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客棧閑談(第一更,求訂閱)
崔氏在博陵郡,那自然是相當的氣派。
畢竟世家在此扎根已久,許多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了。那些百姓包括寒門子弟,對崔家都是十分之敬畏,和土皇帝沒有多大的差別。
也就是如今大夏建立, 朝廷對地方的掌控逐漸增強了不少。才讓世家有所收斂,不敢和之前一樣肆無忌憚的欺壓百姓。
或許崔家沒有窮凶極惡到這種程度,但天下的烏鴉一般黑。背地裡是否有著什麽不可告人的秘密,其他人也難以知曉。
不管怎麽說,在得到崔氏詩會的消息後,河北名士皆為之所動。如果真能夠和崔氏搭上關系,那好處是多多滴有啊。
……
各處的反應亦在崔家眾人的預料之中。
雖然如今朝廷日漸強勢, 也在有意識的打壓世族的勢力。但崔氏受到的影響並沒有那麽大, 他們的一舉一動, 依舊能夠引動周邊。
此番詩會便是一個極好的證明,消息傳出不到一個月時間,崔氏祖地所在的安平縣,就已經人滿為患了。這是崔氏號召的體現,同樣是他們聲望的證明。
當然了,來到安平縣的,不只是河北地界的士子,同樣包括外地的。再加上他們同行的隨從,自然而然就有了如此盛況。
不管怎麽樣,這樣的景象被崔氏族人看在眼中,還是頗為自豪的。畢竟是他們舉辦的詩會,來的人越多,辦得越大,也能讓各方好好掂量掂量崔氏的實力。
就這樣,羅成也是帶人來到了博陵郡安平縣。他沒有貿然去崔家,在震懾之前,他還準備先看看熱鬧, 如此盛大的詩會,他也是第一次見呢。
這麽多文人才子,貌似也只有科舉的時候見過一次了。如此說來,這崔氏在讀書人中的號召力,已經足以睥睨朝廷了嗎?
這不是什麽好事。
當然了,其實這件事也沒有那麽簡單,崔氏本身的影響力雖在,但同樣還有其他各世家的推波助瀾。他們的心思倒是難以說定,可此事上確實有所助力。
“想不到區區一個崔家,便有著如此聲望,看起來我確實是小看他們了。”羅成看了看身旁的姚平,微微一笑說道。
姚平滿是平靜,實際上這些事情也不在他的考慮范圍之內。如果說軍事上的問題,他還能探討一二,此刻就只能乾看著羅成不知道如何回復了。
如果非要姚平說出個理由,倒也不是完全不行,但大概還是直接帶人橫推過去。能用武力解決的問題,其實沒有必要弄得那麽複雜。
若是在天下一統之前,羅成滅了崔氏自然沒有半點問題。可如今大夏已經建立,全無理由的情況下把崔家滅族,未免有失法律。
羅成的心中已然有了大概的章程,他隻留下姚平一人跟隨身側。其余五十驍龍軍,則是被派出去刺探崔氏的虛實,包括且不限於人口田地……
就此刻來看,重頭戲顯然是崔氏的詩會。
在天下安定以後,若是能夠閑得下來,在這詩會湊一湊熱鬧倒也有趣。只是不知道待他們發現真像時,會是何等表情。
羅成來的算是早的,是以他在客棧之中定下住處。隨著和崔氏約定的時間越來越近,前來參會的人也越發得多了。
這些後來者,自然很難在這安平縣尋找到一處合適有空的客棧了。不過這不是羅成擔心的事情,總不能讓他就此操手搞基建吧。
此刻的羅成身著素色衣裳,臉依舊是那張臉,但氣度卻截然不同。可見其周身儒雅,和戰場上霸氣外露的架勢天差地別。
是以眾人的目光中,羅成只是一個英俊瀟灑的貴公子而已。只要他不自報姓名,恐怕無人能夠將他和凶名赫赫的羅成聯系到一起。
客棧之中,基本上都是議論崔氏此番詩會的,羅成便是湊上前去,並不顯得突兀。這樣的事情也不少見,大夥兒聊聊天罷了。
客座之中,一青年書生說道:“崔氏不愧是崔氏,竟然想用這法子來拉攏人心。可歎我等讀書人,也只能暫時如此了,不知何日才能出頭啊。”
很明顯,此人有著相當的懷才不遇情節,他雖然知曉崔氏的用意。卻只能趨於時勢,或許對他而言,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羅成微有詫異,他出言問道:“諸位若是胸有壯志,何不赴朝廷科舉,偏偏要來這博陵,難不成崔氏還要勝過朝廷嗎?”
那青年撇了羅成一眼,顯得有些驚訝,雖然他並不眼熟羅成,卻能夠看出羅成的氣度和出身皆為不凡,是以他的態度稍變,略顯恭敬。
說起羅成的問題,青年便是答道:“此事哪有這般簡單,朝廷科舉固然給了個機會卻依舊有著不少限制前番錯過了機會,後面還得再等兩年。”
“倒不如暫且到此一試,若是能得到崔氏青睞,哪怕沒有入仕為官,同樣可得名望。且有崔氏至此,日後赴京科舉也容易得多。”青年侃侃而談。
很明顯,在他們的認知裡,哪怕朝廷說了科舉選士是看才學而不看出身。可是在眾人眼中,出身和名望都是極其重要的一個點。
對此,羅成出言糾正道:“仁兄此言差矣,若要入京科舉,崔氏並無半點助力,一個不慎,恐怕就成了禍端,還是小心為上。”
青年被羅成唬了唬,有些不信說道:“兄台如何知道得這般清楚,莫非是前番入京考過不成,聽聞這考試難度還不小。”
羅成微微聳肩,搖頭說道:“那倒不是,在下不喜功名利祿,並未參加科舉,只不過確實是京城出身,聽聞崔氏舉辦詩會,因此歸來看看。”
青年恍然,但看著羅成的目光依舊有些不確定。
稍微想了想,青年說道:“兄台所言倒是有些道理,世家本就盤剝百姓,若是朝廷當真欲要改革弊端,勢必會從此下手,到時候便是有害無利了。”
想不到青年如此直接道破玄機,羅成也有些詫異,他不由得問道:“仁兄果然看得透徹,不知尊姓大名,又是何方人士?”
“兄台客氣,在下馬周,乃是清河郡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