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貞觀俗人》第972章 殖民時代
  第972章 殖民時代
  “小鄭,衛公要來了。”

  石砰城外,乙字碉樓下,火長嚴石柱興奮的過來,衝著鄭恩養道。

  鄭恩養正端著個大海碗吃飯,堆的滿滿的一碗米飯,上面還蓋了一層大豬肉片子、豆角茄子等, 吃的正香。這些天既得跟蠻賊鬥智鬥勇,又得搶收稻子,甚至晚上也都是點起火加班乾。

  一天隻睡兩個時辰,力出的多消耗的也大,飯量都跟著大增。好在老嚴很大方,把養肥的豬都殺了,反正蠻賊來了,也沒機會再趕出去放牧。

  “衛公是帶兵來滅蠻賊的嗎?”

  “嗯, 應當是吧。程都督剛傳下的命令, 讓沿途各城堡鎮戍都做好迎接準備呢,衛公有可能要從我們石坪過。”

  “有可能?”

  “當然是有可能,衛公的出行路線那也是保密的,只能說我們這邊也是有可能經過的。”

  鄭恩養想了想,“咱們這邊可不是去通海城的大路,我看經過的可能極小。”

  “這可不一定。”

  “那咱們要做什麽?”

  老嚴一邊思索著,一邊目光落到鄭恩養的飯碗上,直接伸手如電,拈了一大塊肥肉片子扔進嘴裡。

  “加強警戒,增派巡邏隊。昨天老六不是說發現有一夥蠻賊竄到附近,就藏在山裡嗎,若是原來我們大可盯著就行不必理會,可既然衛公可能要來, 咱們就不能讓他們再留在那了,召集兄弟們準備,晚上去幹了他們。”

  “那有好幾百蠻賊。”鄭恩養提醒。

  “我知道, 所以我們聯絡周邊其它幾個碉堡一起行動。”

  ·······
  秦琅西巡的消息很快傳開,通海府這邊的將士們自然是士氣大盛,衛公到來,那些蠻賊還不得灰飛煙滅?
  大家當初可都是跟著衛公從東面一路打過來的,如今在這生根落戶那也都是遵從衛公的命令,甚至大家今天還不錯的生活,那也都是拜衛公所賜的。

  而衛公的威名天下皆知。

  這些該死的蠻賊時常騷擾,讓大家非常的不耐煩,如今終於要掃除了。

  有人在打聽衛公帶多少兵馬過來了,而有人在打聽著通海這邊什麽時候集結各路人馬隨衛公平蠻。

  人未到,名先至。

  秦琅西行,其實並沒有調動多少兵馬。

  廣州鎮海軍使苑竹林抽調一千精銳隨行,而經略府衙內指揮使秦存孝領一千牙兵同行。

  另外南洋水師的牛見虎,也調集了兩千水師護送。

  馮智玳、馮智戣、馮遊、冼智臣、陳集原、寧純、寧據等一眾嶺南土王們的子弟,也跟隨同行,並各召子弟三五百。

  這些人都是嶺南幾大豪強的子弟,在秦琅用調虎離山之計把馮盎、陳龍樹、楊世略等老家夥調到朝中或中原去任職後,順勢任命他們的兒子們為刺史等。

  通過合州並縣等手段,再加上取消土官世襲,派流官等,使的如今嶺南的局面已經大大改變,尤其是大量朝廷軍府的設置,更讓這些土王已經反抗無力了。

  這次秦琅要西巡,一道命令,這些還坐在刺史位置上的土王子弟,紛紛應召前來,沒有一個敢不從的。

  秦琅西行的路線,公開的是沿海路南下交州,再經紅河到通海。可實際上他卻是從廣州沿西江水路上溯,一路到潯州桂平,然後再進入西江支流融水,北上象、柳、融、宜諸州。

  這塊廣西道的西北角,歷來都屬於控制的薄弱地區,在先前秦琅在邕州大肆折騰的時候,這邊都沒有怎麽動過。

  所以溪垌蠻還保有較完整的實力,這兩年,小打小鬧的造反叛亂就沒停過,時叛時降,騷亂不斷。

  經略府也一直沒對他們大動乾戈,只是一直在往西北山區裡修路、修驛站,修碉堡,建要塞,采取的是逐步推進的方式,往山區裡拓展。

  重點是要建立起幾條直通大山深處的交通線來,這樣便於將山裡的溪洞蠻們分割開來。

  這次秦琅打算順便過去巡視一番,對於那些仍然桀驁不馴的溪洞蠻狠狠敲打一下,甚至不介意直接摧毀山寨,將其首領等斬殺,然後將其余附亂之人全都遷走。

  秦琅集結的這支約八千人的部隊,數量不算多,但足夠精銳,就算是馮冼幾家的家丁,那也都是各家的真正精銳,百戰之兵。

  他自己的經略牙兵和廣州鎮海兵,都是中原來的老府兵。

  乘坐南洋水師的戰船行駛於西江水道之上,寬闊平坦的江面上,船來船往,這條水道現在是嶺南的黃金水道,繁忙無比。

  運送糧食的、礦產的,運送商貨的,絡繹不絕。

  繁忙的水路運輸,甚至讓早幾年規劃的幾大內河港口也迅速的發展起來,成為水陸商埠,十分興盛。

  沿河許多鄉村集市也跟著熱鬧起來,站在甲板上,甚至有種仿佛行進在中原的感覺。

  “貞觀以來,中原南下嶺南的人口,突破了百萬。而嶺南新入戶籍的人口更多,大量的原山區裡的溪垌俚僚蠻,也漸漸的都編戶齊民,甚至被動員遷移到了山下平地區,還有許多人入了城。”

