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禦煞》第807章 感念輝光通悟境(三更!)
  第807章 感念輝光通悟境(三更!)
  於無聲息之間,源自於神境真人的注視本身所自然而然帶來的危機,便這樣再度被楚維陽所化解。

  只是,這一刻,楚維陽早已經不再苦惱於禪師的注視本身。

  哪怕那種飄忽的真切神韻已經在這一過程之中從楚維陽的感觸之中消減了去,但是在這樣的余裕之中,楚維陽卻並未曾趁著機會,將那些心神之中推敲與演繹出來的符陣烙印在山野之間。

  更相反,楚維陽以更為沉鬱與緘默的姿態,在親自丈量過更多,更多更多的山野之後,進而在這一過程裡更為沉鬱與緘默了去。

  好像是道人將全數的心念都沉浸在了參道悟法的過程之中去了,並且有著真正繁盛的道法之碰撞在楚維陽那磅礴的思感與念頭之中交錯。

  漸漸地,楚維陽好像是在這樣的無上符陣相互映照與碰撞的過程裡,似是在那若有若無的更高卓氣韻之中,把握住了甚麽仍舊模糊的框架與輪廓。

  道人希冀著能夠將之看的清楚與真切。

  所以楚維陽持續不斷的進行著觀照,進行著符陣本身的推演,進行著這樣漫長的沉默之中的一個人參道悟法。

  而也正是這樣的全神貫注,不僅僅使得楚維陽看起來精神不振,更使得楚維陽偶然幾個瞬間,立身在那呼嘯的山風之中,愈漸顯得身形單薄而孱弱。

  楚維陽很難說明白,到底是因為什麽才使得己身有著這樣更進一步、更上層樓的感觸。

  是因為早先時對於《玉冊》貫連天地乾坤的觀照與參悟?
  還是因為這南疆諸多古界碎片之間那獨特的氣機牽系?
  又或者是重壓之下己身那渾厚的底蘊沉澱開始蛻變與升華?

  或許盡都是,是兼而有之。

  而一旦當楚維陽沉浸在了這樣的思感與念頭之中,欲要更進一步的觀照與參悟出一些甚麽的時候,忽地,某一瞬間,當伴隨著楚維陽那更為濃烈的參道悟法的氣韻蒸騰開來的時候,月華禪師那頗好奇的目光再度洞照而至,擾亂楚維陽心緒的時候。

  幾乎電光石火之間,楚維陽毫不客氣的徑直回首對視而去。

  好像伴隨著楚維陽的參道悟法之進益,哪怕修為境界未曾有著更進一步的提升,但是這一刻,楚維陽卻像是能夠捕捉到了那月華禪師的目光神韻一樣。

  霎時間的對視教月華禪師的心神一驚。

  進而,則是禪師明晰的感受到了楚維陽那目光之中的毫無遮掩的情緒,那是一位修士參道悟法的進程之中被打攪的憤怒。

  無端的,僅只是這樣的純粹目光本身,反而教禪師忽地生發出了些羞愧的情緒。

  而也正是伴隨著這樣的情緒闡發,遠空之處月華凝聚的頃刻間,竟是禪師的身形從虛轉實的顯照在楚維陽的憤怒注視裡,進而朝著道人這裡遙遙一拜之後,未曾再有甚麽言語落下,但是隨著再之後禪師身形的消散,一同徹底煙消雲散的,還有著那種注視的神韻本身。

  終於,得以有所清靜。

  可以教道人徹底的沉浸在道法的變化裡面。
——
  “怪哉……”

  時間遂在楚維陽這樣長久沉默著的參悟與觀照之中,一點點緩慢的流逝。

  自從昔日裡在連綿山野之間,依循著那符陣之間的碰撞,教楚維陽捕捉到那須彌與堪輿渾一之後更為高卓的某種義理的朦朧輪廓。

  但是,自此之後,連綿山野也歷歷走過了,那一道道符陣之間的碰撞也始終在持續著。

  然而那朦朧模糊的輪廓與脈絡仍舊如故。

  “到底還差著甚麽……”

  那種把握著脈絡與輪廓的感觸仍舊緊緊地傳遞在道人的掌心之中,可是不論楚維陽做過多少努力,做過多少的嘗試,那種參悟本身卻始終無法教楚維陽躍出那道藩籬去,無法教楚維陽抹去朦朧模糊。

  長久的時間裡,那輪廓僅只是輪廓,那脈絡僅只是脈絡。

  而哪怕尚還有著一段許多的山野未曾走過,但是這樣的參悟過程便已經似是在告訴楚維陽,那並非是可以透過量變產生質變的過程所參悟的,再多的山野洞見,再多的符陣之間的碰撞,某種難以明晰的輪廓與脈絡也只會始終如故。

  這意味著,這是楚維陽在而今靈感常駐的狀態之中所無法抹去的模糊瓶頸。

  但這樣的認識本身,並不曾教楚維陽有著怎樣的苦惱。

  因為楚維陽明白,倘若是連靈感常駐的狀態都無法觀照與參悟透徹的道法義理,那一定高卓到從無上裡直指至高!

