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貞觀俗人》第478章 監國
  第478章 監國
  封閉一個多月的東宮大門,緩緩打開。

  許久未開的宮門,發出吱呀呀的刺耳聲音,宮門前守衛的羽林、千牛兩軍,無不面面相覷,甚至大為驚訝。

  將領高聲喝令,兵士匆忙列陣。

  他們的職責就是封鎖東宮, 不許任何人進出。

  可當看到了太子太師長孫無忌和太子太保秦琅兩位太子老師的身影,兩位當值的將軍便又都不敢炸刺。

  看到兩人身後出現的太子殿下身影后,兩位將軍終究還是不敢失職,硬著頭皮上前。

  一邊走一邊細細打量,發現太子殿下精神很好,紫金冠圓領袍明玉帶, 臉上氣色紅潤, 微有紅斑,可不細看倒也瞧不出來。

  太子身上瞧不出半點虜瘡的樣。

  將軍們略為寬心,殿下似乎是大好的樣子了。

  “末將參見太子殿下,拜見趙國公、衛國公!”

  承乾抬了抬手臂,面帶著微笑,依然是那副溫仁的賢太子模樣,“老師說孤無礙了。”

  將軍微微有些難色,“末將奉陛下旨意在此,職責在身,不敢擅自主張,請殿下允許臣立馬奏報陛下!”

  “好。”

  承乾站在宮門外,整個人已經非常舒暢了,他並不在意再多呆一時半會。這一個來月的封鎖,讓他整個人都非常抑鬱,幸虧老師回來了, 否則還不知道要繼續被封鎖到什麽時候去。

  金甲將領趕緊去稟報天子。

  承乾便拉著秦琅和長孫無忌做在宮門前。

  那將領離開不到半個時辰,大隊千牛衛和羽林軍護衛著皇帝騎馬趕到。

  馬蹄轟鳴。

  皇帝遠遠看到太子, 便滾鞍落馬, 大步過來。

  幾名內侍似乎還想勸詛, 可皇帝並沒有理踩。

  “承乾!”

  “父皇!”

  父子見面, 深情凝視。

  承乾笑著喊父皇,卻一下子又流出眼淚來,就連李世民也不由的落淚。

  “懷良,承乾真的沒事了?”

  “陛下,虜瘡潛伏期最多十七天,而如果已經感染過虜瘡,並經過了十七天后,那基本上就已經沒有事了。”

  感染虜瘡後,嚴重的三五天就會死掉,輕點的也會在十天內死掉,若是能撐過十七天不死的,重點的就是落個麻子,甚至有可能會落下些耳聾等殘疾,輕點的一般也就會有些痘印而已了。

  而且一旦出過天花,以後就都不會再感染上這個天花了。

  據說滿朝的康熙皇帝,當年他爹傳聞為情所傷出家五台山,扔下皇位和帝國不管,滿清無奈,只能讓他兒子繼位,可當時皇子都還小,最後挑來挑去,康熙被挑中的一個極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在諸皇子中是已經出過天花的,還因天花留下了一臉麻子。

  所以從健康角度考慮,康麻子最不容易夭折,所以最後選了他,也就成為了滿朝坐皇位最久的皇帝,當了六十一年皇帝,因年號康熙,也被後人稱為康麻子。

  出痘後能獲得免疫力,其實這個時代還不怎麽敢肯定,就跟此時的天花也並不完全大人免疫。

  中原地區因為天花已經傳入數百年,所以絕大多數成人已經獲得了群體免疫能力,可在一些非中原地區,如一些深山或是草原等地,他們對天花的免疫力可就差的多,所以一旦天花傳入這些地方,依然有很強的殺傷力。

  雖然也已經有一些禦醫注意到這些,並提出相應說法,但畢竟還有些讓人難以相信,可此時秦琅親口說出,李世民卻很願意相信。

  他覺得這些應當是秦琅當初跟藥王子弟相談時得知的,是藥王的觀點。

  “讓阿爺抱抱。”

  李世民上前,一把擁住了承乾。

  一邊的內侍將校們,都很是驚慌。

  萬一秦琅說的不對,成人也會感染的話,太子身上又還有虜瘡,那豈不是要感染皇帝?
  李世民看著承乾臉上因激動而又顯現出來的紅色痘印,伸手摸了摸。

  承乾兩眼發紅。

  雙手緊摟著父親。

  這一刻,父子難得的那般親密。

  “你十一弟和十二弟都夭折了。”李世民抱著長子歎道。

  “九弟還好嗎?”承乾問。

  “禦醫說還好。”

  都說天家無情,可此時李世民跟承乾,也還是真情流露,。

  皇帝牽著太子的手,同返太極宮。

  並下令,解除東宮封鎖。

  太極殿裡,李世民又仔細的聽了秦琅講解虜瘡和防疫的一些看法,深以為然,當場就任命秦琅為負責防疫指揮。

  “陛下,臣請由太子總理,臣協理。”

  那邊長孫無忌則提出,眼下不僅要防疫,關中大饑更是嚴重問題,他建議還是應當立即移駕東都洛陽。

  “好。”李世民終於下定決心。

  這時承乾道,“父皇,兒臣請求留守京師,九弟現在情況不能離京,需要照顧,兒臣願意留京指揮抗疫並照顧九弟。”

  秦琅也提出,“京中孩童確實不太適合前往洛陽,除非是如太子一樣已經出過痘的,要不然有加重疫情傳播,以及增加孩童感染的風險。”

