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禦煞》第749章 一點神通妙輪廓(一更!)
  第749章 一點神通妙輪廓(一更!)

  偌大的紫金蟾宮之中,寬闊的道殿內。

  或許是因為此間恰合道人己身《屍解煉形圖》之神韻的緣故,也正因此,在熔煉這道完整的地脈礦脈而成紫金蟾宮的之後,在這蟾宮之內,楚維陽的一切布置,也盡都依循著那《屍解煉形圖》中的紫金蟾宮來布置。

  不僅在道殿之中,有著一口直通往飛鷲峰底地宮的煞炁寒潭,連帶著,道人以一座寬大至極的墨玉玄龜法台,將原本應該有的雲床與蒲團盡皆取而代之。

  而仔細看去時,這玄龜法台之上,密密麻麻之間,是數之不盡的琅嬛篆種,與漸變之後的羽紋鳥篆。

  這是漫山遍野的玄雲幽霧最後匯聚而至的終點。

  而在這寬大的雲床上,已然有了接連十數日之久的時間,楚維陽與淳於芷終於得以安寧的處於彼此間參合三元的閉關養煉過程之中。

  要知道,早在昔日裡,那耄耋老道隔空之間與青衣道人相互抗衡的時候,借由著對於遠天之際那道斑斕神霞長河的觀照,楚維陽便已經徹底完成了《太陰煉形》神通的“完善”,進而因為這神通經篇的更上層樓,而使得己身接續了悟境。

  但是之後連番的驚變,使得楚維陽不得不壓製著悟境對於己身的諸般擢升。

  只是這道場開辟之後,方才得以在這樣步步凶險的危局之中,得以有著片刻的安寧以沉浸入道與法之中去。

  而在這一過程之中,淳於芷也以精氣神三元交織與共鳴的方式,借由著楚維陽自形神全方面的接引,牽引著淳於芷同樣遁入了楚維陽的悟境之中。

  在這一領域裡,楚維陽感受到了楚維陽《太陰煉形》完善的神通經篇之余韻,進而借由著這樣的余韻,在那陰極生陽的過程之中,淳於芷死生輪轉的概念被再度的牽引與梳理。

  某種朦朧之中無上神韻的長久貫穿與梳理,終於教楚維陽認為,此刻得以將那一部神通修法殘篇的原本以及神韻,教淳於芷完整的觀照,而不至於影響到淳於芷的道心了。

  事實上,這一直是楚維陽長久以來的觀念,《太陰煉形》之道與淳於芷的鳳凰天火相趨近,但終歸並非完全契合,真正契合淳於芷道法的,實則是那記載著“胎化易形”字樣的神通殘篇。

  若是有可能,楚維陽希望淳於芷能夠在這部神通殘篇之上,悟出屬於自己的神通修法來!

  而就像是楚維陽依循著《百鳥朝鳳》之符陣,為淳於芷所謀劃而出的金丹境界九竅洞開,以及煉九道火靈鸞鳳而成真形道種的修持方法一樣。

  不僅僅是在道途上,現如今,淳於芷在神通修法,在相互配合著的更上層階的道途上,都已經在依循著楚維陽所描摹的藍圖上有條不紊的深耕著,並且已經開始相繼依循著進程而有所收獲。

  至少,朦朦朧朧之間,算不上是甚麽種子,但是已然有著直指神通修法經篇神韻的朦朧輪廓,從淳於芷那滿蘊著焰火靈韻的道果金丹之中誕生,進而,因為金紅幡旗的一同掌控,而教楚維陽將乾坤法爐之中的變化洞照得真切。

  這是真正穩穩牢牢的對於神通修法從無到有參悟的進程。

  昔日裡楚維陽洞徹有《太陰煉形》,以及洞徹《法相天地》的時候,這一部部原本尋常的妙法,這是以這樣的方式一點點蛻變與升華的。

  淳於芷已然走在了最為正確的修途上。

  而且,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在這一過程之中,楚維陽同樣未曾有分毫的浪費己身駐足悟境的玄妙狀態之中。

  那繁盛的思感與念頭匯聚成的神念洪流之中,滂沱的靈韻光雨從金丹道果之中朝著楚維陽的心念海洋之中垂落而至,進而伴隨著靈念的垂落,愈發繁盛的灰黑色玄光從中相繼顯照、凝練,進而在道人的思緒牽引之中,從純粹的靈光,凝練成一枚枚凝實的古老篆紋。

  那是與《天人五衰》,與《花開頃刻》,與神通殘篇屬於同一時代的同種同源的古老篆紋!
  只是楚維陽在將之凝練的過程之中,於細節之中稍微有所更易變化,那是太陰煉形的神韻貫穿入其中的表現。

  而也正是伴隨著這樣一枚枚蘊藏著玄色靈光的古老篆紋的相繼顯照,如同昔日所見的《天人五衰》與《花開頃刻》一般,真正屬於完整的神通之經篇,得以在楚維陽的思感與念頭之中凝聚。

  一切的無形無相,玄虛而高邈的道與法,在這一刻,終於落於文字,至少是在楚維陽的心神之中落於文字。

  之所以未曾真個書就在紙上,是因為除卻神通修法本身之外,楚維陽對於真正意義上的神境真人級數的修持,對於神通修法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對於修法與所謂神通種子之間的牽系與分別,仍舊還有著些許的迷障存在。

