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鄉勇
藍色的軍旗獵獵作響,高頭大馬、面目凶惡的八旗兵來到了金州城。正藍旗的八旗兵趾高氣昂,而跟在八旗兵後面從各處調來的漢軍則無精打采。
“屬下恭迎三貝勒!”金州守將李永芳帶著自己的次子李率泰等人以及金州的官員將校數百人出郭迎接。
率軍帶來的,可是僅次於皇太極的大人物——正藍旗旗主莽爾古泰。
“哼。”莽爾古泰騎在一匹大馬之上,輕蔑地看著李永芳,“區區四千明軍,就嚇得你向盛京求援,要是明朝皇帝禦駕親征,你還不投降明軍了?”
“還請三貝勒明鑒,我李永芳投靠金國已經有九個年頭,為國家的興盛立下汗馬功勞,豈會投降明軍?就連我那命短的三兒子剛阿泰,在幾個月前更是為國捐軀。之所以向主上求援,是為了以防萬一,畢竟屬下打聽到登萊兩州正派兵經海路到旅順衛。遼南四州是肥沃之地,要是遼南有失,對國家大大不利啊!”李永芳一臉正直地說道。
“少說這些有的沒的,我可不是來這裡聽你說廢話的,快給我們草原上勇士準備最好的羊肉和女人,讓勇士們養精蓄銳。”莽爾古泰翻身下馬,將韁繩交給李永芳。
李永芳唯唯諾諾地接過韁繩。縱使他是最受信任的降將,在八旗旗主眼中比牽馬的好不到哪裡去。
“三貝勒,現在旅順衛有明軍四千,還有上萬明軍正在準備支援他們,而東部的望海堡區域,似乎也有一支明軍隊伍在活動。”李永芳小步跟在莽爾古泰身後,說著金州的形勢。
“旅順衛只是一群烏合之眾,不足為懼。東部望海堡的明軍又是什麽來路?”莽爾古泰問道。
“據說是旅順衛分出的一支軍隊,滲透進我們金州的范圍。”李永芳答道。
“望海堡經過精心的築造堡壘,旅順衛僅僅分出一支小隊就能攻佔望海堡?”
“三貝勒有所不知,望海堡在幾個月前被東江鎮的士兵攻克,一把火燒了,我的三子也是這個時候陣亡的。望海堡一出事,我就派人去重修,但是還沒有修複好,明軍便又來了。”李永芳歎息道。
莽爾古泰聽到望海堡,頓時來了興致:“給本貝勒準備好酒好肉,等本貝勒休憩完畢,便先去清掃望海堡的明軍。”
“可是貝勒爺,明軍的主力在旅順衛,東部望海堡的明軍可能只是疑兵……”李永芳說道。
“管他是不是疑兵,膽敢進犯我們金國的明軍都將倒在我們的馬刀之下。待我消滅望海堡的明軍,便南下旅順衛與你匯合,踏平旅順衛!”
正藍旗旗主抵達金州,望海堡的楚雲很快收到了訊息。此時的望海堡被楚雲等人重新修整了一番,將城牆加高三尺,而原先被放火燒塌的地方也被重新用石塊堵上。
除了重構防禦體系以外,楚雲還讓召喚過來的大不列顛火炮人員帶著民夫修築炮台,然後將火炮中隊的十門火炮裝備到炮台之上。十門火炮,有八門是適合野戰的六磅輕型榴彈炮,除此之外還有兩門是十二磅的重型榴彈炮。也許十門火炮用來防守大型城池還不足夠,但是防守區區一個望海堡已經綽綽有余。何況望海堡本身就是一個用於防守的堡壘。
這次楚雲集結了複遼營近千人的部隊,可以說是下了血本。讓楚雲意外的是,附近不少村鎮的百姓聽說明軍收復望海堡以後,竟然主動來到望海堡,要幫助楚雲修建望海堡的工事,更有甚者還自願留下來幫助楚雲對付明軍。
“軍爺,我們又見面了,上次你們幫我們楊家村搶回我們的糧食,可是幫了我們大忙啊!如果沒有軍爺你們的幫忙,我們楊家村的族人早就餓死了。”
一個老人拄著拐杖,在族人的攙扶下來到城牆上的楚雲面前。
楚雲認得這個老人,正是上次楚雲對付金兵剛阿泰時所在的楊家村的村長楊銅心。
“大冬天的老人家您怎麽親自來了?快,來人,快帶老人家去屋裡避避風。”楚雲看到這個六旬有余的老人親自來支持他們,內心一陣溫暖。
“老朽一聽朝廷的軍隊打回來,恨不得立即帶著族人過來,可惜老朽這幅身體早就腐朽不堪,不能上陣殺敵了。不過我們楊家村一百多號族人,均可以助軍爺一臂之力!”楊銅心義憤填膺地說道。
“族長大人說的對,我們楊家村百戶人家時刻念及軍爺的恩情,一刻也不敢忘記,現在軍爺有要用到我們的地方,我們義不容辭!”攙扶著楊銅心的幾個楊家青年壯丁豪邁地拍了拍胸口。
“那可好。”楚雲感動地說道,“我們準備集結附近的鄉勇成立一支獨立大隊,裝備是不缺的,不過還缺一些人手,如果你們願意,可以暫時加入我們複遼營。當然,一旦有了戰事,我們會第一時間衝上去,你們只是後備隊。”
“軍爺,這次朝廷來了後是不是就不會撤退了?”楊家青壯問道。
“我可以在這裡答應你們,如果這次戰役我們贏了,朝廷就不會放棄這裡的任何一塊土地,如果輸了,我們將一同戰死。”楚雲一字一句地說道。
“那……”幾個楊家青壯看向楊銅心。
楊銅心瞪了他們一眼:“能為國家死戰,你們還在猶豫什麽?”
“軍爺,我們楊家青壯原意加入獨立大隊!”幾個楊家青壯朗聲說道。
“好好好,楊家村族人都是好樣的!城頭風大,你們快帶楊老爺子下樓,然後向楊太隊長報到。”楚雲喜道。
“我們楊家村和金州各個地方的老百姓就全部托付給軍爺,還請軍爺務必趕走金兵,讓我們回歸朝廷的治下,老頭子給軍爺磕頭了!”楊銅心說著就要下跪。
“老爺子萬萬不可啊!”楚雲趕緊止住楊銅心,真擔心他的身子出什麽事。
楊銅心被楊家族人帶下城後,楚雲總算松了一口氣。他沒有想到大明的百姓如此有骨氣。光是為了這一份氣節,楚雲也要替他們趕走金人。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