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稱帝封賞(第一更,求訂閱)
群臣商議,眾皆附和。
羅藝很快便將登基事宜確定下來。
確定登基之日後,羅藝便是令人將此消息昭告於天下。
待時間漸轉,很快到了定下的日子。
此刻之北平城,為萬眾矚目。
登基諸事, 羅藝自然準備就緒,如祭天入廟之類,按部就班的完成了。
在此之後,羅藝便是登臨早已興建好的大殿中,受百官朝賀。實際上在祭天之後,羅藝便已經是皇帝之身了,此刻乃是後續步驟。
坐在龍椅之上, 羅藝身著龍袍, 望著殿中群臣,難免有些唏噓。他不過是一武人而已,平生所求也只是自保,如今卻稱帝為尊。
天命難料,人生總是這般戲劇,但既然走到了這個地步,羅藝自不會輕言放棄。他清楚的知道,他雖為天下之主,亦要擔起相應的職責。
百官群臣皆是俯身行禮,羅藝將手微張,似乎在適應著說道:“今日朕登基為帝,諸位愛卿不必多禮,速速起身。”
“謝陛下。”
羅藝目光掃過,雖然如今的北平城比不得宏偉的長安城。但他相信有朝一日,北平定然會勝過長安,故國之都終將泯然眾人。
準確的說,如今的北平城已經改名為夏京, 這天下亦為大夏。起自炎黃, 傳承華夏,這便是在亂世涅槃後的新王朝。
面對此情此景羅藝自然心有波瀾,他緩緩吸了一口氣,沉聲道:“大夏建國不易,諸位愛卿皆是功不可沒,今日當封賞功臣。”
“宣旨。”
隨著羅藝命令傳下,身側一名宦官便是走上前來,手中拿著聖旨,念道:“皇帝詔曰……眾卿為國建功多矣……今當封賞……”
“征西大元帥羅成……功勳卓著,南征北戰,掃蕩叛逆,有功於國,特命之為天策上將,為武官之首,有總率三軍之責。”
“且如今國家已立,不可沒有儲君,是以羅成孝德兼有,百官歸心,為社稷之故,今日立之為太子,當兢兢業業……”
在封賞名單中的,首位便是羅成,這是所有人都承認的事實。若是沒有羅成,羅家是否能夠坐擁天下都尚未可知。
畢竟李淵手中還有李元霸這張王牌,哪怕燕雲精銳眾多想要將之拿下也沒有那麽容易。可實際上卻是被羅成率大軍一波橫推,簡直不要太輕松。
對於羅成的封賞,百官自然是沒有異議的,若是羅成都不能讓人心服口服,還有何人能夠坐到這個位置上呢,怕是癡心妄想而已。
所謂的天策上將,武官之首,羅成自然是名正言順的。在武將之中,恐怕羅成的威望要比羅藝還高,這也是順水推舟。
雖然清楚這件事情,但羅藝顯然沒有計較的想法,反倒是他對羅成的看重,要遠超他人。正因為羅成的存在,他才能稱帝。
是以羅藝相信,待日後羅成繼承大統,必然也能帶領大夏走得更遠。至於其他的什麽,貌似也不是那麽重要,對於權勢的東西,羅藝並未看得那麽重要。
別看羅藝是武人起家,在對敵之時頗為凶殘,但他的性子並不急躁,乃是穩中有進。哪怕是坐上皇帝之位也不會急於求成。
至於太子之位,更是眾人預料之中。羅成原本就是北平王世子,羅藝如今登基,他的名號自然也得換上一換了,否則豈非名不副實?
嚴格意義上來說,羅藝只有兩個兒子,長子薑松乃是庶出。是以薑松並不具備爭奪太子的可能,何況他並不在意此事,早些定下來也是好事。
在聖旨宣讀之後,羅成連忙行禮拜謝。
當然了,這只是開始而已,自起兵到建國,這麽長時間的征戰,有功之臣數不勝數。哪怕很大部分人能夠私下封賞,但此刻要念出來的也有不少。
就像薑松,除了被羅藝任命為驃騎大將軍,更被封做晉王。作為羅藝唯二的長子,自然不會虧待了他,這也是當今天下唯一的一個王爵。
其余群臣想要封王顯然是不可能的,羅成廢了好大力氣才一統天下,怎麽可能又安排人出去自尋煩惱。這也是羅成和羅藝商議好的事情。
在薑松之後,便是伍雲召等人出場,作為最早投效燕雲的一批人,羅成自然少不了他們好處。哪怕封不了王,也少不了國公的位置。
是以伍雲召被封為魏國公,雄闊海為盧國公,伍天錫為邢國公,秦瓊為翼國公,徐茂公為英國公,程咬金為宿國公。
其後的裴元慶,姚平,婁繼成等人,乃至於宇文成都這等降將都被封了國公。他們在最後的長安之戰發揮了不小的作用,自是不能虧待。
尤其是姚平和婁繼成,在羅成尚未率軍之時便跟著羅成,其間立下的功勞數不勝數,只要是扯得上驍龍軍的,就一定與他們有關系。
當然了,除了姚平和婁繼成二人,驍龍軍中立功者數不勝數。在國公之後,便是列侯,驍龍軍中除了許多個,真是令人大跌眼鏡。
原本這些公侯升職加薪後,不當留在驍龍軍中,但這算是羅成的親衛,也是大夏境內戰力最強的一支精銳之師,羅藝並未輕易調動。
因此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狀況,驍龍軍足有十萬之眾,可其中哪怕只是個普通士卒,也大多有著爵位,不同於常人。
至於此前來歸順的各路反王,自然也少不了他們的好處。但他們還想要封王佔據一方是不可能的,羅藝至多也就給他們一個列侯之位,能夠坐擁榮華富貴。
畢竟其中關系錯綜複雜,誰也不能肯定眾反王沒有別有用心之人。做好的選擇便是將他們留在夏京之中,讓他們根本無處施展。
此事羅成早就和羅藝商議過了,他也不會殺到拿此事開玩笑。不過這也是眾反王預料之中,以他們的所作所為,能夠僥幸活命已然不易。
仔細想想,像竇建德、高談聖等人,就是因為心有不甘,最後把自己作死了,下場何等淒慘。就算是結局最好的李淵,也被逼得出逃塞外。
在場的反王豈能不知道自己什麽斤兩,如果他們真和羅成過不去,恐怕用不了片刻時間,就會死得連渣都不剩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