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運十團隊解散?資料遺失?
劉韜不僅要研製軍用運輸機,還要研製民航客機。民航客機的安全性,是第一需要考慮的東西。一架飛機上面都是上百人,一旦出事故,那給整個產品帶來的都是毀滅性的災難。再則便是舒適性,因為民航客機是給乘客坐的,自然要讓乘客感到舒適,這種舒適體現在低噪音,以及飛機的座椅上面。
至於軍用運輸機,安全性就沒有那麽嚴格了,因為一旦出故障,飛行員是可以跳傘的。
“哥,難道這飛機比兩彈一星還複雜?”劉子魚眼中帶著好奇之色。
在她眼中,劉韜屬於無所不能的。
說實在的,劉子魚認為,飛機遠遠沒有兩彈一星的技術複雜。
“這是不同的,兩彈一星,都是一錘子買賣,只需要考慮打出去,達到目的即可,不需要考慮飛回來。飛機不同,飛機需要反覆使用,不斷起降的,一架飛機動不動就使用二三十年甚至更久。”劉韜解釋了一下。
航空、航天,雖然一直以來都是被並列連在一起成為‘航空航天’或者是‘航天航空’,甚至於兩個主管部門都合並到一起。
可實際上兩者是有著顯著的差別。
比如火箭發動機不需要重複使用,而飛機發動機要求能穩定運行至少都是以萬小時計算的。
而且大飛機,對於航空工業有著非常大的要求。
運十項目下馬,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之前國內的航空工業無法支撐起運十項目。
一來沒錢,二來技術不夠。
等待著運十項目的命運,也就只有下馬了。
那時候的華夏,工業體系還沒有做好擁有大飛機的準備。
將材料放下,劉韜和劉子魚一起吃麵條。
吃完面條後,劉韜略微皺了皺眉頭,說實在的他都沒有想到,運十的情況和他所想相差甚遠。
1970年8月國家下達任務,代號‘708’工程,由魔都飛機設計所設計,魔都飛機制造廠製造,研製工作得到魔都、航空工業部等10多個部委近300家單位的協作支援。運十飛機於1972年8月開始研製,1976年10月01架機交付靜力試驗,1980年9月26日02架機首飛,至1985年共飛行164個小時,121個起落。進行了性能、操穩、系統、成品等調整試飛,曾飛抵京城、哈爾濱、羊城、昆市、合肥、WLMQ、蓉城、LS、鄭州等九大城市,七次進藏運輸物資。
運十飛機於1985年2月停飛,完成的試飛科目證明飛機基本性能和飛行品質符合設計要求。
根據報道,運十飛機,它的性能和技術水平大體相當於美國波音公司的707客機。
波音707是波音公司研製的四發遠程噴氣運輸機,也是第一架服役的波音噴氣式客機,原型機1954年7月15日首飛,最初的型號是為美國空軍研製的KC-135空中加油機,經美國空軍同意,波音公司於1957年在KC-135基礎上研製成功波音707民用客機並在1958年交付使用。
華夏民航就曾購買10架320C!
但是根據劉韜目前的這份資料,其實還有很大差距,因為當時工業水平比較低,以至於製造時對技術指標進行降等。
也就是說,運十飛機設計的時候,技術指標接近於波音707客機,可因為當時工業水平達不到,所以降低了一些標志,自然而然那架運十樣機也就比不上波音707。事實上,在1981年的時候,關於運十,舉行了一場技術論證會,向財經領導小組申請1.68億經費,這個申請沒有得到批複,民航總局也未同意繼續研製。從那個時候開始,運十項目基本上都已經陷入了停頓工作。
雖然試飛在繼續,但是這些都是之前的經費在支撐。
甚至於,後面因為經費已經徹底花光,運十飛機的試飛,都是賒帳用油料的。
說實在的,運十項目組能夠做到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了。
因為大飛機項目消耗的經費太恐怖了,搞大飛機,需要的都是國家的龐大體系以及技術實力、經濟實力來支撐。
而運十的研製費用總共也就用了5.8億人民幣!
讓劉韜很可惜的是,運十項目下馬後,團隊也就散了,甚至連資料都有所遺失,資料不全了。
想要重新聚集原有的技術團隊,並且要取得成功,非得花不少時間,以及砸入不少錢。
劉韜倒是沒有想過,自己一個人單獨乾,因為那不現實,客機不是坦克裝甲車,他一個人搞不定,需要的是一個團隊!
當然了,現在的條件,也比當初要好得多。
當初華夏的條件,那要差很多很多,不說其他的,就說大型模鍛壓機就好了,就不可同日而語。
大型模鍛壓機一直是象征工業實力的國寶級戰略裝備。
蘇聯、美國能夠在二戰之後在工業上有一個突飛猛進的進步,便是因為他們在二戰結束後意識到大型模鍛壓機的重要性,於是二者確認過眼神後,一拍即合地以戰爭賠償的理由拆走了德國的4台模鍛壓液壓機,美國拆走2台15000噸模鍛壓機,蘇聯拆走15000噸及3000噸模鍛壓機各1台。
這些設備,也成為美、蘇兩國製造大型模鍛壓機的技術基礎。
而華夏,是在50~60年代,為促進重工業發展,從捷克斯洛伐克進口了1台12000噸的自由鍛造水壓機,安裝在當時還在籌建中的德陽第二重型機械廠。
後來,也就是1967年,華夏第一重型機器廠成功建成亞洲最大的30000噸級模鍛水壓機。1970年,30000噸級模鍛水壓機和12500噸臥式擠壓機開始在西南鋁加工廠(冶金部112廠)安裝。1973年9月,西南鋁加工30000噸模鍛水壓機第三次試車成功,擠模壓車間全部建成投產。
可是這是無法支撐大飛機的建造的,這一點從運十飛機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就可以看出。
民航客機最重要的便是安全,安全的第一個大前提是有一個安全的軀殼,這裡面除了設計外,受力構件的加工至關重要,加工水平達不到,那麽加工出來的產品就達不到設計水平,問題就會頻發,因為本身就是不安全的。
後世華夏的國產大飛機進展非常順利,除了有充足的經費外,那是因為華夏的模鍛壓機在停滯了將近40年,在2010年前後爆發式地研製了多台大型壓機,僅2012年建成的就有30000噸(昆侖重工)、40000噸(三角航空)、80000噸(德陽二重)模鍛壓機各一台。
2013年,德陽二重這台我國自主研製的世界最大的模鍛壓機投產,實現了我國鍛造產品從高端向頂級的跨越,關鍵大型鍛件受製於國外的時代徹底結束。2018年,C919大飛機的最大、最複雜的關鍵承力鍛件——主起外筒實現國產化,就是這台80000噸級的模鍛壓機完成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