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貞觀俗人》第1055章 武媚娘暗送秋波
  第1055章 武媚娘暗送秋波

  “順娘拜見魏國公!”

  “媚娘拜見魏國公!”

  “柔娘拜見魏國公!”

  劍州刺史衙門後院中,武士逸夫人和武士彠妻子楊氏領著三個年輕女子進來,屈身拜禮,居然是武家三姐妹。

  “三位小娘子怎麽在劍州?”秦琅有些意外,她們是武士彠的女兒,應當在洛陽才對啊。

  武士逸苦笑了笑,不知如何解釋, 隻隨口說是夫人剛從長安接來,因與幾個侄女親密不舍分離,於是接來一起。

  秦琅見狀,倒是想起一些傳聞。

  武士彠的妻子楊氏出身弘農楊氏,並非武士彠原配,在楊氏之前武士彠原配相裡氏就生了兒子武元慶和武元爽。武氏兄弟一直跟後娘和三個異母妹關系不好, 武士彠到洛陽朝廷任職後, 楊氏與兒女們還留在長安,結果搞的家宅不寧。

  楊氏找武士逸做主, 後來武士逸來劍州上任,便乾脆讓夫人帶她們一起來劍州了,權當是散散心,省的她們受欺負。

  武家大姐武順早跟秦琅的六弟秦珪秦善道訂過親的,原本也是快要完婚了的,準備是等秦珪十六歲加冠禮過後就正式成親。

  “六弟,愣著做什麽,還不快過來拜見應國公夫人。”

  老六秦珪爵封歷城縣公,今年十四歲,也是頭次看到自己的未婚妻子,一時倒有些靦腆。

  武順長的很不錯,應當說武家三姐妹長的都非常漂亮,而且很懂禮數, 楊氏不愧是名門出身,把三個女兒教導的很好。

  秦琅多打量了武媚幾眼,歷史上這位可是後來的則天大帝啊, 中國第一位女皇帝, 也不知道這個歷史時空,她還能不能走上原來的軌跡。

  眼下武媚娘十四歲,按理說也差不多入宮了,好像歷史上李世民就是幸洛陽宮時聽聞武氏容止美遂召入宮賜封五品才人的。

  現在怎麽武媚卻跑到蜀中劍州來了?
  “魏公節哀!”

  楊氏應當也五十多歲了,可看上去卻跟三十許一樣,依然風韻不減,真不知道如何保養的。

  武順年紀比老六還大兩歲,此時已經年芳二八,長的正是亭亭玉立含苞待放,看起來比老六成熟的多,老六還是個愣頭小夥子,可人家武順已經是亭亭玉立了。

  原本兩年後兩人成婚,現在因秦瓊病逝,還得再往後推一推了。

  武順是秦家未來兒媳婦還沒過門,可卻已經主動的為秦瓊服喪戴孝,這有心之舉讓秦琅更加感歎懂事。

  在劍州留了一夜,老六秦珪跟武順倒也沒說什麽話,畢竟未婚男女雖已訂婚,可眼下秦珪熱孝在身哪方便。

  武媚在三姐妹中表現的最落落大方,據說還沒訂親,在秦琅面前,這位十四歲的少女表現出一副崇拜之色,大膽而熱烈奔放,倒弄的秦琅有些大感吃不消。

  第二天一早,秦琅帶著兄弟幾個便匆匆的繼續上路。

  武士逸還要等州中府兵、團練集結,然後再往松州來,告別時,武順拿出連夜為秦珪縫製的一件披風親自給他系上,囑咐他要小心。

  而武媚卻送了秦琅一個香囊,芳香襲人。

  “裡面還放了一個平安符,我從小戴到大的,很是靈驗,如今贈給三郎,希望也能保三郎一路平安。”

  這姑娘膽大的不像話,那股子意思已經溢於言表,可秦琅卻也只能笑笑,推辭了幾下推不過後才收了下來。

  少女的心思他很清楚,不過卻沒回應。

  如今的秦琅早風靡萬千少女,畢竟年輕英俊又早早功成名就,位高權重還多金,這樣的人哪個少女不喜歡。

  秦琅雖是武媚準姐夫的兄長,但也不妨礙他迷秦琅,甚至想要嫁入秦家做妾,輩份這種事情在這些頂級門閥權貴之家其實不算什麽的。

  “恨不能為男兒身,否則便要替我堂兄元忠隨侍三郎身邊了。”少女大膽的道。

  秦琅趕緊告辭,再說下去,這十四歲少女還不知道得說出多奔放熱烈的話來,現在真沒心情聊這些。

  辭別眾人,上馬繼續西行。

  武媚站在那怔怔發愣,人早已遠去,卻還魂不守舍。

  “二娘思春了!”武順看她樣子笑道。“你還想做我嫂子不成?”

  “秦三郎可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還是位多才又多情的才子俊彥,我愛慕有何不可。”

  “可是三郎好像沒回應你哦。”

  “我連叔父府中的那匹烈馬都能馴服,還怕這?”

