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禦煞》第946章 坐中漁唱歌舞地(三更!)
  第946章 坐中漁唱歌舞地(三更!)
  從一場玉京山法會的至於終末,再到道與法本質與真髓的更深層次的通悟,進而將這種進益與體悟呈現在三元道術之上,複又依循著道術的升華,引動著楚維陽己身三元萬象諸道法的蛻變。

  最後,由三元諸法映照於道場三界,再引證著己身的道法氣韻,貫穿向三界的乾坤寰宇,將蛻變的造化與機緣引動向萬象群生,引動向凡所由諸修所辟之道場。

  這樣的變化進程本身,有過了數次的經歷之後,對於楚維陽而言已經是十分熟稔的事情,從最一開始的法會變化,再到綿延向三界寰宇的萬象造化,一切的進程本身被道人所輕易掌控與駕馭。

  而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之中,楚維陽同樣明晰的感應到,己身的真形法之蛻變,仍舊如故的在引動著開天法的升華。

  但是這一刻,僅只是三株神通果樹,在這一頃刻間,瘋狂的汲取著根須之中的大道寶丹,進而吞噬與熔煉著豐沛的靈韻諸氣,在升華降臨的頃刻間,瘋狂的走過了枯榮輪轉之中的變化。

  但是,伴隨著楚維陽的開天法已經駐足在了第五度的枯榮輪轉的層階之中,而今這真形法的三元道術第三度的蛻變與升華本身,其所帶來的裨益,僅只能夠教楚維陽從初步涉足第五度枯榮輪轉的層階,走向這一境界的深邃處。

  這一度的枯榮輪轉似乎是已經走到了盡頭處。

  但是對於楚維陽而言,完全掌握著己身道法分毫與微末變化的道人,能夠明晰的感受到,三度蛻變的真形法,那一法引動諸法變化的造化之力的暈散,僅只能夠將開天法推動到了開天法的五度枯榮輪轉的盡頭。

  哪怕這一刻,事實上,諸法造化的氣韻實則仍舊在暈散,仍舊有著蛻變與升華的余韻,將縈繞在三株神通果樹上,使得在之後略顯得漫長的時間之中,三株神通果樹將會以更為豐盈的姿態汲取著根須纏裹的大道寶丹的“養分”。

  但是這樣的變化本身,更像是對於已經走過的路的更進一步蘊養與夯實。

  道人在開天法的明晰修為層階上不會有甚麽變化。

  而這樣變化上的參差,事實上並不曾教楚維陽有甚麽意外。

  道法從無有高下之別,開天法與真形法,不過是方式不同的兩條同樣探索著超脫的道途而已。

  在這不同的道途之上,修士需得走過的路不盡相同,但是在結果上,在最終的目的與方向上,兩部道途實則是殊途同歸——

  超脫。

  而也正是在道途盡頭的殊途同歸,這使得哪怕修法的方式上有所不同,但是開天法與真形法的本質上,實則有著一部分的趨同。

  楚維陽能夠順利的兼修兩法,諸修盡都能夠順利的兼修兩法,便實則是明證。

  也正因此,這不同的道途之間,在相同的神境真人的修為層階之中,那細微的修為境界的劃分,也有著較為明晰的考量價值。

  神境第三層的修為層階所帶來的進益,已經無法完整推動著楚維陽躍升出另一道途的第五層階。

  但是楚維陽能夠感覺到自己臨門一腳的狀態。

  這僅僅只是後勁不足罷了,並非是有著甚麽瓶頸的降臨,事實上,三株神通果樹的共同加身,楚維陽身上所謂的開天法的修行瓶頸,在直指九度枯榮輪轉的巔峰之前,只怕盡都蕩然無存。

  桎梏著楚維陽立身在神境巔峰的,僅只是時間而已。

  “光陰……”

  如是輕聲感慨著,伴隨著三元丹田之中,靈台、蟾宮、雷池的相繼變化,伴隨著三元道術的蛻變與升華本質上的躍升牢穩的完成。

  那洞照在了玉京山中的鏡光倏忽間消弭了去。

  楚維陽的圓融智慧與玉京山萬象法會之間的牽系,那種萬象道法與圓融智慧之間的內外渾一,已經徹底的完成。

  於是,伴隨著鏡光的消弭,歲月與光陰的延展與凝煉也倏忽間從玉京山中消散了去。

  但是一場完整的玉京山法會的告一段落,並不曾教泰一玉皇天中的盛景有所停歇,更相反,這頃刻間,風雨晦暝之中,繁浩靈韻交錯而成的雷霆大盛,漫天轟隆的景象之中,道人的圓融智慧反而更進一步的勃發著萬象天人的道法靈光。

  幾乎霎時間,馬不停蹄的,駐足在已有的道法真髓與本質之上,再一場的玉京法會便緊隨其後的得以開啟。

  那恍若洪鍾大呂也似的鍾鼓鼎磬之音剛剛從三界之中漸漸地暈散去,那在細微處一點點積蓄與沉澱著的輕靈道音,便已經緊隨其後的再度響起。

  如是潮起潮落之間,翻湧著持續不斷的朝著前程奔湧而去的,是楚維陽的長生道途,超脫道途!
  而此刻,沐浴在那輕靈道音之中的,則是楚維陽仍舊在沉澱,仍舊在夯實往昔前路的三株滿蘊著微茫但卻靈動的玉光清輝的神通果樹。
    那是而今論算起來,已經是上一度的萬象造化的余韻。

