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帶著騎砍速通亂世》第109章 大明有此良將,遼東永固
  第109章 大明有此良將,遼東永固

  “穩住陣腳,各隊依次前進。”

  面色紅潤的左良玉指揮槍兵逼近到了城下,營兵的戰車構成了近戰兵前進的屏障。

  大股長槍兵登上城頭後,八旗兵的抵抗逐漸熄滅,明軍快速佔據北城牆,各隊長槍兵結成一排排的槍陣,硬頂著還在負隅頑抗的韃子兵前進。

  老汗戰死的消息很快傳開,城內剩余八旗兵頓時沒了戰意,即使有部分兩黃旗老將試圖組織旗丁繼續戰鬥,可八旗兵也不想和乾死後金各路猛將的李昊硬橋硬馬的打上一場。

  因此其余三道城牆上,有不少八旗兵互幫互助,抓著繩子往下爬。

  攻城戰消耗時間挺長,真正的戰鬥部分卻非常短,激烈戰鬥隻發生在錦州總兵砍死老奴前,余下時間憑著明軍營兵,都能緩慢佔據全城。

  逃出去的八旗兵終究只是少數,余下後金兵卒逐漸投降。

  在明軍運走城門洞堆實的砂石夯土後,城外大量的明軍得以入城,這次建州女真兵的家屬都變老實了,沒有半大小子膽敢騎在房脊上射殺在大街上行進的明軍士卒。

  城內受降之事隨後展開,鑒於投降的建州兵有點多,李昊下令隻殺各級額真、拔什庫、代子等後金官吏。

  當然,還是他親自操著鍘刀,一個一個將建州女真官吏送進地府。

  ……

  六月底,遼東前線大勝的消息才層層傳遞,進入京師兵部、內閣、通政使司等衙門。

  兵部大堂內,尚書王永光召集了在京侍郎、四司郎中、員外郎、主事等官吏,商討即將進行的封賞。

  “按正德皇帝之後的慣例,總兵官臨近致仕前,是不得加封爵位的。”

  王永光只是依附閹黨的官員,他和魏廠公的關系其實算不上親密。

  這位尚書其實支持給遼軍將士大加封賞,但五月初五剛剛發生了王龔廠大爆炸,皇太子朱慈炅受驚而薨,聖上也受驚不小,據傳木匠活都停了好久,兵部議出幾個爵位來其實不太合眼下朝局。

  “也有例外,李成梁大帥就加了寧遠伯。”

  兵部武庫司郎中田吉也用慣例說話,“如今李昊大帥率軍連克義州、廣寧、蓋海二衛、遼陽等重鎮,既符合一大功,又符合累小功,再不封伯,恐民怨四起,九邊將士寒心呐!”

  他這話說的冠冕堂皇,可這人先前就有殿試作弊的惡名,後又以老鄉緣故,接連攀附閹黨官員,甚至爬到了魏廠公眼前,這才兩三年就升到了兵部一司的主官郎中上。

  大堂內其余眾人都有點瞧不起他,雖然他這話說的在理,可被這閹黨乾臣援引李成梁舊例,其余兵部諸官都沉默寡言,沒有附和。

  “那就先議趙率教、朱梅兩位鎮帥的身後事。趙帥親領家丁深入遼東,又幾次三番出海州城惡戰,又是死在韃子箭下,追封流爵不過分吧,本部堂先提一個海州伯,靖虜伯也行。畢竟趙帥是陝西靖虜衛人。”

  老態龍鍾的王永光先用戰死的趙率教破局,他六十五歲了,本就想上了辭呈回家鄉養病,給遼鎮將士加封完畢,他這仕途也算是圓滿結束。

  起碼民間對大帥李昊和遼鎮將士讚譽有加,給遼鎮大封,也能給自己撈點好名聲。

  官員都對陣亡將士較為寬容,開始討論是否可行,田吉也知道自己惹人嫌,閉上了嘴巴,免得其他人嫌惡心不說話。

  “趙率教是在軍營裡傷重而亡,帶著出戰家丁全須全尾回來的,不算辱沒天朝威嚴,但又亡故在收復遼土的前線,追封個流爵不算太苛刻,咱先定一個伯爵,若是聖上有意,再往侯爵升升。”

  “還是隻定伯爵為妙,他追封了侯爵,李昊大帥也得是個侯爵,不然滿朝文武、兩京官紳都要連番上奏彈劾我等。”

