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貞觀俗人》第1350章 有理有節有利
  第1350章 有理有節有利
  “三郎,要不反了算了!咱們舉起清君側的旗號,打進洛陽城,擁秦王賢為天子,清除妖氛,革新朝政!”

  年輕的錢孝武進諫。

  秦琅卻只是呵呵一笑。

  孝武這番大逆不倒的話,秦琅卻也沒訓斥, 錢家屬於秦家忠心的家臣,錢德興與兄弟庶兄弟還有一眾子侄,對秦家更是忠心耿耿,當初開拓武安,後來征服呂宋,無數錢家子弟都是衝鋒在前, 甚至戰死重傷了好幾個。

  秦錢兩家後來還聯姻, 兩家利益更是捆綁緊密。

  如今如錢存武這樣的年輕人,尤其是這些秦家家臣的二代三代青壯,好多眼裡都只有秦家只有呂宋,早沒有了天子。

  這種趨勢傾向,其實秦琅是知曉的,也知道是秦家的那些老家臣們有意引導的結果,他沒有刻意去阻攔。

  不過說起兵清君側,秦琅卻沒有半點打算。

  起兵,就是造反。

  其實到如今,秦琅也明白呂宋不少家臣們的心思,想著大家征服經營呂宋,朝廷沒費一兵一卒沒支持過一點錢糧,甚至沒有派過官吏來幫忙管理,卻年年要收走呂宋三分之一的稅賦,另外秦家還年年向皇帝進貢。

  這幾十年來, 朝廷從武安從呂宋,吸了多少血?

  大家早有不滿。

  尤其是呂宋本來就是在海外,時間久了, 大家都有擁秦琅自立為王的念頭,這個王不是朝廷封的王,而是跟林邑王、日本王那樣獨立的國王,可以維持宗藩關系,但不用再向朝廷納稅,國政軍事經濟等也全由自己說了算。

  畢竟呂宋是大家一手打下來並經營的,憑什麽要給朝廷這般吸血?

  不過秦琅在教育自己兒孫時,卻一直強調著呂宋乃大唐疆土,在納稅上貢這方面,也從沒有拖欠或隱瞞偷漏的行為,這裡面深層次的原因,其實就是秦琅一直以來的初衷。

  為華夏開疆拓土,傳播漢文明,走的更遠,而不是總想著內鬥。

  他想要的是一定的自治權,但並不想完全脫離中原朝廷。

  這種想法,其實秦家內部也很不理解。

  而從另一個層面來說,呂宋雖然發展挺快,但脫離不開中原大陸,一旦呂宋真要走向完全自治的道路,甚至與中原對抗,那麽其實是沒好處的,不說中原討伐,就是被封鎖,也可能一朝回到解放前,以後也很難再迅速發展。

  秦琅可不想在海島上關起門來當個土皇帝。

  所以不管從哪方面來講,秦家都不能造反叛亂,還得想辦法維持目前這種關系。

  皇帝屢屢對秦家出手,秦琅沒有說起兵反叛,更沒有說到沿海搞事情,也沒有停止進貢、繳稅。

  他的選擇是召開南洋十國會盟,建立聯軍攻打驃越,在這個時候,秦琅依然還是組建盟軍協助朝廷的南征,而不是扯後腿搞破壞。

  該做的事情不含糊,但該展示的實力也不含糊。

  “你去與聯軍各家的將軍們說一聲,這次打彌臣繳獲的戰利品,先拿出兩成來,一成上貢給天子,一成準備給朝廷的南征軍,剩下的八成,我們十家再平分。”

  “憑什麽?”孝武不滿。

  “年輕人,眼光要放長遠,不要鼠目寸光,要有格局。”

  “可朝廷都已經來摘桃子了,我們被佔了便宜,還反而要再給他們分好處?”

