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豐碑楊門》第682章 遼國反應
  第682章 遼國反應
  古樸的盒子,設計很精巧,像是一個魯班鎖,上面雕刻著各色的花紋。

  開啟盒子的方式很巧妙,楊七拿在手裡擺弄了十幾下,也沒有開啟盒子。

  趙德芳隻擺弄了兩下, 盒子就開啟了。

  躺在盒子中間的是一塊明黃色絹布包裹的印璽。

  螭紐,六面,肩面上刻有‘大魏受漢傳國之寶’八個隸字,螭角上有微微的瑕疵,以金鑲之。

  翻過印璽正面,可以清晰的看到‘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個鳥魚篆字。

  傳國玉璽!

  世人皆知傳國璽上有‘受命於天, 既壽永昌’八個鳥魚篆字, 卻不知上面還刻有‘大魏受漢傳國之寶’八個隸字。

  世人皆知傳國玉璽因故卻了一角, 所有人都以為是印璽的正面缺了一角,其實不然,真正缺一角的是螭紐上的螭角。

  這也是為何傳國玉璽失蹤以後,許多人仿造,卻輕易被拆穿的原因。

  很顯然,擺在楊七面前的這一方傳國玉璽是真品無異。

  自從後唐皇帝和皇太后自焚玄武樓以後,此印璽就不見蹤影,沒想到居然輾轉流落到了趙德芳手裡。

  正史上,傳國玉璽自後唐消失以後,終宋一朝,一直沒有出現過。

  楊七暗自猜想,歷史上大概就是趙德芳得了此物,想要留著稱帝的時候自己用, 卻沒想到被趙光義給坑死了, 只能把這個東西帶進棺材。

  傳國玉璽可是正統的象征。

  饒是以楊七在後世見多識廣,此刻見到此物的時候, 也難免有些激動。

  不論在什麽時期, 這東西都是國寶, 獨一無二,分量極重的國寶。

  這種東西與其扔出去讓大家搶,還不如留著自己收藏。

  楊七把玩著傳國玉璽,看向了肉疼的趙德芳。

  屏退了左右以後,兩個人就在白塔內,一談就是一夜,沒有人知道兩個人談了什麽。

  次日天蒙蒙亮的時候,趙德芳就走了。

  而傳國玉璽則留在了楊七手裡。

  楊七拿到了傳國玉璽以後,回去就珍藏了起來。

  ……

  大宋要掀起北伐大戰,遼國自然也得到了消息。

  自從楊七解除了對遼國的經濟控制以後,遼國的上京城再次的繁榮了起來。

  長時間的經濟控制,導致了上京城的遼國百姓們購物有點瘋狂。

  他們害怕經濟控制再次爆發,所以他們幾乎把手頭上的錢財,全都換成了生活用品。

  然而,和上京城街道上的繁華不同,被百姓們拱衛在中間的皇宮顯得有些死氣沉沉。

  蕭太后牽著小皇帝共坐在龍椅上。

  遼國文武百官們靜悄悄的站在台下。

  針落可聞。

  蕭太后瞪著鳳眼,冷喝道:“說話啊!一個個都啞巴了。趙光義揮兵百萬,南侵我大遼,你們一個個就沒什麽想說的嗎?”

  面對蕭太后的質問,大殿裡仍舊靜悄悄的。

  蕭太后唯有點名,“韓愛卿,你以為當如何應對?”

  蕭太后點名韓德讓,韓德讓自然不可能裝聾作啞。

  左右搖晃了一下腦袋上的翎羽,韓德讓躬身道:“回太后的話,老臣以為,事到如今,唯有一戰。宋國大兵壓境,以趙光義的性子,調動這麽多兵馬,若是不打一場,恐怕難以收場。”

  蕭太后挑起鳳眉,若有所思的點點頭,“打自然是要打,我大遼也不是軟柿子。歷來只有我大遼欺負別人的份,哪有被別人欺負這一說。”

  蕭太后這話說的輕飄飄的,可是言語間卻充滿了那種強國應有的霸氣。

  說完這話,不等百官拍馬屁,蕭太后話鋒一轉,道:“只是我大遼如今內憂嚴重,雖然在禁海的政令上稍有成果,可百姓依然困苦。以國庫如今的存糧,只怕難以支撐一場動則百萬人的大戰。

  諸位愛卿可有良策解決大軍出征的糧草問題。”

  遼國樞密使北院大王耶律斜珍出列道:“不知如今國庫存糧,能支持多少大軍出征?”

