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禦煞》第957章 輪轉變演鬼魅事(求訂閱!)
  第957章 輪轉變演鬼魅事(求訂閱!)

  真形道途在這一道驚雷貫穿靈台、蟾宮與雷池的頃刻間,便在三元道術的本質蛻變與升華的過程之中,渾無滯澀的躍入了第四境!

  自有完整的道術經篇得以被楚維陽掌控的那一天伊始,這一通衢道途之上,對於楚維陽而言便再無有瓶頸可言。

  他所欠缺的,僅只是進益,僅只是道法的進益本身而已!

  而這一刻,在並不短暫的時間積蓄之中,以如是遼闊巍峨而近乎無垠的古老一界的渾厚道法底蘊的支撐之下,真正海量的灌湧以引動的質變之中,楚維陽的真形道途在輕而易舉的走到了蛻變與升華的進程之中。

  而也正是在這樣的電光石火之間,楚維陽昔日推動著真形法第三境突破時的機緣造化之力,僅只是將開天法引入了第五境的絕巔而已。

  在這一刻,楚維陽三元道術引動著萬象道法齊皆震動的頃刻間,海量的陰陽俱全與乾坤渾一的過程在一刹那間完成,而這樣更為恢宏可怖的氣韻,更進一步的匯聚成了無法想象的沛然的機緣造化之力。

  而當這樣的機緣造化之力再度降臨到道場三界之中,在滋養著諸修的道場本源的同時,主要灌湧向己身的三株神通果樹的時候。

  那看似是牢穩而且顯得“矜持”的開天法的道途門徑終是在這一刻在真正渾厚的積蓄之中,悄無聲息的洞開。

  霎時間,這三株已然極致乾枯的神通果樹之上,便相繼顯照出了磅礴的玉光清輝,如是輝光,在刹那間,從玉京山,從琅霄山,從白骨道宮,相繼貫連之中,洞照三界!

  在如是輝光的顯照與牽引的過程之中,同樣的,伴隨著風雨雷霆的應和與共鳴,伴隨著那靈光之中,同樣有著先天白玉鏡和太上八卦爐的虛相顯照,幾乎是同一時間,有著各不相同的三枚神通玉果,像是在這一刹那懸照在了神通果樹下,又似是懸照在了熔爐之中。

  但是,伴隨著八卦氣韻流轉,伴隨著熔爐之中雷霆與焰火一閃即收。

  頃刻間再看去時,那懸照在三株神通果樹之前的,便已經是純粹的瓊漿玉露,仔細看去時,僅只是能夠在其上靈光的兜轉過程裡,洞見那些珠璣篆籙文字。

  昔日在舊世之中的時候,老禪師曾經給予過楚維陽以連番數句告誡,而在這些告誡之中,便有著對於楚維陽施展神通的評價,認為楚維陽過分注重於神通之間的搭配,而少了真正神通本質運用的深耕。

  只是從那一日遠赴世外之後,及至於今日,這漫長的光陰之中,楚維陽都少有將心思放在神通經篇的參悟之中,事實上,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楚維陽也同樣未曾將心思落在道術經篇的本身上面。

  長久的時間裡,楚維陽正是在將己身那圓融智慧沉浸在萬象道法的推敲與演繹之中。

  這是一切的基礎,是神通與道術真正的根基所在。

  或許老禪師很懂神通。

  但是老禪師卻未必很懂得楚維陽的真形法,更未必有如今日的楚維陽更懂得道法的真髓與本質。

  唯道與法真實不虛,楚維陽推敲與演繹萬象道法的過程,不僅只是在推動著三元道術的蛻變與升華,事實上,神通經篇之中的諸般變演與衍生演化,也齊皆在純粹道法的輕靈道音之中,被道人歷歷洞見與掌握。

  這一切在本質上殊途同歸的修持,印證到今日的這蛻變與升華的一步中的時候,便是那三道瓊漿玉露,裹挾著那些各不相同的珠璣篆紋,幾乎在頃刻間,便順滑的融入到了三株神通果樹之中去。

  那是《正立無影》的神通經篇融入到了玉京山的黃中李樹內,融入到了以《法相天地》為根基的神通框架與脈絡之中。

  所謂《正立無影》者,是無上避劫之神通妙法,得以運用之時,修士形神立身在原地,任是何等咒術厲法殺伐而來,其形神或實或虛,或有或無,若形神無影一般,分明靜立,卻又遺世而萬法不加身。

