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5章 抽身
1688年7月1日,奧斯曼帝國黑海沿岸城市特拉布宗,東岸駐奧斯曼大使馬拉提正在最後一次商務旅行。
按照本土的調令,他即將離開工作了很多年的奧斯曼帝國,舉家返回東岸,出任外交部黑海司司長。算算時間,前來接替他的新大使再有一個多月就要抵達了,屆時他就將與對方進行工作交割,徹底離開這個廣袤遼闊的大國。
“新版的第納爾為什麽在市場上流通不是很廣?怎麽我逛了這許久,卻沒看到多少商家在用?”徜徉在特拉布宗的街頭,率領兩百名警備隊士兵護送新一批第納爾銀幣抵達特拉布宗(順便幫奧斯曼人拉走大筆軍資送往頓河河口)的哈吉警備司令吳翼飛有些遲疑,良久後才向馬拉提問道。
“應該是劣幣驅逐良幣的原因了。土耳其人自鑄的金銀幣成色太差,誰走不想留在手裡。特別是在我們往伊斯坦布爾、布爾加斯、薩洛尼卡、雅典、士麥那送了五批三百萬第納爾後,他們原本的貨幣金色庚跌得很厲害,幾乎沒人願意持有。相反,因為第納爾的鑄幣權在我們自己手裡,奧斯曼人無法粗製濫造後投放市場,因此幣製異常堅挺,被很多人喜愛。現在,不但連奧斯曼人喜歡持有這種貨幣,就連前來做生意的威尼斯人、熱那*亞人、荷蘭人、英國人也喜歡持有這種貨幣,我估摸著新版第納爾已經流出境外不少了,主要是那些常年與奧斯曼做生意的外國商人,他們多多少少會持有奧斯曼帝國的貨幣,以方便往來。”馬拉提給了隨從幾個第納爾,讓他去街邊買些吃食過來,然後有些無奈地朝吳翼飛說道:“吳司令,你這次送來的這五十萬第納爾,怕是用不了多久就會消失在廣闊的安納托利亞高原上,再也不會在市面上流通了。五百萬第納爾,對於一個有著三千多萬人口的大國來說,真的不算什麽,太少了。”
“不夠就讓奧斯曼人再找我們鑄造啊。他們把那些收上來的破爛銀幣送過來,我們按比例回收,鑄成新的第納爾後再投入市場。金色庚這種爛貨幣,早就應該退出市場了。”吳翼飛聞言啐了一口,說道。
“哪有那麽容易的事情。”馬拉提搖搖頭,說道:“現在連年戰爭,各個國家巴不得多發點成色差的劣幣呢。奧斯曼就不說了,像法蘭西、西班牙這種國家,這些年來貨幣貶值了多少?政府的財政收入看著節節攀升,但實際上是在搜刮老百姓。而且這種搜刮是有限度的,這些國家本來就因為連年戰爭而生活困難,現在再這樣大量發行成色差的貨幣,這經濟秩序怕是要崩潰了。”
是啊,這個年頭,戰爭的消耗實在是太大了,比起中世紀的時候增長了不知道多少倍。現代戰爭供養一個士兵,在只需要支付口糧和很少薪水的中世紀,怕是能供養好幾個人了。更別提還有戰爭物資的大量消耗,這都是以前所不能比的,因此很多國家都有些吃不住勁了,不得不大肆發行成色差的劣幣,洗劫本國百姓和持有本國貨幣的外國商人,來填補那越來越大的財政窟窿。
奧斯曼帝國的財政比起法國來還要不如。其本土很多地方被戰火蹂躪,本身征稅效率又低,因此在濫發貨幣沒有產生明顯的效果後,也只能通過向外貸款的方式獲得喘息之機。不然的話,他們就只能使出終極一招,即回歸傳統,不給士兵發薪水,隻配給口糧和軍事物資,然後默許他們劫掠地方——無論是自家國土還是敵人國土——同時這也是突厥士兵傳統的獲得薪水的方式。
不過這種帶有很濃重的草原遺風的籌集軍餉的方式,其副作用也是相當之大的,不到萬不得已的話,已經建立封建王朝兩百多年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決計不願這麽搞的。否則,你覺得默罕默德蘇丹頭上的哈裡發的帽子還戴得穩嗎?
