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豐碑楊門》第374章 人算不如天算
  第374章 人算不如天算
  楊延嗣對大宋的軍事會議,沒有多少興趣。

  所謂的軍事會議,也就是一群大佬湊在一起鬥嘴,各抒己見。

  完全沒有一個具體的規劃,和細致的作戰計劃。

  討論了三天,就討論出了出兵多少, 騎兵和步兵各多少,從何處調兵。

  至於出兵以後的兵力部署,基本上沒有什麽規劃,包括大軍所用的輜重,在西域那種複雜的地形中如何送達,也沒有具體的解決方法。

  在楊延嗣眼力,這完全是一個很基礎的作戰會議。

  會議最後,討論到了統兵人選問題產生了分歧。

  曹彬是一個喜歡提攜後輩的人,特別是那些頗具英才的後輩。

  “老夫推舉李繼隆,此子雖年少,大大小小的戰場卻上過不下數百次,又是名門之後。由他統兵,不僅能服眾,而且還能打勝仗。”

  曹彬掃視了一眼在座的諸位白發蒼蒼的大將,心情沉重的道:“咱們這些老家夥們老了,也該給年輕人一些機會了。不然,等咱們百年之後……”

  曹彬的話說了一半,說不下去了。

  將軍白頭,美人遲暮。

  瞅著自己滿頭的白發,曹彬心情格外的黯然。

  從軍事會議開始後,一直坐在哪裡閉目養神的石守信, 突然睜開了雙眼,道:“老曹說得對, 得給年輕人一些機會。前些日子,老夫偶然見到了西北折家的四小子, 折惟忠。

  這小子年紀雖輕, 卻頗具其父風范,兵法謀略無一不精。

  老夫認為,由他擔任此次出征西域的統兵將領,再合適不過了。”

  “折家?”

  提到折家,在座的諸位將領,臉上的表情都各不相同,心裡的想法也各不相同。

  折家,是大宋諸多將門中,一個特殊的存在。

  獨居在府州,聽調不聽宣。

  猶如一個封疆大吏,又似土皇帝一般的存在。

  在座的諸多將領,在地位上或許比折家更高。但是,他們打從心底裡羨慕折家。

  他們也想成為土皇帝一般的人物,在自己的地盤上為所欲為。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被囚禁在汴京城裡,當一個衣著華麗的囚徒。

  當然了,折家的身份,有讓人羨慕的一部分,也有讓人憐憫的一部分。

  欲帶王冠,必承其重。

  折家擁有特殊的地位,同樣也要承擔超越其他人的責任。

  折家居住的府州,在三戰之地,遼國、黨項、大宋,成夾角的形狀,把它拱衛在中間。

  因此,大宋對黨項或者對遼國有戰爭,折家軍自然是必須出戰的一支軍隊。

  反正不用耗費自己的錢糧和兵力,對朝中的這些大佬們來說,指揮起來沒有一點兒負擔。

  用折家的力量去消磨敵人,再用敵人的力量消磨折家。

  無論哪一方撐不下去,最終獲利的都是大宋朝廷。

  因此,在聽到了石守信提議折家的人選的時候,大佬們心裡的天平,自然的傾斜了。

  “老夫讚成石老的提議。”

  “老夫也讚成……”

  “……”

  一瞬間,就有七八位將領表示了讚成。

  然而,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在這個時候出現了。

  “老夫不讚成。”

  高懷德手裡握著兩顆鐵膽把玩著,一雙虎目掃視了一圈眾人,沉聲道:“出兵西域,馳援韃靼,是為了向西域諸國顯示我大宋天朝上邦的威嚴。

  所以,此次出兵,隻許勝,不許敗。

  李繼隆雖有統兵的才能,以往經歷的卻只是一些小打小鬧的戰事。初次統領大軍,肯定會不適應,到時候難免會出錯。

  所以,他不適合統領征戰西域的大軍。

  至於折家的四小子折惟忠,那就更不合適了。

  讓一個封疆大吏的子嗣統領我朝廷的兵馬?你們覺得陛下會答應嗎?
  若是讓他統領自家的兵馬,去幹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情,你們覺得他老子折禦勳會答應嗎?”

  曹彬和石守信同時皺眉,看向高懷德。

  “那麽,衛國公的意思呢?”

  高懷德淡然道:“老夫以為,此次出征西域的統兵人選,非楊延平莫屬。楊延平在近兩年,率領著大軍,在大宋東征西討,剿滅了各股匪徒,蕩空了鄉野田間的妖邪之氣。其功勳,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這西域諸國的情況,其實和我朝的這些鄉野流寇差不多。各國軍隊的人數不多,卻經常神出鬼沒的。

  楊延平不僅統兵才能出色,而且剿匪的經驗豐富。由他領兵出征西域,必定戰無不勝。”

  “老夫讚成!”

  “附議!”

  “讚成!”

  “……”

  “老夫也推舉楊延平!”

  “……”

  齊刷刷的十幾個聲音,一起說出讚成的話。

  楊延嗣差點當場譏笑了出來。

  這要是沒有貓膩在,老子把腦袋摘下來當球踢。

  瞧這架勢,這是想算計楊家,還是想算計楊延平?
  高懷德開口,眾人附議。

  這件事八成就是高懷德挑的頭。

  只是高懷德這麽做的目的是什麽,楊延嗣有些猜不透。

  剛整治了一個算計楊家的潘仁美,又跳出來了一個高懷德。

  要不要弄死這個老家夥,順便弄死他們全家?

  這個念頭剛在楊延嗣腦袋裡升起,就被他瞬間掐滅了。

  弄死了一個潘仁美,楊業就追著喊著說他是妖孽,指責他不會做事。

  這要是在弄死一個高家,楊業估計要跟他斷絕父子關系了。

  既然老楊這個坎邁不過去,那麽楊延嗣只能靜觀其變,見招拆招了。

  沒有楊延嗣出言阻攔,楊延平擔任征西大軍統領的事兒,議論的出奇的順利。

  趕到這一場軍事會議結束,楊延平出征西域的事兒,基本上算是鐵板上釘釘了。

  次日,曹彬就召了楊延平到三衙的白虎堂,授予了楊延平調兵遣將的虎符,和有關的西域的一切情報。

  楊延平回到府裡以後,開始召集府裡的府兵和曲部,整裝待發。

  三日後,趙光義象征意義的在汴京城的南薰門,舉辦了一場規模不大的誓師大會。

  楊延平領著三百曲部和一千禁軍精兵,在南薰門,領受了趙光義的訓示。

  當然了,楊延平不可能領著這一千三百人去馳援韃靼。

  依照大宋的兵製,楊延平這位統領兵馬的征西將軍,帶著曲部趕到西域和大宋交界處的甘州。

  從各地抽調的兵丁,也會如期到達甘州。

  到時候,楊延平領著這些人,從甘州入西域,去馳援韃靼。

  “八百裡加急!”

  “八百裡加急!”

  楊延平的誓師大會還沒有開完,就見從南薰門不遠處的馳道上,奔來了三匹快馬,馬背上背著象征著十萬火急的紅色小旗。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