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貞觀俗人》第706章 藩鎮
  第706章 藩鎮
  “懷良,這殿中也就咱們爺倆,有話就直說,放開了說。”

  長安郊外,滻河岸邊,長樂宮。

  皇帝一身獵裝,秦琅卻是一件長衫。

  “朕已經將這座長樂行宮正式賜予麗質了, 以後這就是麗質的產業了。”

  秦琅坐在那裡,手捧著個茶杯,心想這跟我有什麽關系,再說了,你跟誰爺倆呢。

  按約定,還有四年, 長樂公主李麗質就要正式嫁入秦家,成為秦琅妻子。這一天越來越近, 李世民已經在為李麗質籌備嫁妝。

  因為嫁妝準備的有些過於豐盛, 是他給幾個皇妹準備的好幾倍,這事還引的魏征數次開噴,稱侄女比姑姑的嫁妝豐厚,是失禮的行為。李世民這次卻懶得理會魏征,當初他給長樂三千戶的湯沐采邑,結果魏征也說太多了。

  最後硬逼的剛當皇帝沒多久的李世民承認了錯誤,同意重定皇家公主們的等級和封邑,公主們未出嫁前隻給虛封,封戶數還有嚴格等級規定,只有正式出嫁之後,才正式給實封,但實封數量也不能亂賞賜。

  這些李世民都忍了。

  可現在自己為公主置辦嫁妝,又沒動用國庫, 也沒隨意突破當初定下的規矩給食邑這些,魏征還要東管西說,他就不想理會了。

  魏征多說了幾次, 還惹惱了皇帝, 乾脆把這座長樂行宮賜給了李麗質, 做為她的私人莊園。

  “陛下想問什麽,臣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李世民對秦琅這副態度不太滿意,表面恭敬,可言語裡透著不滿。“三郎啊,你最近這是怎麽了?可是因為我壓下了你府兵製的改革計劃,你就要摞挑子不乾,長期請病假不上朝?”

  “聖人冤枉啊,臣也是盡心王事,一直以來為聖人秘密主持火器坊和神機營,視察火器研發之時,遇火炮爆炸受傷,臣這可沒做半點假。”

  李世民歎口氣,“我知道你受傷了,可禦醫也說你這傷沒大礙,將養這麽久,也差不多好了。”

  “可臣最近確實總覺得不太舒坦!”

  李世民恨不得起身抽他一頓,你他娘的轉戰吐谷渾的時候,深入不毛,雪域高原冰河雪谷裡行軍,也沒見你小子叫過一句苦啊,現在天天享著清福,卻叫苦了。

  “朕也對你實話實說吧,你的那個兵製改革的奏章,朕看了,看的還很仔細,也反覆思慮過,但是,兵乃國之大事,動一發而牽全身。把邊軍由府兵番上輪戍,改成遷駐久鎮,為雇傭型常備邊兵,固然能解決你所說的不少問題,但也會產生許多新的問題。”

  “朕問你,你可知道北魏之六鎮?”

  北魏六鎮,當然知道,六鎮起義,可是葬送了北魏王朝。

  “想當年,北魏道武帝時,始建都平城,為防北方柔然入侵,簡盛親賢,擁麾作鎮,此為六鎮之始。後太武帝,調涼定幽冀司五州十萬人在東起上谷,西至河曲一帶大修城防。”

  北魏是鮮卑拓拔部以遊牧起家,後在雲中平城立都,於塞外建立起北魏朝,後攻滅北方各國,一統北方,與南方的劉宋對峙,從北中原進入南北朝時期。

  由於首都平城,位於塞上,距離草原柔然人很近,極易受到侵襲威脅,所以後來北魏幾任皇帝加強塞上邊防,興建起了六個軍鎮,屯駐重兵。

  六鎮置鎮都大將及僚屬,鎮下置戍,鎮兵巡行防戍。六鎮將領全由鮮卑貴族、涼州武人擔任,戍防軍人也主要是鮮卑人,也有部份來自中原的強宗子弟。

  六鎮是北魏國防的生命線,因此在北魏朝廷享有重要的地位,六鎮軍官成為國家顯貴,享有較高特權,然後隨著孝文帝大力推行漢化和遷都洛陽。

  北方六鎮的作用日漸式微,軍鎮將領也就逐步失去往日優厚的待遇。

  以前六鎮軍將們都是天之驕之,而後來都成了時代棄兒,軍鎮前期,豪強子弟爭相從戎入邊,而後來卻成了流刑罪犯的發配地,當時軍官的出身為皇親國戚,高門世家,而後來卻盡是盜賊流民。