  秦琅笑笑。

  抬頭望向遠方。

  天上烏雲堆集,看著又要下雨了。

  這驃國的雨季,還真是讓人討厭,感覺天無連日晴,潮濕悶熱,許多士兵都得了皮膚病。

  秦琅這樣的聯軍統帥倒是挺舒適的,原先在大寶船艙裡很舒適,進入了柚港進城後更舒適了。

  柚港是一座很大的城,最大的特色就是這裡有無數的佛寺,數量多、佔地廣、規模大,而且很精美,驃國的建築水平很高。

  這裡物產豐富,又有貿易之利,財富聚集。

  聯軍攻入後,把那諸多佛寺都搶了一遍,搶盡浮財後開始搶那些佛像,什麽鎏金鍍銀鑄銅的全弄走。

  許多精美的佛像和器物,隻被削走了上面那層值錢的貴金屬,然後留下了破損的內部塑像。

  曾經高高在上的佛,此時跌落塵埃。

  那些自詡為他們代言人的僧侶,也被鎖鏈捆起押上奴隸船。

  這種對驃越文化、宗教的入侵和毀滅,秦琅並沒有製止,這本身也是歷史的一部份。

  文明和信仰的碰撞和征服。

  這是叢林的法則,是歷史的必然。

  正如驃國這數百年的統治,也是建立在他們對其它部落、藩國的征服上的。

  眼下的柚港已經恢復了平靜,城中的人口也減少了許多。

  貴族們或逃或被俘,僧侶們也被視為無用之物,大多淪為了奴隸被送上了船。

  寺院被毀。

  秦琅原沒想到皇帝會把這座城封賞給他,所以如今便也打算做些調整。

  給更多的土人窮人分田授地,建立更完善的行政組織,同時開始恢復本地的商貿經濟。

  雖然一時還很蕭條,但確實已經慢慢在恢復生機。

  秦琅甚至還在這裡建了許多粥棚,給貧民施粥,為他們重新編立戶籍檔案,甚至在城中已經開起了銀行錢莊的分號,並開始對商人、百姓等發放低息貸款,以助他們恢復生產、經濟。

  原本想著搶一把就走,現在得做好長遠管理的打算。

  雖然皇帝把柚港分封給秦家有些意外,但這裡畢竟遠離中原,而且這也僅是驃南千裡海岸線的西南一角,秦家展現出來的實力,對於朝廷征服這個廣闊的西南國家,有很大的幫助。

  秦琅準備加大力量經營此港,把他建成秦家在馬六甲海峽以西的一個戰略要港,將來等朝廷兵馬征服整個驃國,打通與雲南的通道後,這個港口必然會很興盛,能帶來巨大的經濟回報。

  何況,柚港可是有這世界上最好的柚木,有極豐富的柚木資源,能為秦家的造船業提供很大幫助。

  聯軍正籌劃著下一輪進攻,他們打算趁現在驃國新敗之機,也同時趁著朝廷的遠征水師還沒到來,以及北方的陸上行營沒南下前,再乾幾票大的。

  這次滅掉彌臣國,確實搶到了不少好東西。

  可誰又嫌多呢?

  秦琅對此的態度是不反對,只要做好準備,能搶就繼續搶。遠征軍如今有兩萬多人,何況又已經整編出了一支四萬多人的土著協從軍。

  雖然在秦琅看來,那些協從軍純烏合之眾,但畢竟也算人多勢眾,有遠征軍在,對付驃越南面的那些小國和地方,還是有很強的優勢的。

  聯軍的目標也很直接,就是搶。

  沒有誰想著長久佔領這裡,就算事先秦琅沒說土地歸大唐,他們估計也不會要。

  甚至對於秦琅準備長期佔領和經營柚港,他們還覺得有些意外。

  不過見秦琅真的已經開始經營柚港,各國代表又有些動搖起來,甚至也想在沿海弄塊地建個要塞或是港口什麽的。

  最後秦琅親自召集各國代表開會。

  跟他們談了半天,最後達成了一個協議,就是秦琅在柚港給其它九國,各劃一塊地給他們建一個坊區,以便於他們各國以後在柚港停泊補給或經營,同時也將柚港設為自由港,以便於諸國商貨。

  搶一把就走,跟長久經營一座貿易港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秦琅不得不從這次隨同遠征的呂宋封臣、官吏中抽調出一些精明能乾者,委任職事。

  照例,由秦琅的一位兒子遙領柚港的主官,因為朝廷已在這邊設立了彌臣都督府,柚港以及周邊地區被朝廷設為定海州。

  賜封秦琅一子為世封定海州刺史。

  現在秦琅便委任了定海州的長史、司馬、六曹參軍事,並打算在這裡設定海軍鎮,下轄一支州鎮兵,並組建一支土人團練兵。

  要修複城牆,加強防禦,擴建港口、碼頭,甚至要建水師營柵,城外也要建起堡壘、驛道,也要著手建立屯莊等。

  反正不容易。

  “殿下。”

  “自頒分招安令後,如今每日趕來的土人越來越多,這樣下去,我們從寺院、貴族豪強等手中沒收來的土地,豈不全分給那些土人了?”

