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禦煞》第810章 紫氣東來三千裡(二更!)
  第810章 紫氣東來三千裡(二更!)
  伴隨著這樣的蛻變本身。

  霎時間,當楚維陽再仰頭看去時,偌大的南疆,連綿的山野。

  包括那此刻無需怎樣費力便能夠真切感應到的那一道道古界須彌碎片之間的須彌神韻的交織與共鳴。

  那種相互貫連牽系而成的密不透風的大網。

  這一切的一切,駁雜與繁盛本身,在掌握有了兩種無上道法徹徹底底混煉為一的天師道法之後,當那天地之間同樣一以貫之的那道“脈絡”被楚維陽捕捉到的時候,真正的天地壁壘的重疊,大界的萎縮,乃至於以最為至臻至妙的手段來做成此事,已然盡都不再是甚麽難題。

  可是原地裡,楚維陽卻始終未曾搖晃身形。

  天師道法的成就,仍舊非是楚維陽這一番冥冥之中感觸,那濃雲霧靄之中所遮蔽之道法的全部。

  更相反,這像是變演過程之中的產物,是諸道符陣碰撞之中的必然。

  那甚至僅只是參悟伊始的余韻,甚至算不上是楚維陽道法的蛻變與升華。

  僅僅是序幕拉開。

  很快,在楚維陽的感觸牽引之下,更為蓬勃的思感與念頭裹挾著悟境的輕靈道音與狂風,化成無形無相的洪流,渾似是楚維陽將《法相天地》磋磨至於圓融的時候那樣,這洪流本身將那剛剛顯照而出,躍然在心海之上的天師道法盡皆洶洶淹沒!
  霎時間,更進一步的,虛實有無的神韻,接連的從那輕靈的道音之風中灌湧向楚維陽的思感與念頭之中去。

  風水是虛,乾坤是實。

  堪輿是有,須彌是無。

  而在這樣的虛實有無的不斷顯照與碰撞的過程之中,某種更為純粹質樸的道法義理漸漸地在楚維陽的思感與念頭之中,借由著《天師道法》而更進一步的闡發。

  楚維陽不會忘卻,昔年的自己到底是怎麽領悟到的須彌與風水渾一之道法的,那是源自於古昔年三元極真界那些已經重疊的須彌壁壘的重新延展。

  是某種驚世的天象的反向推演。

  而也正因此,虛實有無的輪轉之中,那天師道法的造化意蘊,在輪轉之間,變換成了反向的毀滅意蘊。

  進而在生滅的過程裡,一切的成雙成對之意蘊,盡皆若陰陽割裂,乾坤分判一般,映照在楚維陽的心神之中。

  一切對於天地乾坤、寰宇萬象的運轉之道法,在更進一步的梳理過程之中,純粹於天地乾坤,純粹於寰宇萬象。

  那須彌之道更進一步,便是天地乾坤的宏大意象;那風水堪輿更進一步,便是寰宇萬象的浩如煙海。

  但是,這一刻,在原有的須彌之道和堪輿之道相繼有所蛻變,於這樣的碰撞與磋磨之中,同樣朝著那真正至高的道法蛻變而去的同一時間。

  二道渾一而成的天師道法,卻不曾有損蛻變與升華,或者說,也還在變演,但是那變演的道法義理本身,同樣至高,本就至高而簡明,遂也正因此,反而教人覺得基礎,覺得古拙,覺得質樸。

  “開天法……”

  恍惚之中,當楚維陽輕聲念著這樣的字句的時候,那昔年曾經如雷貫耳的三個字,在這頃刻間,竟教楚維陽覺得是這樣的陌生。

  他所洞見的,並非是古法修士所傳續的傳統道法之中的開天意境。

  自有記載九天十地伊始,何等漫漫悠長的歲月光陰,一代又一代的古法修士先賢,已然將古之修法的開天道途推演到了盡善盡美的地步,從一陰一陽謂之道,再到陰陽不測謂之神,從金丹凝練開九竅之渾圓,再到道果融天地煉神通而超脫的縹緲。

  這是再難教人於其上落上一筆的至臻至妙。

  而如今,楚維陽一枚渾圓道果洞開八竅巔峰,三道神通掌握熟稔圓融而皆成經篇。

  這先賢傳續的法,這古法洞徹的路,楚維陽在修,在走!

  而且修得頗高,走得頗遠!
  只是此刻,楚維陽所洞見的,卻並非是古修傳續的開天法!

  楚維陽所洞見的,是屬於己身所闖出的真形道途的開天意蘊!
  真形妙道到底要走向何方?
  古法修士是凝練渾圓道果,是融入天地一隅,是煉神通而超脫。

  真形妙道的前路何在?
  這一道途要以何等方式貫穿始終?
  於築基境界時,觀想道圖而打磨根基圓融,丹胎境界時九煉真形而形神皆妙。

  這些步驟盡皆是有書經妙旨佐證。

  可是金丹境界呢?
  誠然,丹開九竅,楚維陽便以真形道種九養靈形,

  可是金丹本是古法,洞開之九竅亦是古法的開天意蘊,一切盡皆是古法於此境界囊括繁盛靈韻,進而為得神境時融道果入天地化成道場做準備。

  而今楚維陽這道種的九養靈形,那種對於靈韻的吞噬與煉化,而今看來,誠然妙矣,可卻是淪為了金丹古法的輔助。

  縱然而今伴隨著這一道道靈形道種的凝聚,同樣的繁盛的靈韻力量在朝著楚維陽的三道法相相繼映照而去,並且可以預見的,在第九竅洞開之後,在第九道靈形道種的凝練之後,楚維陽的三道法相將會因為靈韻的俱全而有所蛻變與升華。

  但是這等力量本質的變遷,卻並非是修煉道法的根髓。

  這如是的九養真形,為的是甚麽?

