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水山房社的范文若見到張原身邊的楊石香、金伯宗二人。大笑道:“楊兄果然捷足先登,范某來遲了。”向張原三人團團作揖。
張原將范文若、金琅之迎到正廳坐定,武陵端上茶來,范文若打量張原家的門庭和正廳,瞧這格局,三代之內未出過秀才,范文若已經了解到山yin張氏有東張和西張之分,西張是官宦世家,狀元第也是指西張,但出身東張的張原其父祖輩庸碌又如何,張原今已是府試案首那就等於有了生員功名,若再能中舉,那只須一、兩年時間就會門庭迥異、婢仆如雲,科舉時代,其興也勃者屢見不鮮寒暄數語,楊石香笑道:“范兄從蘇州來,更是遠客,在下與伯宗兄本打算今日就要離開山yin回青浦的,既然范兄與琅之兄到了,難得一聚,就遲兩日再回去。”
范文若驚訝道:“楊兄幾時到的,張公子就為你青浦社選好時文集子了?”楊石香笑道:“在下二人是上月二十九到的,介子兄隻用了六天就讀了五百篇製藝,細評了其中的一百六十篇,其敏捷神速如此。”范文若便道:“可否取來讓我一閱?”楊石香便讓shi仆把選本稿子取來,范文若看了五六篇點評,將稿子還給楊石香,讚道:“張公子的這個選本要讓青浦紙貴了!”向張原拱手道:“在下這次從長洲來,便是履上次青浦之約,來求張公子製藝一百二十篇刊刻印行。”當即命仆人將二百兩銀子呈上。
楊石香也知張原現在的製藝必定廣受江南諸生期待,印行張原的時文集必獲重利,但因為范文若與張原有約在先,他也不好求張原把製藝集子給他刊印,這次山yin之行得到張原的這個選本已經心滿意足了,人不能太貪鄙這日傍晚,張原在府學宮十字街酒樓宴請范文若、金琅之、楊石香、金伯宗四人,請大兄張岱和三兄張萼一起來作陪,張萼聽說不去百hua樓喝hua酒,他就推辭不來,說懶得聽滿席的臭八股。
張萼不來赴宴是明智的,酒席間果然說得最多的就是八股,張岱道:“拂水山房社與青浦文社的文友遠來山yin,在下與介子弟也要盡地主之誼,明日邀請本縣幾個文友與諸位一起聚會論文,就在階園。”次日一早,張岱就派仆人去請周墨農、姚簡叔、祁奕遠和祁彪佳兄弟,還有其他幾個山yin諸生赴研園聚會,品茶論文,最後少不了要看一場可餐班搬演的《牡丹亭還hun記》,這樣的文會接連聚會了兩日,除了切磋時文之外,更縱論時事,抨擊時弊,意氣慷慨既然張原有成立黨社影響朝政的野心,那麽就必須有自己的文學主張和政治主張,政治主張現在不急著表現,文學主張應該要確立了,有明確的文學主張才能凝聚同好,才能影響他人嘉靖以來,以李夢陽為首的前七子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以李攀龍、王世貞為首的後七子同樣主張複古,張原這些日子思考了很多,是更ji進地複古,以“文必六經,詩必六朝”為文學主張呢,還是革新前後七子的流弊,提出自己獨有的文學主張?
