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糜漢》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
  第407章 於衛將軍 八字要訣
  漢章武二年十月二十五日,成都城外。

  今日是諸葛亮誓師南征的日子。

  因為今日對大漢的重要性,故而今日一大早,在成都城外便聚集起眾多的公卿大臣。

  十月底已然是冬季,由於空氣中水氣充沛,所以成都的冬季有一種浸到骨子裡的陰冷。

  但這種陰冷並未阻擋成都城內的一眾公卿大臣,甚至往日裡深居宮中的太子劉禪,都來到了城外恭送諸葛亮。

  以諸葛亮不愛慕虛名的性格,他當然不會下達讓諸公卿大臣今日於城外恭送他的命令。

  眾多公卿大臣及太子劉禪今日聚集在城外為諸葛亮送行,乃是他們自發的行動,由此可見諸葛亮在他們心中的地位。

  只是雖然許多大臣都想來到諸葛亮的身邊,在他面前說上幾句吉祥話,但他們的目的一時之間卻無法完成。

  因為目前諸葛亮正在與太子劉禪交談。

  劉禪緊緊握住諸葛亮的手,似有千言萬語要說。

  為了今日的出征,諸葛亮特地穿上了一身精甲。

  諸葛亮本就身長八尺,姿貌尤為珪偉,而當諸葛亮穿上一身精甲後,他更顯得英氣勃勃,好似那從天上下凡的神將一般。

  可哪怕是如此,劉禪還是難掩自身對諸葛亮的擔心。

  劉禪一個眼神示意,他身旁的內侍黃皓立即會意捧上一柄寶劍放在兩人面前。

  隨後劉禪暫時放開諸葛亮的雙手,他從黃皓的手中接過那柄寶劍,一臉恭敬地將他遞到諸葛亮的手中。

  “丞相就要出征,孤無佳策可助丞相成事。

  然劍者君子之器,唯願丞相能接受孤的貼身佩劍,孤以寶劍祝願丞相能夠旗開得勝,剿除叛逆。”

  劍在古代士人的心中有著很特殊的含義,因為它的含義,它往往也會被當做禮物送人。

  而在歷史上也不乏有大臣出征時,君王為祝願的目的而將寶劍贈送給大臣的先例。

  故而劉禪現在的舉動落在諸葛亮眼中,讓他的嘴角流露出不少笑意。

  太子智術權謀或有短缺,但他的品質是好的。

  諸葛亮為了不讓劉禪擔心,他並沒有拒絕劉禪的好意。

  在雙手接過劉禪贈送的寶劍後,諸葛亮看著臉帶愁容的劉禪,他出言寬慰道:
  “太子勿憂,臣前幾日就已經將朝中內務安排妥當,太子在朝只需聽從一眾賢臣勸諫,那麽大漢的朝政便不會有所差錯。”

  諸葛亮當然知道劉禪是因為什麽而煩憂。

  而劉禪在聽完諸葛亮的話後,果不其然他臉上的愁緒瞬間減輕了不少。

  其實哪怕諸葛亮在離開成都之前沒有提前布置好,在他離開之後大漢的朝政也不會出什麽大的差錯。

  劉備只是病了。

  可恰恰是這一點緣由,才讓劉禪對諸葛亮的離去感到擔憂不已。

  諸葛亮在便代表著還有人為他兜底,可諸葛亮要是走了,他犯錯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到那時候他難免會受到劉備的斥責
  不得不說,哪怕往日中劉備與諸葛亮如何教導劉禪,但劉禪依然還是個未長大的孩子,特別是在他的心性方面。