  賈務本在嶺南多年,原是轉運使,如今為廣東道觀察使,做為廣東道的行政長官,他對於這些還是非常清楚的,這些變化那都是肉眼可見的。

  確實有許多蠻子下山,甚至是入城。

  入城的蠻子,主要是那些有手藝的蠻子們,蠻子中也有許多精湛的手工技術,比如說因為嶺南多礦,所以自先秦百越人時起,嶺南蠻就已經掌握了較高超的采礦、冶煉技術了,尤其是他們的冶銅製銅器的水平。

  另外打造銀器、金器的水平也是一絕,如邕州橫山的銀器就天下馳名。

  另外嶺南還盛產土布、土錦,尤其是土錦,相當精美,甚至能跟蜀錦相提並論,成為皇家采購的禦用之物,也是嶺南地方向朝廷進貢的必備品。

  而嶺南還有象牙、犀牛、香料等的加工,這些方面的技術也較為先進,甚至諸如采珠啊、陶器啊等,也有不錯的水平。

  以前嶺南百蠻部落時代,各部落掌握著一些工藝,世代傳承,與其它部落以物易物。

  而如今嶺南工商大興,官府也就動員這些匠人入城,甚至為他們提供貸款,鼓勵他們自己開鋪建坊,也可以接受商人們的雇傭做工匠領薪水,或是入股分成等等。

  這些有一技之長的蠻子,如今在嶺南可是很吃香的,下山之後,待遇非常不錯,比之以前在山上,收入數倍甚至是數十倍的提升,也開始在城裡買房,穿上長衫絲綢,甚至買馬購車,購買奴隸服侍,還能把孩子送去城裡的官學或私塾讀書了。

  這種變化,對山裡的蠻子們是有極大吸引力的,所以這幾年,下山的蠻子越來越多了。

  有技術的下山拿技術換錢,沒技術的也可以用力氣換錢。

  以前各個部落間的地盤那都是祖輩們一代代爭奪打下來的,誰也不得輕易越界,否則就是戰爭。

  而現在,經略府統一規劃,設州置縣,劃鄉設裡,許山民們開墾荒地永為世業,甚至還免稅賦等,又統一規劃起水利渠道,組織鄉民一起出工出力,齊心協力把水渠修好。

  這些組織和動員能力,都是以往的部落很能做到的。尤其是涉及到其它部落的領地時,而現在在官府的出面下,很多事情都能協商、交易,最後解決。

  嶺南的許多蠻子,如今正在打破過去的地域界線分隔,慢慢的不再那麽嚴格的區分部落了,現在代之的是州、縣、鄉、裡這些朝廷的官方行政區劃。

  雖然許多蠻子首領搖身一變,成為了縣佐、縣史、鄉長、裡正、保長等等,但是他們已經成了朝廷地方官府組織的一員,而不是再是站在對立的面。

  越是靠近那些交通線上,靠**地、靠近城池、要塞的地方,如今這種部落的區分也就越來越淡,在那些城池、鄉集上,來自山裡各個部落的人都湊到了一起,大家相互交換土產,采購商貨。

  甚至被雇傭進作坊、礦產、商鋪、馬幫、船隊做事,換取銀幣銅錢。

  部落間的衝突現在越來越少,嶺南傳統的生存模式也正在改變著。

  就如這西江上,有許多跑船的水手,就是來自部落的,多數是以前本就靠近江河的那些部落民,他們本身也熟悉水性,如今來跑船,比起在家打漁收入可高多了,旱澇保收,甚至還要輕松些。

  而沿岸那些養豬的放牛的甚至是造船的打鐵的做首飾的,許多也一樣都原本是部落蠻。

  賈務本很感歎,認為這是中原教化之功。

  秦琅心裡卻呵呵一笑,這明明就是錢的力量。

  若嶺南不是大興工商,而是走其它路子,只是靠武力強征,然後你看蠻子們還會不會如現在般安居樂業。

  不管什麽王朝,也不管什麽華夷,關鍵的還是得讓人日子過的更好,別人才擁護你。

  否則你武力征服,然後錢糧瑤役征發,比以前負擔重的多,那誰願意?

  武力,也只能是打碎舊有的統治階層和制度,但真正要得到民心的,還是得靠錢,說白了就得讓人溫飽,這是最起碼的,這樣別人才會真心接納你擁護你。

  為什麽現在西北山裡的那些蠻子還總是在做亂呢,最主要的當然還是對舊有的蠻酋頭人統治層沒能擊碎,他們的控制力影響力依然在,依然裹脅著那些普通的蠻丁們,再一個,大唐也確實還沒在那些山區帶去新的模式,那些蠻子依然過著傳統的生活模式,還感受不到外面的巨大變化,也沒享受到這些變化帶來的好處。

  這次秦琅去雲南,特意要經過宜融地區繞個遠路,也就是要把那些頑固的蠻酋頭們統治給擊碎,打破那個牢籠,掀起井蓋,讓那裡的蠻子們真正看到外面的世界,讓他們能知道新世界能給他們帶來的好處。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