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4章 歐陸風雲(三)
8月的北海洋面相對風平浪靜,分駐在聯合省多個港口的東岸艦隊增加了出港頻次,攔截並搜索海面上的可疑船隻。其實他們已經不必要這麽做了,在過去的這段時間內,共和派政府已經慢慢穩定了國內局勢,清洗了相當一部分立場可疑的官員,並在東岸顧問的建議下,不斷加強對陸海兩軍的控制與整頓,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發展。
但在海牙方面的請求下,他們仍然沒有撤離歸國,因為目前反法戰爭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荷蘭國內依然有相當數量的心向奧蘭治家族的人。甚至即便是在共和派政府內部,也有許多人對能否成功抵禦住法國的攻擊感到擔心,十余年前法荷戰爭的慘敗直接導致了共和派政府的倒台,人民對於這個搞經濟是一把好手的政府能否在國防上有所建樹信心不是很足。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在雙方友好協商之後,東岸特遣艦隊決定繼續留駐荷蘭一段時間,幫助他們穩定局勢,抵禦可能的來自外界的威脅。
不過他們也明言,其主要任務還是監視英國方面,防止奧蘭治親王突然間又率部返回聯合省奪取政權。至於其他方面的,比如出海與法國人作戰,對不起,這種拿寶貴的戰艦和人命去消耗的事情,荷蘭人目前支付的代價還不足夠,況且東岸人暫時也沒有足夠的理由去與法國人開戰——損失了法國市場,戰死了花大代價培養的海軍官兵,你荷蘭人拿什麽來賠?
當然荷蘭人也沒有硬性要求東岸海軍幫助他們出戰。事實上他們還是很有信心的,多年以來海上戰爭的輝煌記錄給了他們足夠的心理優勢,即便這些年法國也在勵精圖治,大力發展海軍,但還是不被荷蘭人看在眼裡。他們認可的唯一對手,大概就是海洋傳統同樣十分深厚的英格蘭王國了,那才是他們需要警惕的對象,而不是一直以來記錄不佳的路易十四的艦隊。
因為法國三路入侵而導致的戰爭打到現在,可以說各國已經被深深地卷入了進去。奧地利、西班牙、薩伏伊這些首當其衝的國家自不必說,幾乎都已經動用了各種手段來與法蘭西人進行對抗,不僅僅限於軍事上,外交、經濟手段也層出不窮,反正是盡一切努力來削弱法國人的實力,爭搶己方的勝算。
而不是那麽首當其衝的國家,也因為害怕、擔憂等因素,或多或少地參與到了這場戰爭中,其中表現最積極的,無疑是英格蘭與聯合省這兩個國家了。前者害怕前國王詹姆斯二世被法國人送回來複辟,那麽國會裡的一些議員的下場怕是不會太妙,當年圓顱黨人的遭遇可殷鑒不遠,國會的老爺們可沒誰想上斷頭台,威廉三世夫婦也不想從國王的寶座上被趕下來,因此英格蘭加入了對抗法蘭西的同盟之中。
聯合省參戰的理由則是感受到國家存亡的威脅。吞並低地十七省是路易十四多年以來矢志不渝推進的目標,南尼德蘭十省完蛋後,自然就輪到他們七省聯盟了,這是傻子也能看出來的事情。因此,每一次法國攻擊南尼德蘭,聯合省不用誰動員,就會主動跳出來組建反法同盟,並砸下大筆金錢雇傭人馬、采買物資,堅決跟法國人杠到底。
這次也不例外。在路易十四的軍隊甫一進入南尼德蘭,並與當地的西班牙守軍發生交火時,聯合省就行動了起來。他們慷慨地補發了當地西班牙軍人三個月的欠餉,然後運了一大批糧食、火藥過來,鼓勵他們不要放棄,堅持戰鬥,馬德裡一定會派援軍過來的。
除此之外,面對側翼威脅到自己的法軍(從南尼德蘭攻入德意志的軍團),荷蘭人自己也部署了重兵防禦,並且與其小小地交鋒了幾次,牽製了一部分法軍力量,使得其不能從容與奧地利人廝殺。
