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5章 賜名
“罷了,此事也不算什麽大事,就這樣算了吧。”
顯然,在李世民的心裡,一個小小的大和國,還是無法與秦天相比。
他不可能因為一個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小國, 就對秦天進行嚴厲的處罰,這樣做會讓功臣寒心的。
而且他還真沒把大和國當回事。
李世民這話出口之後,高士廉等人的臉色就變的有點難看。
“聖上,我大唐聲譽啊……”
不等高士廉開口,李世民已經擺了擺手,他不在乎大唐在大和國的聲譽, 就好像,一個地位很高很高的人,可能一點都不在乎那些賤民怎麽看自己。
在李世民的眼裡, 那些大和國的人就是賤民,而他們就是地位很高的人,他們不在乎大和國怎麽看他們。
李世民都這個樣子了,高士廉等人也只能閉嘴。
跪在大殿上的豐田三郎,心裡有點生氣,這唐皇根本就沒把他們當回事啊?
可被人打了兩次後,他早沒有了之前的那種傲慢,就算現如今李世民不把他們當回事,他也不敢怎麽樣,只能繼續跪著。
而就在眾人覺得事情算是結束的時候,秦天突然又站了出來,道:“聖上,臣覺得大和國這個名字,跟他們不配,聖上不妨給他們賜名。”
給一個國家賜名,有點侮辱人的意思, 國家之名, 那能隨便賜啊?
秦天這樣做, 分明是覺得羞辱的大和國使臣不夠,想要繼續羞辱他們嘛。
不過,秦天這樣開口後,朝中的不少人竟然都還特別的支持。
“聖上,臣也覺得大和國這個名字跟他們不配,他們這樣的人,配用大這個字嗎?”
“請聖上給他們賜名。”
一時間,朝堂之上支持賜名的人很多。
對於大唐的這些官員,他們也沒怎麽看得上大和國,如此的話,給他們賜名,彰顯他們大國風范也就是很有面子的事情了。
那豐田三郎聽到這話後,心裡有氣,想要發作,可看了一眼站在前面的秦天后,就又把那話給咽了下去。
他生怕說了之後,一出皇宮,就再被人給教訓。
李世民思慮了一下,道:“好吧,朕就給他們賜名。”
說完,李世民又沉思片刻,接著才道:“就叫倭國吧,倭,身材矮小也,他們的身材這般矮小,就叫倭國好了。”
倭,在人看來有一點歧視人的意思,李世民給大和國改名為倭國,顯然也是真的沒把他們當回事,群臣聽到之後,心裡特別的爽,連忙便稱讚起來。
“聖上賜的名字真好啊。”
“很貼切,很形象,以後就叫他們倭國好了。”
“沒錯,沒錯,就叫他們倭國好了,那個什麽豐田三郎,你覺得怎麽樣?”
眾人都把目光投向了豐田三郎,豐田三郎心裡不知道把這些人罵了多少遍,可臉上卻是一臉的感恩戴德。
“多謝唐皇賜名。”
見豐田三郎是這般的賤骨頭,眾人不由得輕聲一笑,最後連取笑他們的心情都沒有了。
一個人若是低賤到了塵埃裡,那還有什麽好取笑他的,最後也就只剩下可悲了吧?
這樣說完之後,早朝結束。
秦天等人離開大殿之後,程咬金哈哈就笑了起來。
“你小子,真夠狠啊,竟然連給國家賜名的事情都想的出來。”
秦天聳聳肩,道:“盧國公謬讚,不過是覺得他們的名字不好聽,讓聖上給起一個好聽的罷了。”
“哈哈哈,好一個好聽的。”
一眾人嘻嘻哈哈的笑著,豐田三郎出來的時候,縮著脖子,秦天等人的話他也聽到了,可聽到了又能怎麽樣?
出了皇宮之後,豐田三郎也沒有在長安城多做停留,很快便帶人離開了長安。
而在離開長安城回國的途中,豐田三郎才終於敢表露出一些憤慨。
“大唐欺人太甚,竟然敢這般羞辱我大和國,等回國之後,我一定要請將軍出兵,狠狠的教訓大唐。”
“哼,倭國,竟然取笑我們個子矮,好,等我們擊敗你們唐國之後,就專門找你們大唐的女人來生孩子,我看你們誰還敢說我們的個子矮。”
“…………”
豐田三郎罵罵咧咧,氣的差點吐血。
——
高士廉回到府上的時候,臉色發白,整個人的甚至都在顫抖。
“可惡,可惡,一群廢物,一群廢物啊。”
高士廉很氣憤,他就沒有見過豐田三郎這樣的廢物,被人給打了,竟然一點脾氣都沒有,好不容易給了他一個機會,讓他報仇,他竟然還不敢。
在他高士廉看來,在李世民作罷的時候,豐田三郎就應該硬氣一點,強烈要求處罰,這樣李世民興許還能高看他們倭國一眼,進而做出一些回應。
可那豐田三郎一句屁話沒有說,李世民就是想高看他們,也是不能了。
當然,他在氣豐田三郎無能的時候,也有點小哀怨。
他跟秦天鬥了這麽多年,彈劾秦天的次數也不少,可從來都是秦天獲勝,他少有佔據上風的。
他就納悶了,怎麽就弄不垮秦天呢?
按理說秦天也不算是什麽特別好的人,毛病什麽的也挺多,可他就是拿秦天沒有辦法。
高士廉這樣痛罵著的時候,他的一名幕僚卻是神色平靜,道:“大人休要為此發怒,想要給秦天找一點麻煩,現在倒是有一個好機會。”
聽到這個,高士廉道:“什麽好機會啊?”
“大人,最近我大唐的驛站頻繁出現問題,很多奏折啊,邊關急報什麽的,經常延誤時間,甚至出現丟失信件的事情,驛站之間,也是頗多問題,這裡的積習很多,如果大人能夠將秦天推出來處理這件事情,那秦天恐怕就要有的忙了。”
驛站是用來傳遞消息的地方,大唐剛建國那會,因為各種戰事消息來往頻繁,所以大唐很大一部分財政都用到了驛站方面,可以說三十裡就會有一處驛站,盡量做到消息的快速傳達。
不過,大唐開國十幾年後,戰事漸少,朝廷便漸少了在驛站上的投入,甚至裁剪了不少驛站。
驛站漸少,消息的傳遞自然也就慢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