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禦煞》第944章 超凡脫俗易三界(一更!)
  第944章 超凡脫俗易三界(一更!)

  離世愈遠。

  或許是因為在離開九天十地之舊地的電光石火之間,接連的諸般景象的洞見,教楚維陽對於道法本質,對於某種道法之外的大道爭鋒的本質與心韻有了更為深刻的認知。

  這一刻,漸漸地伴隨著楚維陽駕馭著百界雲舫在霧海之上行舟,那毫無阻礙的乘風破浪過程之中,真正須彌之道法的靈虛玄妙之橫渡裡面,很快,楚維陽便真正覺著那舊世在須彌的距離概念上十分渺遠起來。

  而似乎也正是因為著這種渺遠的距離變化本身。

  楚維陽開始明晰的感受到脫離舊世所帶給他的氣韻方面的變化與體悟。

  最先在楚維陽的感應之中消弭去的,實則是老禪師化開那絲絹帛書,所暈散在舊世的天地之中的咒殺力量。

  這一刻,楚維陽徹徹底底的失卻了那種咒殺力量引動著天地偉力,進而錨定著己身之身形氣韻的感觸。

  這也意味著,只要楚維陽想,他便不需要再“躲藏”在這靈虛玄妙的境界之中了,這是楚維陽與諸修在遺世而立之後,共同動蕩著己身的道術所從諸境諸相之中引動的極為深邃的某一層階的玄虛領域。

  可以說,這一境已經十分接近天地道法的真髓與本質,錯非是像楚維陽與諸修這樣掌握有道術,錯非是以雷劫重塑先天道體道軀,再是高卓些修為境界的存在,也注定難以洞入這一玄境之中。

  從安全上來說,這以靈虛玄妙一境,要遠遠地勝過玄虛兼且形而上的領域。

  那才是任何道法真髓直指大道本質的存在,盡都能夠感觸到,並且短暫駐足的一境。

  而今,楚維陽好似是不用再躲在這靈虛玄妙的一界之中,而是真正意義上的重新顯照於世,在這世外的汪洋之上泛舟。

  枷鎖盡去,但是這一刻,楚維陽卻並沒有做出這樣的選擇。

  更相反,伴隨著道人身上那出塵縹緲,萬象空靈的氣韻蒸騰而起的氣韻顯照,伴隨在時間的流逝之中,楚維陽開始能夠靜下心來靜靜地體悟著玉京山法會在開啟,靜靜地體悟著玉京山上,萬象天人混同古往今來諸界天驕妖孽一同辯道論法的盛景。

  每一息之間,道法之中的全新感觸都在將楚維陽磅礴的思感念頭牽引向真正深入的道法本質與真髓之中去,並且在為道法本質的蛻變與升華積蓄著力量。

  進而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裡,楚維陽同樣的在將己身的神韻往諸境諸相的更為深邃處,那足夠與道法本質和真髓產生著更為深遠交織與共鳴的領域探索而去。

  這一刻,楚維陽非但不曾現身,反而想要將己身的存在更進一步的隱藏在諸境諸相之中。

  這樣舉措的選擇,一來有著楚維陽驟然立身在世外的謹慎,對於完全未知與茫然的世外,楚維陽更想要選擇最為穩妥的立身姿態與方式。

  畢竟,對於世外探索的記載,古往今來,那厚重的故紙堆中幾乎都教人難見得落於文字的記載,那本身便是一個修行時代之中少有那麽一二人會選擇去做的事情,而在記載之中,大多數也僅只是記載著到他們遠赴世外為止。

  再後面,有沒有再回返舊世,在世外都經歷了甚麽,盡都無從記載,盡都言語不詳。

  貫穿在故紙堆中那悠悠古史的,是盤桓在舊世之中,圍繞著新舊兩道的大道爭鋒,所歷經的萬古廝殺而已。

  除此之外,盡皆未知。

  而且,也正是因為離開舊世的頃刻間所洞見的諸般前因,使得在更為遼闊高遠的大局上,教楚維陽明晰的洞見了屬於原始凶獸的威脅,而這世外濁世,本就是原始凶獸們肆虐的樂園。

  現身於現世的念頭,便也因之而被楚維陽徹徹底底的打消。

  甚至這種謹慎的舉措開始在更多的動作上有所延續。

  在長久的體悟著玉京山法會的持續所帶來的道法層面的進益之後,楚維陽也在開始著自己與諸修的修道煉法,打熬法力的過程,以及在這樣漫長的趕路過程之中,將時間本身的力量運用起來,將歲月重新在諸修的身上延展開來。

  但是要做得這些,楚維陽並不曾真正的毫無顧忌的鯨吞世外的渾厚濁煞汪洋,進而化成薪柴與資糧,這一刻,楚維陽的身後懸照出太上八卦爐的虛相來,連帶著,《九息服氣》的朦朧縹緲的道法神韻混同在先天道器的寶光中。

  如是均勻的從諸境諸相之中朝著那昏黃濁世暈散開來,進而,依仗著先天道器與無上神通渾一的玄妙,楚維陽才終是在這樣盡量無聲息的過程之中,鯨吞著那渾厚的濁煞汪洋諸氣。

  這諸氣填入太上八卦爐中,幾乎頃刻間,便在先天道器的煆燒之中,一面化成純粹的海量元氣洪流,朝著道場三界之中傾灑而去的同時,持續不斷的為諸修的修道煉法提供幫助,一面化作薪柴與資糧,終是重新煆燒成了洶洶歲月煙塵。