在研園文會的第二天,張原與一眾文友議論前後七子複古派的文章,與會諸生除了個別隻讀四書五經別的書都不看的之外,都是頗有學養的,張原雄辯滔滔,指摘複古派矯枉過正、失卻本心之弊,認為複古派循規蹈矩,沒有了創造xing,寫的文章子不子、經不經,頗有不倫不類之處,從最近幾科會試程文來看,已經很少看到複古派那種所謂以秦漢之氣行六經、用支離破碎的文句和繁瑣典故的文章,這是時文新動向,所以張原提出“文主歐、曾,法宗成、弘”歐、曾就是歐陽修和曾鞏,成、弘是指成化、弘治年間的八股文風,這就是張原的文學主張,要把文章寫得曉暢明白,不要搞得晦澀難懂、故弄玄虛,除了讀經之外,更要多讀古文,張原這個主張是非常切實可行的,他沒有提出師法名氣更大的韓愈和蘇軾,韓潮蘇海,韓愈的文章氣勢太足,不適合為八股文拘束,而蘇軾則是屬於天才類型,信手拈來即是妙文,蘇軾的文不好學,容易畫虎不成反類犬,相對來說歐陽修和曾鞏更易師法,這樣學習古文的目的也很明確,就是為了科舉,以凝聚諸生,除了科舉更無他路,文學主張要有利於應付科考才能應者雲集,張原自己就是身體力行者,張原要以自己在科考上的成功來號召諸生,這才是最有說服力的一張岱。祁彪佳這等少年意氣風發之輩對張原敢指摘王世貞這樣的海內文宗都是擊掌叫好,也讚同張原的文學主張,張原又提議山yin也要成立文社定期切磋時文,張嶽等人自是踴躍“文主歐曾、法宗成弘”就將是山yin文社的文學主張。
范文若、金琅之在山yin待了六天,七月十五中元節後方與楊石香、
金伯宗一起辭別張原、張岱兄弟回鄉,張原將自己一年來作的三百篇八股文中挑選出一百二十篇讓范文若帶回去刊印,並自己寫了一篇序文,論作文之道,闌述自己的文學主張,這也是宣傳自己啊,這集子印行得越多,他的名頭就越響,當然,范文若的拂水山房書局也就越掙錢。
現在,張原要專心為明年四、五月間的道試做準備了,力爭小三元,雖然同樣是秀才,但小三元的名聲那是大不一樣的,為了讓楊石香和范文若的書更好賣,他必須努力,必須精研《春秋》,做好經義題,因為他從族叔祖張汝霜那裡得知,王提學的本經也是《春秋》,是知名的《春秋》學者,這就等於是要在魯班門前弄大斧了,這大斧必須耍得好、耍得妙、要入得了王提學的法眼才好,可惜的是劉宗周先生去了京城,不然的話可向劉先生討教《春秋》經義,劉先生是大儒,不專治一經,而是博洽五經,無不精通一山g,就聽到天井邊的穆真真歡天喜地叫著:“少爺、太太、大小姐,落雨了,落雨了!”
兔亭也在叫:“下雨了,下雨了!”張原翻身下chuang,跤著鞋走到樓廊上,就見穆真真和兔亭兩個在天井裡又蹦又跳,凝目細瞧,果然有細細雨絲飄落。
張母呂氏和張若曦、周媽、伊亭幾個也出現在奄樓廊上,都是喜笑顏開,張母呂氏合什道:“觀世音菩薩保估、海龍王保估,這雨下大點才好。”
張原起先也擔心這雨太小,下不長,解不了旱情,豈料這雨起先如絲,再就是成滴,最後是一條條雨線綿綿不絕,越下越大了,到了午後,大石頭冒雨跑來報告說投醪河又有水了投醪河斷流快兩個月了,張母呂氏在張家三十年隻這次見過投醪河斷流,聽說河裡又有水了,心中歡喜,便讓張原、張若曦陪著她,周媽她們帶著履純、履潔一起到後園看河水,後園小樓已完工,桐油也已刷過一遍,現在隻樓前台階未建好,以及一些雜物未清理,再有幾日就可以置辦家具器物入住了。
大石頭說投醪河裡有水,其實只有幾尺寬的淺淺細流,隨著雨不斷地下,那河水眼見得就豐沛起來,好似一條隱藏在地底多日的潛龍開始搖頭擺尾浮現履純、履潔小兄弟二人來外祖母家四個月了沒見過下雨,這些日子聽外祖母、母親說乾旱下雨什麽的聽得多了,也極渴盼下雨,這時快活得銳聲尖叫,要去淋雨,兩個婢女一手打傘,一手都拉他們不住。
張原看到三兄張萼和王可餐、潘小妃幾個也走到石拱橋上看雨、
看投醪河水,幾個人都是打著傘的,張萼卻突然把傘望空一丟,那傘從橋上悠悠飄落河中,張萼瞧得高興,把王可餐、潘小妃幾個人的傘都奪過來拋到河裡,狂笑不止。
雨不小,張萼很快淋得頭巾、衣衫盡濕,走過石橋向張原他們走來一兔亭和穆真真共一把油紙傘,兔亭擔心道:“三公子要搶我們的傘了。”張萼走過來向張母呂氏和張若曦施禮,一臉的雨水,笑嘻嘻的,覺得很有趣。
張母呂氏笑道:“燕客莫要這般淋雨,小心著涼生病。”
張萼道:“半年多沒看到雨了,今日高興,櫛風沐雨一番,不亦快哉。”履純、履潔有了榜樣,更鬧著要淋雨。
張原見這雨來勢洶洶,怕乾旱之後接著又洪澇,便去吩咐石雙明日一早趕到鑒湖邊田莊”丁囑謝奇付幾個佃農不要等天晴趕緊把早稻收割上來,本來是要到月底收割最好,但早幾日收割也無妨,免得這雨接連下,成熟的谷粒都給打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