  “你馴服烈馬的手段也太生猛了,鞭子鐵棍和匕首,烈馬怕你這個,三郎可未必怕。”

  “馴服烈馬有馴服烈馬的手段,而要贏得男人的心得另有方法的。”武媚卻並不氣餒。

  楊氏在一邊聽到這姐妹倆的私語,不滿的瞪了女兒們一眼。

  “你們父親從洛陽送信來,說宮中要為聖人選秀,二娘你真不去?”

  “娘,我就是不想入宮才從長安跑到這劍州叔父身邊來的,我才不想入宮呢,后宮佳麗三千,我就算入宮也沒什麽機會,才不願意呢。”

  楊氏提醒武媚,“可你愛慕秦三郎這事,難有機會,你也是堂堂國公府的嫡出千金,難道願意做個妾?再說,你願意魏公未必願意。入宮有什麽不好?宮裡有你那些姨母、表姐們還能幫襯照顧,也不用擔心沒出頭之日的。”

  “哎呀,不要再說這個了。你們說,三郎此去松州,會有危險嗎?”

  武順笑笑,“能有什麽危險,吐蕃敢選在這個時候入寇,那也太愚蠢了,秦三郎誰不知是戰神轉世?”

  ·······
  秦琅一離劍州,便沒再把那個懷春少女的愛慕放在心上,他一心想著早點趕到松州,倒不是擔心吐蕃入侵。

  “吐蕃真有三十萬眾來犯?”

  半路驛站休息之時,四郎兄弟幾個問兄長。

  “三十萬眾是不可能的,吐蕃雖稱雄雪域高原,可實際上人口很少,雖吞並了蘇毗等部,也不過幾十萬戶人口,你看吐蕃的軍製就知道了,五如六十一東岱,一個東岱是一個千戶,這東岱即是軍事編制也是他們平時的行政編制。”

  “總共六十一東岱,也總共六萬一千戰兵,也就是六萬一千戶軍戶,這基本上已經是吐蕃全部能戰之兵了。按他們的作戰方式,一般是整個東岱一起出動,甚至是一個戰兵出動,軍戶裡的其它余丁、婦孺也會驅趕牛羊等跟隨行動,與吐谷渾等有些類似,這樣不用擔憂後勤輜重問題,反正走到哪放牧到哪,帶著家眷一起行動,好處有,壞處也是有的,萬一敗了,可能會被連窩端。”

  秦琅推測,所謂三十萬眾有誇張之處。

  但考慮到當初吐蕃平蘇毗時,曾出動了十二萬大軍,那麽理論是這次吐蕃也是起碼能出動十二萬甚至是二十萬眾的,畢竟大唐遠比蘇毗更強,要來挑戰大唐,不管是試探也好,還是什麽,總得全力以赴的。

  當然就算是真有二十萬眾,可按吐蕃的這種軍事制度和作戰方式,這二十萬裡肯定是包括了家屬的,一家如果按五六口人算,那麽二十萬眾頂多也就是四五萬戶,一戶就算一個正兵,一二個輔兵,真正的作戰部隊也只有不到十萬,甚至精銳者可能也就是三四萬人。

  這其實才符合吐蕃這種還比較落後的國情的。

  當然,如今的吐蕃論戰鬥力,肯定是比吐谷渾強的,畢竟處於急速上升階段,沒有什麽太多內部矛盾,戰鬥力還是挺強的。特別是松州、黨項所處的位置,吐蕃人明顯更能適應,有不少地理和氣候等方面的優勢。

  “吐蕃真的擊敗了多彌、白蘭、黨項?他們真能一路殺到松州城下嗎?會不會松州已經失守了,萬一失守了,咱們阿爺的·····”

  秦琅打斷了老五秦珣的話,這位新降旨襲封的齊國公、左衛中郎將一路跟隨而來,早就累的有些吃不消了,這就是崔氏一直不怎麽願意讓他習練騎射的後果,也是這兩年在秦瓊秦琅的強烈要求下,老五才稍增加了點騎射功課,要不然這一路過來,早就躺半道了。

  可現在聽說吐蕃可能真有十幾二十萬大軍來,還是嚇的不輕。

  反倒是老四濟南郡公秦理大聲道,“諒他們也沒這個本事,再說我之前也在松州呆過,咱們阿爺鎮守松州經營多年,松州城可是控扼險要,十分堅固,吐蕃就算真二十萬大軍來攻,也不可能輕易攻的下的。”

  “可不是說多彌、白蘭、黨項等都敗了嗎?”老五擔憂問。

  秦琅安慰他,“多彌、白蘭、黨項諸羌,都是遊牧部族,所謂被擊敗,頂多就是見吐蕃來勢洶洶兵強馬壯,於是便望風躲避了,這是很正常的,多彌等諸部,誰也沒吐蕃勢大,就算是黨項,雖然實力不弱,可也肯定不願意跟吐蕃硬拚的。”

  吐蕃一路殺過來,這些諸羌躲避鋒芒才正常,所以吐蕃的一路擊敗各部,其實也就很虛,事實多半是頂多滅了一些躲避不及的小部落。

  羌部是遊牧部族,反正又沒城池山寨,你來我走就是了,吐蕃就算一路殺到松州城下,也沒什麽也吹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