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第865章 自棄兵權
  第865章 自棄兵權
  “張監,懷玉現在江州吧,在忙什麽?”

  岐州,九成宮,李世民泛舟西海湖上,

  龍舟上內侍監張阿難陪同著,面對皇帝似乎不經心的詢問,這位大貂寺拱手答道,
  “皇城司密探從江州發回消息,晉國公攜嫡長子武承嗣數日前抵達江州·····”

  一五一十的將武懷玉到江州後的一舉一動都報告皇帝,語氣平淡,不夾帶半點私人感情,哪怕這位晉國公是他義孫女婿。

  武懷玉考察江州官吏,提拔了些人,貶降了些人,罷黜了一些人,還要新招些人,
  他還拒絕了把江州統軍府改為江州護軍府的安排,甚至認為沒必要設親事府、帳內府,

  連擬建的江州鈔關將來三分之一的關稅,也主動推辭了,建議那份留給江州一州三縣用於民生。

  武懷玉沒有在江州開幕府,也沒有設國司,還拒絕了江州統軍府劃歸其名下,也不想點選品官子弟為親事、帳內······

  皇帝聽完這些,臉上並沒有露出什麽意外神色,
  張阿難沒有看皇帝,低著頭,但他余光還是能感覺到皇帝臉上古井無波,皇帝是早就已經知曉了這些,還是早預料到了這些?
  不管是哪樣,其實也都在張阿難的預料之中,
  兩人也是相處多年,都很熟悉對方了,貞觀天子是個非凡天子,沒啥能超出他的預料。

  當然,張阿難也極了解皇帝,皇帝也沒啥能超出他的預料。

  張阿難見皇帝不語,

  便繼續稟報,
  “江州官吏考察完後,正在進行調整公示,”

  “江州已經開始補選官吏的三級考試,初試正在進行中,允許九百人報名,六百江州本地戶籍士子,三百江州外地士子,只要是年紀在二十至四十歲內皆可。”

  “還有年齡限制?”李世民哦了一聲問。

  朝廷科舉,其實就沒有太嚴格的年齡限制,你有本事,十一二歲也可以參加,當然前提你得是州刺史舉薦的鄉貢,或是州學生,或是國子監、兩館的學生。

  刺史舉薦貢生,也是有擔保責任的,尤其是如秀才科的貢士,如果能力不夠,到時可是要問責的,所以一般刺史也不敢亂舉薦,導致有時秀才科甚至都沒有考生。

  每年科舉,都會有些十來歲的少年,或是頭髮花白的五六十歲老人參加,

  江州地方上選幾個官,武懷玉卻要三級考試,還搞這麽多限制,李世民倒有點意外了。

  “聽說武相說這次考試是為了補選官吏,所以書言身判很重要,這身不僅要相貌好五官端正,而且還得青壯,十來歲或是五六十歲,根本不適合·····”

  等皇帝聽說這三級考試,甚至考的非常嚴格,不接受考前乾謁,考試時考棚裡小號間分開考生,嚴格巡考防止舞弊,考完了試卷要封箱,然後由專人糊卷頭名、再重新謄抄,再交給考官閱卷評分,最後武懷玉還要再核查一遍,最終還要衙試排名次······
  這套江州考選辦法,真的比朝廷的科舉還要嚴格了,
  通過資格考試初選出來的九百人,最終隻取三十名舉人。

  淘汰率也很高。

  這般嚴格考試,就是要純粹的以才取士,這可是現在朝廷都做不到的,朝廷的科舉,秀才、進士、明經、明書、明法、明算諸科,秀才科一年一兩個,有時甚至一個不取,最難。

  進士有兩等,一年也就取那麽十來個,明經有四等,但加起來也才取二三十個,其它明算等幾科,也都分兩等,錄取的不多,而且含金量不高,可每年就錄取這麽點人,

  卻也不全是按才取士,而是考前就乾謁投詩權貴,考前就憑才氣、氣聲,以及家世,先在考官那裡已經內定好名單了。

  真正考的好不好,其實並不是那麽重要。

  之所以有這樣的科舉,還是皇帝本就把科舉取士,當做是朝廷取士的一個小補充而已,
    大唐取士仍還是以門蔭為主的,
  貴族高官勳戚子弟,都可以門蔭入仕,頂多是服色役累積年資,或是納資代役累資,累積了年資就可以參加銓選授官。

  只有那些沒有門蔭資格的,才會想著走科舉之路。

  但就算沒門蔭資格的,科舉也主要是面向那些地方豪強庶族,或是貴族裡的庶子等。

  所以從一開始這科舉取士,就不是為了取才、公平去的。

  “怌玉這是不想要江州?”

  李世民站在龍舟船頭捋須,
  張阿難攏著袖子,回了皇帝,“晉國公一向是反對分封內地的,”

  “難道朕還真把他封到那夷洲荒島去?”李世民搖了搖頭。

  這個頭不能開,封武懷玉去夷州,那其它功臣們呢,要不要改封蠻荒,那皇弟皇子們呢,是不是也要改去邊疆?

  那就非皇帝願意了。

  “他護軍府不要,那親事、帳內兩府總是要的嘛,”

  “晉國公說身為國公,本就有防閣,他官居一品,朝廷給防閣九十六人,足夠多了。”

  皇帝想了想,
  “既然懷玉不想要護軍府,也不想要親事、帳內府,那就隨他意吧。”

  江州統軍府不改為護軍府,則原來定的這一府開支,也不需要再由江州刺史出了。

  另外親事帳內兩府,武懷玉本來該有三百多人的,

  “納資代課吧,品子服色役,充王公親事帳內,也可以納資代課,一人要納資多少?”

  張阿難說,“月納二百錢,”

  總之,一個品子需服色役,這也是累積當官資格,如果他不願意服色役,也可出錢代替,反正一年也就兩月,四百錢對他們而言算不得什麽。

  武懷玉主動放棄親事帳內兩府,朝廷讓那些品子折成錢交給他,總共三百三十四人,每月納資代課錢折合六萬六千八百文,
  一年下來有八百貫。

  這算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當然,對於一位世封國公來說,這其實不算啥。

  放棄三百多人的侍衛,換一年八百貫補貼。

  朝廷肯定不會虧,畢竟這筆八百貫的錢,完全可以從江州分到的那筆稅賦裡出,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李世民捋須,
  或許其它世封功臣刺史們,也可以沿用武懷玉此例,不置護軍府,也不置親事、帳內府,直接把親事帳內納資代課錢折給封臣們。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