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貞觀俗人》第673章 成人禮
  第673章 成人禮

  周禮:以昏冠之禮,親成男女。冠者,禮之始也,冠禮,也便是成人禮。

  先秦以來,華夏男子行加冠禮,代表成人, 古天子諸侯十二而冠,士則二十而冠,由此而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宣告冠者從此由一個懵懂的少年而正式步入社會,擔任起成人所必須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加冠,成人,結婚, 生子,這就是華夏自古以來的男兒們的一個標準。

  古書記載,公侯之有冠禮,夏之未造也,說的是在夏朝以前,冠禮就已經有了。在南北朝以前,冠禮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禮儀,尤其是對於男子們來說,這是人生第一個最重要的禮儀。

  只是南北朝以來,胡人入侵,胡風漸起,甚至北方漢人一度改姓易名,如隋朝楊家曾改姓。宇文泰佔據關中,東西魏對峙之時,南北三國中實力最弱的西魏宇文泰當時為了能夠生存, 頒六條詔令,推行府兵製,拉攏漢人豪強, 賜鮮卑姓, 改籍貫。

  對漢人賜鮮卑姓, 如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二十四儀同,對其中的漢人將領們也全都鮮卑化,都賜以鮮卑姓氏,並讓他們手下的士兵,不論漢胡,也一律跟他們姓,搞的好像是一個部落一樣。

  當時賜姓,按照的是拓跋鮮卑遠祖拓跋毛,據說曾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宇文泰於是把這三十六國、九十九姓,一共一百多個姓全都拿來賜給西魏的漢人文武,功勞大的得大姓,功勞小的得小姓。

  比如當時李淵的爺爺李虎是八柱國之一,功勞大地位高,於是從三十六國裡挑了一個大姓大野氏賜給他,於是李虎其實也叫過大野虎。

  而隋文帝楊堅的父親楊忠當時地位比李淵低,只是十二大將軍之一,於是被從九十九姓裡挑了一個普六茹氏賜給他,因此楊忠當年也叫過普六茹忠,楊堅小時候則叫過普六茹堅,直到他後來當皇帝後,才盡複周禮,恢復漢魏制度衣冠,要不是楊堅,李世民只怕還叫大野世民呢。

  當時東面的高歡鮮卑化更嚴重,西面關中的宇文泰也在搞鮮卑化,給手底下的漢人豪強們一通賜姓,又給手底下的鮮卑將領官員們改成關中籍貫等,這樣亂搞,卻也搞出了一個關隴貴族集團,使的代北軍頭們和關中豪強們聯合在了一起。

  不過當年的賜姓確實是亂賜,李虎、閻慶都賜姓大野氏,李弼和李穆本來也都姓李,可因為兩人也都是八柱國,結果卻分別賜姓徒何和拓跋氏,後來隋朝名相高熲和北齊降將李屯,一個姓高一個姓李,可因為他們當時是八大柱國之一的獨孤信手下,於是全都跟著鮮卑人獨孤信改姓了獨孤,成了獨孤熲和獨孤屯。

  在西魏北周那個時代,漢人連姓都保不住了,就更別說古代傳下來的加冠禮了,加冠禮是要束發,加冠,以示成人。而鮮卑人南下後雖然也進行主動的漢化改革,但對這加冠禮卻根本沒啥興趣。

  事實上,自魏晉之後,冠禮已經是廢而不行了,早不複當年漢代時那種隆重了。

  漢代冠禮又叫加無服,並有冠而佩劍的傳統。

  今天,長孫無忌突然提出要給太子承乾加冠一事,宰相們還真都有點意外。

  秦琅鼓掌。

  “長孫公說的好,冠禮甚有必要,應當恢復舊禮,而且要隆重。近世以來,人情輕薄,過十歲而總角者少矣,因此難懂成人之道也!”

  秦琅帶頭附喝,引得魏征這樣崇古派更是激動。

  這位恨不得要恢復周朝井田制度的儒家複古派,向來崇古崇禮,對於長孫無忌提出要給太子恢復十二而冠的元服禮非常讚成。認為這個冠禮,也有重新恢復近世以來日漸荒廢的大禮。

  此時民間確實已經荒廢了冠禮,也只有如一些名門士族才保留了二十而冠的禮儀。

  秦琅今年都二十一了,就從沒行過冠禮。

  甚至據說皇帝李世民也一樣沒行過冠禮,所以在他玄武門之後奪權後,皇帝冊封他為太子時,有官員就進諫說皇帝應當在太子禮行內冊禮,也就是說李世民因為沒有加過冠,所以冊封太子時,不能戴冠,而是直接梳著雙童髻。

  於是武德九年,李世民的太子冊封大禮上,李世民頂了一個非常雷人的造型出場,頭上一邊梳了一個角,搞的跟個喜羊羊一樣。

  “《士冠禮》曰:“天子之元子猶士也,天下無生而貴者也。”在古代,周製冠禮,有文王年十二而冠之說,而“冠而佩劍”更是古之禮製。《儀禮》上記載的冠禮,大抵是周代的遺留。另外在《國語》、《左傳》、《史記》中也屢有周代天子和諸侯行冠禮的記載。後世雖然沿襲了這一儀式,但是其程序屢有變更。”魏征引經據典起來,非常厲害,張嘴說來,“魏晉以來,胡風漸盛,冠禮荒廢,尤其是天子、皇太子的冠禮,該采用何種禮儀?”