好在東岸人在經過慎重考慮之後,決定從熱那*亞人那裡獲得貸款,然後鑄成第納爾銀幣後再轉貸給土耳其人,幫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當然了,這五百萬第納爾肯定是不夠的,東岸人目前已經初步獲得了包括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內的一些阿姆斯特丹商人的許可,新的一筆荷蘭貸款即將發放,然後東岸人又可以鑄造新的一批貨幣貸給土耳其人,投放到市場中去,挽救他們岌岌可危的經濟秩序。
“不過說真的,奧斯曼帝國在北面、西面打了好幾年的仗了,現在也是時候結束了吧?我聽說他們已經多次找法國盟友了,請求他們在西線出兵,牽製奧地利人,據說成功的可能性很大。另外,烏克蘭那邊不是剛剛打贏了麽?俄羅斯人大敗而歸,北方壓力大減,那麽阿門也可以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西線了。不敢說反推奧地利人,至少也該維持住目前的局面,然後伺機簽訂停火協議吧?”吳翼飛看著特拉布宗街頭熙熙攘攘的人流,感慨地說道:“好好生活才是王道,打生打死到最後什麽也沒得到,那多虧得慌啊。”
“我也希望他們能盡快結束戰事,那樣我國的貸款才不會打水漂。而且,戰爭結束,經濟也能更好地發展,我們借由貸款取得的商業優勢,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維持一個相對虛弱但又不倒的奧斯曼帝國,是最符合我們國家利益的。”馬拉提看著這個堪稱他第二故鄉的地方,說道。
奧斯曼帝國的這場戰爭,打得實在是太慘烈了,不但死傷軍人無數,這國土也是大面積地淪陷,國內的基督徒領主們更是人心浮動,可以說整個帝國的根基已經受到了動搖。現在,他們急需一個寶貴的喘息機會,以獲得重整國內政治、經濟和軍事秩序的機會,哪怕暫時先割讓一部分國土給奧地利人也在所不惜。
為此,他們已經強烈要求有著傳統友好合作關系的法蘭西王國迅速出兵,攻入神聖羅馬帝國的萊茵河流域,逼迫奧地利人將主力大軍西調(其實人家已經調了很多軍隊回去了),給他們減輕壓力。
“法國人蠢蠢欲動,土耳其人還是有機會的。這次的戰爭,本來就是缺德的法國人挑唆、鼓動的,不然奧斯曼人短期內可能未必就會去進攻維也納了,所以法國人有幫助奧斯曼帝國擦屁股的義務。且看看他們會怎麽辦吧,以路易十四好大喜功和愛面子的個性,這是很有可能的事情。我希望,奧斯曼人最終能夠保住匈牙利和達爾馬提亞海岸的部分地區吧,摩爾達維亞公國最好也能穩住,希望吧。”馬拉提最後說道。
吳翼飛也是無語,只能輕輕搖了搖頭,似是在為奧斯曼帝國的命運而擔心,同時也是為自己的命運而擔心,畢竟哈吉縣租借地在奧斯曼的利益也很多。他一度寄希望於毛君中校的黑海支隊在撤出頓河流域後揮師匈牙利,幫助奧斯曼帝國分擔一點壓力,不過現在看樣子不可能了。毛君中校的部隊根本不可能去匈牙利,更別提相對次要戰場的達爾馬提亞海岸了(這裡是部分德意志諸侯聯軍在進攻),他們最可能的去處,還是返回位於葡萄牙本土維亞納堡的軍營,然後等待下一步可能的軍事行動。
據說,他們在頓河流域收編了一部分遊牧民和哥薩克,總數大概有兩千多人的樣子,正在和全權特使高文剛討價還價,打算讓他專門撥款將這支部隊給養起來,並帶到維亞納堡去。他們擔心接下來可能會有一連串的軍事行動,因此需要事先厚集兵力,就是不知道高文剛會怎麽看待這件事了。要知道,他對於陸軍的觀感可不怎麽好,而且對於這種可能會極大增加開支的行為向來比較厭惡,這番估計有的和毛君等人扯皮呢。
不過毛君中校的理由也很堅決,那就是他們有干涉尼德蘭局勢的現實需求。未來一旦威廉三世入主倫敦成功,然後利用其掌握的資源要求控制聯合省的話,那麽單靠共和派分子可能還有些勢單力薄。這個時候,如果東岸人能夠及時介入,並幫助以范博伊寧根為首的共和派骨乾穩定局勢的話,那麽事情未必就不能有變化。
而且,毛君中校也不忘損了海軍一把,指出單靠他們的話,甚至無法完全封鎖北海,切斷倫敦和阿姆斯特丹的聯系。關鍵時刻,即一旦共和派在海牙議會通過開除威廉三世聯合省執政職位的決議的話,還是得靠他們東岸陸軍來保護,海軍軍艦可沒法爬岸上去。
高文剛據信現在是比較為難,有些舉棋不定的。他既想干涉聯合省的局勢,確保威廉三世不能成為荷蘭、英格蘭共主,同時又不想搞得事情太大,影響到包括商業利益在內的各個方面。總而言之,就是優柔寡斷,再說難聽點,就是乾大事而惜身。與之相比,在這方面還是軍人要果決一些,該出手時就出手,而不是如高某人般患得患失,計算來計算去,最後竹籃打水一場空。
馬拉提雖然一年到頭大部分時間都待在奧斯曼帝國,但對這其中的內情也是有所了解的。他閱讀過機密外交文件,知道海軍正在把主力戰艦北調,進駐佛得角群島和葡萄牙,並隨時做好了戰鬥準備。他估摸著,未來如果威廉三世真的同時兼任聯合省執政和英格蘭國王的話,那麽保不齊這些戰艦就會從葡萄牙北上,進入北海海域,切斷英格蘭與聯合省之間的聯系。東岸人賭的就是英格蘭的資本家們與威廉三世利益結合不夠緊密,不願意為了他在聯合省的職位而和東岸人在海上死磕。另外,他們同樣賭共和派分子能夠在荷蘭國內造成很強的輿論聲勢,軟化荷蘭海軍的立場,讓他們不與東岸人為敵,從而達到最終的目的。
總而言之,這就是一場赤裸裸的干涉。因為東岸人實在不想看到荷蘭商業資本與英格蘭工業資本的結合,但凡有一點機會,都要盡全力阻止這種事情的發生,為此不惜出動大批海軍戰艦。
當然了,如果英格蘭與聯合省都不受影響,其海軍聯合起來與東岸任在北海進行海戰的話,那麽怕是東岸任要掂量掂量打不打這仗了。但不管未來的計劃如何,這個時候趁著黑海局勢穩定的時候抽身離去,返回葡萄牙,做好萬全的準備,似乎才是應有之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