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時分,高句麗乙支文德統帥的中軍第一個先頭千人營趕到遼東城東面。
隨後沒有多少,第二個千人隊、第三個千人隊、第四個千人悔一直到第一個千人隊到達戰場後,後面仍然還有兵馬沒有到達。
那數的火把將整個遼東城東都照亮了,星火點點,如繁星密布。
晨曦的薄霧之中,已經能清晰的看見這邊際,如同一井黑水海洋一樣的遼人兵馬。總共一二十個高句麗戰兵千人隊,後面還有三個後勤民夫千人隊。
除此外,還有室韋人二十個騎兵千人隊、濟二十個步兵千人隊、
黑水mohe的人最少,隻來了十個騎兵千人隊。原本黑水鞋蠍的覺羅這次是全族出動,帶了老老弱弱三萬人前來遼東。不過他們在路上洗劫了栗末水部族後,卻也引來了栗末水和隋軍、契丹的聯軍,最後在白水黑水間打了起來。
高建武大粱水被襲,高句麗上下都認為是黑水mohe所為,奈之下,覺羅隻好派了自己的兒子黃格領了一萬騎兵前來匯合,並且向乙支文德向高建武解釋證明他們的清白。
東面四七十個千人隊,南面還有四十個千人隊,高句麗聯軍達到了五一十個千人隊,總兵力十分恐怖的達到了五十一萬人,雖然其中只有二十一萬戰兵。但是這個數字,也是整個遼東、東西、海東的最大一次各族兵馬集結。
高句麗聯軍五十一萬,戰兵二十一萬、輔兵三十萬。遼東隋軍十六萬,民夫三十萬。
雙方看似兵力相等,可實際上隋軍的戰兵不過十三萬左右,其中精銳兵馬三萬,上過戰場、受過訓練的士兵六萬剩下的有近四萬是隻接受了一個來月訓練,甚至都還沒有殺過人,見過血的新兵蛋子。
遼東城頭的隋軍將士們都在觀看著高句麗遼軍,每個人都不由得屏住了呼吸感覺心頭沉重。人上一萬,邊際,這裡有五十一個一萬,那更是邊際。晨曦的薄霧之中遼軍人頭攢動,數的軍旗飄揚。
這是中原王朝與遼東遼西各部族最大的一次對決,顛峰對決!以往隋軍打過突厥,打過契丹、打過奚人這幾年還一直在打高句麗人。可是每一次,基本上都是一對一的戰爭,甚至其它各部族還得站在隋軍這邊派上萬把八千人助戰。
但是這一次不一樣了,這一次,除了突厥和奚族不願意參與契丹大賀氏來不了外其它周邊數族能來的都來了。
除了突厥和奚這兩個緊靠著中原河北的兩大部族,其余整個遼東、遼西的所有部族王國全都已經卷入了這場大戰。大隋、高句麗、
契丹、mohe、室韋、濟、新羅、東瀛,這是一場卷進了八大政權的決戰。
隋軍勝利了,那麽從此以後,高句麗必然滅亡而濟也鐵定難逃覆滅下場。至於出兵聯盟的契丹大賀氏、室韋、黑水mohe也絕對法逃脫大隋對他們的報復。就算遠在海上的東瀛,也一樣會受到大隋的報復。
如果高句麗勝那麽大隋必然再一次受到重創,連續在高句麗失敗四次後,中原大陸已經陷入混亂之中的大隋必然力再將手伸到遼東。
大隋在遼東的退出,也就等於高句麗聯軍的勝利,接下來的遼東才真正是各部族們的天下。
論哪個結果,這一戰事關重大。
城東高句麗遼軍已經開始在安營扎寨,聯軍統帥乙支文德,西路軍統帥淵淨水、室韋兵馬統帥鐵達安、濟兵馬統帥扶余璋、黑水鞋蠍軍少族長黃格,東瀛兵馬統帥蘇我太郎,還有已經成了光杆元帥的高句麗前軍統帥獨臂高建武,七位聯軍最高將領站在陣前,遠遠打量著遼東城。
看著在晨曦的薄霧中高高聳立的遼東第一要塞遼東城,每個人都面se沉重。特別是高句麗人乙支武德、淵淨水、高建武三人,遼東城過去一直是他們的,所以他們比任何人都明白這座要塞有多少的堅固。
如此雄偉的一座要塞,現在被那隋軍中新近崛起的大將陳克複坐鎮,他們要想拿下這座要塞,那必然是得以數的屍體來堆積。
誰也沒有想到,高句麗和大隋之間的戰爭,最後會演變成整個遼東、遼西各族之間的相互聯盟的大決戰。
