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貞觀俗人》第1402章 秦太師西辭洛陽,王樞密天南宣威
  第1402章 秦太師西辭洛陽,王樞密天南宣威

  大唐龍朔元年,三月下旬。

  太師、上柱國、齊王、呂宋國王秦琅終於啟程離洛南歸,車馬浩蕩,天子都親自送到洛陽城郊。

  君臣上演了一副惜惜不舍的真情故事。

  跟隨秦琅一同南下的,除了今年新科狀元郎狄仁傑外,還有大約三十多名新科進士, 另外秦家在洛陽還招募到了兩百多名舉人,一千多秀才,洛陽學城各大院校的兩千多名專科生。

  各種工匠三千多,產業工人五千多。

  甚至還有一批在洛陽以及周邊地區娉娶到的新娘三千多。

  除了他們外,還有崔義玄、韋玄貞、蕭沈以及許敬宗、李義府、竇德玄、薛元超、盧承慶等一眾前宰相以及他們的族人親朋,加一起也有幾千人。

  這些人其實都是被流放的,就連許敬宗和李義府表面上是自己辭相去呂宋養老,實則也是保留了點顏面而已,本質上仍是被迫流放呂宋。

  太上皇退位,秦家擁立新皇,倒下了一大堆的門閥貴族,這些人本來是要流放到嶺南或是西域等各地的,最後秦琅向皇帝請求,把他們都送去呂宋,秦家負責監管。

  皇帝很給太師面子。

  雖然知道秦家又是在薅朝廷的羊毛,但對於新皇來說,這都是小事。

  秦琅肯還政天子,這就是最大的忠心誠意,天子給予些回報也是理所應當。

  隨著秦琅帶著這些失敗者離開,朝廷正派人向嶺南等諸地召回長孫家、高家、褚家、柳家、杜家、於家等太上皇時被定為長孫無忌謀反案的一眾元老家族的流放者。

  秦琅正式辭職前,辦了兩件大事。

  一是主考了龍朔元年的科舉會試,第二件便是把長孫無忌謀反案給徹底平反了。

  當然, 秦琅之前還把韋蕭崔鄭等一大批人給乾翻了。

  此時秦琅就算離開,但龍朔朝堂上的權力格局已經劃定了,就算朝堂中樞沒有了秦琅,但起碼十年內, 格局不會改變,新皇李曌依然只能在這個框架裡辦事。

  至於將來,除非發生什麽翻天覆地的劇變,否則仍然不可能有大改變的。

  秦琅拜辭皇帝,登上船。

  船纜解開,船錨收起,船帆張開。

  船緩緩前行,秦琅站在甲板上衝岸上送行的君臣眾人揮手。

  “洛陽,洛陽!”

  許敬宗端著杯酒,望著漸漸遠離的巍巍洛陽城,有幾分複雜。

  一旁,李義府背負雙手站在甲板上,他頭戴黑色的軟角襆頭,一身白衫,腰間一條革帶,隻做一個普通士子的裝束,望著洛陽城,沉默不語。

  這位才不過五十的前宰相,明顯有幾分失落。

  被迫離開洛陽,雖然還保留了幾分顏面,以致仕宰相身份離洛,比起被除籍為民,長流編管的崔義玄等強太多太多,但心中依然是帶著不甘的。

  他目光瞥了一眼秦琅,看著這位滿臉的笑意,心中也只能長歎一聲。

  他心裡清楚,秦琅確實是給他留了顏面的,否則秦琅直接把他跟崔義玄蕭沈韋玄貞等一樣處置,他也毫無反抗余地。

  他李義府是被迫離開洛陽,而那位秦太師卻是主動的離開。

  據說崔義玄曾經勸秦琅代唐自立,被秦琅斷然拒絕了。

  李義府覺得篡位這事風險挺大,但如果秦琅真要冒險一試,成功的可能性還是五五開的,可秦琅就是能夠清醒的不去做,這還是讓他萬分佩服的,反正如果換做是他,估計是沒法拒絕一試的。

  洛陽,這輩子估計再也不能回來了。

  呂宋舊金山大學副校長兼訓導主任,李義府想著這個新身份,有些苦澀,堂堂前中書令,帝國首相,曾執掌大唐萬裡江山,億萬子民,如今卻要跑到一個蠻荒海島上去當教書匠?
  ······
  船隊一路南行,航行於大運河之上。

  運河之上雖然水閘眾多,但行船還是比較通暢平穩的,因為同行的人太多,所以也分成了幾批。

  不過秦琅他們倒也不急著趕路,甚至每遇大城,總還要停下來補給休整,甚至還會派人進城招攬人才、招募工匠、招募移民,還會娉娶移民新娘。

  一路走,一路熱鬧無比。

  沿途地方,官員士紳都會來拜見,不少官員或是地方豪強,甚至會選上一二庶子,安排到秦琅身邊跟隨,讓他們同往呂宋,在那裡為秦公效力。

  對於這些人的巴結,秦琅全都笑臉相迎,對他們派出的庶子庶孫們,也是鼓手歡迎。

  反正呂宋地大人少,永遠不會嫌人多。

  “阿公,報紙。”

  孝安將一疊報紙送到秦琅面前,他也是秦琅的孫子之一,排行第二,跟孝忠一樣也是個二十出頭的年輕人,孔武健壯。孝忠留在洛陽後,他便在秦琅面前侍從。

  “王樞密攻破了小婆羅門國,陷其都城,擒其國王,小婆羅門國諸酋皆望風歸降,王樞密趁勝西進,再滅阿拉乾國,飲馬東天竺海灣。”