  屬於真形道途的前路何在?屬於真形道途的“天地道場”何在?屬於真形道途的超脫法門何在?
    金丹古法一脈求道途於天地之間,於神通道種、天地靈根之中。

  真形道途呢?

  不是古法不可以再依憑,而是既然道途本質不同,合該要走出截然不同的路來。

  初衷,要往初衷處去尋。

  這樣思量著,駐足在悟境之中,幾乎順理成章的,某種感觸與體悟便凝練與懸照在了楚維陽的思緒之中。

  “內求己身……”

  事實上,不論是道圖的觀想與凝聚,還是真形圖錄的九煉,又或者是靈形的溫養。

  真形道途的初衷是從一開始便被明晰映照的。

  內求己身。

  於內煉形神之中化出根髓真意!
  而若要證就前路,便也同樣需得將這“內求己身”的意蘊繼續貫穿在這一境界,乃至於下一境界之中去!
  這電光石火之間,伴隨著悟境之中的楚維陽思量到這一步的頃刻間,那繁盛的思感與念頭之中,關乎虛實有無的碰撞過程之中,那原本發源自地師道法與《須彌陣圖》之間相互碰撞的切實道法,驟然間伴隨著那種至高層階的蛻變,朝著楚維陽所修持諸法同樣洞照而去。

  諸法之間的養煉,在楚維陽這裡從來非是涇渭分明的。

  甚至真形九煉而渾成一體,成為楚維陽的肉身道軀的時候,諸法便在實際的養煉裡於根髓之中渾一。

  一法變,而諸法皆有所變。

  進而,伴隨著變化本身,楚維陽肉身道軀之中,三元丹田之內,三卷鎏金道圖相繼顯照,霎時間,那輝光裹挾著神韻貫穿三元的頃刻間,某種真形道途意欲蛻變的蓬勃氣韻,便驟然間若疾風暴雨一樣,席卷與肆虐在了道人的內周天之中。

  等等——

  內周天……

  內周天!
  閃瞬間,那渾一的貫穿氣韻之中,是無法想象的驚雷順延著氣韻而貫穿始終!
  那無形無相的驚雷裡,是真正的灼灼明光,教楚維陽將內周天洞照!
  若要尋天地,何須尋於外!
  內煉周天圓融成真髓靈韻道法一界,豈不也是超脫於天地寰宇!
  霎時間,當這樣的驚雷貫穿了內周天的諸般翻騰的氣韻之後,最後,更是直直躍升上了天頂,映照在了泥丸宮內!
  此刻,道人那磅礴的思感與念頭在驚顫。

  諸般隨之而變化的氣韻,層層疊疊最後複歸於一切變化的原初。

  那是須彌與風水的碰撞。

  是虛實有無之間的集大成。

  那不僅僅只是天師道法,那更是內煉周天成一界的玄妙通途。

  於是,這閃瞬間的通悟之中,那一道驚雷似是將內周天洞照得通明的同時,將諸般斑斕的道法輝光盡皆渾一。

  借由著悟境的玄妙,好似是那無形無相的驚雷垂落的時候,便已經具備了開天的玄妙力量。

  於是,幾乎順理成章的,楚維陽的思感與念頭也隨之裹挾著一切斑斕繁浩的諸法,一同洞照向內周天。

  這一界,又該如何去辟開?

  幾乎這樣的念頭生發的頃刻間,某種思緒的躍動,驟然間,將一卷絲絹帛書輿圖映照在了楚維陽的心海之上。

  那是古之九天十地的格局輿圖。

  往昔時,楚維陽觀十地,觀湍流。

  這一次,楚維陽在觀九天。

  於是,伴隨著楚維陽的念頭變化。

  五髒道宮於下,五炁輪轉之間,若先天五太生息天地;三元道宮居於上,精氣神交相輝映之間,死生意蘊若陰陽輪轉不息。

  而在這五髒三元之上,則是楚維陽一切的道法之根基,性命之本源,形神之樞紐,金丹道果所在,本命法寶懸照!

  五蘊天羅法傘洞開的頃刻間,懸照在了三元道宮之上!
  內周天的力量真切的朝著本命法寶之中以玄奇的方式重新凝煉而去。

  那是靈韻洞開的一界,是楚維陽的歸真所在,是屬於道人內景的“泰一玉皇天”!
  只不過,恰好,恰好,這混元的一界天,兼具虛實,渾如有無,在乎彼此,又恰到好處的,正與那洞開諸竅的渾圓金丹相合!
  一切似是變了,又似是未變。

  但楚維陽明白,從這一刻開始,那真形妙道不再是依附於開天法的什麽輔助修行,而是同樣無上而圓融,渾一卻分明的至高通途!
  不,那不再是真形妙道。

  這是梳理出真髓義理的真形法!
  “吾道成矣!”

  話音落下時,楚維陽趺坐在這處靈秀山野的高峰處,遠遠地看去時,南疆的天地間沛然的靈韻翻卷,朝著楚維陽灌湧而至的頃刻間,若紫金雲海化成汪洋咆哮。

  紫氣東來三千裡!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