  六鎮遠在邊塞,本就無力自給,要依靠北魏朝廷給供,當北魏從六鎮相近的平城,遷往了中原的洛陽後,六鎮就被徹底的遺棄了。

  北魏六鎮政治性的喪失,軍事性的降低,以及經濟上的破產,組織結構上的混亂,各種矛盾在魏末時交織在一起,最終爆發了六鎮大起義。

  大唐是由關隴集團建立起來的,關隴集團卻是當年入關的武川鎮軍將聯合關隴豪強們的聯盟。

  北魏末年,六鎮大起義,北魏幾經鎮壓,雖然平定叛亂,可爾朱榮也因此憑借軍功權傾朝野,許多六鎮軍將也都轉而歸附他麾下。

  後來爾朱榮被出身於懷朔鎮的高歡討滅,高歡控制北魏朝廷,皇帝不滿高歡控制,尋機出逃關中,投奔早前入關平亂的武川鎮軍頭宇文泰,高歡另立皇帝,於是北魏分裂為東西兩魏。

  李世民的曾祖父李淵,當年就是武川鎮軍人,李虎祖上幾代都是鎮守武川的軍官。李虎後來隨拓跋嶽入洛陽平定元顥,再隨他入關中討滅萬俟鬼奴,留鎮隴右。後來武川鎮帶頭大哥賀拔嶽被手下侯莫陳悅殺死,諸將謀擁宇文泰繼續當大哥,李虎不同意,星夜奔荊州,勸說賀拔嶽的兄長賀拔勝來接收關中的人馬,可惜賀拔勝不聽。

  後來宇文泰被武川軍頭們擁立為新大哥,李虎隻好無奈返回,結果半路被高歡手下俘虜,送到洛陽。此時北魏孝武帝元修也早不滿高歡的專政奪權,有意想要獲得關中地區武川鎮軍將們的支持,於是任命他為衛將軍,並派他到宇文泰那裡去輔佐鎮守關中。

  後來李虎與宇文泰平定了侯莫陳悅,元修也找機會出逃關中,另建朝廷。

  再後來,宇文泰帶著武川軍頭們橫掃關隴,打服各方不服勢力,對抗關東高歡,等元修被毒殺後,武川軍頭們擁立了元寶炬做皇帝,建立西魏朝。

  李虎也因功受封為左仆射、太尉,並與宇文泰等俱加最高武銜‘柱國’。

  秦琅的那道兵製改革方案,讓李世民一下子就想起了關隴集團,想起了武川鎮軍頭們建立的西魏、北周、隋唐,想起了懷朔鎮軍頭們建立的東魏北齊。

  北魏當年建六鎮,一開始確實解決了北方邊防問題,可後來卻成了北魏滅亡的元凶。

  李家就是北魏六鎮軍將出身,當年的六鎮軍將,不但滅了北魏,後來還建立起了東、西魏,北周、北齊、隋和唐。

  滅北魏,建六朝,興廢皆掌於軍鎮之手。

  這讓李世民不得不警惕。

  從隋文帝開始,就一直在尋找一個可以控制住脫籠猛虎的辦法,意圖把關隴集團重新關入籠中。文治武功都了得,尤其是權謀手段厲害的楊堅,與高熲、李德林、蘇威這些名相一起,一步步的改革,才最終推出了一個成熟穩定又安全的新府兵製。

  兵將分離,兵入民籍,既保留了府兵的戰鬥力,又減少了朝廷供軍費用,最重要的還在於終於收走了武將們的兵權,再不用擔心武人們動不動就擁兵自重,造反作亂了。

  秦琅要搞常備邊軍,重點是遷移屯駐和雇傭發餉。

  邊軍從此不再是各地府兵輪流抽調過去值守,邊軍常態化,固定化,這讓李世民開始擔憂,這樣會不會出現一個新的六鎮?
  邊鎮軍將會不會形成新的武人集團?
  歷史告訴李世民,這是必然的。

  就算秦琅說,朝廷控制裝備糧餉,但問題是,邊軍久鎮邊疆,甚至家眷也都在邊,這必然會形成武人集團。

  僅靠糧餉裝備來控制這些邊軍,是很危險的。

  “軍隊是把雙刃劍,朝廷需要這把劍來維持邊疆安寧,也鎮懾中原,但是若不小心,也會被這把劍割傷。最好的辦法,就是給劍加上劍鞘,佩劍而不要輕易的亮劍。劍出,見血,歸鞘,絕不能一直出鞘亮劍。”皇帝緩緩說道。