  在寬慰好劉禪之後,諸葛亮見天色不早,他便對著劉禪一拜請求他先回城。

  而劉禪在得到讓他心安的回答後,他便聽從諸葛亮的請求,轉身回到了成都之中。

  待劉禪返回成都中之後,其他聚集在城外的大臣便想著上前一一與諸葛亮道別。

  但是諸葛亮豈會讓這種事,耽誤他出征的事宜。

  故而在一眾大臣還未上前之時,諸葛亮便主動對著前方的一眾大臣一拜,口中在感謝他們以後便也讓他們先行回城。

  諸大臣也知道諸葛亮如此的原因,於是他們哪怕還有許多話想對諸葛亮說,最後也只能一一告退。

  在諸大臣都返回成都之後,諸葛亮便手提劉禪贈予的寶劍,踏上了出征的車輦之中。

  諸葛亮所乘坐的車輦,乃是天子的六馬禦駕。

  這是劉備在前幾日下詔賜予諸葛亮,讓他南征時乘坐的。

  劉備的這個恩賞,一方面體現他對諸葛亮的寵愛,另一方面也是在告訴天下人——諸葛亮此次南征,乃是代天子親征。

  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因為這可以讓諸葛亮在南征時擁有等同於天子的權力。

  到時候南征時或誅或賞,或戰或和皆在諸葛亮一念之間,這足以讓諸葛亮的個人韜略得到充分的發揮。

  隨著諸葛亮的身形進入車輦之中,早就做好準備的五千梁軍便在鄧艾的指揮之下,朝著南中的方向開拔起來。

  這次在成都城外跟隨諸葛亮南征的,暫時只有鄧艾所指揮的那五千梁軍。

  這倒不是諸葛亮托大,而是因為成都內外的大部分野戰軍,當初就已經跟隨趙雲南下了。

  所以諸葛亮只需要領著五千梁軍,一路南下與趙雲會師就好。

  當然盡管成都的野戰軍被趙雲帶走了大部分,成都還是有著一部分精銳的,諸葛亮本來也可以帶著這部分精銳南下。

  諸葛亮之所以不這麽做,乃是目前益州的糧草並不多。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出於各方面的考慮,都不可能帶太多兵馬南征。

