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帶著騎砍速通亂世》第121章 殺一批貪官惡閹盡盡興
   第121章 殺一批貪官惡閹盡盡興
  喜峰口所處位置相當特別,此地距北京城、天津衛都是五百余裡路,因此三地連成了一個等腰三角形。

  出喜峰口經遵化、薊州、通州,便可抵達天子腳下。

  三千精銳騎兵造成的聲勢遠超各方勢力的想象。

  就連李昊自己也都沒想到,僅僅這麽一亮相,嘿,就有人坐不住了。

  他率軍逼近到通州時,薊州、北直隸駐軍、京營兵先後亮相,但都和遼兵打了個照面就前後潰散。

  當然,說打個照面也不合適,畢竟李昊前後衝鋒過三四次,隻砍翻幾隊家丁,各路兵卒就如雪崩般極速逃竄。

  他由此猜測,因為遼兵推進的太快,各路大員,比如薊鎮總督閻鳴泰、順天副使王應豸、京營提督馮嘉會等人全都來不及調集精兵出城野戰,沿途各城隻象征性的派遣兵卒阻撓,以示眾將士盡了守土之責。

  通州是南北漕運的終點,運河早就凍實,冬季時北京城的貨物轉運節點便由通州轉到了宛平。

  但平日靠漕運拉纖的纖夫們還有不少留在通州城附近,漕軍也有不少。

  聽到遼兵破關直入北直隸腹地,有錢有勢的早就躲到大城裡了,留在城外的都是些小民百姓。

  “帶上那些纖夫,身上有把子力氣的漕軍都帶到北京城下,領到銀子後我給他們發餉。”

  反正手下核心全是騎兵,轉進速度比畜力缺乏的關內營兵快多了,李昊決定試試能不能這次就攻下北京城。

  裹挾民壯打大城是造反必經之路,他這也算提前積累經驗了。

  一路從通州裹挾民壯,這讓遼兵推進速度下降到四五十裡地一天,就這都比關內明軍快的多。

  通州城到北京城下只有六十裡地,遼軍一日半便到。

  按大明客軍作戰的規矩,客軍不得入沿途各城,且到一處城池的第二天守軍才會給客軍提供一頓口糧。

  因此即使是北邊薊鎮出發的援兵,每日也才行軍二三十裡地,跑到一處城池就停下,等著吃第二天的那頓飯,以便節省軍糧。

  京城內的兵部堂官們可老早就發了公文,要各路援軍自帶本部軍糧作戰。

  而肆無忌憚的李昊每途徑一處田莊,不分是誰家的,直接進去搶糧,然後分地給田莊附近的佃戶。

  北直隸人稠地少,即便是李昊殺了管理田莊的狗腿子,分給佃戶的地也只能做到每戶分個十一二畝。

  就這十來畝地,佃戶們都感激的五體投地,什麽青天大老爺、愛民如子李大帥亂叫。還經常偷李昊的靴子,拿回去供起來。

  “這偷靴民間雅稱遺鞋,和萬民傘一樣是稱頌官員清廉的行為。”

  行軍隊伍中,有一個名為王應駿的秀才給李大帥解釋。

  這人也是個奇人,據他自己所說是順天副使王應豸是他親哥哥,他本人因為看不慣魏忠賢把持朝貢而沒去考功名,只在老哥任地幫著料理鄉間糾紛。

  秀才哥王應駿一聽關外的李大帥率軍到北京城鬧餉,便騎著一頭驢找到遼軍,自稱能輔佐李大帥成事。

  遼兵便將這個耍大劍的秀才拉到主帥跟前,雙方一交流才知都是同道中人,秀才哥也主張這次遼兵鬧到天子腳下後讓朝廷殺魏忠賢,以慰天下人之心。

  “你是山東王家,家族丁口還不少,那我問你,吳橋的那個王家是你們兄弟什麽人呐?”

  吳橋便是正史上孔有德兵變的地方,原因很抽象,王家人丟了隻雞就抓著偷雞的遼兵穿箭遊營,其余遼兵就此嘩變。

  那個王家除了逼反孔有德外,其族內一象字輩族人目前正在陝西米脂縣任知縣,間接逼得李自成跑去甘肅鎮當邊軍。

  吳橋那個王家攪屎能力不強,但都卡在重要節點上,朱家天下丟了這事他們家出了很大的力。

  “吳橋?大帥說的是新城王氏吧,和我們萊州王氏沒啥關系。新城王氏多的是溜須拍馬之輩,我還瞧不上。”

