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禦煞》第747章 反溯琅嬛舉三花(三更!)
  第747章 反溯琅嬛舉三花(三更!)
  寶仙九室之界實乃不愧是原始大界的模樣,其遼闊一界之中,饒是巫覡教這般在一眾聖地大教之中尚算是尋常,不曾墊底,但也不至於拔尖到執牛耳的宗門,其山門之遼闊,其諸峰之雄奇,也實則遠在楚維陽的預料之上。

  而且,為了安置好如楚維陽這般在宗門歷代古籍之中所書,注定驚才豔豔的妖孽修士,靖雪道人能夠提早應下楚維陽的諸般要求,自然而然,便更不會在道場的事情上虧待楚維陽。

  因為楚維陽乖僻的心性,以及孤寂蕭索的氣質,靖雪道人未曾將楚維陽安置在後山諸修的密集之處,更相反,靖雪道人所遴選的飛鷲峰,佇立在後山較為偏僻的一處邊角之中。

  但是邊角並不意味著荒涼,更相反,此地誠是巫覡教連綿群山之中風水菁華匯聚所在之一。

  僅隻以風水堪輿之道而言,這連綿群山匯聚成一派高聳景象,渾似是無垠汪洋之上浪湧層層相疊一般,這後山的連綿諸峰,便這樣不斷的壘高著山勢,進而,等到楚維陽道場飛鷲峰所在之處時,則山峰如崖岸邊即將振翅高飛的鷹鷲,故而有飛鷲峰之名。

  層疊連綿諸山的風水大勢在這一處匯聚,在這飛鷲峰頂得以用“振翅高飛”之相得以蛻變與升華。

  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緣故,對於稍稍能夠認知地理水文的金丹境界修士而言,這廣闊後山的這一邊角處,看似是有著連綿諸峰環伺,但實則有且僅只有著一處真正的道場,要麽不選,要麽便只能選飛鷲峰。

  這也是此間甚為荒涼的因由所在,而如此偏僻、幽居,但又因為諸峰恭維而形成的風水堪輿大勢,這般道場,縱然是尋常人眼中的些許瑕疵與缺陷,在楚維陽這裡,卻盡都是妙處。

  而也正因此,當靖雪道人離去之後,楚維陽僅只是稍稍的觀望了一陣之後,便毫無顧忌的,搖晃著己身的寬大碧袍,將一枚枚琅嬛篆紋洋洋灑灑的化作了迷蒙光雨,灑落向飛鷲峰,以及環伺恭維著飛鷲峰的諸峰。

  當然,雖然而今看,步步盡都在楚維陽的謀算之中做得甚為盡善盡美,但是楚維陽仍舊未曾消去心神之中的警惕。

  哪怕因為《煆真經》的獨特修持方法,乾坤法爐熔煉諸篆法,而今楚維陽所掌握的琅嬛篆種,實則與古往今來任何一門無上篆法盡都不同。

  但是在這有著複數量級的神境真人存在的天地之間,楚維陽自思自量著,如何謹慎的行事風格都是很有必要的。

  好在,地師一脈的手段,本就是依循著地理水文來施展,從來不拘泥於真正的道法細節上面。所以這一刻,楚維陽未曾動用金紅幡旗,也真個未曾運轉己身的地師傳承。

  那漫天的光雨之中,僅只是有著那純粹的,古往今來唯此而已的琅嬛篆種灑落在天地間,而此刻,在紫金蟾宮之內,楚維陽神形所趺坐的寬大玄龜法台之上,這頃刻間,卻是蕭鬱羅、師雨亭和青荷,三代百花樓天驕真傳修士,相繼顯照神形的頃刻間,與楚維陽交織與共鳴。

  同參神元的頃刻間,先是師雨亭那百花須彌若紗帳帷幕層層交疊的神韻霎時間直衝入楚維陽的心神之中。

  進而,是蕭鬱羅的最為純粹正統的百花煞炁神韻彌散,百花流轉之中,一切的須彌神韻混同在天地之間,妙法極靜曼妙之後,複又不落於痕跡之中,一切的道與法盡都在花開花落的枯榮輪轉之中,待得百花再度繁盛時,盛開成自然而然的樣子。

  最後,當被蕭鬱羅自然化的師雨亭須彌神韻,最後被青荷那雖然境界孱弱,但因為一卷道書的義理加持,於神韻之上分毫不弱的嫁衣神韻映照而出,一切的百花道法在這一刻成了一道橋梁,將楚維陽的琅嬛篆紋,與此間的天地乾坤,與那連綿群山的風水地貌,嫁接在了一起。

  霎時間,渾似是春風化雨一般,群山震動之中,伴隨著一道道琅嬛篆種化作的光雨灑落,諸峰像是由內而外的,被煥發出了生機造化之力一般,道人風水堪輿手段融入其間的過程之中,山石草木之間蓬勃生長,驟然間便是漫山遍野的蔥鬱。

  而直至這一刻,楚維陽都猶還在更進一步的遮掩,立身在他肩膀上的淳於芷化成的金紅火靈鸞鳳在這頃刻間騰空而起,周遊連綿諸峰的過程之中,在繚繞的鳳鳴之中,將死生輪轉的意蘊貫穿在天地間。

