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貞觀俗人》第833章 削藩
  第833章 削藩
  李世民盯著新安州西邊的鴻基煤礦許久,最終還是壓製住了貪念,沒把新安州的西界劃到鴻基煤礦上去。

  咬了咬牙,李世民最終把新安州西界劃在了一條天然河流巴節河上,最終還是維持了原來武安州的東南界線,甚至還給武安州東面新增了一些山谷過去。

  鎮南關以北的明江、思陵江一帶還算較平坦的地帶,李世民直接設立為朝廷直管的太平州, 而做為山區的思州和沿海同樣山多地少的新安州,李世民打算用來分封給宗室功臣鎮守,以此牽製平衡秦琅的封地。

  至於武安州西北一帶,七源州劃給秦琅,算是獎賞。

  但是對於高平堡和廣源州,李世民不打算退讓。

  這相當於是一條界線, 若是讓給秦琅,以後秦琅往西擴張的會沒邊。

  而且朝廷這次若是能夠成功的平定句町之亂,並對左右溪蠻改土歸流的話, 那麽高平這個位置就太重要了。

  “廣源州並掉思琅、金龍二州,為朝廷正州,高平也歸廣源州。”

  如此一來,武安州的東南西北四面,都已經再次確定好邊界了,北面和西面都是朝廷直管的正州,太平和廣源二州。東面是新安州,西南是交州,正南是長州。

  武安州西以滄江為界,原本秦琅都已經擴張到了求江一帶。西南以太平江為界,西北是求江為界。

  以前隴江以北地區的平原丘陵地區,也是分為兩塊的,以求江為界, 江北地區多是俚僚蠻們,求江南到隴江北岸這一片,主要是漢移民為主的漢人豪強們。

  求江下遊是從西到東流, 而中上遊是從北向南流,過去求江流域比較混亂, 多方勢力混雜,和武安州原來的情況其實差不多。

  秦家這幾年各種手段用盡,硬生生的往西一路擴張到上中上遊的東岸一帶,甚至有繼續向西岸擴充之意。

  李世民現在直接劃界,改以求江下遊北面的南流河滄江為界。

  “滄江以西,求江上遊東面,下遊北部之地,新設一州,名為武峨州。”

  李世民拿紅筆圈起了新的武安州,感覺還是有點大了些,有些心疼,可這次下刀也比較狠,秦琅圈了八個州,李世民隻給了秦琅一個,還又割走了一個州,並把高平堡這塊秦家飛地也拿走了。

  現在又把滄江以西這麽大塊地拿走,有些狠,可不狠不行。

  這是秦琅的試探,不堅定點,這小子還不知道要怎麽得寸進尺呢。他最初給秦琅圈地授封時,西界可是以淥水河為界的。

  “你說,朕是不是應當把鎮南關劃到太平州?”李世民似在自言自語。

  承乾不敢吭聲。

  鎮南關劃給太平州,那是不是太平州也劃給廣西道?

  他覺得這有些太過份了,鎮南關秦家可是非常重視,十分認真經營的。

  “算了,鎮南關還是留在武安州吧,不過如此重要的關防,朝廷應當駐兵才是。當新設一軍,軍號鎮南,兵額三千,駐防鎮南關以及左江上遊地區。”

  “秦琅的功勞還是很大的,他最近又添了一雙兒子,朕總不能小氣了。“皇帝自言自語,盯著武安州圈起來的地圖,北有山川,東有大海,南有平原,西有丘陵,這塊封地以前覺得偏遠荒僻,現在卻覺得太好了。

  牙疼。

  當初怎麽就把這麽好的一塊地給了秦琅。

  當然李世民也想不到,貞觀之初他剛繼位時,就連整個嶺南,也就廣州、桂州算是實控在手,其實的地方都是馮盎、馮暄、冼寶徹、談殿、寧長真等在那裡打來打去,更別說邕州以西的左右溪之地了,那裡完全就是世外之地了。那時哪能想到,這些地方,現在也要成為朝廷的實控正州了呢。

  這麽一來,武安州這塊遙遠天南的飛地,本來說是打入蠻地的一根可靠釘子,能夠策應一下交州這塊大飛地,現在卻反倒有點成了自己肉中刺了。

  不過想想,秦琅終究還是自己人,比起那些蠻子們終究是可靠些的。

  “秦琅新出生的那兩個兒子叫什麽名字,知道嗎?”