  直覺告訴楚維陽,神通種子本身很重要。

  畢竟,道人曾經見過的《天人五衰》之道種,曾經帶給過楚維陽以旁的神通經篇所無法帶來的直指根髓本真的感觸。

  也正因此,凝聚《太陰煉形》神通經篇的過程,被楚維陽在心神思緒之中完成,烙印在心神記憶的深處之後,終究未曾徹底的落在紙上。

  但是楚維陽凝練文字的這一過程,還有那一字一字躍升而出的經篇本身,都教在這一過程裡面,真正以參合三元的方式,使得彼此間神魂無分彼此的交匯在一起的淳於芷洞照的真切。
    那甚至已經非是洞照。

  長久以來的共同修法,楚維陽與淳於芷的參合三元之進程,甚至在神元的層面早已經超過了參合的概念與范疇。

  那是真正意義上,彼此間的思感與念頭混同在一起的渾一之修法養煉。

  這也意味著,《太陰煉形》經篇在落成文字的過程之中,實則有著部分的神念之牽引,是在楚維陽的意念引導之下,由淳於芷的思感與念頭來完成的。

  她親自參與到了這經篇的凝練過程之中去。

  而也正因此,同樣完整的經篇與其神韻,在烙印在了楚維陽的心神之中,成為日後楚維陽修持養煉《太陰煉形》神通的一切依憑的同時,也完全的烙印在了淳於芷的心神之中。

  無須有甚麽樣的洞照,以及洞照之後的參道悟法。

  在烙印心神的頃刻間,這經篇之上的古老篆紋,以及這些篆紋所承載的珠璣文字,便盡都成為了被淳於芷完全掌握,並且全部義理、道法盡都肆意的徜徉在心神之中的存在。

  這意味著,哪怕淳於芷不曾修持《太陰煉形》這一經篇,待得自己所參悟的那部殘篇在道法本源之中凝練成的輪廓不再這樣朦朧,變得更為真切清晰一些的時候,或許淳於芷便可以將自己所記憶的《太陰煉形》經篇的一切,盡都化作資糧與薪柴,融入,並且澆灌出真正屬於自己的完整經篇來!

  就像是此刻的淳於芷無需要參道悟法一樣,來日的時候,甚至未必會有甚麽樣的長久苦熬與磋磨,這彼此間的融入與澆灌,幾乎是水到渠成的極短促時間內的事情!

  畢竟,《太陰煉形》之中本就吸收了那殘篇的部分神韻,在趨同之余,實則於細微處本就有所重合,而這等重合,便是兩道經篇之間的橋梁。

  所謂的融入與澆灌,無非是以誰為主的問題而已。

  而且,在事實的層面,也再沒有比這《太陰煉形》的經篇所化成的資糧與薪柴,更為適合淳於芷的了。

  於是,在這樣的無法想象的道法收獲之外,當淳於芷雖然未曾因為那朦朧的神通輪廓而使得己身洞入悟境門扉,但些許細微的底蘊累積,以及靈韻的勃發,都使得淳於芷輕而易舉地在洞開了第二竅的過程之中,將乾陽法焰熔煉入了其中。

  這最為明晰的進益之外象,反而是而今淳於芷的進益之中,最為微末的那一部分。

  如此,接連十數日的漫長修士過程之後,當淳於芷將一切的收獲在這一過程之中盡皆掌握,並且借由著楚維陽的精氣神三元之力,得以前所未有的夯實了己身的道法根基,終至於穩穩牢牢的駐足在丹開二竅的境界之中後。

  淳於芷便渾似是泄去了一口心氣兒,脫力也似的,將潔白的額頭輕輕地抵在楚維陽的肩膀上,整個人的身形渾似是疾風驟雨之中一葉孤舟也似,不再主動的參與到參合三元的修持過程之中,僅只是將自己作為楚維陽仍舊在參合與修持的必要輪轉之途徑。

  而也因為從道法領域的掙脫,使得淳於芷原本因為悟境而恆久平和的心境,終在這一刻,被純粹激湧的情緒所化作的焰火點燃。

  那是磋磨於碰撞之中,鐵與火迸濺的灼熱,是真正契合著法焰之道的“蛻變與升華”。

  於是,在被神通經篇淹沒了心神之後,淳於芷轉而便徹底的在疾風驟雨之中沉浸在了這樣的烈焰汪洋的意境之中,並且為此而忘我,而失神。

  “維陽,昔年是我教你庭昌山妙法,而今,這道法的修途,便成了你在教我了……”

  聞言時,是楚維陽在這樣的參合三元的過程之中,終是將一朝驟然躍出天外,進而在這諸般經歷之後,一點點將心中緊繃的壓力全數紓解了去之後的松弛聲音。

  “是啊,玉脂奴,昔年靈丘山左近,是你咄咄逼人,欺負著貧道如喪家之犬也似,而今,變成了貧道在反過來欺負伱了……”

  於是,再之後繚繞的鳳鳴聲中,便僅只剩了淳於芷那恆久慣常見得的倔強駁斥。

  “渾說!這等……相諧,如何能說是欺負呢?”

  “哈——”

  而在這般清朗的笑聲之中,楚維陽終是心神間的最後一縷倦意煙消雲散了去。

  進而,連帶著那玄光凝練成的珠璣文字盡都消減了去,道人愈漸得松弛的全數心念,也終在借由著那繚繞的煙火,蔓延至了那扭曲的須彌之力中。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