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二帝並不清楚,他們人嫌狗厭到哪怕是曾經的忠臣,也只希望能請太上皇為社稷自盡,不要再禍害他們重建起來的國家。
舉世皆敵,不外如是。
*
路上,幾人商議要怎麽抓住二帝。
宗澤說:“賞!重賞!把二位上皇畫像貼在城門處,告訴百姓,發現此二人蹤跡,重重有賞。”
曾統道:“若是不說明這二人是上皇,托說是江洋大盜如何?如此便不至於有損皇家威儀……”
李綱徑直笑出聲,幾乎要捧腹大笑,眼中卻是冷冽:“大宋還有甚皇家威儀?而且,江北百姓誰認皇家?倒不如直說是太上皇,百姓可是恨慘了他們。”
四年下來,李綱越抗金,越看盡河北狼藉,就越痛恨這兩位太上皇。
死了那麽多將士百姓,他們怎麽還有臉活著!
曾統突然面色古怪:“倘若拿出太上皇畫像,百姓該不會連獎賞都不要,也要私底下殺掉太上皇吧?”
曾統不知,自己一語成讖。
當畫像傳遍各路,並且昭告天下這是趙佶與趙桓時,不知多少百姓咬牙切齒,拿上武器——或是刀劍,或是農具,鑽進山林裡進行地毯式搜索。
原來歷史上,靖康之恥後,金兀術帶領十萬金兵搜山檢海,想要抓住剛登基為帝的趙構。兜兜轉轉,在這條歷史線上,搜山檢海再次出現,然而,不同的是,搜檢的人是大宋官員與百姓,相同的是,被搜檢的是大宋國君。
在大蛇軍有丞相之實的陸宰頒發命令,必定要找到太上皇。
年邁的宗留守輾轉各地,調動各地守軍,每地五百士卒在附近搜尋。
寫文書的小吏,守倉庫大門的士卒,倒夜香的奴仆都沒閑著,奇異的團結。
嶽家軍、韓家軍、宗家軍、八字軍……各抽調一千騎兵,三千步卒,去甲脫盔,用最輕便的身體,力圖在最短時間內找到流落在外的太上皇。
不能讓這種禍害了全國的人還能好生生回宮當太上皇!
不能讓他們有機會向小官人下手!
百姓出力,富豪出糧,百萬人齊心,實在是空前絕後之盛景。
這一調動,嚇得金國邊境守軍連連後退三十裡,人心惶惶,都說是不是宋國要打過來了。
以前打仗動員都沒有這樣的場面!
*
趙佶與趙桓躲在一個小村子裡,並不知道外面關於他們的畫像已經張貼地到處都是。
宋人奴仆因他們要求,也不曾再入城,生怕露了馬腳。
這是一個平常日子,有個農人回家時看到有兩個坐在輪椅上的人,和三五個站著的人在鬼鬼祟祟偷他們家掛在院子竿上的魚,再繞過去一看正臉,謔,那張臉好眼熟啊,這不是太上皇嗎?
再一看,農人樂了。
那些站著的男人全在解魚鉤,沒人圍在那兩個太上皇身邊。
農人走過去,隨手拿起一塊大石頭,用尖端對著太上皇額角就是一砸。
趙佶直接被一石頭砸死,死時滿臉都是懵逼。
趙桓還沒反應過來,農人對著他的額角又是一個暴擊。
弑君的行為就是如此樸實無華。
就像華爾街金融機構製裁散戶只需要區區一個拔網線,傳說中的公司內部激烈奪權是帶領壯漢怒奪公章,所謂燒腦商戰不是掄錘就是投毒。
你以為每個大人物都會有一個轟轟烈烈的退場,像是君王該被孤膽刺客殺死,將軍應該難過美人關,文臣在大殿上慷慨激昂怒斥昏君然後一頭撞死,為傳奇故事描繪落幕。
但。
有時候結局就是這麽簡單,它發生在猝不及防間。
就像是……某個國君掉廁所裡淹死了。
就像是趙佶與趙桓沒有驚慌失措死在搜山檢海之中,而是死在一個普普通通的農人手裡,因為讓仆從去偷魚,導致身邊沒有人保護他們。
第443章 見聞番外
宗澤收到二帝被農人一石頭砸死一個的消息, 他離得比較近,匆匆趕過來辨認,發現確實是二帝。至於那些護衛, 在發現二帝死去後, 不想賠在這裡, 一哄而散,也不知去了哪裡。
宗澤瞧見農人略有些緊張,便好似若無其事地說:“這兩個偷魚賊,你抓住他們, 當場打死也是應該。”
農人頓時憨笑。
宗澤又道:“便是扭送小偷去官府, 也是見義勇為, 何況你直接將人打死,沒有再讓小偷去禍害別家, 那真真是比見義勇為還見義勇為!稍後我會讓官府將賞銀送來。”
於是, 二帝的身份徹底定死在小偷上。
宗澤還依照主公建議, 給農人頒發了為民除害獎。當然, 這年頭沒什麽照相機, 只能由一位知名畫手將農人畫下來, 畫卷上,農人笑得淳樸、憨厚、老實,手裡兩袋米, 腳邊三袋面, 旁邊還有三兩頭小豬崽。
畫卷右上角題字——見義勇為!
賞銀也有, 只是私底下交給農人, 畫師不曾畫上去, 怕給他惹來旁人貪欲。
至於二帝的身份……
天知地知, 你知我知, 兩個人知道了必定會有第三第四人知道,只需要短短一句“我告訴你個秘密,你不要告訴別人”,就能傳得滿城風雨。
二帝駕崩,所有人拍手稱快。
得知二帝墳墓在哪,連半天都沒到,那墳墓就被人給掘掉,屍體被拖出來喂狗。等宗澤等人趕到時,二帝屍體上,骨頭七零八落,頭骨也不知滾去何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