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 倭島的唐官
船剛靠港,白老七被人扶著下船眼看著一隊足有幾千人,拉著板車的倭人飛奔著出現在碼頭上。
白老七內心的緊張瞬間即逝,柳木單獨與他談過數次。
白老七深吸一口氣,伸手指了指其中一輛板車,然後隨手點了一個倭人。跟著他背後的就是當初柳木見到的兩位老者, 在白老七的示意下,這兩位也在選板車,然後點倭人。
這倭人會讓跟著他一起的人隨車走,依規矩是村長家裡是六丁為仆。
船上來自長安的老弱婦孺被扶著坐在板車上,然後開始往碼頭外面走。
從這裡出去,碼頭外面還有數千倭女在等著。
被選中的倭人基本上就是一家人, 他們會讓外面等著的自家的女人跟著馬車後面。
倭女們在暗中數人數, 她們知道從大唐過來的能挑選六個人以上都是貴人,這些人會管理五個村子,這六個人,或是一戶,或是兩戶。
見出來的全都是大戶,倭女歡天喜地的跟在板車後。
一切,都顯得那麽自然,好象這一切都是應該的。
謝正一拍腦袋,他這才想起來船上的時候白老七給自己講規矩,趕緊把跟著自己來的這些人中的帶頭的都叫出來。
“忘記給你們講,來到這裡,會根據級別不同,裡正分配六丁為仆,村長四丁為仆,而後各戶都是兩丁為仆, 而且各佃戶在這裡領平民牌,你們要聽村長,裡正的吩咐, 每十家一村,每村管一百戶倭人戶。”
謝正講完,佃戶們不是不敢相信,而是他們更緊張沒錢發給這些個仆役。
他們雖然是佃戶也知道主家家裡的仆役是按月發錢的。
立即就有人問了:“謝管家,這月錢我們付不出。”
“笑話,這是什麽地方,有舶司在你們身後,有大唐朝廷支持著。在這裡家家戶戶都有仆役,你們誰家沒有,就是你們沒用心作事,掙不到錢,你們丟臉不?”
謝正的話讓這些人更加的不安了。
“你們聽我講,一個村要管幾萬畝、十幾萬畝桑林,自己想留多少在手會變成富戶。你們一個個有沒有點出息,想作一輩子佃戶,還是幾輩子佃戶。”
聽謝正訓責,這些人非但沒有難過,反而一個個都笑了起來。
曾經在家鄉,有把自己家裡的女兒送去給大戶人家作丫環的,也有自己給大戶人家在農閑時作仆役的,到這裡,竟然立即就能有大戶人家的待遇,看來是來對了。
謝正又說道:“有規矩,這個規矩要記牢了,犯錯可是要重罰的。這規矩來頭可大了,是長安城裡大人物訂下的規矩,等同於唐律。”
眾佃戶紛紛喊道:“您說,您說。一定守規矩。”
“你們一個村管一百戶倭戶,這倭戶家裡有女兒家,來這裡的每一戶每丁最低都有一個納倭女為妾的資格,但規矩聽好了。”
謝正的語氣變的嚴厲起來:“第一,不能用強。用強者罪依咱大唐律,弄不死你也要打斷你一條腿。第二,如果真的有什麽想法的話,須家中主婦認可,並且有村裡的備案,然後也要有一個不算大的儀式,畢竟這些也是清白人家的女兒。”
眾佃戶驚呆了。
誰聽說過小民小戶還能納妾的。
謝正無奈的搖了搖頭:“都聽好了,到了各村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去村長那裡把規矩都聽明白,記下了。而後各家選一人出來,同村長一起組成村會,有什麽大事小事,和在咱們那裡一樣,村子裡要商量著來。”
眾人已經傻了,沒一個回話的。
謝正也知道讓這些人接受這麽大的變化需要一個時間,隻好吩咐著立即趕路,往分配的各村過去。
碼頭上的一幕都看到柳木眼中。
劉仁軌在旁邊問道:“隼人那邊也按這個規矩來嗎?”
“你的意見呢?”
“我不太懂這個,長孫國舅告訴我隼人那邊能依這個規矩更好,若不行也能夠理解。畢竟在這裡是蘇我家給咱們的領民,算是奴隸換了主家。而隼人那邊沒這麽講過,隻說借地借人,人是借來的。”
劉仁軌說完看著柳木等回答。
柳木搖了搖頭:“這事,我找了一個府尹過來,長安那邊給他升了一階,從四品下。這裡我倒是想分成三個府,另外兩人還正在挑選。”
“這感情好,我就是一個武將。”劉仁軌倒是松了一口氣。
“還有個事,關中今年大旱,差不多四十多個縣令替朝廷背了黑鍋,這事的定案不是天災,而是人禍。首先是作工還役的和尚們沒把水道修好,而後是這些縣令監管不利,他們全部被貶到了倭島和交趾。”
“這冤的!”劉仁軌只差沒說,這肯定是柳木你搞的鬼。
“聖人親自和他們談過了,每個人都立誓要報效聖人,這裡作的好了就是擴土之功。我給你說這些,就是這些人過來的時候,你多少照顧一下,至少讓他們感覺受到了重視,再然後,禮部會派出一批教書匠過來,你也照顧一二。”
劉仁軌痛快的答應:“這是小事,沒問題。”
“最後一件事,大約在一個月之後我三妹過來,就這事。”
劉仁軌臉上出現一絲喜色,畢竟新婚燕爾,他為大唐出征在外是他對大唐的忠誠,但誰能不想念家人。
“鹿兒島我的別院可以借給你們幾天,只要別誤了正事就行。”
“恩。”劉仁軌用力的點點頭後又說道:“那我先去忙,把準備好的各種物資先給各村派人送去。”
劉仁軌一臉笑意的離開,柳木卻依然微皺著眉頭看著碼頭。
房玄齡問過柳木,大唐的平民、佃戶來到倭島會有什麽變化,柳木想不出,此時看著也看不出什麽來。房玄齡提醒柳木,建幾座道觀,建幾座寺廟,這個時候觀與寺是有用的,各村還要建一個祠堂,平時可以當學堂用。
這樣作的好處就是讓大唐過去的人不會忘本,不會忘宗,不會忘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