戴著鬥笠,穿著木屐,身高不過五六寸的矮小又自大的東瀛人。
滿腦後都結滿小辯子,穿著野豬皮甲的黑水mohe人,身上滿是牛羊奶tu氣的室韋人,還有和本就是由高句麗貴族建立國家的濟人。
而在城中,禿的契丹人,高大的中原漢人,處處學習中原人裝束的新羅人,耳畔結滿辮的栗末水mohe人。這簡直就是一場遼東、遼西各民族的展示會。這些人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猓悍且勇猛,這是數千年來,在艱苦的生存環境中生存,且通過了一次次的種族戰爭,最後生存下來的民族。
乙支文德做為聯軍統帥,大戰未起,就已經失去了前軍兩萬人。
而且,他還失去了一個親兄弟。看著那如怪物一樣聳立的遼東城,他大聲道“此次我等各國歃血為盟,共同萌誓對抗暴隋。只要攻下眼前的遼東城,那麽隋軍將再也入東進。只要殲滅眼前這支隋軍,那麽我們就能趁勢西進,越過遼河,將整個遼西一舉拿下。各位兄弟,擊敗了隋軍,以後整個遼東、遼西就徹底是我們自己的遼東、遼西!”
黃格笑著道“抗擊隋國,那是我們共同的目標。這些年來,隋國的天子楊廣已經越來越狂妄,再這樣下去,這次被滅的是高句麗,下次就是我們了。hun亡齒寒,這個道理我們也是明白的。我們只有聯起手來,才能保證今後不用再受中原人的欺迫。
多的話不用再說兵馬我們都已經帶來了,接下來怎麽打,我們就看乙支大將您的決定了!”
眾人看到不過三十來歲的黃格,如典肉麻的拍著乙支的馬屁心裡都有些不齒。大家明白,黑水mohe現在有些解釋不清楚當日高建武受襲的事情,生怕高句麗以後會找他們報復。
乙支文德有過殲滅隋軍三十萬大軍的經歷,所以聯軍之中誰也沒有不服他指揮的意思。
“好。既然大家相信本帥,那本帥也就當仁不讓。眼下我軍新到,正是銳氣十足之時,我等當趁此時機,一舉攻城,就算今天攻不下,也能展示我聯軍氣勢。”
有句話乙支沒有說出來的是,他們早已經得到了隋朝派了大將集須陀來援的消息。眼看著最多還有半個月時間,隋援兵就要到了,為了避免夜se夢多,他當然是希望越早攻城越好。
十月十六日,晨曦中的薄霧還沒有散去,高句麗聯軍卻已經開始鼓角長鳴,聲如雷震!數的兵馬狂吼亂叫,向著遼東城直奔而來。
沒有什麽進攻的次序,也沒有什麽隊形梯隊。高句麗的聯軍從四面八方向遼東城起了攻擊!
進攻開始了!
遼東城早已經在遼人開始吹響進攻號角的時候,也敲響了警鍾。
除保留了騎兵部隊,和三分之一的戰兵外,所有的兵馬都被調上了四面城頭。
晨曦中的薄霧似乎也被這狂衝而來的聯軍吹散了一點,城頭的隋軍士兵們驚訝的現,整個城下都布滿了潮水一般湧來的兵馬。而更讓他們吃驚的是,這些衝在最前面的潮水一樣的兵馬,卻每個人都沒有戰甲,只是手提著一支長矛,或者是一把彎刀,就這樣披著一件破爛的袍子衝了上來。
他們十余人一隊,扛著粗製爛造的雲梯不斷的奔跑而來。
“這不會就是聯軍士兵嗎?如累這就是聯軍士兵,那麽不要說是二豐萬,就是五十萬我們也不用怕,照樣一掃而光。”李世民的站在那裡,有些驚的看著那些普遍只有一把簡陋武器的人潮說道。
“不,這些不是聯軍士兵,這些是高句麗人的奴隸,對方是想用這些奴隸消耗我們的箭支及戰士們的力氣。”李節沉著的道,攻城之時,驅趕奴隸為先頭部隊,不但能消耗守軍的守城物資,而且也還能大大的消耗守軍的體力。再強壯的弓手,連開個二十箭,也會氣力不支。等到將守軍的體力消耗的差不多了,那時候就是正規兵馬出動了。
陳克複冷冷的道“遼東城中兵馬不多,但是各咱器械物資多如山積。他就是將整個高句麗的姓奴隸都驅趕來做前軍,我一樣將他們殺個乾乾淨淨!”
