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佛教,出來爆金幣了!
“先生,此滅佛之舉恐引佛祖怒火”郭榮還未開口,在其身後的一名官員就忍不住說道。“此言差矣,佛曰:普度眾生,又有割肉飼鷹之舉,那佛祖豈會在意這金銀之物?若是能夠救濟百姓,更會支持貴客之舉。”李察沒給他繼續開口的機會,直接打斷道。
“若是推三阻四,定非真佛徒也,乃是波旬化身潛入佛門,敗壞佛門清譽之輩!”
李察一句話直接堵在了半截。這人正是宰相王溥,此人乃是唐昭宗宰相,太原王氏,家中不少人都信奉佛教,更有家廟供奉,對於李察的滅佛之舉很是不滿。
“王卿勿憂,此乃救民之舉,佛祖也會支持的。”郭榮直接說道。
“你們先出去吧。”
周圍的親隨和大臣們隻得離開。
“貴客可知現在天下寺廟有多少?僧尼有多少?那些和尚佔的佛業田有多少?”李察看著郭榮說道。
“我曾經商也行走過各地,所到之地,佛寺廣者十余棟,小者數十,僧尼數百,田產千畝,若問當今天下當百倍之。”郭榮道。
“少了!”李察呵呵冷笑一聲。
“這還少了?”郭榮已經盡力提升了,沒想到說的還是少了。
“不說天下,僅僅大周境內,大小佛寺五萬余,僧尼十余萬之眾,田產數十萬頃。若是推及天下,此數目要再多三倍不止。”
聽到這話,郭榮整個人都呆住了,他知道民間崇信佛教,但是也想不到已經到了如此嚴重的地步。數萬佛寺,十余萬僧眾,還有那麽多的田產,這樣一筆財富,比他的國庫都富裕了。
現在國朝艱難,北方契丹虎視眈眈,他想要實現自己的抱負,這佛是必須要滅的。
李察對於這些佛教很是不爽,真正清修的和尚沒幾個,反倒是藏汙納垢的數不勝數。對於這些人,李察可看不慣,這次自然是要個他清理一波。
郭榮和李察交流了一番之後,隻覺得豁然開朗,這段時間一直困擾他的錢糧問題迎刃而解。當即邀請道:“先生大才,不知先生可願為國效力,我願以宰相之位相請之。”
“貴客不必如此,貧道無意仕途,不過貴客若是有困惑之處,可來尋我。”李察擺擺手說道。
最終郭榮還是沒有邀請到李察為相,只能心懷遺憾的離開。
李察則是繼續行醫治病,開壇講學。他開壇講學的時候也再收錄弟子,這些弟子是他為這天下準備的官員。此時的周國人才匱乏,需要大量官員,而很多時候地方豪強已經把控了地方上的權利。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李察只能自己培養人才。
好在他手中不僅有各種書籍能夠供其學習,還有各種方法能夠讓他們快速掌握知識的辦法。
以前那些世家仗著壟斷知識來獲得官位,現在世家雖然沒有了,但是依舊有人學著世家的辦法來乾,李察既然已經打算插手了,自然不會給他們這個機會。
這些人就是他為郭榮準備的人才,當然除了這些人之外,接下來還有造紙術與印刷術。只有書籍的價格足夠低,才能夠培養出大量人才來使用。
李察已經開始籌備了各種工坊,其中自然是有造紙作坊和印書坊的。他雖然已經決定扶龍庭了,但是並不打算以法術來乾。李察很清楚,法術只能解一時之困,一旦他離開,原本存在的問題依舊是沒有解決,所以他準備使用正常的方式來解決。
除非是有其他人不守規矩,想要用法術破壞這華夏江山。
另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扶龍庭使用法術越少,最後氣運糾纏就越少,獲得的好處就越多。
