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大變化
誰擁有最強工業就擁有世界。不說一千多年後的歷史,隻說秦。
強秦之所以強,就是因為秦的工業強,秦弩天下無比,流水線製作,精良無比。
這只是強秦在工業上強於六國的一個小小縮影。
大唐皇帝很滿意華原的發展, 特旨將北四縣重新規劃。
北四縣所有的居民,只能神工院、神策院相關人員及家屬居住,各貴族老宅需要特批再審,華原擴大,整個耀州全部劃歸華原,其內各尋常貴族全部搬家。
整個華原完全不允許神策院之外的貴族居住,宗室也不行。
而後, 大唐皇帝李世民連下十多條調令。
李道宗再一次北上燕州, 柴紹南下接管一處要道, 彭城。
這裡後世的地名叫徐州,這裡處於江南(江蘇、安徽)、山東、河南交界,又處於京杭大運河中段,連通直隸、山東、江蘇等省。距離連雲港非常近,這是一處重要的戰略要地。
李績北上,鎮守北方與西域重鎮。
程咬金、蘇定方、候君集等,調任江南。劉仁軌、獨孤修羅、馮智戴三人負責三大水師籌建。長孫無忌回京,高儉成為新一任東港舶司使。
蕭瑀告老,回江南修養。
房玄齡接任左仆射、杜如晦接任右仆射。
李靖升任兵部尚書。
這是三品以上頂尖大員的調動,其余五品六品不計其數,足有上百人之多。
席君買、薛仁貴也在這五品六品的調任官員之中,他們也往江南去了。
除了這些吏部需要備案的調動之後,長安城新老貴族家的子弟, 有超過五百人也往江南去了,這其中不僅僅有老程的兒子、五姓七家的子弟,還有宗室,在名單上,最顯眼的兩人則是,十二歲的李承乾、十二歲的李恪。
大唐的北方,西北平定。李世民終於將視線轉移到了大唐的東北方。
一份與高句麗長達萬字的臣屬國盟約書在長安祭祀天地。
用柳木的話說,這是一份虛假無比的和平備忘錄。高句麗想借大唐連續爭戰多年,息兵休整的機會統一半島,然後北上一爭遼東之地,積累實力對抗大唐。
而大唐,想讓整個高句麗所有人都變成奴隸。
這是死結。
那怕所有人都明白,未來五年、十年肯定會有一次惡戰在大唐與高句麗之間發生,可此時卻是喜氣洋洋的在祭祀天地,慶祝友情。
蕭瑀告老,是真告老還是假告老,已經沒有人想這個問題。
大唐貞觀四年(注,這個貞觀四年相當於正經歷史的貞觀五年,本書武德年最終是十年。)六月初四,蕭瑀最後一天在尚書省處理完自己的日常工作,然後在交接的卷宗上簽上自己的名字,取下袖套放在一旁。
現年五十五歲的蕭瑀還不算老。
失去了左仆射一職後,蕭瑀依然還是內閣九閣老之一。這是大唐皇帝李世民計劃之中將內閣與六部完全分離的第一步。
放下左仆射一職後的蕭瑀享正二品實職俸祿。
盯著自己的辦公桌發了一會呆,蕭瑀拿起自己常用的鎮紙,然後自己的官印走到了房玄齡面前,遞上官印房玄齡示意自己的助手接下。
當蕭瑀遞上自己那塊看普通,只是一根青石條的鎮紙之時,房玄齡整理衣袖長躬之後雙手接過。
“老夫聽過一句話,那是在並州大戰之時柳駙馬對翼郡王說的。”
房玄齡接口說道:“武將不怕死,文官不貪財。”
蕭瑀再沒說什麽,拿起了放在一旁那隻用芭蕉葉編制的蒲扇慢慢的走了出去。
大門外,蕭瑀看到大唐皇帝李世民站在那裡,手上拿著一方墨正在緩緩的研墨。
“蕭公,這一別怕是三年五載都難相見,給世民留副字,讓世民在相信蕭公之時可一觀。”說罷,李世民伸手拿過筆架上的筆。
蕭瑀雙手接過,沉思片刻後寫道:“強可一觀軍容、盛可一觀胥吏。”
李世民雙手平伸一禮,蕭瑀也依樣回禮。
誰也沒有再說話,李世民目送蕭瑀出宮,蕭瑀出宮之後上了馬車直奔碼頭,這一去確實有可能是三年五載。
蕭瑀離職有三大原因,身上背負著兩個極重的任務。
大唐眼下能離開,又能扛起這兩個任務的除蕭瑀之外挑不出第二人。長孫無忌身份夠,但資歷不夠、經驗不夠、城府不夠、威望不夠,關鍵之時分寸之間的把握也不夠。
蕭瑀身上的兩大任務,一是扶桑道大經略,蕭瑀在柳木對扶桑道五年計劃的基礎上,挑盡毛病,並且改善,甚至更進一步。
另一個大任務是,在大唐與東羅馬之間正式結盟間,蕭瑀要以非官方的身份親自去一次君士坦丁,作一系列的非官方會談之後,才可能真正的考慮結盟之事。
前一項,長孫無忌還勉強可以抗起,但後一項長孫無忌不行。
蕭瑀離開長安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柳木。
揚州,柳木不在這裡。蕭瑀突然發現柳木竟然把馬周拐到了揚州,李神符堂堂一位親王穿的和老農一樣,守著揚州碼頭上盯著碼頭的擴建工程,指揮著因為船隊數量猛增而混亂不堪的貨船管理。
“柳木在那裡?”
李神符盯著蕭瑀好半天,突然說了一句:“壞了。”然後人就不見了。
蕭瑀找其他人問,才知道柳木有可能在杭州,因為杭州那邊就生絲的期貨夏蠶的交割即將開始,這是頭一次期貨交割。
蕭瑀登船準備去杭州的時候李神符又出現了,將一隻藤箱交給了蕭瑀:“見到柳木把這個交給他,告訴他揚州這邊所有的計劃都在這箱內,擴建運河的事情老夫自己去和工部談,他只要記得給我三萬倭工就行。”
“好。”蕭瑀還不怎麽明白,卻把藤箱接過命人放好。
杭州,蕭瑀找到李孝恭的時候,李孝恭從紙堆裡爬了出來,身為戰將的李孝恭已經想辭去這大總管之職了,在這裡並不是鎮守,而是經營。
李孝恭不認為自己一個好的經營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