  難度本身證明著那未曾通悟之處的價值所在!
  但不論如何,想要拭去這朦朧霧靄,靈感常駐的狀態無法做到的話,便只能尋求於更高一層的玄妙狀態。

  遁入悟境的門扉之中去。

  楚維陽太能夠明白,那種極為短暫的時間裡,近乎無所不能的狀態到底意味著甚麽。
    道人也足夠相信,這種無所不能的狀態,一定能夠將自己切實洞見那道與法的本真!
  如果說,早先時,遁入悟境門扉之中去這件事情本身,對於楚維陽而言仍舊是屬於甚為縹緲而難以捉摸的事情的話,那麽在有了月華禪師的饋贈之後,三部完整的神通經篇在手的楚維陽,意味著可以用己身的參道悟法,遁入悟境之中至少三次!
  而且,因為這些神通經篇乃是自己以心音與神韻的純粹交織與共鳴所牽引而來的,幾乎天然的便契合著楚維陽最為根髓處的道法義理。

  也正因此,這便也意味著,以楚維陽的底蘊去參悟這三部經篇,幾乎毫無壓力,毫無瓶頸可言。

  而且,這一刻,在楚維陽那仍舊冷靜理智的審慎思量之中,去洞入悟境,去觀照道法義理,並非是甚麽本末倒置的事情。

  早在楚維陽隱隱約約之中將那思感與念頭的權柄把握在手中的時候,道人那渾厚的天機靈犀本身震動著道人的思感與念頭,某種冥冥之中的感觸便甚為強烈的映照在道人心神之中。

  這一道法的參悟本身很是重要!
  這與楚維陽此番南疆所密謀的大事細細相關,甚至楚維陽更有著一種感觸,不論是須彌之道還是堪輿之道,這盡都是闡發於己身道法之中的義理,那渾一之後的更上層樓本身,更與己身的修途息息相關!
  牽一發而動全身!

  那真正的纏裹成的一團亂麻的線頭,這會兒便在道人的手中,等待著他能夠理順諸般。

  若是為此,多耗費些時日與光陰本身,便誠然是值得的。

  這一刻,也正是伴隨著這樣的念頭誕生。

  道人繁盛的思感與念頭之中,烙印在三部神通經篇的古老篆紋相繼湧現出了明光。

  進而,在這電光石火之間,楚維陽的思緒稍稍有所變化。

  於是,倏忽間,《五行大遁》與《掌握五雷》這兩部經篇未曾徹底的顯照,便徑直消隱在了道人的思感與念頭之中。

  畢竟,對於楚維陽而言,這兩部經篇所相繼交織與共鳴的,是《天人五衰》神通,是自古昔年伊始,尚還有著九天十地的時代之中,古盤王宗的先賢便已經打磨至於圓融的完整經篇。

  以這樣完整的神通經篇與神通種子本身去更進一步的吞噬和煉化別樣的神通種子,這是神境級數才該有的道法之修持。

  這不似是養煉那鎏金神華那樣的直觀,可以提早一個境界搶跑。

  甚至對於楚維陽而言,伴隨著修為境界的提升,道人的修持與煉法的觀念也開始與早先時有所不同。

  很多時候,僅只是探索與涉足當前這一修行境界的邊界與極限便足夠了,已然是至臻至妙的狀態。

  過分的苛求搶跑實則是沒有必要的事情。

  每個境界實則盡都蘊含著這一境界該做的事情,很多時候,恰到好處便是盡善盡美。

  而若是依循著這樣的靈感與思路,楚維陽所遴選與抉擇的經篇便已然定下。

  繁盛的古老篆紋相繼交織與映照在道人的心神之中。

  《降龍伏虎》這一經篇顯照的頃刻間,道人的思感與念頭之中,屬於《法相天地》的神韻便已經驟然間化作了洪流咆哮而至。

  在道法交織與共鳴的輕靈道音之中,那種神韻之間相互貫連的牽系本身尚還未曾洞照出氣韻來,那一切經篇之中的古老篆紋,便在這頃刻間,相繼的融入到了那磅礴神韻的灌湧之中。

  這是單方面的成就,是以完整經篇的根髓與菁華,來成就一部從未曾顯照於世的神通修法。

  哢——哢——哢——

  冥冥之中,似是有著某種極其細碎的,好像是甚麽外殼在一點點皸裂與破碎的聲音,在楚維陽的思感與念頭之中接連不斷的響起來。

  而也正是伴隨著這種聲響本身,這是第一次,楚維陽明晰的洞見了從靈感常駐的狀態往悟境門扉之中過渡的那些變化的細節本質。

  那是靈感念頭本身愈漸得歡鳴與躍動的過程裡,驟然間在某一頃刻蛻變與升華的變化。

  渾似是濯濯輕靈的輝光本身在一齊凝聚成了灼灼大日,進而,那屬於靈感念頭本身的極致明光與灼熱之中,渾似是那隔空間洞照的月華一樣,靈感念頭本身的輝光凝聚在一起,像是在極致的精煉過程之中變成了某種導向不可言說之處的橋梁。

  進而,這橋梁被道法所拘束,所規整。

  於是,某一個恍惚之間,當楚維陽再看去時,道法肆意徜徉的風便借由著那門扉吹拂向楚維陽的思感與念頭之中去,不知不覺間,楚維陽便已經立身在了悟境之中。

   ps:求月票啊書友們!!!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