  蕭太后神色有些黯淡,低聲道:“不足二十萬……”

  二十萬?
  百官們聞言都是一愣,旋即趕忙低下頭。

  國庫的存糧僅夠二十萬大軍出征所用。

  二十萬大軍對上宋國的百萬大軍,未戰就先輸了一頭。

  雖說趙光義號稱有百萬大軍,有點吹噓的成分,但趙光義能吹出百萬大軍,那麽他真正帶領的兵馬,就絕不會少於六十萬。

  即便如此,大遼的二十萬大軍也擋不住宋國的大軍。

  耶律斜軫聽到了這個數字以後,臉色鐵青。

  蕭太后鳳目掃視百官,淡淡道:“如今國難當頭,諸位愛卿是不是也該出一出力了?”

  百官們面面相覷,蕭太后這是要薅羊毛,讓他們出血。

  已經被薅過了一次的百官們,自然不可能再被薅一次。

  一時間大殿內議論紛紛。

  有人提議讓大軍就食於敵,有人提議堅壁清野收攏燕雲十六州百姓手裡的糧草供給大軍……

  眾說紛紜,沒有一個定論。

  蕭太后冷眼看著台下的群臣,心中殺意凌然。

  可以同富貴,卻不願意共患難,這種臣子,大遼不需要。

  大遼之所以能夠稱霸北方,靠的就是團結。

  自遼太祖耶律阿骨打立契丹國起,遼國就是靠著契丹八部的團結,加上了不斷的吞並和削弱那些小部落崛起的。

  如今大遼江山打下來了,大家也被富貴眯住了眼,忘了曾經他們是從缺衣少食的遊牧部落爬起來的。

  腐朽的貴族需要消滅,新興的貴族需要扶持。

  如此才能給大遼輸入更多新鮮的血液,才能繼續強大下去。

  蕭太后雖然是個女人,可是殺起人來絕不手軟。

  耶律斜軫算是朝中少數了解蕭太后的人之一,他也是第一個感受到蕭太后眼中充滿了殺氣的人。

  當即,耶律斜軫出列,沉聲道:“老臣願意率軍出征,凡老臣部下,願就食於敵,不耗費國庫錢糧。”

  關鍵時刻,耶律斜軫出聲,壓下了蕭太后的殺心。

  耶律斜軫代表自己一派系的貴族妥協,讓朝堂上為之一靜。

  耶律斜軫作為遼國樞密使,地位僅次於耶律休哥之下,他已經低頭服軟了。

  朝廷上的其他百官自然不可能再愚蠢下去。

  耶律斜軫的妥協,像是提醒了朝堂上的百官。

  百官們一改剛才的態度,紛紛表示願意幫忙。

  有出萬擔米的,有出萬頭羊的,有出兵甲的,有出衣物的。

  然後,即便是把他們口中的東西加起來,依然是杯水車薪。

  大遼想要對抗宋國的百萬雄兵,可不是一二十萬兵力就能抵擋的。

  最不起碼也得派遣六十萬的大軍。

  六十萬大軍出征,每日耗費的錢糧數以萬計。

  單看趙光義為了征遼,不僅解開了封藏多年的封樁庫,還向南國錢行借貸了一萬萬錢,就足以證明,打仗,特別是打大仗,多費錢。

   感謝‘南宮狂嵐’五百八十八書幣打賞!【四千字一章,擼三十章,實在太坑了!腰快斷了!有二十八章先拿兩千字頂著!算我欠你們十四章好了!十五號以後,在兩更的基礎上,再加一更,持續到月底,給你們補齊!】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