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唐:本王的封地大了億點怎麼了》第18章 嶺南的巨大麻煩
  第18章 嶺南的巨大麻煩

  三人起身,再次行禮之後,整齊的大步向後退去,來到殿門前,直接飛身跑去,到這時,三人才松了一口氣。

  三個人都是劫後余生的表情,今天的李淵,實在是讓他們太壓抑了,尤其是李建成與李世民,是真的怕李淵借著這件事,直接偏袒向另一方。

  李世民的憂慮是最大的,誰讓他送給李元吉的東西最少?
  如今李元吉這樣做,李淵真的認定是他在搞鬼,他哭都沒地哭。

  如今的李世民,還只是秦王,距離後面的天可汗,大唐的皇帝,還早呢。

  殿內的李淵在三人出去之後,卻是突然笑了,隨即開始讓人去給李元吉準備所需,同時準備好詔書。

  完成之後,李淵沒有抬頭,肅聲說道:“去將裴相請來,速去。”

  另一邊的李元吉三人,在走出太極宮後,神情頓時松了下來,原本看著和和氣氣的三人,各自想著心事,距離也是略微各自遠離了一些。

  李元吉率先打破了沉寂。

  “大哥,二哥,這次就麻煩你們了,我這裡是真的沒有辦法了。

  不過大哥,二哥,你們的事情,你們自己看著辦吧,多說無益,我要下去準備出發去往嶺南了,日子越來越近,可是緊迫得很,我就先走了。”

  李元吉說完,率先就大步離去,李建成與李世民對視了一眼,也各自分離,畢竟不同路,加上也沒有什麽好說的,今天的這事,他們都要找人一起商量商量。

  李元吉回到王府,就找來了謝叔方、席君買,以及蘇定方。

  三人到來,都是一臉疲憊之色,實在是這次出發去嶺南,和行軍打仗又不同,需要注意的事太多了,尤其是隊伍裡還有少部分的老幼婦孺,這個準備,是真的差點要了幾人的老命,這段時間,是忙得腳不沾地的。

  “參見大王。”

  李元吉示意三人起身,隨即便是開口。

  “現在該準備的都準備得差不多了,還差的那些,就在這兩日,都會有人陸續送來。

  如今我們有大軍三萬兩千人,加上其他人,共計六萬余人,這個隊伍並不龐大,但卻與以往行軍有很大的區別,其中的老幼婦孺,伱們也都知道。

  這次去嶺南,不能一起出發,不然太亂了,定方,你率領五千軍先行,同時帶一批物資,以及工匠走在前面,為後面的隊伍開路。

  同時提前在前搭建好營地,到時方便休息,另外你在前還要注意嶺南的動向,這一路,或許太平,或許不太平,誰也不知道,必須保持警惕。

  如今三萬兩千人全部著甲,軍械充足,還多出了三千人所需,沿途遇到好一些不錯的苗子,也可以先招進隊伍裡面來,不過得遠離長安之後,才能這樣行事。

  就這樣吧,現在就下去準備吧。”
    李元吉怎麽能不憂心,嶺南?真以為是一片世外桃源了?那裡可是亂得很,大戰鮮有,小戰不斷,而他此去,第一個要走的地方,就是談殿佔據的嶺南北部,如今廣西一帶。

  馮盎佔據著嶺南東部,如今的廣東一帶,嶺南以西的交州(越南)那邊,還被撩人五部給佔據著,雖分為五部,但外面的人給了他們一個統一的稱呼:撩人部,也就是本地人,土著。

  嶺南以南,馮盎的影響力最強,但其中也夾雜著另外兩大部分勢力,而在這其中,還有一個南扶州,被陳龍樹佔據著,這地方,也就是以後撩人反叛,馮盎平叛後,貞觀時期設立的竇州。

  這些都是往大的劃分,再細致一些,裡面的各種勢力,密密麻麻的,簡直比如今的大唐還要複雜。

  現在去嶺南,馮盎雖然被李淵封為耿國公(原越國公,後改封),佔據著嶺南以東與以南區域,也就是之前林士弘的地盤,但如今他過去了,馮盎會怎麽做,還是一個未知數。

  這也是他格外看重武將,不僅要湊齊大軍所需,還要把蘇定方都要找來的原因,手上要是沒人,去了嶺南,真特麽就是待宰的羔羊,這些人,哪個是能輕易用嘴說服的?他李元吉又不是大唐皇帝!
  這些人都是隋朝時期就存在的人物,刀山學海殺出來的,哪個是好相處的人?

  他敢孤身一人去,李淵倒台之日,就是他李元吉喪命之時。

  李元吉想想這些,都是一陣頭大,這些時日,他可不是什麽都沒有乾,查看了不少關於嶺南的記載,加上他自己前世的了解,這個嶺南,也並不是那麽一帆風順的。

  若是沒有湊齊大軍所需,他都不去看嶺南一眼,那地方,沒有一點實力,苟都很難苟住,這些都是他不要臉不要皮要去湊出來的。

  雖然嶺南各方面勢力不小,嗯,看著不小,但是這得看和誰比,在長安,他得對付李世民和李建成這哥倆,這倆人到時候誰勝出,都沒有他好果子吃。

  和李建成與李世民這對比起來,嶺南的那幫人是不是就顯得格外的好欺負了?
  嶺南這地方,可是一點都不小,廣東、廣西、海南、越南,再加雲南一部分,他能搞得定,長安這邊不管怎麽變,他都不怕,搞不定嘛,自求多福了。

  蘇定方聽著李元吉的話語,凝重的應了下來,對於嶺南的局勢,幾人都是了解過的,這一去,幾人心頭都是沉重的。

  嶺南的那些人,確實表面忠於大唐的,但暗地裡嘛,誰又知道?
  除了馮盎靠譜一些,即便是談殿,都是過後降於李世民的。

  這嶺南,先後被李靖、李道宗乾過兩次了,但就是不太平,因為這裡,實在不好管理,因為這些撩人(土著,後不會再解釋),都是大部分都是沒有寫入大唐戶籍的。

  為什麽?
  是因為一旦入籍,則需要繳納大唐規定的一半的賦稅,聽起來是不是很好?比大唐其他地方要上繳的稅,少了一半誒,但是這些地方窮,一半的稅,交不起,所以基本都沒有什麽撩人入籍。

  而這些撩人部落,都是以撩人來擔當首領的,用文人經常用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不服王化。

  好在如今嶺南那裡也是有不少漢人的,因為被發配到嶺南的,就有不少。

  李元吉不再去想,這些事情,只有到了嶺南,到時候再慢慢去解決了,如今想再多,都沒有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