  “秦儀、秦儼!”承乾答道。

  “名字倒不錯,朕便賜秦儀山陽縣侯,秦儼樂陵縣侯,與歷城縣公秦俊、武都縣侯秦仁特旨加恩,於武安州推恩分封。”

  “歷城縣公秦俊推恩分封武安州之諒縣,武都縣侯秦仁推恩分封武安州之淥縣,山陽縣侯秦儀推恩分封於江北縣,樂陵縣侯秦儼推恩分封於武安州之七溪縣。”

  李世民提筆在武安州的地圖上寫下四個名字,看著地圖臉上露出得意微笑。

  這是封賞。

  秦琅年紀輕輕,四個兒子一縣三縣侯,何等的榮耀啊,皇帝提前就給他們推恩分封,天恩浩蕩啊。

  每人賞賜一個縣,多好。

  承乾在一邊看著,很是佩服這個爹,明明就是忌憚秦琅封地大了,可又不好換封或削封,畢竟秦琅還在前線圍剿叛軍,對蠻子改土歸流呢,這時還要大力用秦琅。

  於是搞出這麽一個提前推恩分封的法子來,明面上這是天恩浩蕩,秦琅四個兒子,還都是庶子呢,這全都封公侯,還直接推恩給實封了,可實際上,這是直接就把秦琅的武安州封地削去了四個縣了。

  畢竟按分封製,推恩再封後,其實就是相當於分家了。秦琅雖還是武安州都督,但其實已經管不了那四個縣。

  當然,老子管兒子,天經地義,但終究還是有些差別的。

  而且有了這個開頭,以後還能有更多後續操作。

  這是陽謀,秦琅就算不滿,可也說不出口,給你兒子封公封侯,你還不樂意?矯情,做死!
  而當承乾細看那地圖上秦琅四子分封之地,不由的更加佩服父親的老辣。

  秦俊分封於諒山縣,實際上就是把奇窮河一線劃到了秦俊手裡。

  而老二秦仁分封於淥水,實際上就是把淥水河一線劃到他名下。

  老三則劃分到了滄江一線,老四劃分的是七溪縣,其實就是奇窮河匯入平而江一帶,這裡有七條江匯入了左溪上遊平而江,故稱七源。

  李世民實際上就是把武安州北面的平原丘陵地區,與白藤江南面的平原地區給劃分出來了。

  剩下的白藤江以南地區當然是最平坦肥沃的河口衝積平原,但這裡雖肥沃,可沒了北面山區的險要屏障的話,其實就是無險可依了。

  富雖富,但也沒啥威脅了。

  當然,最富的這一塊,李世民也是為將來等長樂公主李麗質正式嫁入秦家生了嫡子後,給秦家嫡子留的,最好的肥肉總得留給自家人嘛。

  “諒山縣令等職,早已授給了先前歸附秦琅的地方俚帥漢豪們了,並且承諾是世鎮。”太子提醒秦琅。

  結果李世民呵呵一笑而過,那又如何?
  這是秦琅自己的事情,若是因此秦琅封地上起了點小麻煩,他還挺樂意看到的呢。

  李世民提筆又連圈再劃的一通操作,最後把武安州白藤江以北之地,全裁並為七溪、諒山、北江、淥水四個縣,授秦俊四人為世襲縣令,許子孫推恩世襲。

  不過按朝廷的這種推恩分封法,秦俊是世襲諒山縣令,等到他兒子依然是世襲縣令,但其它兒子也要分封一些地方,秦俊兒子的縣令官職是還管一個縣,但封地大減,權力自然也就大減。

  就如現在秦琅這個武安州都督,都一下子少了四個縣地盤了。以後秦琅兒子生的越多,李世民再來個天恩浩蕩,再給他推恩分封一下,搞不好白藤江以南的地盤,又要變成數塊小封地,雖然以後代代都有一個秦琅的子孫當武安州都督、刺史,可真正能管的地盤越來越少,其它的兄弟子侄叔伯們,未必真會聽他的。

  等到一塊偌大的武安州,變成了無數個鄉村莊園之後,皇帝就再不用怎麽擔心他們了。

  有些缺德。

  但明著來說,這是恩賞,你還不能說什麽,更不能反對。

  “朕這也算是對的起秦琅的功勞了吧?”

  承乾能說什麽,就算是自己的老師,可這時也不能站在老爹的對面啊。

  “承乾啊,李象是朕的長孫,朕也得給他一塊世封地,要不你就在新安州、武峨州之間替他選一個做世封地?或者等秦琅平定僚子部後,朕乾脆在其地設立一個句町都督府,到時讓李象做句町都督?”

  “兒臣替象兒謝過父皇,不論父皇給象兒賜封何處,皆是天恩,兒臣代象兒謝領!”

  李世民笑了,對這個回答很滿意。

  “嗯,做為皇族宗室,就得屏藩邊疆,保衛中央。我看就賜封李象為句町都督府世封都督!”

  爺倆一番長談,承乾退出時,岑文本受召面聖,正式起草冊封內製詔書。

  當天,皇帝詔令頒出,秦琅四子皆推恩世封,一時震驚朝野,而皇太子庶出長子李象剛出生既冊封為敦煌郡王,世封句町都督府都督,也同樣驚到不少人。

  這道旨意一出,原本侯君集來勢力洶洶彈劾秦琅一事,也就再沒能掀起半點浪花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