  秦琅翻開報紙,果然好幾份報紙都在頭條報道了這個大捷。

  對照報紙上的信息,秦琅整理了下,然後就差不多搞清楚了這次勝利了。

  小婆羅門國,大約就是後世印度曼尼普爾盆地和那加丘陵地區,其核心就是曼尼普爾谷地。

  與如今大唐的永昌道麗水都督府相鄰,彌諾江便是源出那加山脈,這裡也是以前漢代時開辟的身毒道的必經之地。

  不過僅看地形就知道,因為那加山脈的阻隔,這片地區不好翻越,而且因為都是山區也相對落後。

  王玄策已經因功被升為了樞密院的同簽樞密院事,但他卻在還朝前,還是堅持幹了這一仗,並且戰果驚人。

  秦琅細細思考了一會,便明白,一來這小婆羅門國實力較弱,遠不及驃國,大抵也就是之前永昌麗水這一帶的蠻族部落實力。

  王玄策和吳師盛在滅掉了驃越後,如今是兵強馬壯,實力強勁,手上器械精良,糧草充足。

  往西打通到孟加拉灣的通道,本就是當年太上皇李胤的既定戰略之一,王玄策這次用兵倒也是有備而來,他征召了許多永昌麗水的蠻族土兵,以及新征服的驃越土兵為前驅向導,然後大唐南征精銳在後,在麗水匯聚兵馬,集結西進,一路打到曼尼普爾谷地。

  麗水距其雖有八百裡,但從最前線彌諾江畔的據點,到王城也不過一百八十裡而已,雖說那加山脈連綿高聳,道路難行,但對於有土兵帶路的唐軍來說,根本不是問題。

  小婆羅門國一路上甚至都來不及阻止,最後直接被打到了王城下,勉強集結了些人馬打了場都城保衛戰,但僅堅持了不到一個月便被攻破了。

  這還是王玄策有意圍城打援,故意誘敵來援,否則根本堅持不了這麽久。

  都城一破,整個小婆羅門就崩潰了,各地的土邦首領們,紛紛稱臣歸附,納貢送禮。

  王玄策佔據了王城,以王城為據點,控制著這塊山區裡的長一百二十余裡,寬六十余裡的小婆羅門盆地平原,至於周邊的丘陵山區,他也懶得去管。

  在略做休整後,王玄策召集了小婆羅門國的一些土邦首領們,讓他們帶著土兵為前驅向導,繼續向西。

  西面便是沿海的阿拉乾國,又稱若開國,也是個小國家,他們一面是那加山脈,一面是孟加拉海灣,處於這山與海之間,控制著一片狹長的沿海地帶,因為山海之隔,倒也讓他們沒有多少危險,立國據說已有小千年。

  不過說到底,也還只是一個跟小婆羅門一樣的土邦。

  阿拉乾國,大致就是在後世緬甸的若開邦一帶,其東北接小婆羅門國,東南接彌諾國,西北接大秦婆羅門國。

  後世孟加拉大港吉大港,此時就是阿拉乾國的一個小漁村。

  秦琅也不由的感歎一聲,王玄策牛逼。

  別看著說從麗水都督府到孟加拉灣,也不過隔著一座那加山,但是這山可不好翻,可王玄策呢,兩戰滅兩國。

  打的幾乎不費吹灰之力,大多數的時間都用在翻山越嶺上了。

  吉大港位於恆河口,大唐的官方地圖上,一直是把藏河做為主河的,因此從西藏高原的邏些一直到孟加拉灣,都是稱為藏河。

  吉大,就在藏河入海口的東南邊,這裡有兩條從東面山區流來的河,現在的吉大只是個小漁村,但這裡是天然良港,大唐既然打到了這裡,那麽在這裡建立起港口,以後既能成為海上貿易航線上的重要補給港,也能成為唐軍控制那加山脈以西地區的一個戰略要塞。

  麗水、小秦婆羅門、吉大,一條交通道路打通,西南多了一個入海口,甚至有了這個海口,之後唐軍再沿藏河往上,把大秦婆羅門國(阿薩姆)給拿下的話,那麽就可以直接連接大唐的西昌道、吐蕃藩了。

  吉大港北面,可就是孟加拉平原啊,天然糧倉。

  連那加山脈,也就是大唐稱為大黑山的這片險地都越過了,那誰還能阻止大唐把藏河東岸盡皆拿下?
  報紙上沒看到說王玄策滅了小婆羅門和阿拉乾國後班師回朝的消息,這家夥,明明已經升他為西府執政了,結果還戀在西南不回。

  這家夥,不會是真想再把大秦婆羅門也給拿下吧?
  王玄策對天竺可是很熟悉的啊,這家夥幾十年前就曾經憑一人之力滅掉了中天竺篡位的國王,現在後強馬壯的都飲馬孟加拉灣,兵臨藏河海口了,還有什麽能阻攔這家夥再揮兵北上,把孟加拉平原和阿薩姆給踏平佔領?

  “孝安,你替我給舊金山那邊寫封信,讓那邊召集一些人手,再準備一隻船隊,現在就去阿拉乾·······”

  秦琅讓呂宋那邊現在去阿拉乾,在後世的吉大港位置營建碼頭商館。

  搶地盤要趁早,唐軍已經佔領了阿拉乾,秦家搶先去開發,誰先去必然誰能搶佔先機。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