  現行的府兵製,基本上就是隋朝的府兵製,最大的特點就是兵將分離,是輪流番上、戍邊,將歸朝,兵歸府。

  將軍們平時不統兵,朝廷也不用承擔太大的軍費開支。

  對於雇傭兵製,李世民也在試用,北衙六軍,加上秘密成立的神機營,都是采用的雇傭常備兵,但這些兵就在天子腳下,皇帝和朝廷對這些兵的控制更嚴密。

  可如果放到邊疆上,天高路遠,就難以控制了。

  現行的府兵製,有些跟不上李世民開疆拓土的步伐,可他依然很謹慎的對待軍隊,絕不輕易的去更改軍製,這是歷經了隋朝幾十年打磨的軍製,曾經帶給隋朝繁榮強盛。

  當年楊廣曾改革府兵製,建立了一支數量龐大戰鬥力也強大的募兵驍果軍,但最後驍果軍不但沒保衛楊廣,反而弑君了。

  秦琅很佩服李世民。

  想的很長遠,哪怕現在年輕卻已經武功赫赫,卻依然還這麽謹慎小心,沒有如楊廣那樣飄。

  回頭審視自己的方案,確實也有許多問題,本質上來說,他從歷史中把唐朝真實出現過的問題提前講了出來,並把後世用過的法子提前拿來用了,卻忽略了這並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唐玄宗改動了大唐初的府兵之製,於邊疆設立節度使,建立軍鎮,表面上看適應了明皇開疆拓土的節奏,加強了邊疆戰事的效率,可實際上也埋下了藩鎮割據的隱患。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也正是身兼三鎮節度使的安祿山發起的邊鎮叛亂,藩鎮之禍,從此伴隨著唐朝直到滅亡,都沒能好轉。

  “朕也知道如今的府兵製,有許多問題,現在不解決,二三十年後也蓋不住會爆發,但找不到一個萬全之策,輕易的就更改,並不是個好辦法。懷良,你人聰明,又在軍中帶過兵打過仗,還懂經濟,你好好替朕思量一個兩全其美的新軍製出來,可否?”

  秦琅苦笑兩聲,世上哪有這麽好的兩全之法。

  初唐府兵製崩潰後,募兵製起,也因之興起藩鎮,安史之亂後,李唐也只能以藩製藩,卻始終找不到真正解決之道。

  而後來經歷晚唐五代的宋朝建立後,深患藩鎮之亂,於是搞強乾弱枝,內外相維的制度,把禁軍中最精銳的殿前軍駐守在京城,侍衛親軍駐扎在各地。京城的人馬最為精強,各方針知道兵力不敵,不敢造反,如果京城有變,各地駐扎的禁軍聯合地方的兵力,也足夠對付,這就是內外相製,無輕重之患。

  但是宋朝這種軍製雖解決了藩鎮之亂,但也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強乾弱枝後,邊防力量不足,壓不住邊疆諸蕃。晚唐五代時的一個藩鎮,都能打的邊蠻們不敢吭聲,可一統中原後的宋朝,卻沒打贏過幾次像樣的對外戰爭,勝是小勝,敗卻是大敗。

  這樣的軍製,秦琅覺得沒什麽好學習的。

  至於明朝,嗯,曾經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確實是氣吞如虎,但是衛所製後來的糜爛,卻也不是一般的爛,武官和軍戶世襲製,搞的後來衛所軍官們都成了地主,衛所軍戶都成了奴隸佃戶,最後能打的只剩下了將領們的家丁親兵。

  白山黑水間的野蠻女真人,最後殺入關中,一舉奪了江山。

  女真人的八旗兵、綠營兵製,也沒什麽可說道的,前期強盛了幾年,後期也是爛透根了。

  想來想去,府兵製還確實挺強的,但問題是,府兵製的根子爛了,現在表面還不錯,但維持不了多少年了呀。

  “臣一時也想不到什麽好的辦法,或許可以實行更戍法,把邊軍、禁軍采用輪調法,定期輪調換防,對邊軍也采用平時由中低級軍官們統帶,高級將領無戰事時還朝駐京,遇戰事則皇帝選派赴邊統兵,戰罷即還朝之法?”

  秦琅試探著道。

  李世民沉吟著,這倒也不失為一個辦法,但還不是他想要的那種。

  “最近西北邊疆又有些不穩固了,西域的肆葉護阿史那咥力現在屢屢攔截我大唐絲路商貨,還數次向高昌、焉耆、龜茲威脅,現高昌國王鞠文泰、龜茲王白蘇伐疊、焉耆國王龍突騎支,於闐王尉遲伏闍信皆遣使向我大唐西伊州求援,以拒咥力。”

  “朕打算出兵西域,你是兵部尚書,得替朕好好籌劃。”

  “明天早朝,朕要看到你!”

  李世民說完,也不理會秦琅便轉身走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