  當諸葛亮進入車輦中之後,他便見到了一人正襟危坐的在等著他。

  這人便是大漢衛將軍——於禁。

  在當初公安之戰結束後,於禁便跟隨劉備回到了成都之中。

  在回到成都中之後,哪怕劉備時不時就對於禁有所賞賜,但於禁介於自己乃是降將的身份,故而一直在成都中顯得很安分守己。

  正因為如此,故而之前就算成都中發生了數次大風波,但卻始終看不到於禁的身影。

  但這次南征,劉備與諸葛亮都不約而同地想起了他。

  於禁的名聲不太好,但他的本事還是有的,將他帶在身邊參讚軍機是個不錯的想法。

  況且名位,財富劉備一直都不曾對於禁吝嗇過,那麽他總不能白白養個閑人吧。

  就連許靖那般只會談經論道的三公,劉備出征時也會時常帶上他,為的就是要榨乾許靖的每一絲價值,更何況於禁這樣的名將。

  白手起家的劉備,是個精打細算的帝王呢。

  於禁在看到諸葛亮進入車輦之後,他臉上瞬間浮現了一些忐忑之色。

  他倒不是擔心諸葛亮會對他不利,畢竟在以往的時日中,劉備與諸葛亮對他都算不薄。
    於禁之所以會忐忑,是他在看到諸葛亮之後,有種自慚形穢的感覺。

  諸葛亮在天下間本就有莫大的聲名,被譽為“當世管仲”,諸葛亮的理政才能,那可是連曹操都讚不絕口的。

  曹操有種毛病,那就是在誰手上吃過虧,他就喜歡誇誰。

  於是漢中之戰後,他幾乎快把諸葛亮與法正誇上天了。

  而諸葛亮最令天下人欽佩的,則是他那堅貞不移的品格。

  恰恰是這種品格,讓於禁在看到諸葛亮後,內心中總是會不可抑製地浮現出一種自慚形穢的感覺。

  於禁的不自在瞞不過諸葛亮,面對於禁的不自在,諸葛亮只是對他溫和一笑。

  於禁是他邀請上車輦的,畢竟以於禁名義上的地位,他倒也配得上與自己同乘一輦。

  諸葛亮溫和的笑容,讓於禁忐忑的心安定了不少。

  在與於禁互相見過禮之後,諸葛亮便來到車輦中的一處坐下,然後拿起身前案上的輿圖看了起來。

  諸葛亮看的是南中的地圖。

  南中乃是益州南部的一個統稱,按政治區域劃分來說,南中主要分為四個郡。

  這四個郡分別是:越嶲郡、牂柯郡、益州郡,永昌郡。

  四個郡的總面積幾乎佔據了益州一半的疆域。

  但由於南中四郡在當世還是處於未開發的狀態,故而不管是以往的益州牧劉氏父子,還是劉備,他們對南中四郡采取的都是安撫為主的手段。

  在眾多安撫的手段中,有很重要的一點便是劉備承認“南人自治”。

  南人自治指的便是南中四郡的重要職位,乃至於太守一職,劉備都委任南中的當地豪強擔任。

  正因為劉備承認這一點,以往南中四郡才大體上保持著服從的態勢。

  南人自治是劉備當初采用的權宜之計,畢竟當初劉備勢力正處在向外擴張的階段,實在沒必要將精力浪費在南中四郡上。

  但是這一點的弊端是很明顯的。

  南中豪強本就在本郡內擁有強大的影響力。

  而如今南中四郡的重要右職又盡皆掌握在本郡豪強手中,這便導致南中四郡的豪強,已然在朝著割據一方的諸侯轉變。

  南中四郡目前名義上還是大漢的國土,但實際上大漢對那四郡的控制權十分之低。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亮知道一旦等他南征的消息傳到南中四郡,那麽為了自保,南中四郡的地方豪強肯定會悍然據郡叛逆。

  對於這一點諸葛亮早有預料,故而他在看完南中四郡的地圖之後,便開始思量起相應的應對策略。

  南中四郡單單一郡的實力並不強,可要是四郡都聯合在一起,那麽南中叛軍的總兵力極有可能會達到兩萬左右。

  而諸葛亮知道,哪怕他匯合了趙雲的大軍,他用來平叛的總兵力,大概也在兩萬左右。

  可是雖然大軍數量差不多,但南中叛軍佔據著地利,這樣的情況下,南中叛軍的優勢就會十分大了。

  諸葛亮在思慮的時候,想起了之前糜暘在書信中為他獻上的策略。

  糜暘建議諸葛亮應當要分化南中四郡,盡量不要讓他們聯和為一體,這樣才能各個擊破。

  可以說糜暘的策略,與諸葛亮自己之前在心中籌劃的可謂是不謀而合。

  但是該怎麽具體做到這一點,看的則是諸葛亮的韜略了,畢竟糜暘沒有親臨南中戰場。

  在諸葛亮思索的時候,他察覺到於禁又開始坐立不安起來,因此他便溫聲問於禁道:

  “文則久經戰陣,謂為名將,今我軍南征在即,不知文則有何教我?”

  諸葛亮的突然詢問,讓本來就在忐忑的於禁嚇了一跳。

  但諸葛亮態度溫和,這讓於禁的情緒複又變得安穩下來。

  相比於糜暘當初要他獻計的手段,諸葛亮的問計算的上十分謙遜了。

  在情緒穩定之後,於禁卻一時也回答不上來諸葛亮的詢問。

  於禁當然知道諸葛亮將他帶在身邊的目的,早在今日之前,於禁便狠狠惡補了一番關於南中的相關情報。

  可是在對南中有了一些了解後,於禁卻感覺到這次南征之戰並不好打。

  雖然無論是從實力上,還是世人的忌憚心理來說,南中的叛軍別說與魏軍相比擬了,就連吳軍也遠遠不如。

  但身為宿將的於禁卻懂得一個道理,那便是攻打偏遠的敵人,有時比攻打強大的敵人更加棘手。

  既然會攻打強大的敵人,那麽己方肯定是做好了相應的準備,可攻打偏遠的敵人,有時候卻並非如此。

  就拿這次南征之戰來說,從表面上看南中的叛軍總兵力在兩萬左右,看起來不多。

  但那兩萬叛軍分散在南中的大山之中,以險峻的地勢作為依靠。

  在這種情況下,南中四郡就像一處深不見底的泥潭,哪怕己方大軍舉起堅硬的拳頭朝著泥潭打去,但這又能得到什麽效果呢?

  就像江東的山越一般,他們正面對戰幾乎就沒打贏過吳軍。

  但他們卻一直是吳軍的心腹大患,原因就在於山越將吳軍拖入了他們所處的泥潭之中。

  這樣一來,吳軍越打會越疲憊,而山越卻越打越頑強。

  於禁是宿將不錯,但吳軍曾經亦有著如孫策、周瑜、魯肅等那般的名將,他們都沒解決的問題,於禁一時之間倒的確也沒太好的辦法。

  百般思索之下,於禁只能歎息一聲,對著諸葛亮慚愧言道:“禁無能,無有妙計襄助丞相。”

  面對於禁的告罪,諸葛亮只是笑著擺手讓於禁不用太在意。

  他之所以會詢問於禁,的確是想於禁為他想出一個好的計策,但若是於禁想不出,那諸葛亮也不會多麽失望。

  他要的只是查缺補漏而已。

  於禁想不出,不代表他心中就沒有定策。

  子晟的計策雖好,卻還有不足的地方。

  想到此諸葛亮的心中漸漸浮現了八個字,那八個字是:
  “分而化之,聚而殲之。”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