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東皇太一看不透···
秦國。
陰陽家。
憑借著伏念與六指黑俠和墨君的良好關系,儒家與墨家成為了第一、二個知曉【白紙】與【印刷術】的諸子百家。
而陰陽家便是第三位,因為他們在諸子百家中,距離漢中最近。
陰陽家,星圖空間。
穿著一身黑袍,帶著漆黑面具,活像是一個大衣架子的東皇太一,手中拿著一本翻開的《西遊記》,深邃的雙眸凝視著上空璀璨的滿天星辰,大大的腦袋裡滿是小小的疑惑。
“又是這樣?為何每次涉及那個人的事情,天象的改變都會如此劇烈?”
第一次星象發生這樣的變化,是在數年之前。所謂‘盛極而衰’,秦國經過數百年發展,終於從當初的一個偏僻蠻夷,一躍成為七國最強。
但建立在【軍功爵制度】上的強盛,終究只能算是空中樓閣,因為缺少足夠的底蘊支持,正常來說,最多數十年,秦國便會遭遇反噬,在巔峰中燃燒殆盡。
這一切,東皇太一本來已經從星象中看的清清楚楚。
可沒想到。
就在某一天,星象忽然就變了。
原本懸浮於西方秦國上空的那一顆‘外強中空,搖搖欲墜’的帝星,突然平白無故就穩定了下來,並且散發的光芒愈發強盛。
當時東皇太一還以為有人想要模仿千年前的商紂王,行那逆天改命之舉,於是便派出了月神前往調查。
然後花費了相當長的時間。
終於。
等到秦王嬴政為墨君‘封君拜卿’之後。
月神總算傳回來了一個消息,她猜測當初引動星象變化的人乃是‘墨君’,只不過暫時還沒找到證據。
當時收到月神傳回來的消息的第一時間,東皇太一就明白,他們陰陽家的這件“小棉襖”大概是漏風了。
不過問題不大。
一點小小的改變,並不會影響東皇太一的大計。
可當之後墨君陸續拿出【水泥】、【精鹽提煉法】、【冬小麥】······等等堪稱不可思議的‘神物’後,東皇太一就發現星象越來越不對勁了。
萬事萬物的發展都是有規律的,對於陰陽家的人而言,這個世上並沒有什麽不可思議的事物。
就像是墨君拿出來的【水泥】、【第一代改良稻種】這些東西,在別人眼裡看來,這些東西全都是不可能存在的事物。
但對於陰陽家的人而言,只要‘星象佔卜’學習到了一定境界,就會明白這些東西都只是時代的產物,只不過是恰好經過墨君的手發明出來而已。
事實上,就算沒有墨君,最後也會有其他人將這些東西創造出來。
因為冥冥中一切早已注定。
······本來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凡是經過墨君手裡拿出來的東西,從來沒有一樣符合星象運轉的規律。
如果打個比方的話。
那麽大概情況就是,正常的星象運轉是一輛慢步行走的馬車,拉扯的駿馬步伐偶爾會快一點,偶爾會慢一點,但總體速度不會出現太大的改變。
可墨君現在的行為,他每一次搞出大動作,都像是一個大逼鬥子抽在馬臉上,不僅把馬嚇了一跳,甚至就連馬車裡面的人都會嚇一跳。
尤其是這一次【白紙】與【印刷術】現世,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動靜。
身為陰陽家的當代掌門。
東皇太一自從拿到《西遊記》之後,兩隻眼睛已經足足盯著上空的星圖看了三四個時辰,眼睛都快看瞎了,也沒能明白事情究竟是怎麽發展到這一步的?
以往明明看的清清楚楚的星象,突然間就讓東皇太一徹底整不明白了。
“傳令月神,讓她盡管返回陰陽家。”
想了半天,最終還是無法理解的東皇太一決定暫時放下星象的事情,先解決接下來即將到來的動蕩。
而就在東皇太一話音剛落之際,只見星圖空間外緩緩走進來一道黑發披肩,容貌絕美的女子身影。
“右護法最近忙於秦國之事,恐怕未必來得及趕回,不如這一次就由我去吧!”
看見這名女子走進來,東皇太一面具下的眉間微微皺了皺,對於這兩個女人之間的爭執,東皇太一自然也有耳聞。
所以當看見眼前這名女子主動請纓之後,東皇太一心中下意識升起一股不太好的預感。
但仔細考慮過後。
東皇太一便發現對方說的也有道理,現如今漢中那邊確實重要,但月神在秦國那邊的布局同樣重要。
只是······
此次東皇太一之所以點名月神,主要是看重她和墨君曾經的關系,可若是換成眼前這名女子的話,她可沒有這份優勢了啊!
似乎是看出了東皇太一的內心所想,就在這時,只聽見前方女子再次開口道:“還請東皇閣下放心,此次我會以右護法之友的身份拜訪那一位,想必對方應該會給陰陽家一個面子。”
東皇太一聞言,遲疑了片刻後,終於緩緩點了點頭道:“那此次便交由你來處理吧!切記,此事非同小可,萬不可意氣用事。”
“請東皇閣下放心。”
得到東皇太一的應允後,女子嘴角微微一勾,隨即緩緩退出了星圖空間。
待到女子離開之後。
東皇太一看著上空的星象,再次連續佔卜了數次,結果還是沒能察覺到異常。
“怪哉,看來還是應該派人注意一下此人了。”
······
······
十幾日後。
伴隨著《西遊記》在商賈的助力下,傳播的范圍越來越廣。
慢慢的,整個七國所有諸子百家的文人學者,終於徹底被卷入這一場由墨君親手操縱出來的漩渦之中。
而隨著有人開始打聽到【白紙】不對外出售,唯有漢中才能購買。
以及漢中即將創建‘新書院’,並且許諾前來應聘的老師,會以“印刷書冊”作為報酬的消息後。
頓時間。
各國的文人學者全都聞風而動,迅速朝著秦國·漢中匯聚而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