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貞觀俗人》第816章 大汗楊國忠
  第816章 大汗楊國忠

  長安。

  太極宮中,殿前司奏報,頡利病逝。

  聽到這個消息,李世民抬起頭,沉默了許久。頡利可汗曾經是壓在大唐和他頭上的一座山,他曾用了十幾年時間才將其擊敗。擊敗突厥擒獲頡利,這是李世民打的最痛快的仗, 也是他奪位稱帝後最值得稱道的功績。

  自頡利被擒入長安,時常於他的宮廷宴會上跳舞助興之後,大唐朝堂上下甚至是四鄰八邊,都對他恭敬起來。

  頡利被擒入長安之後,李世民待他還算不錯,只不過這對於曾經稱雄塞外, 控弦四十萬的頡利大汗來說,在長安的生活是一種折磨和恥辱。

  李世民是在故意折磨羞辱他,可頡利又沒有勇氣了斷。

  他整日鬱鬱寡歡, 常與家人悲歌對泣,皇帝賜給他的大宅也不願住,自己在院中搭了頂帳篷居住,時間一久,形體銷瘦。

  皇帝賜封他為右衛大將軍,仍封他為突厥可汗,可實際上他連長安城都出不去。

  這種屈辱的日子過了好幾年,頡利終於一命嗚呼了。

  “追贈歸義王,諡號····荒,詔令其國人來葬,按照他們的禮節,焚屍,葬於灞水之東!”

  對於這位老對手的死亡, 李世民感慨了一番。

  一個時代過去了。

  ······
  第二天,甘露殿廷議。

  “我們的老夥計頡利走了。”李世民感歎著道。

  宰相們也都是深深感歎。

  “陛下,是否由頡利幼子疊羅支繼承其汗位?”中書令蕭瑀問道,自從上次房玄齡被彈劾請辭後再複相時,李世民給房玄齡與高士廉兩位仆射加了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之後。

  宰相裡,中書令和侍中就一舉超過了左右仆射的地位,而李世民又特將原本是正三品的中書令和侍中提升為從二品,品級上與左右仆射相等。

  皇帝轉頭又把政事堂改名中書門下,左右仆射與其它宰相入政事堂,皆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銜,或參預政事等銜,實則就是再次強調了中書令和侍中的地位。

  天然宰相只剩下了中書令和侍中以及尚書令,可尚書令早就空置不授,於是現在天然宰相也就剩下兩個了。

  蕭瑀都不曾想到,五拜宰相的他,曾經想做首相坐不穩,如今倒是以中書令成為首相了。

  李世民目光掃過殿中諸位宰相們。

  翰林院大學士岑文本和禦史大夫張亮兩位原本加參預政事銜的宰相,剛被皇帝免去參預政事銜,不再入中書門下為宰相。

  但翰林院知內詔的權力卻更重,而禦史台現在彈劾宰相也是一彈一個準,被彈劾的宰相都得辭職回避,使的禦史台權責更重。

  皇帝此時讓翰林院大學士和禦史大夫兩位重臣退出政事堂,卻是再次削弱了不少相權。

  而岑文本與張亮退出政事堂後,權力並沒有削弱,更加突出地位。

  皇帝目光停留在房玄齡身上,房玄齡坐在那很認真,看不出有半點抱怨之意,他很滿意,老房還是識大體顧大局的。

  並沒有因為尚書省地位降低,自己相位降低後而不滿。

  長孫無忌以同平章事宰相銜出任河隴經略使兼安西大都護尹州刺史,秦琅以同平章事宰相銜出任嶺南五府經略使兼廣州大都督兼廣州刺史,兩位心腹重臣宰相出使在外,為使相。

  政事堂裡少了四位宰相。

  但皇帝對於朝堂的掌控進一步增強了,尤其是少了秦琅這個攪屎棍,李世民覺得日常都暢心了許多。

  “玄齡,你覺得呢?”李世民點名。

  老房回復,“臣以為疊羅支固有孝名,可疊羅支年幼,若以他為突厥可汗,只怕無人肯服。”

  蕭瑀認為恰是因為疊羅支年幼無威望,才要讓他繼承頡利大汗之位,畢竟自頡利被擒以來,其實這個大汗就只是個空名,是朝廷的傀儡了。

  房玄齡則意見相反,他認為自頡利敗亡,東突厥歸附南遷之後,漠北的薛延陀趁勢擴張,佔據了突厥舊地,近年來四下擴張,儼然以草原霸主自稱,尤其是上次其出兵西域攻打肆葉護可汗後,更是毫不掩飾自己想要伸手入西域的野心。

  “朝廷必須得遏製薛延陀,雖然近年朝廷也在大力扶持鐵勒中的回紇諸部聯盟,但回紇的勢力,還是遠不如薛延陀,所以臣支持先前秦琅的計劃,應當讓一部份突厥部落重返漠北,以此平衡薛延陀。”

  讓突厥部份重返漠北,與回紇一起平衡薛延陀,使草原形成一大二小三家分立的局面,不讓薛延陀一家獨大,這才是最符合大唐利益的做法,否則滅了一個突厥,只怕馬上又要起一個薛延陀為敵。

  插手干涉漠北,才能維持漠南這個緩衝區。

  因此,朝廷不能讓疊羅支這樣一個什麽都不懂的少年來當突厥大汗,而是應當選一個有威望又有能力還對朝廷忠心的阿史那王族來當這個大汗。

  “陛下,這萬萬不可,如此一來,北方便又起兵戈,這才安穩了幾年?”蕭瑀反對,認為這是挑起戰爭的行為。

  “魏侍中?”

