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貞觀俗人》第230章 火爆長安
  第230章 火爆長安
  鄭善果手裡把玩著一張紙。

  這張紙上蓋著轉運司的大印,甚至還有轉運使秦琅的簽名,還有精美的圖案,很是漂亮。

  “就這麽一張紙?就訛了咱們家一萬貫?”鄭家二公子鄭玄度眼噴怒火,憤憤不平。

  鄭善果卻只是倚在榻上微微一笑。

  “怎麽能說訛呢,秦轉運使不是說的明白嗎,這叫借, 咱們家借給朝廷一萬貫錢,五年為期,月利兩分,五年到期後連本帶利一並償還。”

  “呸,月利兩分,還是單利, 一萬貫五年後就算真的能還, 利息也不過一萬二千貫。這麽大筆錢,咱們自己拿去放貸、經營, 本生息,利滾利,五年時間何止翻一倍?”老三鄭玄范也是不滿。

  老大玄勖則有些擔憂的道,“怕就怕這是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啊。到時別說利,本都不還,又能如之奈何?”

  鄭善果捋捋自己那花白的胡須,聽著兒子們的爭吵,心裡悲歎,一代不如一代了。都什麽時候了,卻還在想著這點身外之物。

  他舉起那張債券,三兩下便撕了個粉碎。

  “阿耶, 這是幹什麽?”

  “完了,到時候咱們拿什麽去收錢?”

  鄭善果搖了搖頭,“收什麽錢?這一萬貫錢送出去,我從來就不指望再收回來。皇帝找臣子借錢,能叫借嗎?”

  鄭家如今的困境,如果一萬貫錢可以改變,那麽還是值得的。

  秦琅雖然說的好聽,說這是轉運司發行的債券,是朝廷向臣民們借債,有借有還還有利息。

  雖說比起官府公廨錢月利八分相差極遠,但也還是有二分利的。

  只是鄭善果不相信,朝廷向百姓借錢,不就是變相的捐嗎,還指望還?更別說利息了。

  這一萬貫,就當是破財免災吧。

  表示著他鄭家向皇帝投降了。

  幾位鄭家公子在那裡歎息連連,一萬貫啊。就算是對滎陽鄭家來說,這也是一筆巨款,畢竟鄭家家大業大數百年積蓄不假,但族中人丁眾多,而且許多產業那也都是田宅等不動產啊。

  ······
  東宮。

  李世民也正拿著一張債券看著。

  這是一張一千貫的記名債券,持有人是長孫皇后,發行人是轉運司。

  “你怎麽也跟著湊熱鬧?”

  李世民有些無奈。

  “臣妾這怎麽是湊熱鬧呢,三郎不是說的很清楚嗎,這是大唐朝廷發行的國債,有借有還,計本生息的,月利兩分,不錯了。臣妾拿出些體已私房來買國債,這不也是支持朝廷嗎?”

  秦琅奉旨組建轉運司後,乾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發行了大唐國債,月利兩分,全部都是五年期。

  面額最低為一貫,最高一萬貫,有一貫,十貫,百貫,千貫,萬貫五種面額,采用的是記名債券,類似於金銀鋪裡的存貼一樣,債券購買後記名,發給憑證,轉運司還有一張存單,到期後本人持券親自前往,兌換時兩張驗證。

  秦琅滿長安的宣揚國債,說這是支援朝廷朝政等等,又宣揚這國債的收益穩定,可靠雲雲,普通百姓都可以認購。

  “你要真有錢,你直接拿出來放到國庫好了。”李世民道。

  “三郎說了,你這樣是公私不分,皇帝內庫和朝廷國庫得分開,我認購一千貫,也是起表率作用。”

  “你覺得三郎這個債券可行嗎?”李世民問,其實秦琅現在推行債券也是有點倉促上馬,朝廷裡都還有許多反對之聲,但李世民也沒辦法,再拿不出錢來,百官的俸發不出,北衙六軍也要解散了。

  “比起勸捐,這債券是借,有借有還,還給利,自然更好些,不會引起太多怨言,只是臣妾比較擔心的還是到時償還問題,五年期,月息兩分,到期利息比本還高出兩成,這個還款壓力大!”

  李世民也點頭,這個兩分的利最後是他拍板定的,其實比起各地官府的公廨錢放貸,以及民間私人借貸,朝廷的這個債券利息確實有些低了。

  但高了朝廷負擔不起。

  而秦琅卻還說這個利息定的高了,他的意思是買朝廷的這債券,那是沒風險的穩收益,他是想要訂月息一分的,最後李世民覺得一分太低,於是最終定兩分。

  秦琅還一直喊太高太高。

  “發這債券借錢,也只是權宜之策,國家財政歸根到底還是要靠自己,借錢總要還的,何況利息不高也是一筆負擔的。”

  這是寅吃卯糧,受到許多大臣反對,但李世民也沒辦法了。

  秦琅找到鎮撫司一眾老部下幫忙推銷國債券,借他們九門六街的地盤擺起了債券銷售點,並請他們派人幫忙宣傳、維持。

  按秦琅的計劃,是要發行一百萬貫債券,以籌集到這筆巨款,用來緩解眼下的燃眉之急。雖然李世民覺得借的太多,到時還利壓力大。可既然要借,就多借點,總不能隔三差五再借吧。