  然則此道內修之真髓,則在己身與天地之映照,使得真正修持到高深與真髓之處,則以身化天地,而以寰宇萬象諸氣輪轉己身,因而一即是萬,以實為虛,以有為無,以正立而無影。

  那是《指地成鋼》的神通經篇融入到了琅霄山的蟠桃果樹之中,進而融入到了以《天人五衰》為根基的神通框架與脈絡裡。

  所謂《指地成鋼》這,是無上輪轉變化之至高神通,其運用與本質內外渾一,所謂化土為鋼,不過是以土行與金行之變化,而引證修士入得此神通修法之門徑而已。

  此神通經篇修持至於大成時,則五行之玄奇變化,皆在一念輪轉之間,可有如水之火,如土之水,如火之金,五行之中,各複又五行俱全,如此相繼生息演化之中,是以無量變化之根基,貫通於《天人五衰》,是以洞見無量劫氣矣!
  那是《回風返火》的神通經篇融入到了白骨道宮前的降龍木中,進而融入到了以《太陰煉形》為根基的神通框架與脈絡裡。
    這所謂的《回風返火》之神通修法,誠是翻卷逆練之要訣關隘所在,昔日舊世的最後一戰裡,楚維陽曾經在面對著古之地仙存在的時候,己身的歲月之風與須彌之雨曾經被古之地仙以此神通生生消弭去。

  然則,此等用法,仍舊僅只是外相而已,風回火返,並非僅只是複本還原,更是將變化、輪轉與生息的過程逆轉,此神通逆練,實則風火皆外相而已,內則是陰陽逆亂演化,以陽即是陰,以陰即是陽,以如是逆轉而煉周天所未至之微末。

  刹那之間,楚維陽穩穩牢牢的駐足在了開天法六層的修為境界之中!
  並且,正是借由著上一度的“矜持”,有如厚積薄發也似,這一番,渾厚的機緣造化,在將道人的修為境界推升之後,在一境的完全通衢之中徹底肆意的信馬由韁,很快,便在推動著道人的枯榮輪轉,幾乎要朝著盛極奔湧而去。

  而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之中,楚維陽借由著萬象道法的累積與積蓄,對於這開天法的第六層境界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

  這三部神通並非是楚維陽有意遴選,而是在己身這樣繁多的累積之中,在水到渠成的走到了這一步之後,自然而然的在交織與共鳴之中所做出的道法選擇。

  而不拘是人化天、天化人;還是五行皆變五行;又或者是陰為陽、陽為陰,這一刻,三部各自不同框架與脈絡之中的神通經篇,齊皆在這一刻,演繹著形與質的變化。

  這才是真正在神境真人層階修持的過程之中,諸道法經篇的傳承之中都不曾落於文字的不傳之秘!

  接連數度的枯榮輪轉之中,原有的變化在層層累積之中已然盛極,緣何有人在這樣的盛極過程之中,能夠在躍入第六度枯榮輪轉之中,仍舊能夠接續後續的道途,直指神境巔峰?

  關隘便在於第六度的枯榮輪轉之中,其選擇了形質變化之要訣,在原有的輪轉與聲息之中的,帶給了己身那盛極的道法輪轉以更多的變化之可能。

  而古往今來,又不知有多少或許是天驕,或許是妖孽的修士,在這一步,仍舊想著盛極之後的更為盛極,於是,在純粹的累積之中,誠然也升入了第六度的枯榮輪轉,卻生生堵死了自己的路,與神境的求索上再不能有所寸進。

  而這樣的不傳之秘,哪怕未曾有人與楚維陽宣之於口,但是道人卻已經在對於萬象道法的推敲與演繹之中,從真正的沉澱和積蓄裡,得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不言而自明!
  “道與法誠不我欺!”

  如是感慨之中,四度蛻變的三元道術與一十八部神通經篇之神韻交相輝映,神通經篇的更進一步掌握渾厚了道人的道法根基,進而借由著底蘊的進益,使得有著更多的機緣造化從三元道術的震動之中,綿延向道場三界,綿延向三株神通果樹。

  使得其枯榮輪轉之中的每一絲縷氣息的進益,在進益本身掌握的頃刻間,便徹徹底底的將根基夯實牢穩,完全省卻了還需得打磨與沉澱進益根基的徒勞。

  而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之中。

  原地裡,楚維陽那貫穿在三元丹田之中的前所未有之震顫的驚雷,終於齊皆黯滅了去。

  與此同時,雷音的余韻之中,輕靈道音已經接續,法會續場,甚至這無何有之鄉的渾厚底蘊仍舊在持續的朝著楚維陽傾注而來。

  萬象天人與諸玉質化靈形,盡皆沉浸在那純粹的陰陽俱全和乾坤渾一的本質升華之中。

  而也正是在這一刻,楚維陽的思感與念頭齊皆從盡皆擢升的曼妙之中清醒過來。

  進而,道人的思緒也在這頃刻間,重新回歸剛剛時那一閃瞬間的驚詫。

  那是真正在奇詭邪異之中撞見鬼魅的,完全出乎了楚維陽預料的故事。

  “倘若剛剛時貧道未曾感應與記錯的話,那一道與己身的萬象道法所相陰陽俱全、乾坤渾一的,是《青竹丹經》?是三元極真界中,吾盤王宗先賢青竹老祖,於五百年前所創出的金丹境界無上經篇?”

  恍惚之中,楚維陽靜靜地體悟著那從己身心海之中徜徉著的繁浩篇章篆紋。

  “這……真真是見了鬼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