  如今遼土只剩千山裡的鳳凰城那一帶、以及北面開原鐵嶺,沈陽城周遭都被韃子放棄了,給兵部有幾個官員認為暫時不能給李昊太高的封賞,免得封無可封。

  “追封流爵就夠了,我跟乾爹說,讓朝廷給定個伯爵名號,至於那朱梅,加個左右都督、追封總兵官,蔭一子為本衛指揮同知。”

  又有一根攪屎棍出來搗亂,眾人一瞧,居然是吳淳夫。

  這也是個閹黨官員,認了魏忠賢做乾爹,和田吉名聲差不多。

  兵部眾官員裡,不依附閹黨的那一群當即掩住口鼻,用空閑的手在面前快速煽動,似乎是在扇走吳淳夫的口臭味兒。

  田吉瞪了吳淳夫一眼,他也出來炫耀自己與魏廠公的關系。
    “咱大明有李昊此等良將,遼東永固,加封個伯爵著實虧了李昊大帥,依我看,就得給個侯爵,還得是世爵,再加個太子太傅,太保什麽的也加上。”

  即使是閹黨官員內部,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

  田吉的學問做的一般,也不讀書,對武將封賞慣例也一知半解,逮著自己知道的就往上加。

  吳淳夫做官時間比田吉長十多年,對官場規矩多少懂點,見他在兵部堂官、各司郎官主事前搶了自己風頭,當即大怒。

  “你懂個屁,殿試作弊的蠢貨,哪有給武將封世爵的?還太保,你現在加了太保,以後遼土全複,再加什麽?”

  吳淳夫站起來斷喝,又揚言要去幹爹面前告狀。

  田吉也不甘示弱,擼起圓領袍服的袖子,一邊罵吳淳夫,一邊走過去直接動手。

  “如今外面人人都知道李帥是魏廠公的人,得如此大功不上侯爵上什麽,你個做乾兒子的反倒不如外人了,今天我就好好替魏廠公教訓教訓伱。”

  兩個閹黨官員當場撕打起來。

  王永光也不命仆役進來勸阻,他悄悄繞開戰場,徑直離開。

  其余官員嫌晦氣,帶著袖子在鼻前撲扇著出了議事大堂。

  “王部堂意下如何?”

  出了大堂,有位侍郎再次詢問尚書王永光的意見。

  “趙率教追伯爵,朱梅追封左都督,蔭朱梅一子為世職指揮同知。至於李帥,先定錦州伯,等遼土全複,再加侯爵。至於太子太傅就先別提了,等風頭過去,免得聖上傷心。”

  王永光的思路非常清晰,他可不像裡面打架那倆現眼貨。

  眾多兵部官員紛紛點頭認同,王尚書記下支持自己觀點的官員名字後,便出門乘轎往宮門而去。

  兵部奏議的封賞只是個開頭,這事得靠內閣才能推行下去。

  遼土逐步收回來後,如今要議的事更多了,山陝二省民變不斷,這兩年指定是征收遼餉的最後兩年,依王永光的意,明年還得再征收一年的遼餉,好把九邊軍鎮的欠餉全給補齊了。

  只要九邊穩住,再多的民變都翻不起大浪。

  文華殿對面的內閣暖閣裡,大明主要的主事官員基本都到齊了,首輔、三輔臣加七卿聚在一開間的狹小房間,繼續討論著遼東光複後的遼鎮餉銀、遼餉、各省援遼本色稅物,以及西南造反之事。

  戶部尚書堅決主張明年就不再征收每畝九厘銀的遼餉。

  “山陝二省連年乾旱,民變不斷,再征收一年遼餉,連河南都起民變的苗子了。”

  兵部王永光可不這麽想。

  “九邊欠餉如何解?再征一年遼餉,萬事大吉。就是有民變,也可抽調九邊精銳鎮壓。依李帥的威猛,哪個種地的敢在他手上造反?”

  各部尚書想的都是自家的一畝三分地,雖然沒有擼起袖子直接開乾,但爭得激烈程度不比剛才那兩個閹黨官員差。

  又被天啟帝請回來當吏部尚書的孫承宗打了個圓場,“二位,民變要管,九邊欠餉也得解局。以我之見,不如在湖廣、南直隸、浙江等地再征一年,山陝、河南就免了。”

  孫老頭做官圓滑,和幾派官員處得都不錯,他這話一出,兩位尚書都得給個面子。

  但顯然沒有人考慮湖廣、南直幾省百姓是否願意。

  也沒有人考慮李大帥是否會鬧餉。

  PS:求推薦票求月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