  李世民見魏征不吭聲,直接點名。

  魏征也反對這樣做,認為是瞎折騰,突厥人南遷內附,這才剛安穩,現在又要折騰,只怕一折騰就要出亂子了。

  “太子?”

  李世民問坐在一邊虛心聽講的皇太子。

  “兒臣以為,現在動,確實會引發一些亂子,但早動強過晚動,現在我們動,會出些亂子,但能控制局面,而且還能以胡製胡,可若是幾十年百年後再動,只怕突厥人就成腹心之患了,到時想動也難了。”

  承乾倒是態度鮮明。

  這耿直的性格,倒是讓李世民喜歡,他不喜歡唯唯諾諾沒半點主見,什麽事情都要左思右想胡亂猜度他想法的樣子。

  做為儲君,得有決斷。

  李世民沒急著表態,卻又讓其它宰相議,可皇帝表現出來的態度,還是讓大家明白,皇帝其實已經對之前的突厥安置政策也後悔了。

  溫彥博楊師道主張的內遷安置政策,幾年過去,並沒有見到太多當初想象中的好結果,反而出現了許多意料不到的問題。

  ······
  “既然諸位愛卿更傾向於讓部份突厥人重返漠北,讓其余各部越過長城,返回各自的部落,那你們覺得誰適合當突厥可汗,率領突厥人重返漠北?”

  薛延陀的威脅越來越強,光靠一個回紇已經遏製不住野心越來越大的夷男了。

  “臣認為李思摩很合適,出身、資歷、威望都足夠,而且對朝廷向來忠心。”房玄齡舉薦了右賢王李思摩,這位皇帝的妹夫。

  “嗯,李思摩倒是不錯。”皇帝點頭。

  馬周卻提出了另一個人選。

  “李思摩對朝廷和聖人的忠心不用懷疑,不過思摩向來被阿史那家排斥,認為其雜胡婢妾所生,外貌類胡,非突厥人,其以前也不過是個特勤,若以他為可汗,只怕會有許多人不服。”

  “臣以為,頡利病亡,汗位可由左賢王楊國忠接任。楊國忠本鬱射設,是處羅可汗之子,阿史那王族嫡系,本就有可汗繼承權的。”

  “當初摸末也是最早歸附大唐的,他這些年的忠心也有目共睹,值得獎賞。”

  一個左賢王一個右賢王,兩人現在都是李世民的妹夫,原來都是阿史那王族的,都姓阿史那,只不過以前一個是特勤一個是設。

  論起威望來,兩人相當,畢竟李思摩年長,當年頡利父親啟民可汗在草原上被打的東奔西逃時,李思摩還曾被擁立為可汗。

  但是李思摩因為母親是粟特奴隸,自己生了一張粟特胡的臉,故此被突厥人罵為雜種。

  楊國忠本是頡利兄長處羅可汗之子,是阿史那嫡系子孫,按突厥可汗繼承制度,他是有繼承權的,當年若不是頡利勢力更強,又得到可敦的支持,楊國忠也是能成為大汗的。

  兩個人選都不錯。

  李世民在那沉思,楊國忠那胖球一樣的身軀印入腦中,這人在京數年,混的倒是如魚得水,貪財好色之名遠揚。

  這人李世民倒不用擔心控制不住,就是有些懷疑他的能力。

  李思摩的能力更讓他信任一些,可李思摩年紀大了,而且擔心他在阿史那家中威望不夠。

  ·······
  最終,李世民還是選擇了楊國忠做東突厥新大汗,賜其鼓纛,率一部內附突厥人越過大漠回到漠北舊地。

  而李思摩則被賜為東突厥小可汗,也賜以鼓纛,率領其余突厥人越過長城,在漠南遊牧。

  阿史那社爾、阿史那欲谷都因為已經在西域安置,所以原來東突厥一大汗兩賢王四葉護的局面,再次被改變,成了漠北大汗漠南小汗的南北新局面。

  再加上薛延陀和回紇兩汗,塞北局勢更加複雜。

  “聖人,廣州急奏,安南僚子部叛亂,其女酋儂氏偽建句町國,自號句町女王,發兵十萬犯境侵略!”

  李世民聽到這個消息,並沒有太過驚訝,似乎早有預料。

  “李大亮屢征僚子部,這些人嘯眾叛亂也不稀奇,不過這十萬之數當有不實。”皇帝輕敲桌案,“這個儂氏是何方神聖,朕要知道她的詳細情況。”

  “事情是李大亮折騰出來的,讓李大亮自己把屁股擦乾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