歸附蕃部的影子,無數的胡將蕃兵為大唐出生入死,大唐輝煌的歷史,也是有他們的功績的。

  白岩城上。

  孫代音見到了來勸降的烏骨城主高突勃,面如死灰。

  “孫城主,聖人恩賜,只要你在城頭樹起唐旗,前面答應的條件,仍然做數。若你再執迷不悟,城破之後,必屠之!”

  站在城頭上,看著山下,孫代音絕望無比。

  高突勃是個老熟人,甚至官階爵位都比他高的多,如今這期盼的援軍反倒成了勸降使者,心中充滿絕望。

  再投降,唐人豈會容忍?

  他猶豫,懷疑。

  山下。

  秦琅在勸說李世民。

  “請陛下再給孫代音一個機會,白岩城雖不算大,守軍不算多,可他們若是非要負隅頑抗,也能造成不少麻煩,天氣已經冷了,估計第一場雪馬上就要降落了,我們得趕在雪落前拿下安市城,然後才能結束這第一階段的戰役,否則,會很麻煩,我們沒有太多時間在這白岩城浪費時間,不值得。”

  李世民還是很惱怒。

  “孫代音敢碎我大唐旗幟,敢反覆無常,朕豈能容他?”

  李謹行、李窟哥、李可度者、李社爾、李彌射等眾胡將,這時也紛紛請求出戰,願率麾下勇士拔城。

  “臣願意親自到城下去勸降,若是孫代音真執迷不悟,再攻不遲!”

  李世民點了點頭,“好,就給你一次勸降機會,也給孫代音一個機會。”

  秦琅騎馬來到山下,面對城上,無需自報姓名,他身後旗手打出的那面旗幟,便讓城頭上驚惶不安。

  “天王秦琅!”

  “殺神!”

  “人屠!”

  ·······
  秦琅的名頭在高句麗很響,不僅是他當年東征西討立下的威名,更是他當年隻以千騎便能夜破卑沙的神奇本事,在高句麗,關於秦琅破卑沙一戰,傳說的神奇無比,各種各樣的版本。

  反正傳來傳去,秦琅那就真正是戰神降世,在世天王,還能溝通海神,向東海龍王借神雷劈開十裡堅城。

  這世間就沒有秦琅破不開的城池,沒有秦琅擊不敗的軍隊。

  看到這位出現,孫代音兩股戰戰。

  “降,免死!”

  “不降,死!”

  秦琅的勸降只有簡單的六個字。

  但效果非常管用,他話音剛落,孫代音便終究決定投降,秦琅的威名猶如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孫某能求秦太尉一句保證嗎?”

  “可以,只要開城投降,我保白岩城全城性命!說到做到!”

  “好,我信,我們投降,這就開城。”

  得到了秦琅的保證後,孫代音果然立馬下令在城頭上豎起降城,親自下城開城投降。

  山城城門緩緩打開,城頭上一面白旗高高豎起。

  山下,摩拳擦掌的蕃將們大為失望,李世民則面無表情。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