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大明嫡長子》第845章 皇帝真正關心的事
  第845章 皇帝真正關心的事
  在朝堂上用些手段拿捏下面的這些人對於朱厚照來說已經是得心應手了。

  實際上他的精力主要也不在此處。

  官銀走私確實是個大事,但稍做處置,就可以逼得張璁自己去解決。

  四川巡撫也算是一方大員,可朱厚照在確認以後便是讓他來京師掀動風雲的麻煩都想避免。

  山東的事情,劉健又不是這兩天就翹辮子,稍微拖他個幾個月更加沒有問題。

  新疆楊一清也在尋求朝廷的支持,朱厚照可以采納他的建議,並進一步與他說明未來布局。

  宗藩改製也不會有太大的挑戰力量。

  實際上在這些所有的事情以上,還有更加宏觀、也更加具有決定性的大事,是朱厚照真正關心的事。

  有好幾個。

  其中一個就是他要逐步解構傳統儒家文化中對於邊疆、荒蕪區域的某種‘嫌棄’。

  與我們現代人想法不同的是,在古代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祖宗們的認知是拒絕把新疆納入國土之中,理由也很直接:距離遙遠、土地貧瘠、駐守成本太高。

  仔細想來這並不是完全的錯誤,畢竟以當時的技術條件和社會發展水平,強行擴張國土,在特別廣大的區域裡維持軍事駐防,一來做不到,二來反而是拖累中央財政的一個舉動。

  需知帝國的無序擴張之路也是滅亡之路。

  現代中國之所以疆域廣大,其基礎是滿清奠定的。朱厚照得思考,如果沒有滿清,疆域問題該如何解決。

  事實上就是最後一個漢人王朝大明,連河套平原都長期不在其國土之內,那裡是什麽地方?就是今天的包頭市。這還得了。

  如果還不夠直接,那麽可以想象黃河部分區域是國土之外嗎?

  而即便是滿清,也是因為準噶爾部落過於強大,威脅到了他,所以康雍乾三代帝王才與之展開了長達百年的戰爭。

  恰好乾隆皇帝又是個好大喜功的帝王,不談滿漢民族問題的時候這家夥比皇漢還要皇漢,所以他是力排眾議,頂著朝臣的壓力先收拾北疆,再收拾南疆。

  尤其是平定南疆,當時大臣們大多是反對的。

  然而即便是他,也受了時代局限,比如說哈薩克汗國提出要過歸順大清,但是被他拒絕。

  這當然也有其他因素的考量。

  但更重要的,就是世界中央的天朝上國瞧不上中原以外的不毛之地。

  這是深入骨髓的價值觀念。

  這個價值觀要如何改變?思考並解決這個問題,難道不比抓兩個貪官、辦一樁案子更重要?而且他已經有了一些結論了。

  根本上,解決辦法就是‘工業化’三個字。

  因為工業化,生產水平才能大幅提高,大量的物資產出,就逼著大明需要快速開拓市場。

  那個時候侵略就不叫侵略,而是給落後地區帶去現代文明。

  所以大明每辦一個廠,朱厚照都很重視,他也一直在鼓勵天才們能把工業化的面紗早點揭開。

  但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蒸汽機他是真不會造。

  當然,也不是說除了這一點就沒有其他辦法了。

  比如說,朱厚照也曾多次在官員群體中強調過,世界已經進入大爭之世,在構建民族概念的基礎上,他又提出本民族要在這大爭之世中為自己的民族爭取更多的生存空間。

  這是大明版的睜眼看世界,需要長期的做,也一直在做。但還不夠,因為缺乏晚清時的那種危急與迫切。

  更為現實的辦法是,大明雖然沒有工業化,但有一個商業發展帶來的市場邏輯。

  就是海貿的利益驅動,不過這招在海上好使,因為海貿規模很大,陸上貿易規模因為中亞地區的持續戰亂,一直不大。

  目前楊一清仍然支持朝廷向外用兵,那是他一向強勢,同時部分新疆利益受到影響。

  可那點利益拿到朝堂上來放在整個國家的視角下來看,是拿不出手的。

  假若真要再向西打,也不是不可以,但打仗麽,你不能保證自己一直勝利。

  對於遙遠的中亞地區,按照現在的官員觀念,一旦戰事受阻,或者僅僅是耗費過大,那問題就來了。

  ——說到底,他們放棄那裡的底線會非常低。

  所以朱厚照才絞盡腦汁,用了一個代理人戰爭的低成本方式。

  東南、西北兩個方向,兩個完全不同的辦法,這都是有理由的,而且是符合自身需求、說得出邏輯的理由。

  利益驅動除了這商業的一面,還有農業的一面。

  中亞地區是荒蕪,但若是其他的好地方呢?

  大明就真的能一直拒絕嗎?