  這一刻,任是誰隔空觀照著,都以為是楚維陽在用煥發生機造化之力的方式,教己身所掌握的篆法煉入了諸峰裡去。

  這符合著楚維陽在曾經的渾渾噩噩裡面煥發出新生的經歷。

  而在這一遮掩之中,伴隨著那百花須彌神韻的貫穿,楚維陽才是真正做到了這目前可以洞見的諸步謀算裡面,最為緊要的一步。

  畢竟,對於楚維陽而言,他並非是為了薅巫覡教的家底兒,才不遠萬裡,奔赴到這寶仙九室之界中來的。

  楚維陽從未曾忘卻,第五磬邀自己前來的時候,所曾經言說過的終極目的。
    要想在那新舊之修士相互抗衡的大勢之中,不說定勝,僅只是維持以兩兩相抗衡的局面,他們都需得促成寶仙九室之界與上清玉平之界,在古法修士的掌控與主導之下,合二為一,化成一界天的局面!
  而這,尚還是新舊之修士的對抗之中,必要且不可或缺的諸環之一。

  而這樣的千鈞重擔,即便在楚維陽的主動分擔之下,都沉重的壓在了楚維陽和第五磬的肩膀上。

  但楚維陽之所以願意在這件事情上主動替第五磬分擔,絕非是因為道人想要逞強,而是在楚維陽的認知裡,唯一能夠在古法修士的掌控與主導之下,合成一界天的前提,是至少要像三元極真界和太玄總真界那樣,兩界至少要在地理位置上合攏在一起才行。

  而且因為要在古法修士的掌控之中,這等合攏,應該是寶仙九室之界的主動靠攏。

  而實則仔細論算,若要促成這樣的局面,主動的推動著這樣的原始莽荒的一界,橫渡過昏黃濁世,進而靠攏向上清玉平之界……

  哪怕是寶仙九室之界中諸修死絕,兩界天混朦法新道修士無一人來阻攔,僅只是寶仙九室之界的體量,累死十個楚維陽和第五磬,只怕也難在這一過程中推動多麽遠的距離。

  即便是會有古法修士來接引,將這渺遠的路程再縮減至半數,楚維陽思來想去,唯一能夠促成這樣局面的,便是依循著有序的方式,使得寶仙九室之界主動縮水!

  而楚維陽所的認知裡唯一能夠依循著道法使得寶仙九室之界主動縮水的方式,事實上,三元極真界的古之先賢,已經將那凝縮天地乾坤的方式方法的圖錄,通過那交疊與皺褶的須彌壁壘,烙印在了三元極真界的天地間。

  而有幸,作為三元極真界中,唯一同時掌握著須彌之道與地師之道手段的修士,在三元極真界恢復著古老原始之貌的過程之中,伴隨著須彌壁壘的重新延展,楚維陽曾經不止一次的“救火”。

  而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之中,遂教楚維陽明確的意識到,那須彌壁壘延展的真實道法之相,與其貫穿諸靈山秀水,元氣與因果運數淤積之處的綿延悠長的脈絡。

  所以反向來看,楚維陽若想要將同樣的事情在寶仙九室之界中複刻出來,道人最先要做的一件事情,便在先錨定一處靈山秀水,錨定一處聖地大教級數的元氣與運數淤積之所在。

  唯有在這樣的地方,楚維陽才能夠以須彌之力貫穿天地乾坤,進而借由著昔日的經驗,將須彌壁壘的皺褶與重疊這一過程,反向推演出來。

  楚維陽必須快,唯有推演出這一步,才有著大界萎縮的可能,而且絕大部分的神境真人級數的修士未曾留駐在天地之間,這幾乎已經是楚維陽,是第五磬,是古法修士,最好的,甚至是唯一的機會來做成這件事情!

  而且,參照著楚維陽在海眼漩渦之下,在那狹長的大淵之中所洞見的諸般,楚維陽更有理由相信,隻消自己真正開啟這一進程,僅只是大界的萎縮本身,便足夠成為一場自上而下的自然而然的天地災厄、殺劫與危局!

  教殘存的神境真人級數的存在,必須找尋遁逃世外的方法與門徑。

  教那些縱然想要回返的神境真人級數的存在,也無法越過真正天地偉力鑄就的無上藩籬。

  一切的一切,似乎是在昔年三元極真界的修士,以血淚篇章鑄就的那道古路遠行的伊始,便已經將這一切的因由落下。

  而對於楚維陽而言,這巫覡教的後山之飛鷲峰所在,便是楚維陽推演這第一步的道場!這便是聖地大教之中,元氣與運數淤積所在!
  而伴隨著那百花須彌之道的神韻借由著風水堪輿之道的琅嬛篆種,與這連綿諸峰貫連,與此間天地所牽系。

  這參悟須彌壁壘交疊與皺褶的“道場”便已經有條不紊的展開。

  這才是真正重中之重的事情。

  第一次,那新舊兩道修士的爭鋒,以如此袖珍的局面,將“戰場”之一,展露在了楚維陽的面前。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