采用這種辦法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他傳授的知識、書籍、工坊等全部都會留下了,若是他使用法術,等到他走了之後,什麽都留不下來。而大周最後依舊會回到原本的老路上來。
對於李察的這些動作,呂洞賓看的是異彩連連。
“道友真是學究天人啊,居然懂得這麽多東西,難怪敢於扶龍庭了。”呂洞賓驚訝的說道。
按照李察現在的做法,他成功的概率極高,而且幾乎沒有任何後患。
“現在看上去還不錯,不過還需要小心防備其他人。”李察笑著說道。
“哼哼,那些人若是膽敢伸爪子,老道的劍正好缺幾個祭劍的!”呂洞賓身上劍氣一閃而逝。
呂洞賓可不是好好先生,作為當世最出名的劍仙,其劍下斬殺的邪魔外道可不再少數。
“哈哈,那到時候就多謝道友相助了。”李察笑著說道。
“道友客氣了。”呂洞賓道:“貧道雖然沒有本事扶龍庭,但是對付那些塚中枯骨還是沒問題的。”
呂洞賓顯然很清楚那些人的德行,就比如說李察所言的滅佛,到時候肯定會有佛門修士要出來和他做過一場的,甚至不排除這些人會聯合其他人一起行動。
並不是所有人都想要一統天下,也不是所有人都想要華夏人道大昌的。畢竟華夏人道大昌,華夏周圍的那些國家日子就不好過了。
別的就不說了,契丹人也是崇信佛教的,並且契丹皇室都信仰佛教。再加上石敬瑭當了契丹人的兒皇帝,並且將燕雲十六州送給了契丹人,現在的契丹人對中原可是虎視眈眈。
雖然上一次南下中原失敗了,但是那些契丹人可不會就此放棄,而支持契丹國的修士也不會放棄,畢竟這些人的氣運已經和契丹人相連,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不少人坐著契丹入主中原,成為華夏之主,他們好借此反饋,一舉得到飛升呢。
李察現在扶龍庭肯定是要擋住他們的成道之路,到時候自然是要做過一場。想要以我華夏人道為嫁衣,那也要看看自己牙口好不好了!
從李察這裡得到了辦法之後,郭榮很是高興,回到宮中之後,立刻就派人去坐。李察給了他曬鹽法,第一時間就被他安排心腹之人前往齊地鹽場和淮南進行嘗試曬鹽法。
與此同時,郭榮還派人去調查周圍幾個州縣中佛道寺廟的數量和其佔據的田畝數量。這個時代的寺廟是不繳納賦稅,也不服勞役,唐朝時期雖然有好幾任皇帝都下達了命令,但是只能短時間有些作用,等個幾年,或者皇帝駕崩之後,這些政令就會被廢止,沒人在當一回事。
也正是如此,歷代以來,才會有那麽多大臣皇帝要滅佛,實在是佛門富得流油。
除了信徒捐贈的各種錢財物資外,佛門還負責放高利貸。因為他們手中掌握了大量錢財,這些錢一直放著也浪費,於是和尚們就開始利用這些錢給百姓放貸款。
寺廟放貸發展的速度極快,再加上民間很多崇信佛教的信徒,根本不敢欠錢不還,造成的結果就是寺廟放貸非常順利。
而各地的世家、豪強在看到這種情況後,紛紛將錢借給寺廟,然後再讓寺廟進行放貸。有了地方上世家豪強的幫助,和尚們的放貸業務已經成了最賺錢的業務了。
甚至就連那些原本放貸的大戶豪門們也紛紛借助寺廟的名義去放貸。畢竟放高利貸、印子錢的名聲不好聽。有了佛門當白手套,他們完全可以站在後面賺錢。
甚至還有一些世家豪門更是利用自己的家廟放貸,在這些人的支持下,寺廟的放貸業務已經成了寺廟最為賺錢的生意了。
而寺廟甚至不用自己的錢,就能輕松賺上一筆錢,自然是很高興。
等到郭榮派出去調查的人回來之後,看到調查的結果發現,佛門的情況比李察告訴他的還要嚴重。坐不住的郭榮再一次趕往李察這裡進行求教。
“先生,吾欲要滅佛,還請先生教我。”剛見到李察,郭榮就直接開口問道。
“貴客可是下定決心了?”李察問道。
“下定決心了!”