  菲律賓在現代就是水稻種植國家,呂宋島的中央平原對於大明來說總是有些吸引力的。

  實際上,朱厚照會一直照著這個路數做下去。

  拿走一塊不毛之地他們無動於衷,若是拿走一塊千萬畝的良田他們還沒反應,那朱厚照只能攤手:我盡力了。

  而在南洋地區,除了呂宋島這塊地方還不錯以外,不遠處還有一個爪哇島更加富饒。

  也就是後來雅加達市所在的那個島嶼。

  爪哇島的面積在那片群島之間根本排不上名,只有13萬平方公裡,但這麽大點的地方卻集中了印度尼西亞全國前四大城市,生活著全國一半的人口。

  要知道,印度尼西亞全國一共有191萬平方公裡的土地。相鄰的加裡曼丹島74萬平方公裡,蘇門答臘島47萬平方公裡,但這裡生活的人口兩個加起來都沒有爪哇島多。

  為啥?

  因為土地貧瘠、自然條件不好。這兩個大島都是熱帶雨林,熱帶雨林即便是大平原,也是水貨平原,大量雨水衝刷導致土壤根本沒有肥力。即便是現代技術去開發都很有難度,最多搞點觀光旅遊之類的。

  像巴西亞馬遜雨林即便是現代也是人跡罕至,它南邊的拉普拉塔大平原那才是好地方,而且有五個華北平原那麽大。

  但現在也只能眼饞。

  能夠得到的爪哇島,自然條件也非常好,這個島上有大量的活火山,火山灰周期性地對土地加肥使得土地非常肥沃。可以種植水稻、玉米、茶葉、花生、蔗糖、木棉、咖啡、茶葉、煙草、橡膠、甘蔗、椰子……這個名單可以繼續往後列,只要你能想到。

  這是有形的國土概念,實際上在無形的經濟空間內,還有另外一種辦法能夠讓中央王朝抬高放棄某一片區域的底線。

  就是貨幣。

  貨幣改革這四個字二十幾年來一直縈繞在朱厚照的心頭。

  這是真正的大問題。

  到了行宮之後的第三天,等一些雜事被處理完畢,朱厚照又開始給自己的大臣們燒小灶。

  貨幣問題被重新搬了出來。

  在正式的采取什麽政策以前,他要先和自己這些心腹大臣達成共識,而且到正德二十年,很多有識之士都能給出更為深刻的建議,這一點,朱厚照已經多次領教了。

  所以他並沒有現代人的傲慢,這可能也和他不是某個方面的專家有關系。

  大臣們則習慣了,正德皇帝經常召見大臣,哪怕不為了具體的某個政務,也會時常探討,大概今天也是吧。

  包括內閣的三位閣老,張璁、顧人儀、王廷相。

  以及戶部尚書薑雍、兵部尚書桂萼、禮部尚書靳貴、吏部尚書王瓊、工部尚書張子麟、刑部尚書周錚。

  總理外務官嚴嵩,少府令范玉昌,產業部尚書邢觀。

  這些人之外,就是侍從室的三位侍從了。

  可以說陣容龐大。

  至於大理寺卿和通政使,都被皇帝留在京師了。

  行宮就是可以相對隨意一些,包括有些話朱厚照也可以直接說,這些國之重臣在亭子裡沿著欄杆邊設立的弧形長木椅而坐。

  皇帝本人則自由許多,“咱們多年來相處,已是互相了解了,一看這群臣畢至的動靜也知道不是為了什麽具體的朝務。現如今麽也沒有多大的事,國家形勢算是好的,但朕不想當唐玄宗。”

  “皇上勤勞政事,這確是宗社之福、百姓之福。”顧人儀這一點上還是非常敬佩天子的。

  在他看來,天子就是無情的政治人偶,其他的許多事都不敢興趣。

  像是有些皇帝喜歡的什麽煉丹啊、禮佛啊、書畫啊等,皇帝通通很抗拒,最開心的就是又打了勝仗。

  “這裡不是皇宮,咱們都輕松些,暢所欲言。至於今日這主題麽,便是貨幣一詞。朕先拋磚引玉,但事先說好,今天朕、包括你們每個人所說的話,不代表朝廷的政策。雖說金口玉言不假,但國家大事,可不能嘴上說說、拍著腦袋就定了,有這個前提,伱們該放心了吧?”

  眾人聽後輕松起來,紛紛表示道,“請皇上示下。”

  “其實許多年前,朕也一直說過,大概是要在海禁開馳那會兒了。當時大明缺銀,所以我力主開放貿易,讓大明的百姓用瓷器、絲綢換得自己缺乏的白銀。然而從更高的視角看,物品都是有其用處也就是價值的。可白銀、黃金,既不能吃、也不能穿,要來何用?說得極端一些,發生自然災害的時候,是糧食有用,還是金銀有用?發生戰爭的時候,是武器及其生產原料有用,還是金銀有用?金銀或者說貨幣,究竟要怎樣理解?”

  這個問題其實有些繞的。

  但這個彎,必須要繞得過來,已經正德二十年了,二十年來貿易帶來的白銀瘋狂湧入大明,而且還有日本這個金銀島在手裡。

  如果再不嘗試著采取舉措,等到銀價貶值,老百姓的生活成本提高,萬一出了什麽亂子,那個時候再回過頭來想要補救,不僅難度更大,而且代價也更大。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