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去未來搞點黑科技很正常吧?》第72章 和馬斯克合作的基礎
  第72章 和馬斯克合作的基礎
  “師弟,馬斯克托我在中間牽線,他這次來華國希望和你聊合作。”雷君說。

  陳元光感到奇怪:“人體冬眠技術不是已經進禁止準入目錄了麽,別說讓他入股,就連產品都沒辦法銷往海外。

  我們天然就沒有合作基礎吧。”

  在廣譜疫苗的作用下,病毒大流行已經告一段落,整個全球的貿易往來重新被激活,華國的老朋友們紛紛開啟了自己的訪華旅程。

  作為老朋友中比較年輕的一位,馬斯克自然不例外,他要來視察特斯拉在申海的工廠,同時對最近兩年聲名鵲起的陳元光很感興趣。

  雷君說:“我也不知道他有什麽辦法。

  馬斯克的關系很強,說不定他有辦法,你可以和他談談看。

  解決辦法能有很多種就看你用哪種,比如搞個國資和外資的混合股權公司,然後靠這個公司入股伱的公司,過個兩年再把技術從禁止出口目錄裡拿出來。

  不影響現在的合作也不影響未來的合作。

  這是我能想到比較簡單的方法,辦法總比困難多。”

  陳元光本身也想和馬斯克合作,只是之前一直沒有基礎,這次對方主動找上門來自然沒有放過的道理:

  “好,我隨時有空,你幫我約個時間吧。”

  陳元光已經逐漸成熟起來,之前他覺得技術能解決一切,所以一直獲得能去未來的金手指之後,覺得自己把科技的技能點點滿所有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現實告訴他,他無法依靠自己一個人就把技術攀升到碾壓全球的地步,所以在還沒有發育到一定階段,他需要依賴現有體系盡可能壯大自己。

  而在華國當下的環境下,你需要展現出自己的tz價值。

  同樣是巨企,華為、BYD這種在技術上有所突破的企業,他們即便有出格行為也能被容忍,而像鵝廠和阿狸這些互聯網大廠,他們有出格行為,面臨的只會是打壓。

  而你要證明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技術是一方面,另外就是需要撬動足夠多的資本,也就是說社會生產力。

  人體冬眠技術還遠遠不夠,人體冬眠只能說是一個起步,同樣屬於完成原始積累的一部分。

  陳元光選擇的是航天領域,他成立了光甲航天科技公司,打算進軍小行星挖礦。

  和人體冬眠技術一樣,小行星挖礦同樣是科幻作品中非常普遍的概念,包括19年的時候霓虹的隼鳥二號開采了小行星“龍宮”。

  但是這種開采只有研究價值,沒有經濟價值,龍宮是石質小行星,得挖金屬小行星才能帶來經濟效益。

  挖金屬小行星,無論是難度還是複雜度都要比挖石質小行星難出不止一個量級。

  正是因為這個方向非常難,但是陳元光又有足夠的信心能夠做出成果,它算是一個龐大的系統性工程,他能作為這個工程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

  整個工程在實現以前,陳元光認為自己撬動社會資源的能量是可以持續的,在持續期間也能利用這龐大的資源做一些自己的事。

  陳元光獨處的時候會想,會不會沒有得到金手指更好一點,沒這麽大的責任,過簡單的生活,不用擔心自己突然被取代或者銷聲匿跡。

  當然現在不搞事,安靜地當個學霸也一樣沒事,只是陳元光不甘心,他有一顆改造世界的雄心壯志,中二之魂熊熊燃燒。

  “萊特,你好,我在矽谷經常聽到你的名字,矽谷的風投們都對你很感興趣,認為你是出色的新秀,華國科技領域創業的代表人物。”
    馬斯克能從南非白人發展到今天的全球首富,能在前期不斷拿到投資,無疑身段靈活,說話好聽。

  陳元光對馬斯克倒沒太多名人光環,之前大學時候網上衝浪太多,各類名人黑歷史都知道點,所以早就對這幫名人祛魅了,任你是誰都是人,人就會有人性,會有弱點。

  “埃隆,你好,很高興認識你,我身邊很多朋友開特斯拉。”奉承這件事他也會。

  “特斯拉確實是優秀的產品,電車品牌裡只有特斯拉和其他。”在這方面馬斯克又顯得格外有自信。

  陳元光大笑,但是不表達自己的觀點。

  他開過林甲為了申海綠牌買的特斯拉,這不純純只有操控麽。

  這也是車?陳元光在開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

  馬斯克說:“我對人體冬眠技術很感興趣,它將會是我們去火星的必備技術。

  很難想象人類如果未來長期往返火星和地球間,沒有人體冬眠技術,在這趟旅程中會多麽無聊。

  而且未來如果是大載量的航天飛船,我們在初期要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裝載量,人體冬眠顯得格外重要。”

  陳元光很快明白了對方的意思,“沒錯,去火星的路程太遠,在能源沒有發生革命性變革前,去火星的旅程中,多余的載重都要讓步給燃料。

  有了人體冬眠技術後,乘客的水、食物、排泄物等等這些重量都可以避免。

  可以把空間留出來給其他更重要的物資。”

  馬斯克說:“沒錯,我還有一些疑問,希望能夠和人體冬眠領域的專家討論。

  那就是冬眠能持續多久?

  根據我得到的信息,也就是現在光甲科技的人體冬眠技術,沉睡時間大概在數天。

  按照現在最快的探測器,新視野號探測器,在火星和地球距離最近的時候,也要39天才能到。

  而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對航天器進行改造,對燃料進行迭代,載人飛船大概也要100天。

  我想的是通過AI來減少操作員的數量,初期的火星探索,航程中最多只需要一位操作員醒著。

  他主要是做一些判斷,和人工修補,絕大部分工作交給AI。

  其他人都進入冬眠狀態,輪流去操作。

  人類能冬眠這麽漫長的時光嗎?”

  陳元光心想,如果是未來技術,人冬眠二十年都沒問題,去金星挖礦的操作員從地球出發,大概也要沉睡一百天。

  現在的藍星技術同樣能做到,至少做到清醒三天,冬眠二十天是沒問題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