總而言之,聯合省、英格蘭有太多的理由參加針對法國人的戰爭,並且他們也確實這麽做了。歷史上威廉三世是此次反法作戰的總盟主,東岸人的這個時空他身上只有英格蘭國王的光環,而無聯合省執政的頭銜,因此反法同盟盟主的位置由奧地利的利奧波德來擔任,但這就不妨礙威廉三世派遣英格蘭海軍加入這場戰爭。
聯合省三級議會議長范博伊寧根同樣派遣了聲明赫赫的荷蘭艦隊,與英格蘭人一起,對付後起之秀法蘭西海軍。他們的目的很明顯,扼殺在他們眼裡還不夠強大的法國海軍,然後封鎖其海岸線,削弱其國力,以達到遏製法國人攻勢的目的。
而荷蘭海軍出海後,仍然駐留在阿姆斯特丹、弗利辛恩、霍倫、恩克赫伊曾等多個荷蘭港口內的數十艘東岸海軍戰艦,自然也要相應地部分承擔起聯合省的本土防衛工作。畢竟,萬一敵人的戰艦從海上襲來,停泊在港口內的東岸海軍難道就坐在一旁看戲,無動於衷地看著自己準盟友的港口被摧毀麽?想想也不可能啊!所以說,荷蘭人其實還是挺雞賊的,他們花錢支付東岸特遣艦隊的費用,可並不僅僅是為了防備威廉三世率艦隊回來奪權呢!
莫烈鰻上校作為特遣艦隊的指揮官,對荷蘭人的小伎倆洞若觀火。不過他卻並不怎麽排斥,與新任駐歐全權特使蔡振國交流過的他明白,聯合省本土不能出現意外,不然反法同盟的資金來源可能會枯竭。畢竟,遠道而來與法國人開戰的北德意志諸侯國(以普魯士為首)、瑞典軍隊以及部分瑞士雇傭軍,其開銷可都是由荷蘭人承擔的呢,甚至他們還給西班牙海軍提供了一筆不菲的讚助,讓他們得以迅速整修船隻、發放欠餉、采買彈藥,準備與法國東方艦隊進行決戰。
因此,荷蘭絕對不能出現意外!必要的話,東岸海軍可以全部撤到阿姆斯特丹等地,陸軍也可以從馬斯特裡赫特一帶撤回來,全力保證荷蘭、澤蘭二省的安全。至於其他五省,實在頂不住的話就暫時放棄好了,問題不大。
當然一般而言,情況根本不會糟糕到那種地步。雖然法國人調了頗負盛名的盧森堡公爵到南尼德蘭接任法軍總指揮,來自奧地利的瓦爾德克親王貌似有點頂不住,但聯合省的數萬援軍隨時可以頂上去,局勢不至於有多危險,荷蘭人還是有相當的信心禦敵於國門之外的。
“法國人的海軍,這些年實力增長迅猛啊,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去見識一番。”恩克赫伊曾港內,站在“執委會”號戰列艦頂層甲板上的莫烈鰻上校感歎道:“有些時候我覺得法蘭西這個國家也挺可愛的。因為沒有他們的話,我不認為荷蘭人能這麽好說話,英格蘭人和意大利人也對我們很恭順,不存在的事情。這個國家,牢牢地吸引著所有人的仇恨,讓我們得以在其間上下其手,撈取好處,還真得謝謝他們了。”
“司令,但也不能放任法國人無限制地吞並擴張啊,還是要對其有所製衡。”一名參謀笑著說道:“我聽說法國人正在謀劃著將詹姆斯二世送回英國,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危險的舉動。詹姆斯二世一旦成功複辟,英法結成同盟的話,對於我國在歐陸的利益,會產生極為消極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阻止這種可能。”
“這是英格蘭海軍需要擔心的事情,我們還沒必要為他們操心。英格蘭現在沒幾個人同情他們的那個具有天主教信仰的前國王。詹姆斯二世撐死了也就在愛爾蘭一帶有點影響力吧,蘇格蘭都不用想了,那裡反對他的勢力不比英格蘭少,雖然是他們斯圖亞特家起家的地方,但基本沒戲。所以,如果路易十四想把詹姆斯送回去搞事,那麽最合適的登陸地點有且只有愛爾蘭一地了,但這其實是個死地。”莫烈鰻說道:“首先,英格蘭歷史上一直壓迫、奴役愛爾蘭人,造的孽可不少,尤其是國王派過去的總督,一個個都不是什麽好鳥,愛爾蘭人恨之入骨,國王在那裡的名聲可並不好。其次,愛爾蘭人口太少,經濟實力太差,也沒什麽像樣的軍隊,綜合實力比起英格蘭來不值一提。詹姆斯二世去了愛爾蘭,下場怕是不會很妙,大概很快就會以失敗告終,除非路易十四不計代價,砸鍋賣鐵支持他複辟,但這可能性又有多大呢?”