  在同樣貫穿於道場三界的頃刻間,每一息的光陰歲月盡都在這一過程之中得到了延展。

  是渡舟,是觀世,也是修行。

  而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裡,伴隨著最初時的咒殺之力再也無法被楚維陽所隔空感應到之後。
    在緊隨其後的,在道人遠渡的過程之中,被渺遠的須彌距離所間隔的,還有因果與天機羅網對於楚維陽的纏繞。

  這一刻,倒不是楚維陽再度真切的感受到了那因果與天機羅網的存在。

  而是伴隨著某一閃瞬間,渺遠的須彌距離被拉扯到了極致,忽地像是一根弦在冥冥之中崩斷一樣。

  楚維陽所感受到的,是某種從九室玉平天界和三元太玄天界一同綿延而至的天機靈犀層面的牽系,那種牽系本身,往昔時,便是楚維陽身形之上的天意垂青,而事實上,這也是修士們掌握有靈感念頭,偶然間能夠駐足悟境的根由所在。

  對於這等天機靈犀牽系的建立,是楚維陽在修道煉法的進程之中一點點的構建起來的。

  起初時的靈感常駐的玄妙便依仗著天意的垂青,彼時尚還僅只是局限在三元極真界中,後來,是洞歷三界,接連引動了三界的天機靈犀,如是三元輪轉的生生不息之間,楚維陽才真正做到了靈感常駐煥發於己身。

  也正是從那個時候開始,不再僅僅是駐足在那一方大界之中,哪怕是立身在舊世的昏黃汪洋之上,楚維陽也能夠隔空之間,明晰的感受到天意的垂青,感受到天機的示警。

  但是在這一刻,這一切盡都隨著那一根冥冥之中絲弦的崩斷,而在楚維陽的身上煙消雲散去。

  諸氣盡皆是渾一的,而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裡,道人明晰的意識到,同樣崩斷與煙消雲散去的,還有那因果羅網。

  於是,無端的,有著某種輕松明快的感觸,油然從心神之中闡發。

  只是在這一頃刻間,天意的消散,似是要引動著楚維陽思感與念頭之中的靈感迸發與悟境籠罩。

  可是三元天機靈犀的輪轉生息,以及楚維陽內景九天之中玉京山上萬象諸法廟宇的鼎立。

  不論是靈感還是悟境,盡都已經在楚維陽的身上常駐。

  而事實上,也正是在這遠空的氣息余韻尚還在輕輕搖曳著楚維陽心神之間的頃刻,仿佛正是因為著心神之中諸般變化對於靈感與悟境的微微撼動,霎時間,變化本身開始從遠空之處,漸漸地變成了純粹於楚維陽身形的某種歸一與收束。

  仿佛正是伴隨著那樣諸氣的暈散,那根絲弦的崩斷,才有著另一種事實上長久在楚維陽的身上折服的氣韻,在這一刻蒸騰而起。

  霎時間,那是靈感常駐的恆常不易的氣韻,霎時間引動著楚維陽真正蘊藏的天機靈犀,在這一刻,反向朝著道人的道場三界之中暈散與貫穿而去。

  霎時間,天機靈犀交織與共鳴著道場三界之中諸氣的變化與輪轉,混同著三界的天意,混同著那將三界天意渾一的先天八卦之氣韻,那其中,是宇宙輝光的洞照裡,屬於無量劫氣蒸騰的道法真髓與本質。

  而同樣的,那玉京山上,霎時間,萬象玉華灼灼生輝,這一刻,似是有著海量的男女老少的聲音重疊在一起,洪鍾大呂也似的鍾鼓鼎磬之音震響在楚維陽的心神之中,進而在這一刻,化作了道場對於道人本身的“天意垂青”。

  我意即天意,我氣即劫氣,我相即諸相。

  直至此刻,楚維陽方才後知後覺也似的驟然間明悟過來,縱然,道人的道與法,甚至是道人的道場三界,其一切的造化與根由,齊皆發源自舊世諸界之中。

  但是伴隨著楚維陽一步步攀登著己身道途的高峰,事實上,在昔日裡先天道器的輝光引動著道場三界,從洞天諸界朝著真正的寰宇天地蛻變而去的那一刻起。

  往昔時的諸氣與天意的加持,事實上在壓製著道場三界的變化。

  這分明已經蛻變成了三界寰宇,但是很多時候,楚維陽運用起來時,往往仍舊僅隻純粹的以運用道場的方式來運用道場三界。

  這是往昔時的道法與天意的垂青,所帶給楚維陽的余韻和慣性。

  畢竟,古往今來也沒有誰是以道場囊括一界而著錄書經的。

  而直至此刻,直至一切舊世的諸氣在這一閃瞬間被斬斷的頃刻間,在像是消弭去了前塵與跟腳之後,楚維陽方才後知後覺的感觸到,那種道場三界以真正完整圓融的寰宇乾坤,將渾一的道法貫穿己身精氣神三元,混同己身道法與形神的本質和真髓的變化。

  於是,楚維陽幾乎是下意識地,便有了某種明悟——

  倘若自己不離開舊世,或許己身的道場三界,便永遠無法在那片曾經屬於,而今仍舊屬於九天十地的舊世之中,得到真正中正平和的正途進益與變化。

  唯有世外,唯有在世外!

  “此是……大界超脫……”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