  其實朝中有許多官員都攻擊秦琅,認為這種舉債的方式,簡直是前無古人。但秦琅還是覺得這是來錢最快,也最簡單的辦法。

  其它如一些官員提到的什麽賣僧道度牒啊,賣官田啊,賣官有的牛馬啊等等這些,秦琅覺得一來操作複雜來錢慢,二來這個時候賣那就是賤賣國有資產啊。

  月息兩分,這個利息確實是太高了,對於那些手握大筆資金的名門貴族來說,這或許利息較低,可在秦琅看來,這麽穩的收益,風險多低,幾乎無風險,當然值得買。

  就算是豪強貴族們有自己的生財之道,但適當的買點穩健的債券,它不香嗎?
  而且秦琅也不都隻衝著那些大客戶去的,還有多少散戶啊。

  那些手裡錢不多的百姓,那麽一兩貫的閑錢,放著就是乾放著,這點錢也借不出去,要是存還得給人家手續費。

  雖然每人手裡這麽三兩貫的不多,但積腋成裘,聚沙成塔啊。

  沒有渠道的百姓們,錢放手裡是死錢,可買這債券,一兩貫錢也一樣能享受兩分的月利,五年下來,一貫錢,就能成變兩貫二,兩貫就能變成四貫四,這種錢生錢的好事,普通的百姓們都能搶破頭。

  在重明門認購現場,秦琅當眾認購了三千貫債券,倒不是他小氣,實在是他手裡沒多少現錢,他本是淨身出戶的,後來又忙著養雞養鴨,開酒坊辦乾糧坊,各處開醃臘店、飯店的,這三千貫,差不多是他現在全部的現金了。

  有秦琅帶頭,轉運司、鎮撫司這些秦琅現在的部下和原來的部下們,也紛紛認購,你三五十貫,他一兩貫的,倒是把氣氛帶動的十分熱烈。

  而滎陽鄭家認購了一萬貫的消息,也適當的宣揚出來。

  秦瓊也趕來現場,認購了五千貫債券,他把兩朝皇帝先後賞賜的許多金銀珠寶絹帛等拿了出來,在長安金銀鋪裡兌換,然後一車車的絹錢拉到現場,認購五千貫。

  “平章事、兵部尚書、上柱國、齊國公,認購五千貫!”

  一名高大的轉運司吏員在那裡唱報,馬上有人過來為秦瓊批紅掛彩,然後擁著他開始遊街,司吏舉著數面大旗,上面寫著秦瓊認購的數額。

  五千貫!
  馬周認購了十貫,這位沒什麽積存,當官時間不長,雖然如今也混上了一個男爵,但只是虛封爵,沒半點實際經濟收益,他現在品級高了,可朝廷也還沒給他發過俸,他的那處宅子,都還是之前秦琅租給他的。

  後來皇帝給了些賞,加之在鎮撫司時分的錢,才買下了秦琅那宅子,置辦點東西後,也沒啥余錢了。

  現在掏出十貫,這也是他全部身家。

  參政、秘書監魏征過來,認購了三百貫。

  他俸祿不低,可現在朝廷欠薪,魏城縣男爵位也是虛銜。原本賣酒是筆不小收入,可如今饑荒禁釀,於是也斷了外快收入,這三百貫,還是之前跟著秦琅去河北賺的外快呢。

  紅拂女來了。

  她買一千貫。

  “張娘子倒是好大魄力啊。”

  “你秦三郎都買了三千貫,我跟著你買總沒錯的。”張出塵現在極為看好秦琅,秦琅幹什麽,她就也要琢磨著跟上。

  “那張娘子你可以多買點。”秦琅笑道。

  “一千貫不少了,我可是把我的私房錢全都拿出來了。”

  秦琅更關注的還是那些散戶百姓們,不得不說,秦琅搞出來的陣勢還是不錯的,宣傳的也很到位。

  在月利兩分,五年後翻一倍二的給利,讓許多百姓們都十分心動。

  尤其是過來看到秦琅秦瓊鄭善果等都積極認購,還都是成千上萬貫的大手筆後,再不疑他。

  人人爭相購買,就怕搶不到機會。

  而秦琅對這些來買債券的百姓,還推出了買就送活動,買一貫債券就送一個雞蛋,最多可送十個蛋,這個雞蛋可是白送的。

  有便宜不佔,那就是吃虧啊。

  頓時眾人的激情被引爆了,那場面叫一個熱鬧,人山人海,紅旗招展,鑼鼓喧天······
  僅半天時間。

  各處認購點收上來的銅錢就堆成了高高的銅山,連綿的絹山布山!

  初戰告捷,捷報傳入東宮,李世民聽說僅一天時間,一百萬貫債券已經全部售磬,也不由的怔怔出神,繼而狂喜萬分。

  終於有錢了!
  一百萬貫!
  北衙六軍不用解散了,長安百官也終於可以發放俸錢了,明年的正旦大朝也有錢辦了,不用在各國使節面前丟人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