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穿越美綜世界的大奧術師》423.第421章 華夏之外的金山銀山
第421章 華夏之外的金山銀山李察並沒有想著讓周朝延續五六百年甚至上千年,那種王朝再古典封建社會中很難實現。一個人地矛盾就能折騰的王朝由盛轉衰。

他做這麽多,就是盡可能的延續王朝的輝煌時期。

為了能夠盡可能的延長王朝的時間,李察製作了一個詳盡的資料,裡面有他根據形勢準備的各種解決辦法。

李察制定了縣學、州學、太學以及國子監制度。縣學和州學基本上是免收學費的,縣學五年學製,州學三年,分別對應小學和初中,學完之後需要通過考試,考試通過才能晉升。

太學相當於高中,翰林院相當於大學更多是進行各種學術研究,只有在太學畢業之後,才有資格參與科舉制度。

至於國子監則是李察給那些開國功臣以及有巨大貢獻文臣的一個優待,他們可以讓自己的孩子來這裡學習,當然想要做官同樣需要通過科舉。

學習的內容也不再是僅限於四書五經了,李察將在其中加入了數學、自然科學、律法等幾門學科,而四書五經統一歸為一門語文學科。

科舉考試也開始進行細分,第一等的是進士科,考試內容為全部科目。後面的第二等則是按照科目進行劃分。

就比如刑名科,需要重點學習律法,其他幾個科目會降低難度。當然刑名科只能擔任刑部等官員。李察故意將將科舉細分,同時給官職設定各種限制派系,就是為了防止官員們串聯起來。

這個時候屬於國家初建,很多制度不夠完善,李察的改製阻力也不算太大,可若是等到國朝建立幾十年之後,在想要改製那就千難萬難了。

對於朝廷的改製,李察先是和郭榮進行了交流。

“先生,如此改製之後就能讓國家一直延續下去嗎?”郭榮有些期待的問道。

李察白了他一眼道:“這天下間那有什麽不滅的王朝?”

“兩漢四百年,前唐也只有兩百多年,你覺得這大周能有多少年?”

“額,還請先生賜教。”郭榮恭敬的說道。

“國朝開啟,萬象更新,這個時期,國家經歷戰亂,恢復安定,經歷戰亂後,人心思定,有大量土地可以安置,只要不是太傻,基本上都可以進入快速成長階段。”

“但是過了這個時期人口興旺,田畝數量還是那麽多,矛盾就開始出現。這個時候如果皇帝能夠梳理天下,就是王朝鼎盛時期。”

“等到盛世過後,接下就是衰弱期,天災水患,異族入侵,土地兼並,農民起義,世家大戶醉生夢死,朝廷黨爭腐敗。”

“那如何才能避免?”郭榮問道。

“避免不了!”李察搖搖頭道:“只要人還有欲望,這些就避免不了,只能限制,延緩。”

“說到這裡,我們先來說說,那些人是這個國家的基礎,是國家的基石。”李察問道。

郭榮想了一下道:“軍隊?”

李察微微一笑,對於這個結果並不意外,五代十國這個時間點,軍隊的確是非常重要的,畢竟連‘天子腳下,兵強馬壯者為之’這句話都喊出來了,誰又能說士兵不重要?
李察繼續道:“軍隊是從那裡來的?”

“從百姓中招募的。”

“那就是說,士兵是來自百姓了。”

“百姓是國家的基石。”郭榮很聰明,雖然沒有收到過太多教育,但是常年行走四方,讓他閱歷豐富。他知道百姓提供了稅收、糧食、士兵,雖然看上去百姓很不起眼,容易被忽略,但是百姓就是國家基礎。

“既然明白了百姓是國家的根基,那些接下來的事情就可以繼續說了。”

“想要延緩,第一是抑製土地兼並。必須要有讓百姓有土地,可以活下去,這樣才能讓社會安定,而抑製土地兼並就需要限制官紳、世家、勳貴、豪強。”

“我們這次的改製就是從規則上限制官紳、世家、勳貴、豪強,給底層百姓活下去的空間。”