  背負長劍的王應駿答道。

  他的毛驢瘦不拉幾,居然能馱的動他這個壯漢,行進速度還和騎著高頭大馬的李大帥差不多,這讓李昊嘖嘖稱奇。

  “沒關系就行,新城王氏作惡多端,我記得他們家還有一個東林點將錄裡面的大將,有時間也去他們家拷拷餉。”
    秀才哥對此舉雙手讚同,“整個山東六府都需要李大帥帶兵整治整治,有好幾個府的雜稅一直欠著,萬歷年間的稅都沒交起。三個養馬的府馬役折銀也收不全,遼事敗壞全因山東官員催稅不力。”

  他是萊州人,自然對當地道道一清二楚。

  李昊聽的是津津有味,拷餉也是個技術活,若這秀才哥真和現在表現出來的一樣,是個極端憤青,那李昊就準備培養他主管拷餉之事。

  遼兵朝著北京城前進的同時,北京城外的總督援軍的商周祚隻想丟下這堆亂攤子,護送自己家眷回浙江老家。

  他本是正經三甲進士出身,沒有走兵備道這條路,能升兵部尚書的原因為總督兩廣時沾上了鎮壓土司造反的功勞,他對協調多路援兵其實沒什麽經驗。

  由於沒有標營,本兵馮嘉會在京營裡湊了兩千堪戰之兵交給他充作直領營兵,以防彈壓不住來援客兵。

  “商部堂,遼兵午後便到,薊鎮援軍還在路上,孫大帥倒是來的快,但也要一兩天才能到。您老得拿主意了,要不往城內的兵部行道公文,讓咱去甕城圈裡面駐扎。”

  來自紹興的張師爺快速給愁眉苦臉的主家出主意。

  北京城的闊氣自然不是那些衛所城池能比得,甕城圈都能住進去兩三千號營兵,和待在城內差不了多少。

  “張師爺,我要是現在上疏說老母病重,急需我回家侍奉,朝中諸公能答應嗎?”

  望著幾天前剛剛到手的尚方寶劍,商周祚忽然想一走了之。

  正巧他的家眷也才出發兩三天,快馬追上去還能有個照應。

  “火都燒到眉毛了,就別想這些了,部堂還是想想怎麽對付一個時辰就到的遼兵。”

  張師爺隻著眼於眼下。

  商周祚無奈道:“我先前就派人跟李大帥溝通過了,他要朝廷交出魏公公,說活剮了魏閹才能洗他一世英名。”

  “那就派人進城,將這回事給兵部、內閣回稟清楚。讓朝廷交出魏公公是行不通的,讓朝廷交一批貪官惡閹出來肯定能行。”

  張師爺沒有說的是,他覺得這遼鎮的李大帥殺一批貪官惡閹盡盡興後,說不定雙方還能在城下談一談。

  商周祚思慮幾息,覺得可行,於是派人入城。

  他轄下的兵卒也沒閑著,直接收拾家當往廣渠門甕城圈裡跑,雖然名義上商部堂能指揮十幾萬援軍,可目前手上就這兩千人,其余京營兵他也指揮不動。

  只收拾了一半,大隊騎兵就殺到了這處營地。

  京營兵因為佔役的緣故,早就變成了京城權貴的仆人,即便是堪戰之兵,戰鬥力也遠遠不如在遼東錘煉過的遼兵。

  連鳥槍、火銃都沒放到第三下,大部分的營兵便開始四散而逃,剩下的腿腳不便,只能選擇跪下投降。

  早到的幾百遼兵便開始抓俘虜,入關之後搶了不少田莊,這群遼兵也精明起來了,隻抓較為肥胖、飾品較多的富貴之人。

  等李昊與騎著毛驢的王應駿趕到時,一條相當大的魚被遼兵們送到了主帥眼前。

  “大帥,此人乃總領各路援兵的兵部尚書商周祚,屬下們還找到了他的尚方寶劍。”

  灰頭土臉的商周祚就被推到了李昊戰馬前,營兵們踢他的膝蓋彎讓他跪下,可這位兵部尚書寧願臥在地上,也不願給李大帥下跪。

  “是個有骨氣的,今天咱先到城下扎營,明天去廣渠門下殺他祭旗,隨後攻城。”

  李昊淡淡道,這種大官宰了也就宰了。

  聽到這話,商周祚這才急了,也不顧自己的醜態,直接喊道:“李大帥我還有用,我可去城下要貪官惡閹,待會兒就能交出來讓大帥出出心中惡氣。”

  死到臨頭,他也顧不上那麽多。

  PS:求推薦票求月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