  左仆射房玄齡道,“史載漢惠帝加元服,用正月甲子若景子為吉。”

  所謂元服,元者,首也,元服也就是腦袋的帽子,冠者首之所著,故曰元服。

  漢代皇帝加冠為四加,緇布冠(東漢改為進賢冠)、爵弁、武弁、通天冠,皇太子三加,士庶則一加。

  多年未有行過太子冠禮,如今要為太子加冠,該采用何種禮儀,卻也還得商議。

  “可按漢代皇太子冠禮,三加,緇布冠、遠遊冠和冠冕三加,時間也擇吉日而行,大赦天下,賜民爵!”房玄齡道。

  而右仆射高士廉則提議,乾脆借機頒製恢復冠禮,定出天子太子親王諸侯品官以及士庶冠禮的禮儀制度來,全天下重新恢復推行冠禮。

  他還提出,太子十二而冠,而王公貴族子可以十五而冠,一般士庶則二十而冠。一至五品子三加有冕,而六品以下三加用爵弁。

  “普通士庶三加,初加巾,次加帽,三加襆頭,十五皆可冠。”王珪做為五姓名門,對於冠禮還是比較懂的,提議可把二十而冠改成十五而冠,畢竟隋亂之後,官府鼓勵男女早婚,朝廷甚至出台了律法,讓百姓早婚,甚至超過年齡的要由官府派官媒介紹,幾次相不中就要強行婚配。

  秦琅也提議,由禮部先擇選一個加冠吉日,然後再商議出一個完整的皇太子元服禮的儀式流程,並做好加冠禮的各項準備。

  “女子十五,許嫁,笄而字,借此機會,再推動恢復笄女禮!”秦琅又提議,這個提議也得到其它宰相們的同意。

  魏征當過道士,算吉凶倒也是老本行,掐指在那裡算了一會。

  “根據陰陽歷書,吉日就在二月。”

  房玄齡皺眉,“現在已是二月,只怕時間倉促來不及準備。”

  戴胄則提醒,“二月農耕時最忙。”

  長孫無忌急著給承乾加冠,想讓太子早點參與政務,力排眾議,認為加冠雖是大禮,也用不著那麽麻煩,有十天半月完全足夠準備了。

  雖然好多古禮已經遺失,可按禮經的一些記錄,也知道先卜筮十日內的吉日,選中後告之親友賓客。

  冠禮前三天,再筮賓,通過卜筮的方法來確定一位德高望重的尊者作為正賓來負責加冠,再選一位協作者,稱為讚者。

  冠禮前三天,冠者還要在父親的帶領下,禱告於宗廟,敬告祖先。

  加冠當天,邀請賓客,三加冠。

  禮成,還要舉行祭祀禮,然後是酒宴敬酒。敬完酒,再去拜母親,出來後,再舉行命字禮,也就是請長輩起一個表字賜予。

  以後,平輩就以字相稱。

  最後,得了表字的加冠者,還要再向宗廟敬告祖先。

  大體流程還是清楚的,只是好多細節遺失,禮部討論一下補充上便是,長孫無忌認為重點還是奏請皇帝同意並回京,畢竟皇太子的冠禮少不得做為父親的皇帝。

  岐州,九成宮。

  離京三百二十裡,政事堂的奏章卻隻用了半天就到了。

  皇帝看過後,眉頭緊鎖,神色不滿。

  “哼!”

  李世民看到自己下旨擴建九成宮和修繕洛陽宮的旨意,居然被政事堂駁回了,很是不滿。政事堂以違製之名,駁回皇帝旨意。

  可轉頭卻又讓中書舍人草了一道製書,卻是修繕九成宮計劃,相比皇帝的擴建計劃,這個政事堂擬的計劃卻只是對原有宮殿外城進行一翻維修而已,禁苑、宮寺、太子宮等部份擴建計劃被舍去了。

  另外對於洛陽宮修繕計劃,政事堂也同樣另擬了一個計劃,卻只是先隻修洛陽宮三大殿,其余部份暫且不動,待以後再說。

  兩個計劃呈上來,請皇帝批準。

  李世民不滿的把計劃扔到一邊,然後打開下一封快馬送來的奏疏,卻是政事堂選定在十日後的二月十八日為皇太子承乾行冠禮,請皇帝批準並回京參加,還讓皇帝擇選加冠、讚者、掌冠、讚冠、宣敕戒的人選。

  還請皇帝提前給太子準備好表字。

  “豈有此理,倒是處處給朕做起主來了!”李世民惱怒的把這道表章也給扔到了一邊。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