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緩緩而待(第一更,求訂閱)
顯而易見,崔氏族老對羅成頗為欣賞。
雖然他們並不認識羅成,但見其詩作氣魄,便是能夠感受到此人雄心壯志。
因此其間一人道:“此詩被評為一等,非吾等徇私舞弊, 此乃實至名歸。諸位且聽: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隻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能有如此氣勢,有這般報國之志,方為我大夏好男兒啊。”
聽見崔氏族老的評論,羅成著實哭笑不得,看起來他們還是挺有思想覺悟的啊。這是準備用報國的幌子,轉移官府的注意力?
反正羅成是不相信的,有些東西, 也就聽聽而已。
這首詩,乃是清朝所出,為詩人徐錫麟反滿之作。深刻的體現了其報國之意,在國家危急之時,矢志向前的堅定目標。
雖然用在當今,並沒有多麽應景,卻也別有一番滋味。直接將羅成塑造成一個精忠報國,不畏生死於此的英雄形象。
果不其然,眾人聽得詩作,頓時啞口無言了。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戰場,他們如何能夠形容得出真正的戰場廝殺場景呢?
如果非要他們以此寫出,恐怕只是無病呻吟而已,如何能夠同這首詩比較呢。僅此而已,羅成寫上的陳玨之名,已經為眾人所知。
他們臉上都浮現驚疑之色,河北竟然有如此俊傑,為何他們此前並無聽聞。對這些士子而言, 陳玨這個名號實在是陌生得緊。
也就是羅成淡定如初,完全沒有受到這個影響。
至於在羅成身旁的馬周,神色難免有些古怪,小心說道:“想不到陳兄如此深藏不露,當真是讓在下汗顏,實難比擬啊。”
“馬兄不必這般妄自菲薄,詩詞只是小道而已,固然能夠言志,卻並非真的代表才學。若是想要報國為民的話,還得拿出真才實學才行。”羅成回答道。
馬周恍然,但依舊是有些唏噓,這反覆太大,他也不知道說什麽好了。畢竟羅成這般厲害,就算他大跌眼鏡亦實屬正常。
不過這只是開始而已,因為詩會不可能只有一個標題。哪怕此刻眾人心服口服,可是在其他立意上,他們同樣有著自己的見解。
看見眾士子趨之若鶩的模樣,崔氏中人自然覺得高興。因為這本就是他們的目的,若是無法收得眾士子之心,這般辛勞豈不是白費了?
崔敦禮暗自點頭,因為這出題原本就有著他的建議於其中。如今大夏立國,朝廷十分強勢,崔氏也不願與之硬碰硬。
若是崔氏當真欲要同朝廷反目,不說能不能成功,但必然是會給天下造成一些麻煩。可是誰又願意冒著族滅的危險,做這些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正因如此,他們才會選擇一種較為緩和的方法來應對朝廷的壓製。既然武力反擊不行,那他們就用自己原本的影響力。
如今看來,崔氏的想法還是正確的,最起碼此刻形勢看來,還是有很大機會成功。當今天下,世家依舊能夠佔據一席之地。
只要他們能夠培養足夠多的人才,到時候依舊擁有相當影響力。這是毋庸置疑的問題,此前的世家不就是這樣發展的嗎?
長此以往的積累,讓世家有著超乎想象的影響力,無論是朝廷還是地方,都無法輕易忽視他們,久而久之就成了所謂的世家。
崔敦禮心中考慮良多,便是深吸一口氣,繼續向眾人說道:“諸位皆為良才,詩作多有上品,縱然是區區在下亦是自愧不如。”
作為崔氏年青一代的門面,崔敦禮怎麽可能是無能之輩。他之所以這般說,也只是為了表現崔氏的肚量和禮賢下士的態度。
崔敦禮有著自己的傲氣,但在此刻,他並沒有多做他想。自己有著本領,就不在乎此刻的謙虛之言,若是無能之輩,誇誇其談再多又有什麽用處?
再說崔敦禮也不是尋常世家紈絝子弟,他的素養極高。若是精心作詩,哪怕比不上羅成亦是在三等之中,底蘊這種東西,世家並不缺少。
稍微鋪墊了些,崔敦禮繼續說道:“這第一立意,諸位表現皆十分精彩。然而詩會由三道題,最終由總體而擇優,亦是無需著急。”
話雖如此,但在場的眾多士子哪有不著急的道理。現在已經被羅成搶得頭籌,接下來的機會越發少了,若是不能在此嶄露鋒芒,如何能夠入崔氏的眼呢?
世家不只是權力的體現,更是地位的標杆,若是沒有半點半點本事,自然不能獲得其青睞。可如果得到崔氏重視,無疑是在說明過人之能。
不少士子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在崔氏之前表現自己,其他的東西只是次要。但在當今社會,名望都是極其重要的東西。
畢竟有些東西長此以往的積累下來,已經形成了觀禮。漢朝就開始的察舉,不就是依靠名望來提拔人才的嗎,此後雖為九品中正製,但察舉依舊存在。
含糊了一會,崔敦禮方才是說道:“方才第一道題為報國之志,第二道題目便以寫景好了,泰山為歷朝封禪所在,不如便以此為題吧。”
聽到這裡,眾人又是一愣,他們還真沒有想到崔敦禮會出這麽個題目。在場的諸位大多是河北人,見過泰山的其實不多,需要極強的聯想能力。
畢竟古人皆言泰山氣魄,他們若是半點也說不出,那就有些尷尬了。這種時候,硬著頭皮也必須要上,反正肆意揮灑就行了。
得知題目,羅成再度微微點頭,想不到這崔氏倒是有幾分考量。他們這是不想直接同官方有所衝突嗎,連題目都出得這般靈性?
實際上題目出得怎樣,他並不在顧,反正見招拆招就好了。畢竟他也不是來刻意裝逼了,驍龍軍已經去收集情況,今日便是定下的集合之日,他亦是正在等待。
看見羅成這般從容不迫,馬周卻有些懷疑人生了。雖然他和羅成也相識不久,可他還是能夠察覺出羅成的不凡,此刻尤為明顯。
羅成方才的淡定,已經成功破了馬周的防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