“道藏有言: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而益有余。你身為天子、皇帝,在王朝之中,就是天,所以應該損有余補不足。”

“那些官紳、勳貴、世家、豪強,他們佔據了大量資源,他們就是有余,那些底層百姓就是不足。”

“這個過程當然不是一帆風順,那些官紳、勳貴、世家、豪強也不會願意放下手上的資源,這個時候就需要你打一批,拉一批。”

“這一部分可以稱為是內部優化,而除了內部優化外,接下來還需要從外部進行獲取。”

“外部獲取?先生的意思是進攻他國?可是這九州之外盡是蠻夷之地,而且山高路遠,南方多脹氣,北方苦寒”

“那只是表像。”李察淡淡說道:“兩漢四百年,都打通了西域開辟絲綢之路,你可知道每年中原從四周之路上獲取多少錢財嗎?”

“多少?”

“數百萬貫甚至更多。”李察說道。

“前唐時期,絲綢之路收益更多,這也是唐朝中期能夠支撐那麽多軍隊開邊的原因之一。”

“現在你還覺得那些地方都是苦寒、煙瘴之地嗎?”

“那些地方著這麽有錢嗎?”郭榮喉嚨有些乾澀的說道。

李察笑著說道:“這個世界很大,並不是中原之地才富饒,日南郡以南有佔城,氣候濕熱,其稻一年三熟。”

“東瀛之地,有銀山,南海有島焉,其上有野人,島上遍布香料、黃金,東海之濱,有大島,其上有金銀富礦,南海之南,有巨島,其上有野人,良田億萬,金銀銅鐵礦山天下之最!”

“天竺之地,百姓懦弱愚昧,氣候溫和,有良田億萬,戰馬香料精鐵多不盛數。”

“先生,這些都是真的?”郭榮追問道。

“自然是真的!”李察說道。

“原來這些地方如此富裕啊!”郭榮說道。“華夏之地雖然富饒,但是百年之後,人口滋生,到時候很多人都沒有土地只能成為流民,或者被世家大族收攏成為其奴仆。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將這些人送到這些海外,然後將這些海外的財富運回國內。”

“這些財富即便是和世家、勳貴、豪強分潤,朝廷也能獲得大量財富,而普通小民也能有田產。”

若是能夠全部佔據,說不定大周真能夠綿延千年,甚至更長久的時間。

“我們現在推行改製,就是要讓那些世家、勳貴、官紳、豪強,按照我們的意志來成長。”

“改製!堅決改製!”郭榮雙眼通紅的說道,在聽到了李察的講述之後,他現在對原本視為蠻荒之地海外非常感興趣。

“這些你知道就好了。”李察說道。

想要讓國朝長治久安,就必須要保證普通百姓的生活,他們才是繳納賦稅、提供士兵、糧草的人。

“以後朝廷鼓勵出海開拓西域開拓都是必須的。”郭榮已經下定了決心。

“對了現在可以派兵收復河西之地,沙洲現在還在歸義軍手中,只要能收復涼州,剿滅那些回紇人就能收復河西之地,然後以敦煌、瓜州、沙洲、於闐為橋頭堡,西進西域,再一次打通絲綢之路。”

“歸義軍居然還存在?”郭榮驚訝道。

“前唐信不過歸義軍,居然支持回紇人,並且挑動歸義軍內亂,張議潮怎麽也沒想不到,他耗盡心血,收復千裡河西,百萬漢人歸唐,最後會落得一個如此下場。”

“唐宣宗李枕嘴上說的褒獎歸義軍,結果呢?歸義軍收復河西走廊,趕走了吐蕃人,擊敗了回紇人。當時河西只能依靠大唐,他即便是沒有力量支援,也可以給歸義軍一個名頭,河西節度使啊,結果他給了什麽?”

“歸義軍節度使!”李察冷笑道:“歸義軍聽上去是誇獎,但實際上是什麽意思明眼人一眼就看的出來。”

“只有那些主動歸附的蠻夷之人才會使用這個名號,結果他將歸義軍給了張議潮。這不是明明白白的告訴河西隴右的豪強百姓,你們是蠻夷之輩嗎?”