不過再一次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那些高句麗奴隸們在衝到了離城五六步遠的時候卻都停了下來。又是一陣鼓聲如雷,霧氣之中那些奴束們突然紛紛往兩邊靠去,讓出一個空闊的通道。
就在所有城頭將士們的關注之下,又是一批批的奴隸被驅趕了出來,但是這些奴隸卻全都是赤手空拳。他們沒有武器,但是每個人卻都扛著一個個的土袋,這些人是負責填堵遼東城四周的護城濠溝的。
遼東城四周本就挖有一條寬達三丈,深達一丈的大濠溝。後來陳克複拿下了遼東城後,又動員了數十萬民夫,對這濠溝進行了加寬加深。直接從三丈寬變成了十丈寬,兩丈深,徹底的變成了一條乾河。
為了提升防禦力,他還讓工兵營的人指揮著民夫們在河底打上了眾多橫七錯八的尖樁。最後大功造成之後,工兵們乾脆直接從附近的河連挖了一條溝引來了河水,將整個濠溝徹底變成了一條護城河。十丈寬,兩丈深的護城河,攻城的人馬不填平根本法去。
背著沙土袋的奴隸足足有數萬人,在一隊隊的遼人士兵長槍、彎刀的驅趕之下,不得不向著遼東城下而來。
“不要放箭,不要放箭,我們是隋人!”
“不要放箭啊,我是隋軍!”
那些奴隸越靠越近,許多人都在不停的向城頭的守軍哭喊著。
“大帥,好像是真的是隋人!”李奔雷沉聲道。
“不要放箭,是自己人,自己人!”一片片的哭喊、哀嚎聲不斷從城下傳來。陳克複等將領仔細觀看,這些說著中原漢話的奴隸,確實都是漢人長像,而且這些人一口漢話也說的十分流利。特別是這些人大都是青壯漢子,沒有老幼弱小。
李節一張臉yn沉的怕人,憤怒的道“大帥,這些肯定是高句麗人手中那四萬多二次征遼時的我軍被俘將士。這些恥的高句麗人,居然用出這麽下做的伎倆。”
在高句麗人長矛戳,彎刀砍,弓箭射的驅趕下,數萬的隋軍俘虜已經進入了隋軍的射程之內。
“大帥,怎麽辦?”眾將領都猶豫的道,下面的這些都是中原同族兄弟,軍中同袍。只因戰敗被俘虜,此時被驅趕來堵護城河。每個人都法下令對他們攻擊,如果不殺他們,他們卻又在遼人的逼迫下開始堵護城河。
城頭上身著黑甲,手臂上戴著紅se袖章的憲兵司官兵已經在開始督戰。
“放箭,放箭,敵人已經進入射程!開始放箭!不能讓他們就這樣填堵護城河!”一個又一個的憲兵開始對著城頭的弓兵弩手們瘋狂的咆哮。
可是城頭那些一向畏黑衣憲兵如虎的弓兵、弩手、工兵們卻都猶豫了。城下那些是他們的同胞同袍啊,他們如何能對之些人下的去手?
這些守城的士兵大多都是在遼東新加入的軍隊。在數月之前,他們還不過是一群普通的農民,雖然有不少人也上過戰馬,殺過人。但那戰場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面對那些外族們他們沒有手軟,可是現大面對著一群同胞們,他們猶豫了。
如果城的城頭的守軍是當初破軍營那樣的精銳,只要將領一聲令下,他們還是不會猶豫的。可是比時城頭的守兵,都還不過是些新兵。沒有人手上沾染過同族的血,士兵們紛紛扭轉頭,看向各自的軍官,等著最後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