  孝武一身汗水進來稟報。

  秦琅覺得他能力不錯,年輕肯乾,所以已經授封他為定海州兵曹參軍事一職,定下他留守一事。

  崽賣爺田心不疼,秦琅在柚港現在正在轟轟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對原來上層的貴族、官員、豪強、僧呂等,秦琅可是毫不客氣,反正這些人也不會支持自己。

  所以這次就一次解決,聯軍先徹底的洗劫一遍,搶光然後抓盡,接著秦琅再收田。

  收回來的田,部份劃為官田,用做官衙的公廨田、州縣學、社學等的學田,以及駐軍的軍屯田,以及官吏們的職田。

  當然還有一部份是秦家的王莊以及世封刺史的永業田,駐防將士們的勳田。

  除了這些,秦琅還拿出一部份來授給留下來的官吏將士們,給他們做領地采邑。

  剩下的,秦琅就拿出來分給來歸附的土人。

  按丁分地,每個壯丁授十畝,一個家庭二十畝打底,最高授三十畝地。

  宣誓入籍、改漢姓名、授分田地,以後遵守定海州的律法,交租納稅服役。對於仍信仰佛教、婆羅門等宗教的土人,要加征一筆額外的十一稅,但如果放棄舊信仰,接受漢化者,就可免於上繳這筆十一稅。

  信仰自由。

  但對於傳教、建寺、剃度等,嚴格按照呂宋那邊的規矩來辦。

  雖說秦琅定的規矩挺多。

  可是柚港派出去的土人歸附者,向各地方上的土人百姓宣傳了柚港秦家的招安令,告訴他們來這裡入籍投秦,能分田授地,稅賦還不高後,來的人很多。

  過去彌臣國上層剝削下層百姓可是非常狠的,秦家定的這些規矩、稅賦,對他們來說太優厚了,更何況,還能分田授地?

  百姓紛紛湧來,迫不急待的就要宣誓入籍,想要馬上分到田地。

  改漢姓名,放棄宗教信仰這些算什麽啊。

  本來許多窮人信仰宗教,就是因為生活太苦看不到半點希望,才信仰宗教,以求最後一點光明希望,現在用舊信仰就能換取這麽多好處,誰不願意。

  何況,如果你是個虔誠的信仰者,秦家也並不勉強你放棄,只是會優先授田給那些放棄舊信仰接受漢化者。

  而且不放棄舊信仰的也還是有機會能排到隊分田授地的,只是以後得加征十一稅。

  只要你信仰堅定,十一稅也是值得的。

  秦琅低估了那些土人中的貧民數量,也低估了秦家條件的優越吸引力,來的人越來越多。

  秦琅卻只是笑笑。

  來的多怕什麽。

  反正一丁授十畝,一家最多授三十畝地,授的田地並不多,而彌臣附近可是三角洲大平原啊。

  “來者不拒,優先授田給那些放棄舊信仰接受漢化的土人,優先授給那些一家數口的家庭。”

  在秦琅看來,這種拖家帶口的家庭明顯更穩定,更易於管理。

  “對於那些單身的,或是不願意放棄舊信仰的,可以招募他們到我們的工坊做工嘛,我們這裡以後港口碼頭、工坊等都會需要很多人的。”

  招募為工人雖然沒有田地,但也是一份工作,也能養家糊口啊。

  “也可以招募為佃農,把官田租給他們佃種,或者直接招到官莊、王莊做傭工。”

  “我總覺得直接給這些人分田授地,太便宜他們了。”

  秦琅呵呵一笑。

  “我們以後要長久經營柚港,柚港要發展繁榮,就離不開人,只有足夠的人口才能供給柚港的物資需求,以及為柚港的碼頭、工坊提供足夠的勞力。”

  “反正這些田也是我們搶來的,有什麽舍不得的。趁著朝廷還沒有打過來,咱們先多招些人。”

  “我只是覺得,我們其實完全可以用搶來的人為奴,為我們的莊園、工坊做工,既便宜還省事。”

  秦琅搖頭。

  “奴隸肯定也要用,但不可能全用奴隸,我們只打算在這裡經營一座港口,以後也不太可能移民過來,所以長遠考慮,適當的放寬些條件,是有利的。現在招來的這些土人底層百姓,我們分給田地,他們得到好處,也會記我們的好,同時也可以成為我們的優質稅源、兵源的。”

  如何用少數,統治絕大多數,尤其還是異族統治,這其實是很有學問的,僅靠奴役是不可持續長久的。

  吸納一批底層土人,讓他們成為新柚港人,甚至成為新呂宋人,讓他們的利益捆綁在呂宋這條船上,與秦家利益一致,這無疑更好些。

  柚港遠離呂宋,跟椰城、獅城、西貢等地一樣,其實秦家都是沒法移民統治的,秦家現在連呂宋本島都還人口嚴重不足呢,只能以少量呂宋派遣官吏來統治當地土著發展。

  錢孝武點頭。

  “殿下,如果朝廷到時攻滅驃國,萬一想要奪走柚港,如同當年對武安一樣,我們怎麽辦?”

  “有理有利有節的應對!”秦琅平淡道。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