李察點點頭道:“既然如此,那就先說說怎麽切入吧。”
“滅佛這個不好,我們可以換個名字,整頓佛教!反正現在佛門淨土基本上全部都被那些滿腦肥腸的家夥佔據了。”
“貴人可以以考校的方式對那些和尚們進行考核,只要不達標的全部強製還俗,以後發放度牒也限制數額。至於說田產所有寺廟只允許的保留不超過兩百畝的佛業田,其他田地全部收回國有,然後發放給無地百姓。”
“不過那些寺院肯定不會善罷甘休,貴客可以直接將這些土地分配給士兵作為獎賞。”
“佛門有清規戒律,在依照戒律對寺院進行審核,不合格的全部取締。寺院合格僧人低於五十人的全部取締,然後將這些和尚送去其他大寺廟。”
“一些寺廟中藏汙納垢,收留要犯,坑蒙拐騙,也一應取締並追究其責任。”
李察給郭榮制定了完整的整頓佛門的各種手段,並且將佛門會進行的各種反抗也都進行了預判,並且給出了解決辦法。
可以說執行的人,只要按照這個整頓手冊辦事就行了。
“滅佛是不人道的,我們換一個名字,整頓,目的就是整頓寺廟中的不遵守國法,不遵守清規戒律的和尚。”
“貴人是一國之君,即便是想要滅佛也要佔據大義,以大勢壓人,逼迫他們不得不做。”
滅佛這個詞說出來不好聽,而且很容易被人利用。這個時期,因為天下戰亂,百姓流離失所,不僅僅是百姓,就連很多世家、豪強都有一種朝不保夕的感覺。
於是這些人開始寄希望於神佛,同樣那些普通百姓一部分是有同樣的想法,另一部分則是想要祈求來生過的富貴。
因此天下間信奉佛教者眾多,若是被人利用,很有可能會造成一些混亂,所以李察給出的策略就很重要了。
很快,郭榮就下令因為大量寺院僧眾違反清規戒律,不習佛門典籍,魚肉百姓,玷汙了佛門清靜之地,因此對全國寺廟道觀進行嚴格審查,所有不符合要求的僧眾全部勒令還俗,多余田畝授予無地少地流民和百姓。
並且趁機編戶齊民,制定黃冊。李察給出的方法將地方那些豪強、佛門寺院拿捏了的死死的。甚至抽調一些人員,前往農村、縣城大量宣講一些僧人違法亂紀,不守清規的事情,很快就激起底層百姓同仇敵愾之氣,地方豪強根本毫無反抗之力。
這一套完整下來,直接讓周國多出數百萬畝的良田和十余萬勞動力。
再加上罰沒寺廟的財產以及佛像,紛紛運送到了開封,獲得了大量銅錢和銅佛銅器之後,郭榮又下令,將這些銅錢、銅器重新鑄造成新錢。
郭榮仿照前唐開元通寶,鑄造了周元通寶的銅錢。然後向百姓開放兌換錢幣,言官賣貨物皆以周元通寶為用。
因為這一次收繳的了大量銅像,古代鑄造銅像使用的都是上等紫銅,因此首批錢幣質量極好。接下來的銅錢又混入鉛鋅錫等金屬,鑄造了大量周元通寶。
並不是郭榮不想要鑄造質量更好的錢幣,而是錢幣鑄造的太過精良,那些世家大戶就會將手中的劣錢花出去,而將這些鑄造精良的好錢囤積起來。
這樣一來,鑄造出來的錢幣根本沒有流通,全部都會裝進那些世家、豪強、大戶的地窖裡面,完全違背了錢幣原本的意義。所以錢幣不能鑄造的太好。
郭榮這一次鑄造錢幣就是想要錢幣流通,繁榮經濟。而這一次從佛們寺廟收繳的財富鑄造了上百萬貫銅錢。
這些周元通寶因為材質良好,一經流出就受到百姓歡迎。畢竟這個時代經歷了諸多戰亂,私鑄錢幣眾多,而且為了降低成本,鑄造了大量劣質錢幣。百姓苦不堪言。
因此周元通寶的出現,立刻就流通起來。開封的商業活動肉眼可見的變得繁榮。
而且因為錢幣數量大增,也讓底層百姓受到盤剝也減輕了很多。以前因為錢荒的問題,百姓手中沒有幾個銅錢,很多時候以物易物,或者購買一些必須物資,都只能去向世家、豪強、大戶們借,這些大戶就能夠輕易拿捏他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