李察提起歸義軍和李枕就是一肚子火,明明是再造大唐的機會,直接給他搞砸了。他是您寧肯相信回紇人都不願意相信那些千辛萬苦起義歸唐的河西漢人。

“先生既然如此,那我派遣大軍西征河西,收復河西隴右之地如何?”郭榮說道。

“是該派遣了。”李察說道:“現在歸義軍還在,大周重開河西隴右,會有大量漢人支持,若是再晚上一些年,估計河西就沒多少漢人了,在想要收復西域,重建西域都護府那就更難了。”

“現在李筠鎮守幽州,那就派遣李重進去吧,現在國朝兵精糧足,征調步騎三萬西征,讓韓通為副將。”

郭榮立刻就作出決定。李重進和韓通都是宿將,而且都和契丹人交戰過,熟悉草原民族的打法,用來對付回紇人再合適不過了。

“對了要注意黨項人還有定難軍的事情也該解決了。”

“讓他們編戶齊民,分給耕地、牧場,各部落頭人、酋長之子送到開封加入禁軍。”李察再次說道。

此時的黨項和定難軍基本上都是些牧民,是前唐時期唐朝安置在這裡的。這個時期的黨項和定難軍雖然比以前強大了很多,但是面對五代十國這種修羅場中殺出來的蠱王,根本不是對手。

後面西夏能成功建國,也是趙宋北伐失敗,葬送了數十萬精銳。讓契丹看到趙宋的虛弱,然後西夏在契丹的支持下,飛速壯大。

現在的黨項和定難軍比西夏時期弱太多了,三萬大軍西征,根本不是他們能夠抵擋的。

李察在和郭榮商議之後,正式對科舉制度進行了大刀闊斧改革,科舉考試的范圍直接從四書五經擴展到了數學、自然科學、農學、工學(機械)、律法等學科。

這一番改製,讓朝廷上下一片嘩然。

當李察的改製剛公布,旁邊的范質和王溥就連忙上前勸阻。

“陛下,李相的改製過於急切,科舉乃是國之掄才大典,驟然改製,恐怕天下讀書人根本無法應對,還請陛下三思。”范質大聲反對道。

“陛下,臣也不讚同李相改製,須知書籍價格本就昂貴,讀書不易,若是按照李相改製,讀書科舉就會變得更難,那些普通百姓怎麽可能有錢來供應孩子的讀書?屆時科舉又成了豪強、世家、官紳、勳貴所把控了。”

王溥也痛心疾首的說道。

而看到范相和王相都反對,剩下的大臣也開始紛紛反對,而且現在朝廷中不少人都對李察很有意見,畢竟李察乃是道士,讓一個一天官員都沒有做過的道士直接擔任丞相,任誰看了都覺得他是奸妄小人。

因此所有人都紛紛反對李察的改製。

“范卿、王卿請起。”郭榮從禦座上起身說道:“諸位臣工也都起來吧。”

大臣們紛紛起身,然後郭榮開始說道:“范相所言,我已知曉,這一次改製後明年的科舉依舊照舊,從明年之後,接下來的科舉才會變更,這中間有三年時間,足夠天下讀書人適應了!”

“陛下聖明!”范質當即不再反對。

“至於王相所言,這一點李相同樣有考慮,讀書耗費眾多,是影響讀書人數量的一個問題,這一點朕一直都在降低。”

“州學和縣學的設立其目的就是要減輕讀書的難度,與此同時,李相已經籌備了大量書籍,這戲書籍會按照以前書籍價格十分之一進行發售,到時候後普通百姓讀書的成本自然會降低。”

“而且科舉的范圍雖然多了,但若是隻讀取一兩門,依舊能夠參與科舉,寒門學子的負擔只會減輕。”

“陛下聖明,臣下拜服。”王溥恭敬的說道。

郭榮堵住了眾人的嘴,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會同意科舉改製。畢竟現在的科舉制度是有利於他們的,若是按照李察的改製,他們幾乎沒有什麽優勢了。

只不過是因為郭榮威望太盛,朝臣們並不敢直言反對。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