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豐碑楊門》第690章 戰略部署
  第690章 戰略部署
  “臣楊延嗣參見吾皇,吾皇聖體安康。”

  楊七進入到了正堂以後,躬身施禮。

  原本是沒有‘吾皇聖體安康’這句的,只是有讒臣為了拍馬屁,硬加上去的,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一條慣例。

  施禮過後,楊七就躬身在哪兒站著。

  眾人神色複雜的看著楊七。

  由於楊七低著頭,所以看不到眾人的表情。

  趙光義見到楊七的時候,眼中閃過一絲怨毒,他已經盡力的穩定自己的心神,讓自己很平和的對待楊七。

  可是當看到楊七的那一瞬間, 趙光義心中的怒火還是湧上來了。

  楊七昔日種種對他的不敬, 對他的挑釁, 以及楊七讓他承受喪子之痛,都是他怨毒的根源。

  趙光義雙手攥著龍袍,把龍袍的下擺捏成了一團。

  趙光義很清楚,只要他一聲令下,就有人會幫他把楊七剁成肉末。

  趙德芳看到楊七的時候,眼中閃過一道喜悅。

  在此之前,他很擔心楊七虛晃一槍,因為自身安危,忘記了對他的承諾。

  如今楊七到了,他一顆懸著的心也就放下了一般。

  其余人看楊七的眼神也各有不同。

  有好氣、有不屑、有疑惑、有淡然……

  眼看著趙光義的怒火快要上頭了,趙普輕咳了一聲,低聲提醒趙光義,“陛下,大局為重……”

  趙普的一句話, 就像是一盆水澆在了趙光義頭上, 讓趙光義想起了叫楊七來的目的。

  心中的怒火緩緩的被趙光義壓下。

  他努力的勸誡著自己,只要從遼國手裡奪下燕雲十六州, 楊七就會成為他的盤中餐,到時候任他蹂躪。

  “呼~”

  趙光義長出了一口氣, 努力讓自己的心情平複了下來,然後淡淡道:“起來吧……”

  楊七再次拱手,“謝陛下。”

  再次施禮過後,楊七長身而立。

  眾人再次打量他。

  除過了趙普、呼延讚以外,在座的很多人認識楊七的人,都已經很久沒有見過他了。

  許久未見,楊七依然是那個偏偏公子。

  而他們很多人都已經老態龍鍾。

  明明比他們子侄輩還要小的年紀,卻已經創出了很大的名頭,並在短短的幾年之內,就稱霸一方。

  對於楊七,他們雖然各懷心思,但是心裡卻不得不生出一絲佩服。

  至少楊七做了他們敢想卻不敢做的事情。

  趙光義吩咐陳琳給楊七加了一個凳子,就在最末尾的王超的邊上。

  按道理說,楊七作為左路軍的主帥,在最前端應該有他的位置,只是不知道趙光義是想存心羞辱楊七,還是別有心思,居然把楊七的位置安排到了王超之後。

  楊七對此似乎沒有異議,泰然自若的做到了王超身邊。

  待到楊七坐定以後,趙光義端著帝王的架子,道:“人既然已經到齊了,那麽就說說攻打遼國的計劃。”

  眾人開始商討了起來。

  楊七側耳傾聽。

  越聽越心驚。

  原本以為趙光義只是準備了六十萬禁軍兵馬,可是當楊七仔細的聽過以後,發現他還是小看了趙光義。

  因為趙光義不止準備了六十萬禁軍兵馬,還有近三十萬的廂軍,再算上楊七自己麾下的十幾萬兵馬的話,趙光義此次伐遼的兵馬,已經超過了百萬。

  在這偌大的疆土上,敢興兵百萬的人,只怕也只有趙光義一人了。

  即便是楊七,也沒有這個資格。

  楊七縱然是有錢,也不可能興兵百萬。

  超過百萬的大軍集結,不僅要靠錢財,更多的是靠人口。

  趙光義手裡有幾千萬的百姓支持他。

  而楊七手裡卻沒有這麽多人。

  同時,楊七也心驚趙光義的大膽。

  興兵百萬的豪賭,估計也只有趙光義能夠乾得出來。

  賭贏了,自然是血賺。

  不僅賺了開疆拓土的名頭,還能活得一大批的領土和臣民,更能獲得海量的財富。

  可是賭輸了呢?

  也許趙光義覺得自己穩贏,根本沒想過賭輸了會怎樣。

  但是楊七卻知道賭輸了會怎樣。

  這就像是抽出了大宋的脊梁在血拚,賭輸了,大宋的脊梁就斷了。在遼人面前,就再也抬不起頭。

  楊七暗自對比了一下,趙光義三次北伐遼國,其實跟隋煬帝楊廣三次遠征高麗有一拚。

  雖然在距離上有長有短,但是趙光義比隋煬帝楊廣賭的更大。

  趙光義三征遼國,皆大敗而歸。

  大宋沒有因此分崩離析,實在是運氣了得。

  當然了,也有百姓們經歷了幾十年的五代十國的戰亂,他們不願意再動亂,渴望和平的心態使然。

  這要是放在漢末或者是隋末,必定狼煙四起,群雄逐鹿。

  隨著商討的逐漸進行,楊七了解的也越來越多。

  具體的分兵路數並沒有改變,只是相應的兵力有所改變。

  中軍統帥由曹彬擔任,慕容德業為副帥,王超為先鋒,率領三十萬禁軍,二十萬廂軍,沿易州而上,出瓦橋關,破銅台關,直逼幽州一線。

  右軍統帥由石守信擔任,高處恭為副帥,呼延讚為先鋒,率領二十萬禁軍,十萬廂軍,過滄州沿海而上,直逼榆關一線。

  左軍統帥由楊延嗣擔任,楊延平為副帥,殤傾子為先鋒,率領本部十一萬兵馬,出陳家口,過朔寰二州,直逼雲州大同府一線。

  整個作戰計劃,就像是三條分開的線,集中散開,沿著三條線,分別侵入到燕雲十六州。

  以上只是第一步的作戰計劃。

  第二步的作戰計劃,以中軍攻克幽州為基準,一旦中軍攻破了幽州,就會一路橫掃,直插順州、檀州,兵臨古北口。

  右軍會在同時,轉戰薊州,到達古北口和中軍會合。

  左軍則負責奔襲武州、新州,過儒州,抵達古北口會合。

  古北口就是趙光義選定的和遼人決戰的地方。

  整個作戰計劃,在諸多文臣武將們商討下,非常完善。

  只是相對而言,楊七統帥的左軍,算是壓力最大的,他的戰線也算是拉扯的最長的。

  偏偏,楊七統帥的左軍,是三軍中兵力最弱的一軍。

  對此,楊七只是皺了皺眉頭,並沒有說什麽。

  趙光義和文臣武將們商討出的這個作戰計劃,很明顯除了在征討遼國之外,還有間接的削弱楊七麾下兵力的目的。

  事實上這個作戰計劃早就擬定完善。

  他們只是裝模做樣的演了一場戲,然後把作戰計劃告訴楊七而已。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