  他提議在長安集中隔離那些出現症狀的孩童,組織醫生安排護工一起看護治理,而對於還沒有感染的,也盡量讓他們居家隔離。尤其是得給讓孩童們戴口罩。

  “十歲以下的孩子盡量都留下來。”

  李世民在沉吟。

  京中現在饑疫雙殺,使的局面困頓,加之流言四起,硬是搞的人心惶惶。

  對於流言這些,他還能想辦法控制,可沒有糧,百姓餓著肚子總是要出事的。

  移駕東都就食,已經刻不容緩。

  承乾能在這個時候主動站出來攬擔子,這讓李世民非常感動,長子長大了成熟了,經歷這些虜瘡之後更有擔當了。

  當天。

  皇帝在內廷召開了緊急廷議。

  除宰輔重臣們,三省六部九寺五監一台十二衛六軍的主官次官們幾乎都被召來議事。

  “朕決定升洛州為東都洛陽,為大唐陪都。鑒於眼下饑情,朕將率京中文武百官及軍民們移駕東都就食。”

  “以皇太子承乾留守京師長安,監國!”

  “其六品以下除授,及徒罪已下,並取太子處分!”

  廷議一開始,皇帝就直接宣布將移駕洛陽,並讓皇太子留守京師監國。

  “以太子太保、太子詹事、翰林院學士承旨、參知政事、京兆少尹、太子左衛率秦琅,加檢校吏部尚書,進京兆尹,輔佐皇太子監國。”

  皇帝的任命一道接一道。

  與其說這是召重臣廷議國政軍事,倒不如說皇帝早就心中有了決斷,只是讓大臣們前來聽從旨意而已。

  皇太子監國,太子師秦琅再得重用。

  緊接著皇帝宣布,北伐有功的李靖,先前被禦史台彈劾一案,已經調查清楚,證明清白。

  故皇帝特追論功績,拜李靖尚書右仆射,賜絹兩千匹,賜實封通前共六百戶,加特進銜,並授太子右衛率。

  侯君集再授兵部尚書,並參預朝政,拜相。

  長孫無忌免京兆尹,檢校中書令,王珪檢校侍中,魏征以秘書監兼尚書右丞,戴胄以民部尚書兼尚書左丞,皆參預朝政。

  禦史大夫蕭瑀,加特進,參預朝政。

  皇帝在杜如晦和杜淹兩位宰相去世後,迅速又調整了宰相班子。

  尚書左仆射房玄齡,右仆射李靖,中書令溫彥博,侍中楊師道,檢校中書令長孫無忌,檢校侍中王珪。

  此外還有參預朝政、檢校吏部尚書秦琅,參預朝政、秘書監兼尚書右丞魏征,參預朝政、民部尚書兼尚書左丞戴胄。

  參預朝政、禦史大夫蕭瑀,參預朝政、兵部尚書侯君集,參預朝政,大理寺卿孫伏枷。參預朝政,禮部尚書陳叔達。

  十三位宰相。

  如蕭瑀、陳叔達那都是武德朝就出任過宰相的,蕭瑀更已經三拜了。

  秦琅也是政事堂宰相班子裡的老人了。

  頭一次拜相的,是侯君集和李靖這兩人。

  秦琅、李靖、長孫無忌、王珪四位宰相,被皇帝任命輔佐太子留守京師。

  緊接著皇帝又分封皇弟皇子們為王。

  封其弟李元裕為鄶王,李元名為譙王,李靈夔為魯王,李元祥為許王,李元曉為密王。

  封皇六子李愔為梁王,皇七子李貞為漢王,皇八子李惲為郯王,皇九子李治為晉王,皇十子李慎為申王!
  秦瓊晉封司徒,開府儀同三司,世封劍南道松州刺史。

  一系列的人事命令。

  讓人眼花繚亂。

  不過殿中大臣們倒是並沒有什麽異議,連向來喜歡噴皇帝的魏征,這次也很安靜。

  誰都知道眼下長安局勢如火,再耽誤不起了。

  滅突厥的勝利,也無法衝淡如今長安的困境。

  “即日起暫停大明宮修建!”

  雖然大明宮修的很順利,可眼下這種饑情,皇帝都要逃到洛陽去吃飯了,長安哪還能再集中那麽多民夫工匠來修宮殿,糧食供應不了,事實上,之前已經陸續停工了。

  只是還沒有這樣一道總命令而已。

  長安的三萬七千多禁軍,以及三萬六千南衙番上府兵,再加上三千東宮旅賁,除太子旅賁軍外,其余的大多要隨皇帝去洛陽就食。

  北衙六軍,隻左右金吾衛各留一千,南衙十二衛軍,隻留左右驍衛各一千。

  能走的都走,十歲以下未出過痘的孩童,盡量留在京中。

  不僅是長安城,整個關內,能走的都走。

  朝廷會盡量想辦法在官道沿途,設立一些粥站施粥,幫助百姓逃往關外,去山南、江南、淮南等這些地方。

  每個人的臉上都很沉重。

  誰都知道這樣的逃荒,意味著什麽。

  這將意味著會有無數饑民百姓餓死在半路上,尤其是眼下虜瘡疫情期間,這種逃荒,更不可避免的要加重疫情傳播。

  可沒有辦法了。

  總不能把所有人都封鎖在城中吧,總不能封鎖州縣道路,讓大家活活餓死吧?

  相比起疫病威脅,饑餓的威脅更加嚴峻。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