莫烈鰻這話其實很是實在。路易十四現在手裡能打的牌就那幾張,尤其對英格蘭而言,最有效的牌就是送詹姆斯二世回去搞事了,這樣可以極大牽製英格蘭的精力,讓他們無力給法國人找麻煩。
路易十四也知道,有威廉三世那個家夥在英國,英格蘭是絕無可能與法國結盟的,也不可能退出戰爭,那麽就只能退而求其次,扶持詹姆斯二世複辟,在英國內部搞事,使得英格蘭人無法到歐陸來給他添堵。但以上的這一切,其實都有個前提,那就是打敗英格蘭的海軍,然後將詹姆斯二世及其追隨者們送上岸。當然了,考慮到詹姆斯前期的窘境,一定數量的法蘭西士兵也是必需的,這就涉及到一個龐大的登陸行為了,非得打敗英國海軍不可,靠偷渡是很難成功的。
莫烈鰻曾經詢問過是否干涉這件事情。在英國工作多年的蔡振國思考之後否決了,因為即便東岸人冒著巨大風險和代價做了,無論是支持法國還是英格蘭一方,他們都不會領情,相反可能還會有不少疑慮和警惕。更何況,東岸海軍現在需要防著聯合省本土,同時未來還有抽出一部分艦隊前往西地中海,幫襯著點意大利人,實在不可分身,故此議只能作罷。
蔡振國認為,這場規模浩大的反法同盟戰爭,東岸人最好還是充作看客。當然比起十多年前,這會的“看客”能做的事情就很多了。比如,蔡振國現在正在忙著重新構建歐陸各處的商業網絡,幾乎每個星期都會派出幾位使者前往各處,找代理商談話,拜見各地的統治者,簽署一系列的合作協議。這些努力,無疑都是在為華夏東岸共和國蓬勃發展的工商業提供助力,為東岸商品尋找更多、更穩固的市場,為工業技術水平和勞動生產率的進步打好基礎。說白了,這些固本培元的舉措,未來都會體現在東岸的實力上,同時再一次拉大與歐洲人的技術差距——歐洲人的蒸汽機技術應用日益廣泛,水平也越來越高,他們可能一度以為追近了與東岸的差距,但等打完這場戰爭後,也許形勢又大不一樣了,他們的認識會更刻骨銘心。
蔡振國的思路得到了莫烈鰻的部分認可,因此他稍稍按捺住好戰的心思,轉而為他的意圖服務。用歐洲的市場利潤來維持東岸的研發資金,用歐洲的市場反饋也改進現行的生產技術,用更大的生產規模(這需要更大的市場)來提升管理水平,國家的進步還是靠工業技術水平的進步啊,其他都是虛的。
莫烈鰻即便是軍人,他也深刻地明白這一點,並時時踐行之。按照他的話來說就是:“陸軍那些糙漢子根本不懂商業和技術的玄妙,腦子裡都是肌肉的他們已經落伍於這個時代了,我們海軍必須承擔起這個重任。”
“明天你去找一下丁震中校,然後隨他一起出發,前往波羅的海的裡加港。與你們通行的,還有蔡特使的秘書,他要去密集拜訪瑞典、庫爾蘭、波蘭等國,與這些國家的首腦商討貿易協定的事情。至於你,則去一下溫道港,考察一下庫爾蘭公國的造船業及海軍現狀,回來後制定一份報告,上頭制定政策時要做參考,明白嗎?這片富饒之海,我們真是久違了,今後形勢肯定會不一樣的。”莫烈鰻轉向那位參謀,命令道。
“是,明白了!”參謀立正行禮,答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