  至於今日,楚維陽已經能夠隱約的看到己身兼修兩道的前路,或許在各自的第八層境界,又或者是在最後一層境界的時候,終有一日,楚維陽的神通與道術,將會駐足在同樣的層階之中,以並駕齊驅的姿態,去磋磨與碰撞出真正的超脫之路來。

  那玉光和道音,那根須之下的大道寶丹與接連續場的玉京法會,便是道人最深厚的底氣!
  而也正是因為著這頃刻間的真形法道途上的境界躍升,事實上,諸道法的變化還在其次,真正重中之重則在於,因為這變化本身,楚維陽罕有的松弛了下來。

  哪怕楚維陽一直未曾有過言說,但是事實上,自從遠赴世外伊始,楚維陽的情緒便始終處於某種無法言喻的緊繃與沉鬱的狀態之中。

  這種狀態的變化,源自於那閃瞬間,邢老道、天炎子,以及重中之重的老禪師對於楚維陽的所帶來的心神與道法上面的震撼。

  道人在這之後,於是深入的觀照與剖析老禪師,便事實上在將這種震撼更深刻的烙印在自己的心神之中。

  再有,則是對於世外的茫然,是在剖析老禪師的過程之中,在洞悉了真正的大局之後,對於這莽莽霧靄濁世之中,那好似是無所不在的原始凶獸的險惡威脅所帶來的實則不必要的過分警惕。

  這些情緒的交錯,使得楚維陽沉鬱,並且心神緊繃。

  但終是在這一刻,隨著前塵的絲弦斷去,隨著己身的道法在茫茫世外有著真實的蛻變躍升,往昔時洞歷諸般的底氣也伴隨著道法輝光的山藥而一同回歸。

  唯道與法真實不虛。

  唯道與法真實不虛!

  驟然間的松弛之中,連帶著道人那出塵縹緲與萬象空靈的氣息,也在這一頃刻間,所顯照起來不再有那樣的銳利與明晰。

  氣息本身仍舊存在著,但好似是在以更為相諧的方式從楚維陽的身上呈現著,那是某種和光同塵,某種返璞歸真。

  而事實上,也正在這此刻,當楚維陽真正能夠坦然而有所余裕的觀照向這茫茫濁世,所洞見的並非僅只是所謂來源自原始凶獸的危機,而是那真正的,屬於莽荒濁世的原始野蠻而粗獷的風景。

  而也正是在這一過程之中,伴隨著楚維陽的心神松弛,諸修這才相繼從百界雲舫的船舫之中走出,她們未曾抵至楚維陽這樣的境界,無法對於楚維陽所觀照與認識到的事情所感同身受,但是她們能夠明晰的意識到楚維陽的情緒變化。

  早先時,她們齊皆選擇了沉默以待,相信著楚維陽的道心之堅韌,堅信著楚維陽能夠從那種緊繃與沉鬱的狀態之中走出。

  果不其然,進而,在察覺到了楚維陽那明顯的情緒變化之後,諸修便再也沒有在船舫之中躲藏,反而相繼走到了舟頭,架起屏風,拉起紗帳經幢,擺起桌案,鋪好絲絹與絨毯。

  進而,諸修相繼依偎在楚維陽的身側。

  在明確的意識到楚維陽的情緒自行有所好轉之後,事實上這一刻才是諸修隨侍在楚維陽的身側,用真正滿蘊著七情的偎依,來撫慰楚維陽心神之中最後余韻殘存的時候。

  那種孤獨與寂寥感,頃刻間便在這一刻煙消雲散了去。

  而且,諸修實則也需要這樣的彼此間的參合三元之修持,畢竟,就像是楚維陽掙斷了天意的絲弦,進而抹去的前塵一樣,在這樣同樣渺遠的距離之中,諸修也在經歷著同樣的事情。

  只是不同於楚維陽完整掌握著道場三界的自行天意與心音的渾一而煥發,對於諸修而言,作為掌握著她們道場所在之天地寰宇的主人,她們需得與楚維陽這樣的天意與心音渾一的掌控之所在重新建立起某種氣息之間的牽系,才能夠重新的接續天意的垂青,接續某種自然靈韻的加持。

  而身為道侶,再沒有比三元之參合,與形神本質之交感更為便宜的氣息勾連之法門了。

  於是,也正是伴隨著這一刻的天意重新的垂青與降臨。

  就像是楚維陽的變化一樣,諸修的己身與天地之間的相互映照,也在前塵斬卻的過程之中開始變得純粹起來。

  於是,那幾乎已經很難再撼動楚維陽開天道法的蛻變與升華,借由著這種純粹的洗煉,開始相繼的灌湧在了諸修的道場之中。

  並且在頃刻間,相繼明晰的引動著諸修在開天法與真形法的道途上,齊皆有著甚為明晰的躍升。

  於是,一時間,閑適混同著極致的歡喜,或是清朗,或是喑啞,或是婉轉的歡聲笑語,漸漸地從那乘風破浪的舟頭傳出。

  那是觀覽世外,如踏青雲遊的自然豪情!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