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看穿
“老林,深藏不露啊你!老實交代,你從什麽時候開始搞這個項目的?”
“別忽悠我說是最近立項的,看你們這成果,又是新材料又是新航發的,每個三年五載出不來吧?”
“是啊,伱這可不厚道啊。我說你小子怎麽那麽端得住,出了這麽大的事情,一點反應都沒有,合著在這等我們呢!”
“虧我還來著丟人現眼,看來是我老了啊.”
確認了數據的真實性之後,原本打算來興師問罪的眾多領導態度為之一變。
當然,仍然有不少人在質疑數據是否可用,但這樣微小的聲音跟當前的大勢相比,實際上已經連一朵浪花都算不上了。
林永明無奈地看著圍在他身邊的眾人,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麽回答。
怎的?難道我要告訴你們,現在你們口中所有的成果,其實都是出自一個大學生之手?
一個大一都沒念完,再過半個月就要跟其他人一樣放寒假的大學生?
你們能信嗎?——
就算你們信了,我也不能說啊。
要知道,現在陳念的身份問題,已經開始被上級考慮納入名單了。
在結果出來之前,自己最好還是不要給他起高調。
想到這裡,林永明先是悄悄給了雷剛一個指令,讓他把在場的二十二號項目組研究員帶下去,給他們說明情況、再做一輪保密教育。
隨後,他才開口回答道:
“這個項目準備的時間確實不短了,但也沒有到好幾年的程度。”
“非要說的話運氣好吧。”
“剛好挖到了幾個人才,再加上最近鴻運當頭,要什麽來什麽,進展就快了。”
看著他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樣,眾人的臉上紛紛浮現出了嫉妒的表情。
這年頭什麽最重要?
人才啊!
一個好用的人,有時候甚至比一個中型項目的成果還重要!
畢竟,人才代表的是可持續的創造力和生產力,只要他在那裡,就能不斷地創造價值.
更不要說一個實力又強、運氣又好的人才了。
這種人物,好幾年都不一定能見到一個。
而林永明居然輕描淡寫地說“挖到了幾個”。
最低調的炫耀,也不過於此了。
人群中立刻有人開口道:
“林總,你們航空體系用不了那麽多人才吧?要不要我們幫你們消化點啊?那個鎳鐵合金是哪個組的成果,借我們用用唄!”
說話的是一個航天體系的中層領導,跟其他人不同,這一次他是專門代表707所來考察耐高溫材料的,對林永明一直都很擁護。
這倒不難理解,要求人辦事嘛!
只不過,他這地圖屬實有點短,討論會都還沒開起來,材料問題都還沒正經開始聊,他就開始圖窮匕見地打算挖人了.
聽到他的話,其他人也立刻開始附和。
“是啊老林,借我們用用吧,我們也缺人啊。”
“老林,我不要你現在給,等二十二號項目結束了,借調給我們用用就行.”
對這樣的請求,林永明無一例外地拒絕了,而且拒絕得義正詞嚴。
開什麽玩笑,我隨口說的你就信嗎?
說有好幾個就有好幾個?
我就那麽一個好嗎!
給你們了,二十二號項目還做不做了?
一邊各種打太極推辭,林永明一邊又想起了電話那頭的那個年輕人。
剛才講解完之後,陳念以要繼續去預習材料學課程為由掛斷了電話。
其實林永明很清楚,他只是不想說太多而已。
甘願隱藏在背後,哪怕做出了驚人的成績,卻不願做高聲語。
這種作風真令人懷念啊。
林永明歎了口氣,正當他打算把眾人都打發走,趕緊回去給項目組安排工作時,一個年邁的身影突然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是何紅文,也就是那個之前被他稱作何老的老人。
何紅文拉住林永明的手,神情嚴肅地開口說道:
“你跟我來。”
聽到他的語氣,林永明沒來由地心裡一突。
站在他面前的,是殲八總設計師顧誦芬公認的接班人,他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殲八的初始設計,但在後續的完善和改型中,同樣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從他手裡起飛的殲八戰鬥機,已經捍衛了共和國的領空長達二十年。
這樣一個人,用這種明顯是質問的語氣要求他過去,其壓迫感不言而喻。
林永明忐忑地跟上了何紅文的腳步,兩人一直走到林永明的辦公室,確認沒有任何其他人在場之後,何紅文才開口問道:
“永明,你的數據,到底是怎麽來的?”
林永明愣了一愣,回答道:
“何老,剛才會上不是已經說了嗎?是我們項目組聯合推演的成果.”
“你實話實說。這種說辭能騙得了別人,但絕對騙不了我。”
“我看過你們的數據了,包括航發數據、以及之前提交的機體設計數據。”
“這兩份數據的個人痕跡太重了——你別以為數字就沒有個人痕跡,輸出這份數據的人,他耍了一些小聰明。”
“具體來講,他故意寫錯了一些數據,方法算得上巧妙,足夠騙過大多數人。”
“可如果有人真正從頭到尾設計過一架飛機、了解過一架飛機的方方面面,就一定能看出其中的問題。”
“很巧,我看出來了。”
“所以,別跟我打馬虎眼,現在你就告訴我,到底是誰出的這份數據,他是怎麽做到的!”
“我知道你們不打算大范圍曝光他的身份,但無論他是誰,我的權限都夠了!”
聽到何紅文的話,林永明意識到,想要騙過他,已經是不可能了。
其實就算是他自己,在之前也發現了一兩處陳念刻意留下的錯漏,但他沒有說破。
因為他知道,這只是陳念自我保護的一種手段-——雖然這種手段並不算高明就是了。
現在既然何紅文也已經看出來了,那就沒有隱瞞的必要了。
於是,他開口回答道:
“何老,什麽都瞞不過您這兩份數據確實是出自同一個人。”
“甚至,我們之前的新材料、新工藝,也跟他有很大的關系”
“材料也是他?”
何紅文難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這一點倒是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
這怎麽可能呢?
這明明是跨度極大的兩個-——不,是三個領域。
那個人,是怎麽做到在三個領域同時都有重大成果的?
偷的?抄的?
他的第一反應跟陳果、雷剛和林永明別無二致,但很快他便明白過來:
這個世界上,能抄到、偷到這種技術的地方,根本不存在
這讓他更加困惑,既然不能偷,那難道,他真的是自己研究出來的?
能做到這一點的,到底是什麽人啊?
“是的,包括之前的TC4鈦鋁合金、已經後來的耐高溫鎳鐵合金,都是他搞的。”
“說實話,我跟您一樣驚訝。”
“但如果您要問我他是怎麽做到的,我也沒法回答。”
“他在不斷地汲取知識,根據我們安排的情報人員的觀察,他學習的效率和強度都達到了相當驚人的程度。”
“與此同時,他又以超高的轉化率,迅速地把這些學到的知識轉化成了技術成果。”
“我只能說,也許他是一個超乎我們所有常理判斷的天才他的腦子裡,說不定藏著一台超級計算機”
對面的何紅文沉默地點了點頭,良久之後,他既感慨、又欣喜地說道:
“這確實天才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