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在山東的軍事行動被無限誇大,使得日本政府以及內閣承受了巨大的國際壓力,為此首相田中義一還專門將日本駐華公使召回國內面授機宜,令其盡快解決這起令他尷尬無比的政治爭端。中國的輿論他可以毫不顧忌,但美英兩國的反對之聲此起彼伏,製裁與禁運像兩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頭上,隨時可能落下。這是他在任內最不希望見到的事情,因為一旦美英翻臉他的內閣不僅僅將面對國際壓力,還要同時迎接國內反對派勢力的重重攻擊。
田中義一聽到山東省主席的名字時,隻覺得甚為熟悉。
“吳孝良?這個支那人的名字怎的如此熟悉,似乎在哪裡聽過?”突然他猛地一拍腦袋,“是了,當年在海參崴給帝國政府製造了極大麻煩的那個支那將軍就叫吳孝良,難道是他?”
當年的事情還歷歷在目,被他毀了的名將之花至今還在東北承受著永不磨滅的恥辱,被他毀了的軍艦至今還停靠在廟街港口,想及此處,一種極為不詳的預感漫上心頭。
謙澤芳吉回到中國後,馬不停蹄的趕赴濟南,盡管他對南京中央政府任命一個地方省主席作為談判代表大為不滿,但還是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準備與其會談一番。誰知等他抵達濟南後,卻得到了吳孝良出兵攻擊張宗昌的消息。
吳孝良以山東省主席的身份通電全國,強烈譴責了張宗昌擅自挑起戰端,勾結日本人,屠戮百姓,拆屋毀田,至數百萬百姓無家可歸,數萬人凍餓而死。一樁樁,一件件,罄竹難書。山東的局勢也由吳孝良這份通電開始,在外界看來開始逐漸變得明朗,此前日軍之所以悍然發動對中國守軍的軍事攻擊,完全是因為張宗昌與韓複榘內鬥不敵才賣國投靠所導致。如今日軍迫於國際壓力不得不收斂行為,山東省府發表的通電得到了全國各界的支持。
由此,一直不顯山露水的吳孝良終於走到台前,為全國人民所知。以天津《大公報》為首,長篇累牘報道了山東省府主席吳孝良過去的種種事跡,各地媒體也跟隨爭相報道。人們這才恍然,原來綏東建省,收復外蒙竟是這位不顯山露水將軍所為。人們都對山東的局面充滿了信心,有這樣一位將軍坐鎮,無論是張逆亦或是日本人的問題,想必都會迎刃而解。
十一月二十日,山東降下入冬以來的第一場大雪,天氣冷的滴水成冰。但魯東南一帶卻打得極其火熱,山東保安部隊學生團一部,以及騎兵營像一柄尖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了濰城、高密、兵鋒直指青島西部門戶的膠縣。
由此,張宗昌大本營與西部的軍隊被徹底掐斷聯系。西部軍隊被殲滅只是遲早,不但如此,就算是大本營的處境一樣岌岌可危。設在即墨的司令部已經人心惶惶,一片蕭瑟之色,很多軍官已經脫離軍隊,偷偷逃命去。張宗昌失魂落魄,由始至終他並沒有將這個老相識看做一個相當的對手。在他眼中,此人雖然有勇有謀,但只是一個無兵無權的光杆司令,即便他當年在湖南戰績如何輝煌,在東北功績如何彪炳,那都是建立在他有一支絕對精良的軍隊的基礎之上。
他不相信,吳孝良能帶著一群民團和乳臭未脫的學生與之正面對抗。但事實讓他絕望異常,就是這支乳臭未乾的學生團,將他精銳中的精銳,第十九混成旅打的丟盔棄甲,從高密一路敗回即墨。為了不使自己這支最為精銳的部隊遭受滅頂之災,他應經命另一旅人馬接替了十九混成旅在膠縣的防區。
膠縣縣城外圍,一場齊膝深的大雪阻礙了山東學生團的進攻步伐,作為第一支實驗摩托化部隊,配備的卡車紛紛拋錨,士兵們在各級長官的命令下,步行前進,不費吹灰之力就衝破了原本張宗昌守軍構置的一道道工事,因為此時的工事早就空無一人。
直至接近縣城之時,才零星的聽到幾聲槍響,炮兵選擇好炮位準備進入射擊狀態,大批的步兵們於城前展開進攻陣型。工兵連也是了得,竟然以人步行的速度挖出了一條兩米寬的通路,吉普車喇叭嘀嘀之聲跟隨到了陣地的最前沿。
一名身穿厚呢子雙排扣軍大衣的軍官由車上下來,肩章上一顆將星璀璨奪目,帶著黑皮手套的雙手舉起望遠鏡仔細的觀測著縣城城防狀況。陸續有情緒高昂的營連長前來請戰,士兵們同樣高昂的士氣竟似將這嚴冬的酷寒也融暖的火熱。
少將沉穩堅定,部下們火一樣的熱情好像並沒有感染他分毫。
“何必浪費兵力,炮兵準備,兩個基數,覆蓋炮擊!”
命令下達,早就調校好射擊諸元的重炮齊齊發射,整個膠縣城牆都淹沒在重炮炮火之下,城牆上適才還零星響起的槍聲則徹底啞了火。炮擊徹底將城牆以及門樓變成了一片廢墟。
待炮擊完畢,少將命人對著城頭喊話。
“城上的人聽著,只要你們放下武器,接受改編,對你們此前的罪行省政府可以既往不咎,如果負隅頑抗,城破之後將得到嚴厲的懲處……”
很快攻心戰便起了作用,城頭上升起了一塊由白布扯成的旗子。一個士兵在殘破的城頭上扯嗓子喊著:
“別開炮,俺們旅長發話了,俺們全旅都向貴部投誠,願意接受貴部改編……”
原本這一旅人馬便對張宗昌將他們頂上來當炮灰極度不滿,如今見識了省府軍隊重炮厲害,已然嚇得膽寒。那旅長左思右想之下,便起了反正之心,左右都是為他人效力,何不傍上一棵大樹?
少將很快見到了城中旅長派來的代表。
“將軍,俺們旅長只要求還能帶部隊,其余的都好談。”
對方的要求並不高,甚至改編派駐軍官都可以。少將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他的條件,只是提出一條,一旅人馬必須開出膠縣縣城接受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